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因證治》卷一 第節五厥:【脈】沉微而不數,謂之寒厥;沉伏而數,謂之熱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脈因證治》卷一 第節五厥

脈因證治

卷一 第節五厥

第節五厥

【脈】沉微而不數,謂之寒厥;沉伏而數,謂之熱厥。

【因】因虛,因痰,因熱,因寒。

【證】厥當分兩種,次分五臟。

寒厥,為手足寒也。

一陰一氣勝則寒。

其由乃恃壯縱一欲於秋冬之間,則一陽一奪於內,一精一氣下溢,邪氣上行,一陽一衰一精一竭,一陰一獨行,故為寒厥。

熱厥,為手足熱也。

一陽一氣勝則熱。

其由乃醉飽入房,氣聚於脾胃,一陰一虛一陽一氣入則胃不和,胃不和則一精一竭,一精一氣竭則四肢不榮,酒氣與谷氣相搏,則內熱而溺赤,腎氣衰,一陽一獨勝,故為熱厥五心煩熱,有小腸熱者,有心虛而熱者。

厥,亦有腹暴滿不知人者,或一二日稍知人者,或卒然衰亂者。

皆因邪氣亂,一陽一氣逆,是少一陰一腎脈不至也。

腎氣衰少,一精一氣奔逸,使風促迫,上入胃膈,宗氣反結心下,一陽一氣退下,熱歸股腹,與一陰一相助,令人不仁。

又五絡皆會於身,五絡俱絕,則令人身脈俱動,而形體無所知,其狀如一屍一,故曰一屍一厥。

正由臟器相亂,或與外邪相忤,則氣鬱不行,閉於經絡,諸厥有痰如曳鋸聲在咽中,為痰厥;骨枯爪痛為骨厥;身直如椽為厥;因醉而得為酒厥;暴怒而得為氣厥;手足搐搦為風厥;喘而狂走為一陽一明厥。

此皆氣逆之所為也。

【治】李法:痰用白朮、竹瀝;熱用承氣下之;氣虛補氣,四君子;血虛補血張法:降心火,益腎水。

通血和氣,必先湧之。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脈因證治
序言 自序卷一 第一節卒屍卷一 第二節痺卷一 第三節痙卷一 第四節痿卷一 第節五厥卷一 第六節傷寒卷一 第七節卷一 第八節霍亂卷一 第九節瘟病卷一 第十節傷暑卷一 第十一節瘧卷一 第十二節疸卷一 第十三節勞(勞極煩熱勞瘵)卷二 第十四節熱卷二 第十五節吐衄下血卷二 第十六節下利卷二 第十七節洩卷二 第十八節自汗頭汗卷二 第十九節淋(附小便不禁腎臟風)卷二 第二十節頭目痛(附腦痛、眉骨痛)卷二 第二十一節眩暈卷二 第二十二節心腹痛卷二 第二十三節腰痛(附腰胯腫痛、腰軟)卷二 第二十四節肩背痛(附腰髀痛)卷二 第二十五節脅痛(附身體痛)卷二 第二十六節逆痰嗽卷二 第二十七節喘(附哮)卷三 第二十八節宿食留飲(附痰飲)卷三 第二十九節噯氣吞酸嘈雜(附氣)卷三 第三十節積聚卷三 第三十一節消渴卷三 第三十二節痞卷三 第三十三節腫脹卷三 第三十四節嘔吐噦卷三 第三十五節噎膈卷三 第三十六節瘡瘍卷三 第三十七節癰疽卷四 第三十八節乳癰卷四 第三十九節瘰卷四 第四十節發斑卷四 第四十一節丹疹卷四 第四十二節金瘡(附油火刀犬等傷)卷四 第四十三節傾仆卷四 第四十四節百藥中傷卷四 第四十五節癲狂卷四 第四十六節驚悸卷四 第四十七節疝卷四 第四十八節腳氣卷四 第四十九節蟲(附狐惑)卷四 第五十節喉痺卷四 第五十一節口卷四 第五十二節舌卷四 第五十三節目卷四 第五十四節耳卷四 第五十五節鼻卷四 第五十六節齒卷四 第五十七節結燥卷四 第五十八節痔漏卷四 第五十九節婦人產胎卷四 第六十節帶下卷四 第六十一節經候卷四 第六十二節崩漏卷四 第六十三節小兒證卷四 第六十四節雜證卷四 第六十五節雜治卷四 第六十六節髒證卷四 第六十七節七情證卷四 第六十八節雜脈寸卷四 第六十九節察視卷四 第七十節汗脈沉微、細弱不可汗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