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因證治》卷二 第十四節熱:【脈】浮大而虛為虛,脈細而實為實。脈沉細或數者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脈因證治》卷二 第十四節熱

脈因證治

卷二 第十四節熱

第十四節熱

【脈】浮大而虛為虛,脈細而實為實。

脈沉細或數者,皆死。

病熱有火者,心脈洪是也;無火者死,細沉是也。

脈弱四肢厥,不欲見人,食不入,利下不止,死。

【因】因心火為之。

心者,君火也。

火旺則金爍水虧,惟火獨存。

【證治】暴熱,病在心肺;積熱,病在腎肝。

虛熱,如不能食而熱,自汗氣短,屬脾虛,治宜甘寒溫而行之。

實熱,如能食口乾,舌燥便難者,屬胃實,治宜辛苦大寒下之。

火熱而郁,乃心火下陷脾土,抑而不伸,五心熱,宜汗之、發之。

心神煩亂,血中伏火,病蒸蒸然不安,宜鎮一陰一火,硃砂安神丸主之。

蒸勞熱,乃五臟齊損,病久憔悴,盜汗下血,宜養血益一陰一。

一陰一虛而熱者,用四物加柏。

治法小熱之氣,涼以和之;大熱之氣,寒以取之;甚熱之氣,汗而發之。

不盡,則逆治之。

又治法養血益一陰一,其熱自治。

《經》曰:壯水之主,以制一陽一光。

輕者可降,重者從其一性一而伸之。

李論:外有元氣虛而熱,有五臟而熱,有內中外而熱。

輕手捫之則熱。

重之則不熱,在皮一毛一血脈也。

輕一按之不熱,重至筋骨,熱蒸手足甚,筋骨熱也。

不輕不重而熱,在肌肉也。

凡三法,以三黃丸通治之。

肺熱者,輕一按之瞥瞥見於皮一毛一,日西甚。

其證喘咳,洒淅寒熱。

輕者瀉白散,重者涼膈、白虎、地骨皮散。

心熱者,微按之熱見於血脈,日中甚。

其證煩心、心痛,掌中熱而,以黃連瀉心湯、導赤散、硃砂安神丸。

肝熱,肉下骨上熱,寅卯間甚。

脈弦,四肢滿悶,便難,轉筋多怒驚,四肢困熱,筋痿不起一床一,瀉青丸、柴胡飲。

脾熱,輕重之中見於肌肉,夜甚,怠惰嗜臥,無氣以動。

瀉黃散、調胃承氣治實熱,補中益氣湯治虛熱。

腎熱,按至骨,蒸手如火,困熱不任起一床一,宜滋腎丸、六味地黃丸。

平旦潮熱,熱在行一陽一之分,肺氣主之,白虎加芩。

日晡潮熱,熱在行一陰一之分,腎氣主之,地骨皮、牡丹皮、知母、柏。

木香金鈴子散治暴熱心肺,上喘不已。

大黃(五錢)金鈴子(三錢)木香(三錢)輕粉朴硝上為末,柳白皮湯下三錢,以利為度。

止喘亦止。

大黃散治上焦煩,不得臥睡。

大黃梔子郁金(各五錢)甘草(二錢半)煎服,微利則止。

黃牛散治相火之氣遊走臟腑,大便閉。

大黃(一兩)牽牛頭末(半兩)酒下三錢,以利為度。

此不時熱,溫一熱也。

金花丸柏連芩梔大黃(便實則加)煎、丸任用。

或腹滿吐嘔,欲作利,加半夏、苓、樸、生薑;如白膿下利後重,加大黃涼膈散退六經熱。

連翹山梔大黃薄荷甘草(一兩半)黃芩(半兩)朴硝(二錢半)如咽噫不利,腫痛,並涎嗽,加桔梗一兩、荊芥半兩。

咳而嘔,加三錢,姜煎。

鼻衄、嘔血,加白芍、地黃。

如淋閉,加滑石四兩、茯苓一兩;或悶而不通,腹下狀如覆碗,痛悶難忍。

乃腸胃乾涸,膻中氣不下。

先用木香三錢、沉香三錢,酒下,或八正散。

甚則宜上湧。

歸承氣湯治一陽一狂奔走,罵詈不避親疏。

此一陽一有餘一陰一不足也。

當歸大黃芒硝(各一兩)甘草(半兩)每二兩,姜、棗煎牛黃膏治熱入血室,發狂不認人。

牛黃(二錢半)硃砂(一兩)郁金甘草(各半兩)腦子(一錢)丹皮(三錢)上煉蜜丸,皂子大,水下三黃丸治實熱能食者。

能食,為實熱也。

白虎湯治表熱惡寒而渴者柴胡飲子治兩脅下肌熱,脈浮弦者四順飲子治一身盡熱,日晡肌熱,皆血熱也。

桃仁承氣治血熱,夜發一熱者。

潮熱者,黃芩、生甘草,辰戍時,加羌活;午間,黃連;未時,石膏;申時,柴胡;酉時,升麻;夜間,當歸根。

如有寒者,黃、參、術。

兩手大熱為骨厥,如在火中,可灸湧一泉五壯,立愈。

地黃丸治久新憔悴,寢汗發一熱,腸下血,骨蒸,痿弱無力,五臟齊損,不能運動,煩渴,皮膚索澤。

食後更宜當歸飲子。

熟地(八兩)山茱萸山藥(各四兩)丹皮茯苓澤瀉(各三兩)上煉蜜和丸,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空心酒下。

當歸飲子柴胡人參黃芩甘草(各一兩)大黃當歸白芍(各三兩)滑石(三兩)姜煎服。

如痰實咳嗽,加半夏;五穀不化完出,淋悶驚悸,上下血,宜金花丸。

硃砂安神丸治心神煩亂怔忡,兀兀欲吐,胸中氣亂而熱,似懊狀,皆是膈上血中伏火。

硃砂(一錢,研)黃連(一錢半,酒制)炙甘草(五分)生地(五錢)當歸(半錢)餅丸,津下。

如心痞,食入反出,加煨大黃,除地黃。

補血湯治肌熱燥一熱,目赤面黃紅,煩渴引飲,日夜不息,脈浮大而虛,重按之全無,為血虛發一熱。

證似白虎,唯脈不長並實耳。

黃(一兩)當歸(二錢,酒制)熱服火劑湯黃芩黃連山梔黃柏火郁湯治四肢熱,五心煩熱。

因熱伏土中,或血虛得之;或胃虛,多飧冷物,抑遏一陽一氣於土中。

羌活升麻葛根人參白芍(各半兩)柴胡甘草(炙,各三錢)防風(二錢半)蔥白(三寸)煎服。

硃砂涼膈丸治上焦虛熱。

肺脘咽膈,有氣如煙搶上黃連山梔(各一兩)人參(半兩)硃砂(三錢,另研)腦子(另研,五錢)茯苓(五錢)上蜜丸,硃砂為衣,水下。

黃連清膈丸治心肺間及經中熱麥冬(一兩)黃連(五錢)鼠尾(三錢)上蜜丸,綠豆大,溫水下中益氣湯治脾胃虛弱而熱辰砂滑石丸治表裡熱。

辰砂龍腦薄荷六一散秘方治一陰一虛發一熱。

四物湯、黃柏、龜板、人參、白朮(二味,氣虛加之)治酒發一熱青黛栝蔞仁生薑。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脈因證治
序言 自序卷一 第一節卒屍卷一 第二節痺卷一 第三節痙卷一 第四節痿卷一 第節五厥卷一 第六節傷寒卷一 第七節卷一 第八節霍亂卷一 第九節瘟病卷一 第十節傷暑卷一 第十一節瘧卷一 第十二節疸卷一 第十三節勞(勞極煩熱勞瘵)卷二 第十四節熱卷二 第十五節吐衄下血卷二 第十六節下利卷二 第十七節洩卷二 第十八節自汗頭汗卷二 第十九節淋(附小便不禁腎臟風)卷二 第二十節頭目痛(附腦痛、眉骨痛)卷二 第二十一節眩暈卷二 第二十二節心腹痛卷二 第二十三節腰痛(附腰胯腫痛、腰軟)卷二 第二十四節肩背痛(附腰髀痛)卷二 第二十五節脅痛(附身體痛)卷二 第二十六節逆痰嗽卷二 第二十七節喘(附哮)卷三 第二十八節宿食留飲(附痰飲)卷三 第二十九節噯氣吞酸嘈雜(附氣)卷三 第三十節積聚卷三 第三十一節消渴卷三 第三十二節痞卷三 第三十三節腫脹卷三 第三十四節嘔吐噦卷三 第三十五節噎膈卷三 第三十六節瘡瘍卷三 第三十七節癰疽卷四 第三十八節乳癰卷四 第三十九節瘰卷四 第四十節發斑卷四 第四十一節丹疹卷四 第四十二節金瘡(附油火刀犬等傷)卷四 第四十三節傾仆卷四 第四十四節百藥中傷卷四 第四十五節癲狂卷四 第四十六節驚悸卷四 第四十七節疝卷四 第四十八節腳氣卷四 第四十九節蟲(附狐惑)卷四 第五十節喉痺卷四 第五十一節口卷四 第五十二節舌卷四 第五十三節目卷四 第五十四節耳卷四 第五十五節鼻卷四 第五十六節齒卷四 第五十七節結燥卷四 第五十八節痔漏卷四 第五十九節婦人產胎卷四 第六十節帶下卷四 第六十一節經候卷四 第六十二節崩漏卷四 第六十三節小兒證卷四 第六十四節雜證卷四 第六十五節雜治卷四 第六十六節髒證卷四 第六十七節七情證卷四 第六十八節雜脈寸卷四 第六十九節察視卷四 第七十節汗脈沉微、細弱不可汗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