抱朴子
內篇 卷十二 辨問
或問曰:「若仙必可得,聖人已修之矣,而周孔不為之者,是無此道可知也。」
抱朴子答曰:「夫聖人不必仙,仙人不必聖。
聖人受命,不值長生之道,但自欲除殘去賊,夷險平暴,制禮作樂,著法垂教,移不正之風,易流遁之俗,匡將危之主,扶亡徵之國,刊詩書,撰河洛,著經誥,和雅頌,訓童蒙,應聘諸國,突無凝煙,席不暇暖。
其事則鞅掌罔極,窮年無已,亦焉能閉聰掩明,內視反聽,呼吸導引,長齋久潔,入室煉形,登山採藥,數息思神,斷穀清哉?至於仙者,唯須篤志至信,勤而不怠,能恬能靜,便可得之,不待多才也。
有入俗之高真,乃為道者之重累也。
得合一大藥,知守一養神之要,則長生久視,豈若聖人所修為者云云之無限乎?且夫俗所謂聖人者,皆治世之聖人,非得道之聖人,得道之聖人,則黃老是也。
治世之聖人,則周孔是也。
黃帝先治世而後登仙,此是偶有能兼之才者也。
古之帝王,刻於泰山,可省讀者七十二家,其餘磨滅者,不可勝數,而獨記黃帝仙者,其審然可知也。
世人以人所尤長,眾所不及者,便謂之聖。
故善圍棋之無比者,則謂之棋聖,故嚴子卿馬綏明於今有棋聖之名焉。
善史書之絕時者,則謂之書聖,故皇像一胡一 昭於今有書聖之名焉。
善圖畫之過人者,則謂之畫聖,故衛協張墨於今有畫聖之名焉。
善刻削之尤巧者,則謂之木聖,故張衡馬鈞於今有木聖之名焉。
故孟子謂伯夷,清之聖者也;柳下惠,和之聖者也;伊尹,任之聖者也。
吾試演而論之,則聖非一事。
夫班輸倕狄,機械之聖也;附扁和緩,治疾之聖也;子韋甘均,占候之聖也;史蘇辛廖,卜筮之聖也;夏育杜回,筋力之聖也;荊軻聶政,勇敢之聖也,飛廉誇父,輕速之聖也;子野延州,知音之聖也;孫吳韓白,用兵之聖也。
聖者,人事之極號也,不獨於文學而已矣。
莊周云:盜有聖人之道五焉。
妄意而知人之藏者,明也;先入而不疑者,勇也;後出而不懼者,義也;知可否之宜者,知也;分財均同者,仁也。
不得此道而成天下大盜者,未之有也。」
或曰:「聖人之道,不得枝分葉散,必總而兼之,然後為聖。」
余答之曰:「孔子門徒,達者七十二,而各得聖人之一體,是聖事有剖判也。
又云:顏淵具體而微,是聖事有厚薄也。
又易曰: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製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此則聖道可分之明證也。
何為善於道德以致神仙者,獨不可謂之為得道之聖?苟不有得道之聖,則周孔不得為治世之聖乎?既非一矣,何以當責使相兼乎?按仙經以為諸得仙者,皆其受命偶值神仙之氣,自然所稟。
故胞胎之中,已含信道之性,及其有識,則心好其事,必遭明師而得其法,不然,則不信不求,求亦不得也。
玉鈐經主命原曰:人之吉凶,制在結胎受氣之日,皆上得列宿之一精一。
其值聖宿則聖,值賢宿則賢,值文宿則文,值武宿則武,值貴宿則貴,值富宿則富,值賤宿則賤,值貧宿則貧,值壽宿則壽,值仙宿則仙。
又有神仙聖人之宿,有治世聖人之宿,有兼二聖之宿,有貴而不富之宿,有富而不貴之宿,有兼富貴之宿,有先富後貧之宿,有先貴後賤之宿,有兼貧賤之宿,有富貴不終之宿,有忠孝之宿,有兇惡之宿。
如此不可具載,其較略如此。
為人生本有定命,張車子之說是也。
苟不受神仙之命,則必無好仙之心,未有心不好之而求其事者也,未有不求而得之者也。
自古至今,有高才明達,而不信有仙者,有平平許人學而得仙者,甲雖多所鑒識而或蔽於仙,乙則多所不通而偏達其理,此豈非天命之所使然乎?
夫道家寶秘仙術,弟子之中,尤尚簡擇,至一精一彌久,然後告之以要訣,況於世人,幸自不信不求,何為當強以語之邪?既不能化令信之,又將招嗤速謗。
故得道之士,所以與世人異路而行,異處而止,言不欲與之一交一 ,身不欲與之雜。
隔千里,猶恐不足以遠煩勞之攻;絕軌跡,猶恐不足以免毀辱之醜。
貴不足以誘之,富不足以移之,何肯當自衒於俗士,言我有仙法乎?此蓋周孔所以無緣而知仙道也。
且夫周孔,蓋是高才大學之深遠者耳,小小之伎,猶多不閒。
使之跳丸弄劍,逾鋒投狹,履登幢,擿盤緣案,跟掛萬仞之峻峭,游泳呂梁之不測,手扛千鈞,足躡驚飆,暴虎檻豹,攬飛捷矢,凡人為之,而周孔不能,況過於此者乎?他人之所念慮,蚤虱之所首向,隔牆之朱紫,林下之草芥,匣匱之書籍,地中之寶藏,豐林邃藪之鳥獸,重淵洪潭之魚鱉,令周孔委曲其采色,分別其物名,經列其多少,審實其有無,未必能盡知,況於遠此者乎?聖人不食則饑,不飲則渴,灼之則熱,凍之則寒,撻之則痛,刃之則傷,歲久則老矣,損傷則病矣,氣絕則死矣。
此是其所與凡人無異者甚多,而其所以不同者至少矣。
所以過絕人者,唯在於才長思遠,口給筆高,德全行潔,強訓博聞之事耳,亦安能無事不兼邪?既已著作典謨,安上治民,復欲使之兩知仙道,長生不死,以此責聖人,何其多乎?吾聞至言逆俗耳,真語必違眾,儒士卒覽吾此書者,必謂吾非毀聖人。
吾豈然哉?但欲盡物理耳,理盡事窮,則似於謗訕周孔矣。
世人謂聖人從天而墜,神靈之物,無所不知,無所不能。
甚於服畏其名,不敢復料之以事,謂為聖人所不為,則人無復能之者也;聖人所不知,則人無復知之者也,不可笑哉?今具以近事校之,想可以悟也。
完山之鳥,賣生送死之一聲 ,孔子不知之,便可復謂顏回只可偏解之乎?聞太山婦人之哭,問之,乃知虎食其家三人,又不知此婦人何以不徙去之意,須答乃悟。
見羅雀者純得黃口,不辨其意,問之乃覺。
及欲葬母,不知父墓所在,須人語之,既定墓崩,又不知之,弟子誥之,乃泫然流涕。
又疑顏淵之盜食,乃假言欲祭先人,卜掇塵之虛偽。
廄焚,又不知傷人馬否。
顏淵後,便謂之已死。
又周流七十餘國,而不能逆知人之必不用之也,而棲棲遑遑,席不暇一溫一 。
又不知匡人當圍之,而由其途。
問老子以古禮,禮有所不解也。
問郯子以鳥官,官有所不識也。
行不知津,而使人問之,又不知所問之人,必譏之而不告其路,若爾可知不問也。
下車逐歌鳳者,而不知彼之不住也。
見南子而不知其無益也。
諸若此類,不可具舉,但不知仙法,何足怪哉?又俗儒云:聖人所不能,則餘人皆不能。
則宕人水居,梁母火化,伯子耐至熱,仲都堪酷寒,左慈兵解而不死,甘始休糧以經歲,范軼見斫而不入,鱉令流一屍一而更生,少千執百鬼,長房縮地脈,仲甫假形於晨鳧,張楷吹噓起雲霧,未聞周孔能為斯事也。」
俗人或曰:「周孔皆能為此,但不為耳。」
吾答之曰:「必不求之於明文,而指之以空言者,吾便可謂周孔能振翮翻飛,翱翔八極,興雲致雨,移山拔井,但不為耳。
一不以記籍見事為據者,復何限哉?必若所云者,吾亦可以言周孔皆已昇仙,但以此法不可以訓世,恐人皆知不死之可得,皆必悉委供養,廢進宦而登危浮深,以修斯道,是為家無復子孫,國無復臣吏,忠孝並喪,大倫必亂,故周孔密自為之,而秘不告人,外託終亡之形,內有上仙之實。
如此,則子亦將何以難吾乎?亦又未必不然也。
靈寶經有正機平衡飛龜授袟凡三篇,皆仙術也。
吳王伐石以治宮室,而於合石之中,得紫文金簡之書,不能讀之,使使者持以問仲尼,而欺仲尼曰:『吳王閒居,有赤雀銜書以置殿上,不知其義,故遠諮呈。
』仲尼以視之,曰:『此乃靈寶之方,長生之法,禹之所服,隱在水邦,年齊天地,朝於紫庭者也。
禹將仙化,封之名山石函之中,乃今赤雀銜之,殆天授也。
』以此論之是夏禹不死也,而仲尼又知之;安知仲尼不皆密修其道乎?正復使聖人不為此事,未可謂無其效也。
人所好惡,各各不同,諭之以面,豈不信哉?誠合其意,雖小必為也;不合其神,雖大不學也。
好苦憎甘,既皆有矣,嗜利棄義,亦無數焉。
『聖人之大寶曰位,何以聚人曰財。
』又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而昔已有禪之以帝王之位而不用,委之以四海之富而不願,蔑三九之官,背玉帛之聘,遂山林之高潔,甘魚釣之陋業者,蓋不可勝數耳。
又曰:『男女飲食,人之大欲存焉。
』是以好色不可諫,甘旨可忘憂。
昔有絕穀棄美,不畜妻妾,超然獨往,浩然得意,顧影含歡,漱流忘味者,又難勝記也。
人情莫不愛紅顏艷姿,輕體柔身,而黃帝逑篤丑之嫫母,陳侯憐可憎之敦洽。
人鼻無不樂香,故流黃郁金、芝蘭蘇合、玄膽素膠、一江一 離揭車、春蕙秋蘭,價同瓊瑤,而海上之女,逐酷臭之夫,隨之不止。
周文嗜不美之菹,不以易太牢之滋味。
魏明好椎鑿之一聲 ,不以易絲竹之和音。
人各有意,安可求此以同彼乎?周孔自偶,不信仙道,日月有所不照,聖人有所不知,豈可以聖人所不為,便雲天下無仙!是責三光不照覆盆之內也。」
分類:道教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