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朴子》內篇 卷十八 地真:知一者,無一之不知也。不知一者,無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抱朴子》內篇 卷十八 地真

抱朴子

內篇 卷十八 地真

抱朴子曰:「余聞之師雲,人能知一,萬事畢。

知一者,無一之不知也。

不知一者,無一之能知也。

道起於一,其貴無偶,各居一處,以象天地人,故曰三一也。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人得一以生,神得一以靈。

金沈羽浮,山峙川流,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存之則在,忽之則亡,向之則吉,背之則凶,保之則遐祚罔極,失之則命彫氣窮。

老君曰:忽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忽兮,其中有物。

一之謂也。

故仙經曰:子欲長生,守一當明;思一至饑,一與之糧;思一至渴,一與之漿。

一有姓字服色,男長九分,女長六分,或在臍下二寸四分下丹田中,或在心下絳宮金闕中丹田也,或在人兩眉閒,卻行一寸為明堂,二寸為洞房,三寸為上丹田也。

此乃是道家所重,世世歃血口傳其姓名耳。

一能成一陰一生一陽一,推步寒暑。

春得一以發,夏得一以長,秋得一以收,冬得一以藏。

其大不可以六一合 階,其小不可以毫芒比也。

昔黃帝東到青丘,過風山,見紫府先生,受三皇內文,以劾召萬神,南到圓隴一陰一建木,觀百靈之所登,采若乾之華,飲丹巒之水;西見中黃子,受九加之方,過崆峒,從廣成子受自然之經;北到洪隄,上具茨,見大隗君黃蓋童子,受神芝圖,還陟王屋,得神丹金訣記。

到峨眉山,見天真皇人於玉堂,請問真一之道。

皇人曰:子既君四海,欲復求長生,不亦貪乎?其相覆不可具說,粗舉一隅耳。

夫長生仙方,則唯有金丹;守形卻惡,則獨有真一,故古人尤重也。

仙經曰:九轉丹,金液經,守一訣,皆在崑崙五城之內,藏以玉函,刻以金札,封以紫泥,印以中章焉。

吾聞之於先師曰:一在北極大淵之中,前有明堂,後有絳宮;巍巍華蓋,金樓穹隆;左罡右魁,激波揚空;玄芝被崖,朱草蒙瓏;白玉嵯峨,日月垂光;歷火過水,經玄涉黃;城闕一交一 錯,帷帳琳琅;龍一虎列衛,神人在傍;不施不與,一安其所;不遲不疾,一安其室;能暇能豫,一乃不去;守一存真,乃能通神;少欲約食,一乃留息;白刃臨頸,思一得生;知一不難,難在於終;守之不失,可以無窮;陸辟惡獸,水卻蛟龍;不畏魍魎,挾毒之蟲;鬼不敢近,刃不敢中。

此真一之大略也。」

抱朴子曰:「吾聞之於師雲,道術諸經,所思存念作,可以卻惡防身者,乃有數千法。

如含影藏形,及守形無生,九變十二化二十四生等,思見身中諸神,而內視令見之法,不可勝計,亦各有效也。

然或乃思作數千物以自衛,率多煩難,足以大勞人意。

若知守一之道,則一切除棄此輩,故曰能知一則萬事畢者也。

受真一口訣,皆有明文,歃白牲之血,以王相之日受之,以白絹白銀為約,剋金契而分之,輕說妄傳,其神不行也。

人能守一,一亦守人。

所以白刃無所措其銳,百害無所容其凶,居敗能成,在危獨安也。

若在鬼廟之中,山林之下,大疫之地,塚墓之閒,虎狼之藪,蛇蝮之處,守一不怠,眾惡遠迸。

若忽偶忘守一,而為百鬼所害。

或臥而魘者,即出中庭視輔星,握固守一,鬼即去矣。

若夫一陰一雨者,但止室中,向北思見輔星而已。

若為兵寇所圍,無復生地,急入六甲一陰一中,伏而守一,則五兵不能犯之也。

能守一者,行萬里,入軍旅,涉大川,不須卜日擇時,起工移徙,入新屋舍,皆不復按堪輿星歷,而不避太歲太一陰一將軍、月建煞耗之神,年命之忌,終不復值殃咎也。

先賢歷試有驗之道也。」

抱朴子曰:「玄一之道,亦要法也。

無所不辟,與真一同功。

吾內篇第一名之為暢玄者,正以此也。

守玄一復易於守真一。

真一有姓字長短服色目,玄一但此見之。

初求之於日中,所謂知白守黑,欲死不得者也。

然先當百日潔齋,乃可候求得之耳,亦不過三四日得之,得之守之,則不復去矣。

守玄一,並思其身,分為三人,三人已見,又轉益之,可至數十人,皆如己身,隱之顯之,皆自有口訣,此所謂分形之道。

左君及薊子訓葛仙公所以能一日至數十處,及有客座上,有一主人與客語,門中又有一主人迎客,而水側又有一主人投釣,賓不能別何者為真主人也。

師言守一兼修明鏡,其鏡道成則能分形為數十人,衣服面貌,皆如一也。」

抱朴子曰:「師言欲長生,當勤服大藥,欲得通神,當金水分形。

形分則自見其身中之三魂七魄,而天靈地祇,皆可接見,山川之神,皆可使役也。」

抱朴子曰:「生可惜也,死可畏也。

然長生養性辟死者,亦未有不始於勤,而終成於久視也。

道成之後,略無所為也。

未成之閒,無不為也。

採掘草木之藥,劬勞山澤之中,煎餌治作,皆用筋力,登危涉險,夙夜不怠,非有至志,不能久也。

及欲金丹成而昇天,然其大藥物,皆用錢直,不可卒辦。

當復由於耕牧商販以索資,累年積勤,然後可合。

及於合作之日,當復齋潔清淨,斷絕人事。

有諸不易,而當復加之以思神守一,卻惡衛身,常如人君之治國,戎將之待敵,乃可為得長生之功也。

以聰明大智,任經世濟俗之器,而修此事,乃可必得耳。

淺近庸人,雖有志好,不能克終矣。

故一人之身,一國之象也。

胸腹之位,猶宮室也。

四肢之列,猶郊境也。

骨節之分,猶百官也。

神猶君也,血猶臣也,氣猶民也。

故知治身,則能治國也。

夫愛其民所以安其國,養其氣所以全其身。

民散則國亡,氣竭即身死,死者不可生也,亡者不可存也。

是以至人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醫之於無事之前,不追之於既逝之後。

民難養而易危也,氣難清而易濁也。

故審威德所以保社稷,割嗜欲所以固血氣。

然後真一存焉,三七守焉,百害卻焉,年命延矣。」

抱朴子曰:「師言服金丹大藥,雖未去世,百邪不近也。

若但服草木及小小餌八石,適可令疾除命益耳,不足以禳外來之禍也。

或為鬼所冒犯,或為大山神之所輕凌,或為一精一魅所侵犯,唯有守真一,可以一切不畏此輩也。

次則有帶神符。

若了不知此二事以求長生,危矣哉。

四門而閉其三,盜猶得入,況盡開者邪?」

分類:道教書籍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抱朴子
內篇 卷一 暢玄內篇 卷二 論仙內篇 卷三 對俗內篇 卷四 金丹內篇 卷五 至理內篇 卷六 微旨內篇 卷七 塞難內篇 卷八 釋滯內篇 卷九 道意內篇 卷十 明本內篇 卷十一 仙藥內篇 卷十二 辨問內篇 卷十三 極言內篇 卷十四 勤求內篇 卷十五 雜應內篇 卷十六 黃白內篇 卷十七 登涉內篇 卷十八 地真內篇 卷十九 遐覽內篇 卷二十 袪惑外篇 卷二十一 嘉遁外篇 卷二十二 逸民外篇 卷二十三 勖學外篇 卷二十四 崇教外篇 卷二十五 君道外篇 卷二十六 臣節外篇 卷二十七 良規外篇 卷二十八 時難外篇 卷二十九 官理外篇 卷三十 務正外篇 卷三十一 貴賢外篇 卷三十二 任能外篇 卷三十三 欽士外篇 卷三十四 用刑外篇 卷三十五 審舉外篇 卷三十六 交際外篇 卷三十七 備闕外篇 卷三十八 擢才外篇 卷三十九 任命外篇 卷四十 名實外篇 卷四十一 清鑒外篇 卷四十二 行品外篇 卷四十三 弭訟外篇 卷四十四 酒誡外篇 卷四十五 疾謬外篇 卷四十六 譏惑外篇 卷四十七 刺驕外篇 卷四十八 百里外篇 卷四十九 接疏外篇 卷五十 鈞世外篇 卷五十一 食外篇 卷五十二 尚博外篇 卷五十三 漢過外篇 卷五十四 吳失外篇 卷五十五 守塉外篇 卷五十六 安貧外篇 卷五十七 仁明外篇 卷五十八 博喻外篇 卷五十九 廣譬外篇 卷六十 辭義外篇 卷六十一 循本外篇 卷六十二 應嘲外篇 卷六十三 喻蔽外篇 卷六十四 百家外篇 卷六十五 文行外篇 卷六十六 正郭外篇 卷六十七 彈禰外篇 卷六十八 詰鮑外篇 卷六十九 知止外篇 卷七十 自敘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