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朴子》外篇 卷五十 鈞世:以此易見,比彼難曉,猶溝澮之方一江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抱朴子》外篇 卷五十 鈞世

抱朴子

外篇 卷五十 鈞世

或曰:「古之著書者,才大思深,故其文隱而難曉;今人意淺力近,故露而易見。

以此易見,比彼難曉,猶溝澮之方一江一 河,蟲豈垤之並嵩岱矣。

故水不發山昆山,則不能揚洪流以東漸;書不出英俊,則不能備致遠之弘韻焉。」

抱朴子答曰:「夫論管穴者,不可問以九陔之無外;一習一 拘閡者,不可督以拔萃之獨見。

蓋往古之士,匪鬼匪神,其形器雖冶鑠於疇曩,然其精神,布在乎方策。

情見乎辭,指歸可得。

且古書之多隱,未必昔人故欲難曉,或世異語變,或方言不同,經荒歷亂,埋藏積久,簡編朽絕,亡失者多,或雜續殘缺,或脫去章句,是以難知,似若至深耳。

且夫《尚書》者,政事之集也,然未若近代之優文詔策軍書奏議之清富贍麗也;《毛詩》者,華彩之辭也,然不及《上林》《羽獵》《二京》《三都》之汪濊博富也。

然則古之子書,能勝今之作者,何也?然守株之徒,嘍嘍所玩,有耳無目,何肯謂爾。

其於古人所作為神,今世所著為淺,貴遠賤近,有自來矣。

「故新劍以詐刻加價,弊方以偽題見寶也。

是以古書雖質樸,而俗儒謂之墮於天也;今文雖金玉,而常人同之於瓦礫也。

古書者雖多,未必盡美,要當以為學者之山淵,使屬筆者,得辨伐漁獵其中。

然而譬如東甌之木,長洲之林,梓豫雖多,而未可謂之為大廈之壯觀,華屋之弘麗也;雲夢之澤,孟諸之藪,魚肉之(有脫文)雖饒,而未可謂之為煎火*敖之盛膳,渝狄之嘉味也。

今詩與古詩,俱有義理,而盈於差美。

方之於士,並有德行,而一人偏長藝文,不可謂一例也;比之於女,俱體國色,而一人獨閒百伎,不可混為無異也。

若夫俱論宮室,而奚斯路寢之頌,何如王生之賦靈光乎?同說遊獵,而叔畋盧鈴之詩,何如相如之言上林乎?並美祭祀,而清廟雲漢之辭,何台郭氏南郊之艷乎?等稱征伐,而出車六月之作,何如陳琳武軍之壯乎?則舉條可以覺焉。

近者夏侯湛潘安仁並作補亡詩,白華由庚南陔華黍之屬,諸碩儒高才之賞文者,鹹以古詩三百,未有足以偶二賢之所作也。

「且夫古者事事醇素,今則莫不雕飾,時移世改,理自然也。

至於罽錦麗而且堅,未可謂之減於蓑衣;輜車並妍而又牢,未可謂之不及椎車也。

書猶言也,若入談語,故為知有(音?),一胡一 越之接,終不相解,以此教戒,人豈知之哉!若言以易曉為辨,則書何故以難知為好哉?若舟車之代步涉,文墨之改結繩,諸後作而善於前事,其功業相次千萬者,不可復縷舉也。

世人皆知之,快於曩矣,何以獨文章不及古邪?

分類:道教書籍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抱朴子
內篇 卷一 暢玄內篇 卷二 論仙內篇 卷三 對俗內篇 卷四 金丹內篇 卷五 至理內篇 卷六 微旨內篇 卷七 塞難內篇 卷八 釋滯內篇 卷九 道意內篇 卷十 明本內篇 卷十一 仙藥內篇 卷十二 辨問內篇 卷十三 極言內篇 卷十四 勤求內篇 卷十五 雜應內篇 卷十六 黃白內篇 卷十七 登涉內篇 卷十八 地真內篇 卷十九 遐覽內篇 卷二十 袪惑外篇 卷二十一 嘉遁外篇 卷二十二 逸民外篇 卷二十三 勖學外篇 卷二十四 崇教外篇 卷二十五 君道外篇 卷二十六 臣節外篇 卷二十七 良規外篇 卷二十八 時難外篇 卷二十九 官理外篇 卷三十 務正外篇 卷三十一 貴賢外篇 卷三十二 任能外篇 卷三十三 欽士外篇 卷三十四 用刑外篇 卷三十五 審舉外篇 卷三十六 交際外篇 卷三十七 備闕外篇 卷三十八 擢才外篇 卷三十九 任命外篇 卷四十 名實外篇 卷四十一 清鑒外篇 卷四十二 行品外篇 卷四十三 弭訟外篇 卷四十四 酒誡外篇 卷四十五 疾謬外篇 卷四十六 譏惑外篇 卷四十七 刺驕外篇 卷四十八 百里外篇 卷四十九 接疏外篇 卷五十 鈞世外篇 卷五十一 食外篇 卷五十二 尚博外篇 卷五十三 漢過外篇 卷五十四 吳失外篇 卷五十五 守塉外篇 卷五十六 安貧外篇 卷五十七 仁明外篇 卷五十八 博喻外篇 卷五十九 廣譬外篇 卷六十 辭義外篇 卷六十一 循本外篇 卷六十二 應嘲外篇 卷六十三 喻蔽外篇 卷六十四 百家外篇 卷六十五 文行外篇 卷六十六 正郭外篇 卷六十七 彈禰外篇 卷六十八 詰鮑外篇 卷六十九 知止外篇 卷七十 自敘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