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朴子》內篇 卷九 道意:論其無,則影響猶為有焉;論其有,則萬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抱朴子》內篇 卷九 道意

抱朴子

內篇 卷九 道意

抱朴子曰:「道者涵乾括坤,其本無名。

論其無,則影響猶為有焉;論其有,則萬物尚為無焉。

隸首不能計其多少,離朱不能察其彷彿,吳札晉野竭聰,不能尋其音聲乎窈冥之內,周豨步豬疾走,不能跡其兆朕乎宇宙之外。

以言乎邇,則周流秋毫而有餘焉;以言乎遠,則彌綸太虛而不足焉。

為聲之一聲 ,為響之響,為形之形,為影之影,方者得之而靜,員者得之而動,降者得之而俯,昇者得之以仰,強名為道,已失其真,況復乃千割百判,億分萬析,使其姓號至於無垠,去道遼遼,不亦遠哉?

俗人不能識其太初之本,而修其流一婬一之末,人能淡默恬愉,不染不移,養其心以無慾,頤其神以粹素,掃滌誘慕,收之以正,除難求之思,遣害真之累,薄喜怒之邪,滅愛惡之端,則不請福而福來,不禳禍而禍去矣。

何者,命在其中,不繫於外,道存乎此,無俟於彼也。

患乎凡夫不能守真,無杜遏之檢括,愛嗜好之搖奪,馳騁流遁,有迷無反,情感物而外起,智接事而旁溢,誘於可欲,而天理滅矣,惑乎見聞,而純一遷矣。

心受制於奢玩,情濁亂於波蕩,於是有傾越之災,有不振之禍,而徒烹宰肥腯,沃酹醪醴,撞金伐革,謳歌踴躍,拜伏稽顙,守請虛坐,求乞福願,冀其必得,至死不悟,不亦哀哉?若乃一精一靈困於煩擾,榮衛消於役用,煎熬形氣,刻削天和,勞逸過度,而碎首以請命,變起膏肓,而祭禱以求痊,當風臥濕,而謝罪於靈祇,飲食失節,而委禍於鬼魅,蕞爾之體,自貽茲患,天地神明,曷能濟焉?其烹牲罄群,何所補焉?夫福非足恭所請也,禍非禋祀所禳也。

若命可以重禱延,疾可以豐祀除,則富姓可以必長生,而貴人可以無疾病也。

夫神不歆非族,鬼不享一婬一祀,皂隸之巷,不能紆金根之軒,布衣之門,不能動六轡之駕,同為人類,而尊卑兩絕,況於天神,緬邈清高,其倫異矣,貴亦極矣。

蓋非臭鼠之酒餚,庸民之曲躬,所能感降,亦已明矣。

夫不忠不孝,罪之大惡,積千金之賂,太牢之饌,求令名於明主,釋愆責於邦家,以人釋人,猶不可得,況年壽難獲於令名,篤疾難除於愆責,鬼神異倫,正直是與,冀其曲祐,未有之也。

夫慚德之主,忍詬之臣,猶能賞善不須貸財,罰惡不任私情,必將修繩履墨,不偏不一黨一 ,豈況鬼神,過此之遠,不可以巧言動,不可以飾賂求,斷可識矣。

楚之靈王,躬自為巫,靡愛斯牲,而不能卻吳師之討也。

漢之廣陵,敬奉李須,傾竭府庫而不能救叛逆之誅也。

孝武尤信鬼神,鹹秩無文,而不能免五柞之殂。

孫主貴待華鄉,封以王爵,而不能延命盡之期。

非犧牲之不博碩,非玉帛之不豐醲,信之非不款,敬之非不重,有丘山之損,無毫釐之益,豈非失之於近,而營之於遠乎?

第五公誅除妖道,而既壽且貴;宋廬一江一 罷絕山祭,而福祿永終;文翁破水靈之廟,而身吉民安;魏武禁一婬一祀之俗,而洪慶來假,前事不忘,將來之鑒也。

明德惟馨,無憂者壽,嗇寶不夭,多慘用老,自然之理,外物何為!若養之失和,伐之不解,百痾緣隙而結,榮衛竭而不悟,太牢三牲,曷能濟焉?俗所謂率皆妖偽,轉相誑惑,久而彌甚,既不能修療病之術,又不能返其大迷,不務藥石之救,惟專祝祭之謬,祈禱無已,問卜不倦,巫祝小人,妄說禍祟,疾病危急,唯所不聞,聞輒修為,損費不訾,富室竭其財儲,貧人假舉倍息,田宅割裂以訖盡,篋櫃倒裝而無餘。

或偶有自差,便謂受神之賜,如其死亡,便謂鬼不見赦,幸而誤活,財產窮罄,遂復饑寒凍餓而死,或起為劫剽,或穿窬斯濫,喪身於鋒鏑之端,自陷於醜惡之刑,皆此之由也。

或什物盡於祭祀之費耗,縠帛淪於貪濁之師巫,既沒之日,無復凶器之直,衣衾之周,使一屍一朽蟲流,良可悼也。

愚民之蔽,乃至於此哉!一婬一祀妖邪,禮律所禁。

然而凡夫,終不可悟。

唯宜王者更峻其法制,犯無輕重,致之大辟,購募巫祝不肯止者,刑之無赦,肆之市路,不過少時,必當絕息,所以令百姓杜凍饑之源,塞盜賊之萌,非小惠也。

曩者有張角柳根王歆李申之徒,或稱千歲,假託小術,坐在立亡,變形易貌,誑眩黎庶,糾合群愚,進不以延年益壽為務,退不以消災治病為業,遂以招集奸一黨一 ,稱合逆亂,不純自伏其辜,或至殘滅良人,或欺誘百姓,以規財利,錢帛山積,富逾王公,縱肆奢一婬一,侈服玉食,妓妾盈室,管弦成列,刺客死士,為其致用,威傾邦君,勢凌有司,亡命逋逃,因為窟藪。

皆由官不糾治,以臻斯患,原其所由,可為歎息。

吾徒匹夫,雖見此理,不在其位,末如之何!臨民官長,疑其有神,慮恐禁之,或致禍祟,假令頗有其懷,而見之不了,又非在職之要務,殿最之急事,而復是其愚妻頑子之所篤信,左右小人,並雲不可,阻之者眾,本無至心,而諫怖者異口同聲,於是疑惑,竟於莫敢,令人扼腕發憤者也。

余親見所識者數人,了不奉神明,一生不祈祭,身享遐年,名位巍巍,子孫蕃昌,且富且貴也。

唯余亦無事於斯,唯四時祀先人而已。

曾所遊歷水陸萬里,道側房廟,固以百許,而往返徑游,一無所過,而車馬無頗覆之變,涉水無風波之異,屢值疫癘,當得藥物之力,頻冒矢石,幸無傷刺之患,益知鬼神之無能為也。

又諸妖道百餘種,皆煞生血食,獨有李家道無為為小差。

然雖不屠宰,每供福食,無有限劑,市買所具,務於豐泰,一精一鮮之物,不得不買,或數十人廚,費亦多矣,復未純為清省也,亦皆宜在禁絕之列。

或問李氏之道起於何時。

余答曰:吳大帝時,蜀中有李阿者,穴居不食,傳世見之,號為八百歲公。

人往往問事,阿無所言,但占阿顏色。

若顏色欣然,則事皆吉;若顏容慘戚,則事皆凶;若阿含笑者,則有大慶;若微歎者,即有深憂。

如此之候,未曾一失也。

後一旦忽去,不知所在。

後有一人姓李名寬,到吳而蜀語,能祝水治病頗愈,於是遠近翕然,謂寬為李阿,因共呼之為李八百,而實非也。

自公卿以下,莫不雲集其門,後轉驕貴,不復得常見,賓客但拜其外門而退,其怪異如此。

於是避役之吏民,依寬為弟子者恆近千人,而升堂入室高業先進者,不過得祝水及三部符導引日月行氣而已,了無治身之要、服食神藥、延年駐命、不死之法也。

吞氣斷穀,可得百日以還,亦不堪久,此是其術至淺可知也。

余親識多有及見寬者,皆雲寬衰老羸悴,起止咳噫,目瞑耳聾,齒墮發白,漸又昏耗,或忘其子孫,與凡人無異也。

然民復謂寬故作無異以欺人,豈其然乎?吳曾有大疫,死者過半。

寬所奉道室,名之為廬,寬亦得一溫一 病,託言入廬齋戒,遂死於廬中。

而事寬者猶復謂之化形一屍一解之仙,非為真死也。

夫神仙之法,所以與俗人不同者,正以不老不死為貴耳。

今寬老則老矣,死則死矣,此其不得道,居然可知矣,又何疑乎?若謂於仙法應一屍一解者,何不且止人間一二百歲,住年不老,然後去乎?天下非無仙道也,寬但非其人耳。

余所以委曲論之者,寬弟子轉相教授,佈滿一江一 表,動有千許,不覺寬法之薄,不足遵承而守之,冀得度世,故欲令人覺此而悟其滯迷耳。

天下有似是而非者,實為無限,將復略說故事,以示後人之不解者。

昔汝南有人於田中設繩罥以捕獐而得者,其主未覺。

有行人見之,因竊取獐而去,猶念取之不事。

其上有鮑魚者,乃以一頭置罥中而去。

本主來,於罥中得鮑魚,怪之以為神,不敢持歸。

於是村裡聞之,因共為起屋立廟,號為鮑君。

後轉多奉之者,丹楹藻梲,鐘鼓不絕。

病或有偶愈者,則謂有神,行道經過,莫不致祀焉。

積七八年,鮑魚主後行過廟下,問其故,人具為之說。

其鮑魚主乃曰,此是我鮑魚耳,何神之有?於是乃息。

又南頓人張助者,耕白田,有一李栽,應在耕次,助惜之,欲持歸,乃掘取之,未得即去,以濕土封其根,以置空桑中,遂忘取之。

助後作遠職不在。

後其裡中人,見桑中忽生李,謂之神。

有病目痛者,蔭息此桑下,因祝之,言李君能令我目愈者,謝以一肫。

其目偶愈,便殺肫祭之。

傳者過差,便言此樹能令盲者得見。

遠近翕然,同來請福,常車馬填溢,酒肉滂沱,如此數年。

張助罷職來還,見之,乃曰,此是我昔所置李栽耳,何有神乎?乃斫去便止也。

又汝南彭氏墓近大道,墓口有一石人,田家老母到市買數片餅以歸,天熱,過蔭彭氏墓口樹下,以所買之餅暫著石人頭上,忽然便去,而忘取之。

行路人見石人頭上有餅,怪而問之。

或人云,此石人有神,能治病,愈者以餅來謝之。

如此轉以相語,雲頭痛者摩石人頭,腹痛者摩石人腹,亦還以自摩,無不愈者。

遂千里來就石人治病,初但雞豚,後用牛羊,為立帷帳,管弦不絕,如此數年。

忽日前忘餅母聞之,乃為人說,始無復往者。

又洛西有古大墓,穿壞多水,墓中多石灰,石灰汁主治瘡,夏月,行人有病瘡者煩熱,見此墓中水清好,因自洗浴,瘡偶便愈。

於是諸病者聞之,悉往自洗,轉有飲之以治腹內疾者。

近墓居人,便於墓所立廟舍而賣此水。

而往買者又常祭廟中,酒肉不絕。

而來買者轉多,此水盡,於是賣水者常夜竊他水以益之。

其遠道人不能往者,皆因行便或持器遺信買之。

於是賣水者大富。

人或言無神,官申禁止,遂填塞之,乃絕。

又興古太守馬氏在官,有親故人投之求恤焉,馬乃令此人出外住,詐雲是神人道士,治病無不手下立愈。

又令辨士遊行,為之虛聲,雲能令盲者登視,躄者即行。

於是四方雲集,趨之如市,而錢帛固已山積矣。

又敕諸求治病者,雖不便愈,當告人言愈也,如此則必愈;若告人未癒者,則後終不愈也,道法正爾,不可不信。

於是後人問前來者,前來輒告之雲已癒,無敢言未癒者也。

旬日之閒,乃致巨富焉。

凡人多以小黠而大愚,聞延年長生之法,皆為虛誕,而喜信妖邪鬼怪,令人鼓舞祈祀。

所謂神者,皆馬氏誑人之類也,聊記其數事,以為未覺者之戒焉。」

或問曰:「世有了無知道術方伎,而平安壽考者,何也?」

抱朴子曰:「諸如此者,或有一陰一德善行,以致福祐;或受命本長,故令難老遲死;或亦幸而偶爾不逢災傷。

譬猶田獵所經,而有遺禽脫獸;大火既過,時餘不燼草木也。

要於防身卻害,當修守形之防禁,佩天文之符劍耳。

祭禱之事無益也,當恃我之不可侵也,無恃鬼神之不侵我也。

然思玄執一,含景環身,可以辟邪惡,度不祥,而不能延壽命,消體疾也。

任自然無方術者,未必不有終其天年者也,然不可以值暴鬼之橫枉,大疫之流行,則無以卻之矣。

夫儲甲冑,蓄蓑笠者,蓋以為兵為雨也。

若幸無攻戰,時不沈一陰一,則有與無正同耳。

若矢石霧合,飛鋒煙一交一 ,則知裸一體者之困矣。

洪雨河傾,素雪彌天,則覺露立者之劇矣。

不可以薺麥之細碎,疑一陰一陽一之大氣,以誤晚學之散人,謂方術之無益也。」

分類:道教書籍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抱朴子
內篇 卷一 暢玄內篇 卷二 論仙內篇 卷三 對俗內篇 卷四 金丹內篇 卷五 至理內篇 卷六 微旨內篇 卷七 塞難內篇 卷八 釋滯內篇 卷九 道意內篇 卷十 明本內篇 卷十一 仙藥內篇 卷十二 辨問內篇 卷十三 極言內篇 卷十四 勤求內篇 卷十五 雜應內篇 卷十六 黃白內篇 卷十七 登涉內篇 卷十八 地真內篇 卷十九 遐覽內篇 卷二十 袪惑外篇 卷二十一 嘉遁外篇 卷二十二 逸民外篇 卷二十三 勖學外篇 卷二十四 崇教外篇 卷二十五 君道外篇 卷二十六 臣節外篇 卷二十七 良規外篇 卷二十八 時難外篇 卷二十九 官理外篇 卷三十 務正外篇 卷三十一 貴賢外篇 卷三十二 任能外篇 卷三十三 欽士外篇 卷三十四 用刑外篇 卷三十五 審舉外篇 卷三十六 交際外篇 卷三十七 備闕外篇 卷三十八 擢才外篇 卷三十九 任命外篇 卷四十 名實外篇 卷四十一 清鑒外篇 卷四十二 行品外篇 卷四十三 弭訟外篇 卷四十四 酒誡外篇 卷四十五 疾謬外篇 卷四十六 譏惑外篇 卷四十七 刺驕外篇 卷四十八 百里外篇 卷四十九 接疏外篇 卷五十 鈞世外篇 卷五十一 食外篇 卷五十二 尚博外篇 卷五十三 漢過外篇 卷五十四 吳失外篇 卷五十五 守塉外篇 卷五十六 安貧外篇 卷五十七 仁明外篇 卷五十八 博喻外篇 卷五十九 廣譬外篇 卷六十 辭義外篇 卷六十一 循本外篇 卷六十二 應嘲外篇 卷六十三 喻蔽外篇 卷六十四 百家外篇 卷六十五 文行外篇 卷六十六 正郭外篇 卷六十七 彈禰外篇 卷六十八 詰鮑外篇 卷六十九 知止外篇 卷七十 自敘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