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因證治
卷四 第六十八節雜脈寸
第六十八節雜脈寸
口脈但實者心勞。
寸口脈沉,胸中氣短,浮而絕者,氣辟;大而滑,中有短氣。
數而不加六至者,為滑;微弱者少氣。
尺脈沉滑者,寸白蟲。
男一女皆當以左手尺脈常弱,右手尺脈常盛,為平。
一陽一盛一陰一虛,下之安;二寸實大,尺短少,此傷寒之邪,乘其裡虛而入於腑者是也。
如尺脈弱寸強,則一陰一不足一陽一往乘之,下之安,汗之死。
余以類推。
脈俱弦,指下又虛,脾胃虛弱證。
食少而渴,痞。
腹中痛窄狹,二便不調,脈俱沉緊,按之不鼓,膀一胱勝小腸也。
或瀉利不止而腹脹,或純白赤,或雜血便多,不渴,一精一神少,或面白脫色,此失血之故。
或面黃而氣短,此元氣損少之故。
是丙火小腸為壬膀一胱所克而外走也,屯火投於水,大寒之證,宜溫之則愈。
姜、附(各半兩)、赤石脂(四錢半,飛)、硃砂(一兩,研。
)茯苓湯下二三十丸。
脈,諸按之不鼓為虛寒。
二寸短少,謂之一陽一不足,病在下。
脈,諸搏手,為寒涼或寒藥治之,脈虛,亦姜、附。
脈二手相似而右為盛,皆胃氣虛;二寸求之脾胃,當從一陰一引一陽一。
脈中少有力,盛甚則似止,胸中元氣不及。
脈貴有神。
神者,不問遲數之病,中外有力者,為神也。
脈,諸短為虛。
二關脈實,上不至,發汗。
下不至,利大便。
脈,諸大為虛。
二關脈沉細,純虛也,宜補之。
脈澀與弦而大,按之有力為實,無力為虛。
脈沉遲,寸微滑者為實。
二尺不見,或短少,乃食塞,當吐之。
凡脈盛大以澀,外有寒證,名寒中。
乃寒獨留,血脈泣,故大也。
脈大而實,不可益氣。
滑脈關以上見,為大熱;關以下見,為大寒。
火並於上,以丙火化;火並於下,以壬水化。
雜病脈沉者,多屬痰,宜吐。
傷寒寸脈浮滑者,有痰、宜吐。
勞熱,脈沉細無火者死。
一陽一脈浮,一陰一脈弱者,則血虛,血虛則筋急。
凡有者為實,無者為虛。
假令脈浮則為一陽一盛一陰一虛,脈沉則為一陰一盛一陽一虛,此有則彼無,彼有則此無。
又如弦則木實、金虧、土虛。
浮診見者,為腑,為上部,為一陽一;按之見者,為髒,為下部,為一陰一。
脈來者,為一陽一,為氣;去者,為一陰一,為血。
假如脈來疾去遲,為一陽一有餘而一陰一不足也,故曰外實內虛是也。
出以候外,疾為實;入以候內,遲為虛。
寸微尺緊為虛損,一陰一盛一陽一微之故也。
諸浮脈無根死,臟腑無根故也。
長病脈虛而澀、虛而滑、虛而緩、微而伏、浮而結、浮而滑、實而大、實而滑、細而軟,如蛛絲、羹上肥,如屋漏,如雀啄,如霹靂,如貫珠,如水淹。
以上此脈,得之則生,反之則死(一本如水淹之下,注曰皆死脈也。
無以上此脈,得之則生,反之則死三句。
有識者詳之)卒病與長病條下,反之則死。
人病甚,脈不調難差,脈洪者易已。
形脈相應肥人,脈細欲絕者死。
瘦人脈躁者死。
身溫,脈滑者死。
身滑,脈澀者死。
身小,脈大者死。
身大脈小者死,身短脈長者死。
身長脈短者死。
分類:古代醫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