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因證治》卷四 第四十六節驚悸:【脈】寸口脈動而弱,動為驚,弱為悸。趺一陽一脈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脈因證治》卷四 第四十六節驚悸

脈因證治

卷四 第四十六節驚悸

第四十六節驚悸

【脈】寸口脈動而弱,動為驚,弱為悸。

趺一陽一脈微而浮,浮為胃氣虛,微則不能食,此恐懼之脈,憂迫所作也。

寸口脈緊,趺一陽一脈浮,胃氣則虛,是以悸。

肝脈暴,有所驚駭。

【證】悸有三,驚、悸、忪悸。

痰飲閉於中脘,其證短氣自汗,四肢浮腫,飲食無味,心虛煩悶,坐臥不安。

悸,心築然而動。

【治】因血虛。

肝主血,無血養則木盛,故易驚。

心神忤亂,氣與涎結,遂使驚悸。

血虛,治宜硃砂安神丸。

氣涎相結,宜溫膽湯,在心膽經。

小兒驚搐,涎潮如死,乃母胎時受怖。

為腹中積熱,可墜其涎,鎮火清心等是也。

悸因失志氣鬱,涎聚在心脾經,治宜定志丸。

失志者,或事不如意,久思所一愛一。

少一陰一心悸,乃邪入於腎,水乘心,唯腎欺心,火懼水也。

治在於水,以茯苓導其濕,四逆散調之。

枳實、柴胡、芍葯、甘草是也。

與驚悸不同,名亦謂之悸,故書以別之。

發搐痰飲為證,脈必弦澀,皆用下之。

外有肝痺、心肺瘧,言虛寒,皆驚。

硃砂安神丸治血虛驚悸。

硃砂(一兩,另研)黃連(一錢二分)當歸(五分)甘草(五分)生地(三錢)炊餅丸。

溫膽湯治心膽一性一易驚。

半夏竹茹枳實(二兩)茯苓(一兩五錢)陳皮(三兩)甘草(一兩)寒水石散治因驚心氣不行,郁而生痰,結為飲。

寒水石()滑石(水飛,各一兩)甘草(一兩)龍腦(少許)熱則水下,寒姜下。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脈因證治
序言 自序卷一 第一節卒屍卷一 第二節痺卷一 第三節痙卷一 第四節痿卷一 第節五厥卷一 第六節傷寒卷一 第七節卷一 第八節霍亂卷一 第九節瘟病卷一 第十節傷暑卷一 第十一節瘧卷一 第十二節疸卷一 第十三節勞(勞極煩熱勞瘵)卷二 第十四節熱卷二 第十五節吐衄下血卷二 第十六節下利卷二 第十七節洩卷二 第十八節自汗頭汗卷二 第十九節淋(附小便不禁腎臟風)卷二 第二十節頭目痛(附腦痛、眉骨痛)卷二 第二十一節眩暈卷二 第二十二節心腹痛卷二 第二十三節腰痛(附腰胯腫痛、腰軟)卷二 第二十四節肩背痛(附腰髀痛)卷二 第二十五節脅痛(附身體痛)卷二 第二十六節逆痰嗽卷二 第二十七節喘(附哮)卷三 第二十八節宿食留飲(附痰飲)卷三 第二十九節噯氣吞酸嘈雜(附氣)卷三 第三十節積聚卷三 第三十一節消渴卷三 第三十二節痞卷三 第三十三節腫脹卷三 第三十四節嘔吐噦卷三 第三十五節噎膈卷三 第三十六節瘡瘍卷三 第三十七節癰疽卷四 第三十八節乳癰卷四 第三十九節瘰卷四 第四十節發斑卷四 第四十一節丹疹卷四 第四十二節金瘡(附油火刀犬等傷)卷四 第四十三節傾仆卷四 第四十四節百藥中傷卷四 第四十五節癲狂卷四 第四十六節驚悸卷四 第四十七節疝卷四 第四十八節腳氣卷四 第四十九節蟲(附狐惑)卷四 第五十節喉痺卷四 第五十一節口卷四 第五十二節舌卷四 第五十三節目卷四 第五十四節耳卷四 第五十五節鼻卷四 第五十六節齒卷四 第五十七節結燥卷四 第五十八節痔漏卷四 第五十九節婦人產胎卷四 第六十節帶下卷四 第六十一節經候卷四 第六十二節崩漏卷四 第六十三節小兒證卷四 第六十四節雜證卷四 第六十五節雜治卷四 第六十六節髒證卷四 第六十七節七情證卷四 第六十八節雜脈寸卷四 第六十九節察視卷四 第七十節汗脈沉微、細弱不可汗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