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傳
彖傳下·艮
【原文】
艮,止也。
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
艮其止,止其所也。
上下敵應,不相與也。
是以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也。
【譯文】
艮,止。
應該止的時候停止,應該行動的時候行動,行動與停止不失時機,(這樣)其道才能光明通暢。
止其背,正是止的那個地方。
(《艮》卦六爻)上下皆(止而)不相應,不相交往。
所以「整個身一體不動,雖行於庭院,去看不到人,無咎災」。
【註釋】
此釋《艮》卦卦名及卦辭之義。
艮其止:王弼認為《易》背曰「止」,朱熹、俞樾、朱駿聲等認為「艮其止」當作「艮其背」。
觀下文「止其所也」與「能源其背」對應,即「所」是釋「背」。
背,古本作「北」。
帛《易》卦辭也作「北」。
北、止二字字形相近,恐轉抄「北」為「止」。
故當以「背」為是。
止其所:指《艮》內外兩艮各止其所。
此處「所」是釋「背」,上下敵應:《艮》初四、二五、三上皆不相應。
不相應即「敵應」。
不相與:不相親與。
《艮》兩艮各止其所,故不相與。
與,猶親。
分類:易經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