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朴子》外篇 卷四十四 酒誡:故惑目者,必逸容鮮藻也;惑耳者,必妍音一婬一聲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抱朴子》外篇 卷四十四 酒誡

抱朴子

外篇 卷四十四 酒誡

抱朴子曰:目之所好,不可從也;耳之所樂,不可順也;鼻之所喜,不可任也;口之所嗜,不可隨也;心之所欲,不可恣也。

故惑目者,必逸容鮮藻也;惑耳者,必妍音一婬一聲也;惑鼻者,必草臣蕙芬也;惑口者,必珍羞嘉旨也;惑心者,必勢利功名也。

五者畢惑,則或承之禍為身患者,不亦信哉!

是以智者嚴檃括於性理,不肆神以逐物,檢之以恬愉,增之以長算。

其抑情也,劇乎堤防之備決;其御性也,過乎腐轡之乘奔。

故能內保永年,外免釁累也。

蓋饑寒難堪者也,而清節者不納不義之谷帛焉;困賤難居者也,而高尚者不處危亂之榮貴焉。

蓋計得則能忍之心全矣,道勝則害性之事棄矣。

夫酒醴之近味,生病之毒物,無毫分之細益,有丘山之巨損,君子以之敗德,小人以之速罪,耽之惑之,鮮不及禍。

世之士人,亦知其然,既莫能絕,又不肯節,縱心口之近欲,輕召災之根源,似熱渴之恣冷,雖適己而身危也。

小大亂喪,亦罔非酒。

然而俗人是酣是湎,其初筵也,抑抑濟濟,言希容整,詠《湛露》之「厭厭」,歌「在鎬」之「愷樂」,舉「萬壽」之觴,育「一溫一 克」之義。

日未移晷,體輕耳熱。

夫琉璃海螺之器並用,滿酌罰余之令遂急。

醉而不止,拔轄投井。

於是口湧鼻溢,濡首及亂。

屢舞躚躚,捨其坐遷;載號載呶,如沸如羹。

或爭辭尚勝,或啞啞獨笑,或無對而談,或嘔吐幾筵,或值厥足良倡,或冠脫帶解。

貞良者流華督之顧眄,怯懦者效慶忌之蕃捷,遲重者蓬轉而波擾,整肅者鹿踴而魚躍。

口訥於寒暑者,皆搖掌而譜聲,謙卑而不競者,悉裨瞻以高一交一 。

廉恥之儀毀,而荒錯之疾發;闒茸之性露,而傲佷之態出。

一精一濁神亂,臧否顛倒。

或奔車走馬,赴阬谷而不憚,以九折之阪為蟲豈封;或登危蹋頹,雖墮墜而不覺,以呂梁之淵為牛跡也。

或肆仇於器物,或酗醟於妻子;加枉酷於臣僕,用剡鋒乎六畜;熾火烈於室廬,掊寶玩於淵流;遷威怒於路人,加暴害於士友。

褻嚴主以夷戮者,有矣;犯凶人而受困者,有矣。

言雖尚辭,煩而叛理;拜伏徒多,勞悲非敬。

臣子失禮於君親之前,幼賤悖慢於耆宿之坐。

謂清談為詆詈,以忠告為侵己。

於是白刃抽而忘思難之慮,棒杖奮而罔顧乎前後。

構漉血之讎,招大辟之禍。

以少凌長,則鄉一黨一 加重責矣;辱人父兄,則子弟將推刃矣;發人所諱,則壯士不能堪矣;計數深克,則醒者不能恕矣。

起眾患於須臾,結百阿於膏肓。

奔駟不能追既往之悔,思改而無自反之蹊。

蓋智者所深防,而愚人所不免也。

其為禍敗,不可勝載。

然而歡集,莫之或釋,舉白盈耳,不論於能否。

計瀝雨留於小余,以稽遲為輕己。

傾匡注於所敬,慇勤變而成保勸之不持,督之不盡,怨色丑音所由而發也。

夫風經府藏,使人惚怳,及其劇者,自傷自虞。

或遇斯疾,莫不憂懼,吞苦忍痛,欲其速愈。

至於醉之病性,何異於茲。

而獨居密以逃風,不能割情以節酒。

若畏酒如畏風,憎醉如憎病,則荒沈之咎塞,而流連之失止矣。

夫風之為疾,猶展攻治,酒之為變,在乎呼吸。

及其悶亂,若存若亡,視泰山如彈丸,見滄海如盤盂,仰嚾天墮,俯呼地陷,臥待虎狼,投井赴火,而不謂惡也。

夫用身之如此,亦安能惜敬恭之禮,護喜怒之失哉!

昔儀狄既疏,大禹以興。

糟丘酒池,辛癸以亡。

豐侯得罪,以戴尊銜懷。

景升荒壞,以三雅之爵。

劉松爛腸,以逃暑之飲。

郭珍發狂,以無日不醉。

信陵之凶短,襄子之亂政,趙武之失眾,子反之誅戮,漢惠之伐命,灌夫之滅族,陳遵之遇害,季布之疏斥,子建之免退,徐邈之禁言,皆是物也。

世人好之樂之者甚多,而戒之畏之者至少,彼眾我寡,良箴安施?且願君節之而已。

曩既年荒谷貴,人有醉者相殺,牧伯因此輒有酒禁,嚴令重申,官司搜索,收執榜徇者相辱,制鞭而死者太半。

防之彌峻,犯者至多。

至乃穴地而釀,油囊懷酒。

民之好此,可謂篤矣。

余以匹夫之賤,托此空言之書,未如之何矣。

又臨民者雖設其法,而不能自斷斯物,緩己急人,雖令不從,弗躬弗親,庶民弗信。

以此而教,教安得行;以此而禁,禁安得止哉?沽賣之家,廢業則困,遂修飾賂遺,依憑權右,所屬吏不敢問。

無力者獨止,而有勢者擅市。

張爐專利,乃更倍售,從其酤買,公行靡憚,法輕利重,安能免乎哉?

或人難曰:「夫夏桀殷紂之亡,信陵漢惠之殘,聲色之過,豈唯酒乎!以其生患於古,而斷之於今,所謂以褒姒喪周,而欲人君廢六宮,以阿房之危秦,而使王者結草庵也。

蓋聞昊天表酒旗之宿,坤靈挺空桑之化,燎祡員丘,瘞薶圻澤,祼鬯儀彝,寘降神祇,酒為禮也。

千鍾百觚,堯舜之飲也。

唯酒無量,仲尼之能也。

姬旦酒餚不撤,故能制禮作樂。

漢高婆娑巨醉,故能斬蛇鞠旅。

於公引滿一斛,而斷獄益明。

管輅傾仰三斗,而清辯綺粲。

揚雲酒不離口,而《太玄》乃就。

子圉醉無所識,而霸功以舉。

一瓶之醪傾,而三軍之眾悅。

解毒之觴行,而盜馬之屬感。

消憂成禮,策勳飲至,降神合人,非此莫以也。

內速諸父,外將嘉賓,如淮如澠,《春秋》所貴。

由斯言之,安可誡乎?」

抱朴子答曰:「酒旗之宿,則有之矣。

譬猶懸象著明,莫大乎日月;水火之原,於是在焉。

然節而宣之,則以養生立功;用之失適,則焚溺而死。

豈可恃懸象之在天,而謂水火不殺人哉?宜生之具,莫先於食;食之過多,實結症瘕。

況於酒醴之毒物乎!

夫使彼夏桀殷紂信陵漢惠荒流於亡國之一婬一聲,沈溺於傾城之亂色,皆由乎酒熏其性,醉成其勢,所以致極情之失,忘修飾之術者也。

我論其本,子識其末,謂非酒禍,禍其安出?是獨知猛雨之沾衣,而不知雲氣之所作;唯患飛埃之糝目,而不覺飆風之所為也。

「千鍾百斛,不經之言,不然之事,明者不信矣。

夫聖人之異自才智,至於形骸非能兼人,有七尺三丈之長,萬倍之大也。

一日之飲,安能至是?仲尼則畏性之變,不敢及亂。

周公則終日百拜,餚乾酒澄。

上聖戰戰,猶且若斯,況乎庸人,能無悔乎?

漢高應天,承運革命,向雖不醉,猶當斬蛇。

於公聰達,明於聽斷,小大以情,不失枉直。

是以刑不濫加,世無怨民。

但其健飲,不即廢事。

若論大醉,亦俱無知。

決疑之才,何賴於酒?未聞皋繇甫侯子產釋之,醉乃折獄也。

管輅年少,希當劇談,故假酒勢以助膽氣。

若過其量,亦必迷錯。

及其刺毫釐於爻卦,索鬼神之變化,占氣色以決盛衰,聆鳴鳥以知方來,候風雲而克吉凶,觀碑柏而識禍福,豈復須酒,然後審之?

揚雲通人,才高思遠,英瞻之富,稟之自天,豈藉外物,以助著述?及其數飲,由於偶好;亦或有疾,以宜藥勢耳。

子圉肆志,蓋已素定。

雖復不醉,亦於終果。

瓶醪悅眾,寓言之喻。

誠能賞罰允當,威恩得所,長算縱橫,應機無方,則士思果毅,人樂奮命。

其不然也,雖流酒淵,何補勝負?繆公飲盜,造次之權,捨法長惡,何足多稱哉!豈如慎之邪?

分類:道教書籍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抱朴子
內篇 卷一 暢玄內篇 卷二 論仙內篇 卷三 對俗內篇 卷四 金丹內篇 卷五 至理內篇 卷六 微旨內篇 卷七 塞難內篇 卷八 釋滯內篇 卷九 道意內篇 卷十 明本內篇 卷十一 仙藥內篇 卷十二 辨問內篇 卷十三 極言內篇 卷十四 勤求內篇 卷十五 雜應內篇 卷十六 黃白內篇 卷十七 登涉內篇 卷十八 地真內篇 卷十九 遐覽內篇 卷二十 袪惑外篇 卷二十一 嘉遁外篇 卷二十二 逸民外篇 卷二十三 勖學外篇 卷二十四 崇教外篇 卷二十五 君道外篇 卷二十六 臣節外篇 卷二十七 良規外篇 卷二十八 時難外篇 卷二十九 官理外篇 卷三十 務正外篇 卷三十一 貴賢外篇 卷三十二 任能外篇 卷三十三 欽士外篇 卷三十四 用刑外篇 卷三十五 審舉外篇 卷三十六 交際外篇 卷三十七 備闕外篇 卷三十八 擢才外篇 卷三十九 任命外篇 卷四十 名實外篇 卷四十一 清鑒外篇 卷四十二 行品外篇 卷四十三 弭訟外篇 卷四十四 酒誡外篇 卷四十五 疾謬外篇 卷四十六 譏惑外篇 卷四十七 刺驕外篇 卷四十八 百里外篇 卷四十九 接疏外篇 卷五十 鈞世外篇 卷五十一 食外篇 卷五十二 尚博外篇 卷五十三 漢過外篇 卷五十四 吳失外篇 卷五十五 守塉外篇 卷五十六 安貧外篇 卷五十七 仁明外篇 卷五十八 博喻外篇 卷五十九 廣譬外篇 卷六十 辭義外篇 卷六十一 循本外篇 卷六十二 應嘲外篇 卷六十三 喻蔽外篇 卷六十四 百家外篇 卷六十五 文行外篇 卷六十六 正郭外篇 卷六十七 彈禰外篇 卷六十八 詰鮑外篇 卷六十九 知止外篇 卷七十 自敘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