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因證治》卷一 第二節痺:【脈】寸口喘而堅,痺在心;喘而浮,痺在肺;長而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脈因證治》卷一 第二節痺

脈因證治

卷一 第二節痺

第二節痺

【脈】寸口喘而堅,痺在心;喘而浮,痺在肺;長而左右彈,痺在肝;大而虛,痺在脾;堅而大,痺在腎。

【因】風,風為行痺。

風一性一善行。

寒,寒為痛痺。

寒主收引。

濕,濕為著痺。

濕本重滯。

三氣致痺之原,或外兼他患有之。

若捨此而能痺,未有也。

【證】其合而為痺也。

以冬遇者,骨痺;春遇者,筋痺;夏遇者,脈痺;長夏遇者,肌痺;秋遇者,皮痺。

久而不去,內捨五臟之合。

待捨其合,難治矣。

《痺論》中議痺,乃三氣皆可客於五臟,其風、寒、濕乘虛而客之故也。

筋痺不去,內捨於肝;皮痺不去,內捨於肺;肌痺不去,內捨於脾;脈痺不去,內捨於心;骨痺不去,內捨於腎。

其客於心,則煩心,上氣嗌干,恐噫,厥脹是也。

其客於肺,使人煩滿而喘吐。

其客於肝,多飲數溲,小腹痛如懷妊,夜臥則驚。

其客於脾,四肢解墮,發渴嘔沫,上為大塞。

其客於腎,善脹,一尻一以代踵,脊以代頭。

其客於腸,數飲而小一便不得,中氣喘爭,時發飧洩。

夫大腸乃傳道之官,為沖和之氣,三氣乘虛客之,而和氣閉矣。

水道不通,使糟粕不化,故喘爭飧洩也。

其客於胞,小腹膀一胱,按之內痛。

若沃以湯,小一便澀,上為清涕。

夫三氣客於胞中,則氣不能化出,故胞滿而水道不通,隨經出鼻竅。

其客於血脈,隨脈流通上下,升降一身,謂之周痺。

華佗論痺乃邪氣合四時不正之氣,感於臟腑所為。

有氣、血、筋、肉、骨之分。

其氣痺者,愁思喜怒,過則氣結於上,久而不消則傷肺,正氣衰,邪氣勝。

留於上,則胸腹痛而不能食;注於下,則腰腳重而不能行;貫於舌,則不言;遺於腹,則不溺。

壅則痛,流則麻。

右寸脈沉而遲澀者是也。

其血痺者,飲酒過多,懷熱太甚,或寒折於經絡,或濕犯於營衛,因而血搏,漸成枯削失血之證。

左寸脈結而不流利是也。

其肉痺者,飲食不節,肥一美之為。

肉不榮,膚不澤,則紋理疏,三氣入之,則四肢緩而不收持。

右關脈舉按皆無力而澀也。

其筋痺者,由叫怒無時,行步奔急,一婬一邪傷肝,肝失其氣,寒熱客之,流入筋會,使筋急而不舒。

左關脈弦急而數,浮沉有力是也。

其骨痺者,乃嗜欲傷於腎氣,內消而不能閉禁,邪氣妄入。

脈遲則寒,數則熱,浮則風,濡則濕,滑則虛。

治法各隨其宜。

麻木余辨是風濕一熱下陷入血分一陰一中,一陽一氣不行。

其證合目則渾身麻。

亦有痰在血分癢者,血不營肌腠。

【治】附子湯治風、寒、濕痺。

附子(炮去皮臍)桂枝白芍甘草茯苓人參(各三錢)白朮(一兩)行痺,加麻黃桂湯;痛痺,加附子、姜茯湯;胞痺,加四苓;腸痺,加平胃、茱萸、草肉、豆蔻等。

戴人法苦劑湧寒痰,次與痰劑。

使白朮(除濕)、茯苓(養腎水)、桂(伐木)、姜、附(寒勝加)。

麻木方人參(助一陽一道)當歸(行一陰一)生甘草(去熱)白朮茯苓(除濕一熱)升麻柴胡白芍蒼朮黃柏。

痰,加二陳。

忍冬籐膏治五痺拘攣。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脈因證治
序言 自序卷一 第一節卒屍卷一 第二節痺卷一 第三節痙卷一 第四節痿卷一 第節五厥卷一 第六節傷寒卷一 第七節卷一 第八節霍亂卷一 第九節瘟病卷一 第十節傷暑卷一 第十一節瘧卷一 第十二節疸卷一 第十三節勞(勞極煩熱勞瘵)卷二 第十四節熱卷二 第十五節吐衄下血卷二 第十六節下利卷二 第十七節洩卷二 第十八節自汗頭汗卷二 第十九節淋(附小便不禁腎臟風)卷二 第二十節頭目痛(附腦痛、眉骨痛)卷二 第二十一節眩暈卷二 第二十二節心腹痛卷二 第二十三節腰痛(附腰胯腫痛、腰軟)卷二 第二十四節肩背痛(附腰髀痛)卷二 第二十五節脅痛(附身體痛)卷二 第二十六節逆痰嗽卷二 第二十七節喘(附哮)卷三 第二十八節宿食留飲(附痰飲)卷三 第二十九節噯氣吞酸嘈雜(附氣)卷三 第三十節積聚卷三 第三十一節消渴卷三 第三十二節痞卷三 第三十三節腫脹卷三 第三十四節嘔吐噦卷三 第三十五節噎膈卷三 第三十六節瘡瘍卷三 第三十七節癰疽卷四 第三十八節乳癰卷四 第三十九節瘰卷四 第四十節發斑卷四 第四十一節丹疹卷四 第四十二節金瘡(附油火刀犬等傷)卷四 第四十三節傾仆卷四 第四十四節百藥中傷卷四 第四十五節癲狂卷四 第四十六節驚悸卷四 第四十七節疝卷四 第四十八節腳氣卷四 第四十九節蟲(附狐惑)卷四 第五十節喉痺卷四 第五十一節口卷四 第五十二節舌卷四 第五十三節目卷四 第五十四節耳卷四 第五十五節鼻卷四 第五十六節齒卷四 第五十七節結燥卷四 第五十八節痔漏卷四 第五十九節婦人產胎卷四 第六十節帶下卷四 第六十一節經候卷四 第六十二節崩漏卷四 第六十三節小兒證卷四 第六十四節雜證卷四 第六十五節雜治卷四 第六十六節髒證卷四 第六十七節七情證卷四 第六十八節雜脈寸卷四 第六十九節察視卷四 第七十節汗脈沉微、細弱不可汗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