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傳》系辭傳上·第九章: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易傳》系辭傳上·第九章

易傳

系辭傳上·第九章

【原文】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

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分而為二以像兩,掛一以像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扐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後掛。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六十,當期之日。

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

是故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八卦而小成。

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

顯道神德行,是故可與酬酢,可與佑神矣。

子曰:「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

【譯文】

大演天地之數以卜筮,是用五十根蓍草,(無則用竹代之,一加至十減五行為五十。

)其用唯四十九根而已。

(留一不用,放會袋中以象太極。

)任意分為二堆以像兩儀,從右手堆中取一根掛於左手小指無名指間以像三才,以四根四根分之,以象四時的運行,先以右手取左手的蓍草,以四根四根數之,將其餘數或一或二或三或四,掛於無名指與中指間,以象農曆的三年一閏,再以左手取右手堆的蓍草用四四分之,將其餘數或一或二或三或四,掛於中指與食指間,以象農曆的五年兩閏。

如是將掛於左手的蓍草取出,非五即九,即成一變,是謂再扐而後掛。

天即一陽一,地即一陰一,一陽一數奇,即一三五七九,一陰一數為偶,即二四六八十。

一陰一陽一之數各有五個,五個奇數五個偶數各相參合,一陽一數共有廿五,一陰一數共有三十。

一陰一陽一之數合之共有五十有五,如是一陰一陽一十位之數,推而大之。

可至百京兆億,推而小之,可至絲毫厘撮,這就是易道所以成就變化,而推算的神妙莫測如鬼神了。

乾為一陽一,策即推算蓍草的根數,一陽一數九,以四時乘之為卅六,再以六爻乘之為二百一十六。

坤為一陰一,一陰一數六,以四時乘之為廿四,再以六爻乘之為一百四十四。

二策相加凡三百六十,相當於一年的日數。

《易經》上下二篇六十四卦,共有三百八十四爻,一陰一陽一各一百九十二,以一陽一數卅六,一陰一數廿四,各乘以一百九十二而加之,總計得一萬一千五百二十,相當於萬物的數字。

所以「揲之以四」去營求,而構成《易》筮數的變化,三變而成一爻,卦有六爻,十八變即筮成一卦,聖人作《易》畫八卦以括萬事萬物之象,僅為小成而已。

引而伸之,順其類而推求之,增長之,即構成六十卦,三百八十四爻,方作成一部《易經》,天下的能事皆盡在此《易經》之中了。

故《易經》可使道術顯明於天下,使德行神妙莫測,所以可以應酬於人間之世,而如獲得神明的祐助了。

孔子說::「瞭解《易經》的變化道理的人,豈不就能知道神的所作所為了嗎!」

分類:易經書籍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易傳
彖傳上·乾彖傳上·坤彖傳上·屯彖傳上·蒙彖傳上·需彖傳上·訟彖傳上·師彖傳上·比彖傳上·小畜彖傳上·履彖傳上·泰彖傳上·否彖傳上·同人彖傳上·大有彖傳上·謙彖傳上·豫彖傳上·隨彖傳上·蠱彖傳上·臨彖傳上·觀彖傳上·噬嗑彖傳上·賁彖傳上·剝彖傳上·復彖傳上·無妄彖傳上·大畜彖傳上·頤彖傳上·大過彖傳上·坎彖傳上·離彖傳上·鹹彖傳上·恆彖傳下·遯彖傳下·大壯彖傳下·晉彖傳下·明夷彖傳下·家人彖傳下·睽彖傳下·蹇彖傳下·解彖傳下·損彖傳下·益彖傳下·夬彖傳下·姤彖傳下·萃彖傳下·升彖傳下·困彖傳下·井彖傳下·革彖傳下·鼎彖傳下·震彖傳下·艮彖傳下·漸彖傳下·歸妹彖傳下·豐彖傳下·旅彖傳下·巽彖傳下·兌彖傳下·渙彖傳下·節彖傳下·中孚彖傳下·小過彖傳下·既濟彖傳下·未濟象傳上·乾象傳上·坤象傳上·屯象傳上·蒙象傳上·需象傳上·訟象傳上·師象傳上·比象傳上·小畜象傳上·履象傳上·泰象傳上·否象傳上·同人象傳上·大有象傳上·謙象傳上·豫象傳上·隨象傳上·蠱象傳上·臨象傳上·觀象傳上·噬嗑象傳上·賁象傳上·剝象傳上·復象傳上·無妄象傳上·大畜象傳上·頤象傳上·大過象傳上·坎象傳上·離象傳上·鹹象傳上·恆象傳下·遯象傳下·大壯象傳下·晉象傳下·明夷象傳下·家人象傳下·睽象傳下·蹇象傳下·解象傳下·損象傳下·益象傳下·夬象傳下·姤象傳下·萃象傳下·升象傳下·困象傳下·井象傳下·革象傳下·鼎象傳下·震象傳下·艮象傳下·漸象傳下·歸妹象傳下·豐象傳下·旅象傳下·巽象傳下·兌象傳下·渙象傳下·節象傳下·中孚象傳下·小過象傳下·既濟象傳下·未濟文言傳·乾文言文言傳·坤文言系辭傳上·第一章系辭傳上·第二章系辭傳上·第三章系辭傳上·第四章系辭傳上·第五章系辭傳上·第六章系辭傳上·第七章系辭傳上·第七章系辭傳上·第八章系辭傳上·第九章系辭傳上·第十章系辭傳上·第十一章系辭傳上·第十二章系辭傳下·第一章系辭傳下·第二章系辭傳下·第三章系辭傳下·第四章系辭傳下·第五章系辭傳下·第六章系辭傳下·第七章系辭傳下·第八章系辭傳下·第九章系辭傳下·第十章系辭傳下·第十一章系辭傳下·第十二章說卦傳·第一章說卦傳·第二章說卦傳·第三章說卦傳·第四章說卦傳·第五章說卦傳·第六章說卦傳·第七章說卦傳·第八章說卦傳·第九章說卦傳·第十章說卦傳·第十一章序卦傳·上篇序卦傳·下篇雜卦傳·全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