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書白話文》裴子野傳:哥哥裴黎,弟弟裴楷、裴綽,兄弟四人都很有名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梁書白話文》裴子野傳

梁書白話文

裴子野傳

裴子野字幾原,河東郡聞喜縣人。

哥哥裴黎,弟弟裴楷、裴綽,兄弟四人都很有名氣,時人稱為「四裴」。

祖父裴馬因,曾任南中郎外兵參軍。

父親名昭明,任通直散騎常侍。

裴子野剛出生時母親便去世了,由祖母撫養。

九歲那年,祖母去世,他十分悲痛,哭泣得流血,家裡人都感到奇異。

年幼時好學習,會寫文章。

剛入朝做官時任齊朝武陵王國左常侍,右軍江夏王參軍。

後因父親去世守喪離任。

居喪期間完全按禮制規定生活起居。

每次到父親的墓前都哭得很傷心,眼淚滴落處草為之枯。

天監初年,尚書僕射范雲表彰他的孝行,準備上書奏報,不巧范雲死去,沒有結果。

樂安任窗名聲很高,受到後學們的仰慕,凡登門拜訪與之有交往者,任窗一定為他們推薦疏通,裴子野認為任窗只想借此標榜自己,偏不前去投靠,任窗也對此懷恨在心。

過了好久,才征為右軍安成王參軍,不久又兼任廷尉正。

曾三官共同簽署獄牒,裴子野曾不在,同事便簽上了他的名字,上奏後沒有得批准,子野作為隨從受牽連被免職。

有人勸他向有關部門解釋一下即可以無罪責。

裴子野笑著回答說:「我連柳季的做法都感到羞恥,怎會企求訴訟得勝而受賞呢?」

自此被免除了好久,但他卻沒有絲毫怨恨的意思。

天監二年(503),吳平侯蕭景任南兗州刺史,征裴子野任冠軍錄事,蕭景調任後被解去官職。

當初中書范縝與裴子野未曾相見,聽說他的一操一行後很欣賞他。

正趕上范縝升任國子博士,便上書請求將國子博士授給裴子野:「我看前冠軍府錄事參軍河東人裴子野,年齡四十歲,字幾原,幼年時有道德高尚者的秉一性一,成一人後磨礪出國士的風範,居喪時很講禮儀,哀傷得快要喪掉一性一命,不吃蔬菜水果。

棲居在低下的位置,身份低下,名聲細小,但生一性一不貪,心情不急,所以有見識的人都讚賞推崇,官府鄉鄰都感歎佩服。

而且家世清白,世代學習儒家經典,把書籍作為遊樂的場所,將文藝當作遊玩休息的最好方式。

著《宋論》二十卷,對宋代開國與衰落論述詳盡,引經據典,很值得一讀。

而且章句對仗公整,考據訓詁可以傳後世,我認為皇室淳風浩蕩,有才的人充滿朝廷,官人超過了炎帝時,人才比黃帝時還多。

如有一點長處可用,無論貧富,一點才幹可求,不論出身高低。

我歷覽古往今來的君子重視禮遇有賢能才幹的人,沒有超過當今皇上如此孜孜以求者。

於是斗膽提議將我的國子博士職位,授給裴子野。

這樣一來則賢與不肖各歸其所,世人的評論也會都覺合理。

我與裴子野雖然沒有交往,但到鄉里尋訪,想必不會有差錯,所以以小人的淺識,冒昧陳述。

但願皇上能哀憐我的誠心,看到我的實意,冒犯之罪,乞求寬恕。」

有關部門認為裴子野資歷不夠,沒有同意。

後不久任裴子野為尚書比部郎、仁威記室參軍。

出任諸暨縣令,在任期間,治理刑事不加鞭打和懲罰,以理服人,老百姓很高興,全縣無訴訟之事。

起初,裴子野的曾祖父裴松之,劉宋元嘉年間接受皇帝的詔令續修何承天寫的《宋史》未完成部分,沒有寫完便去世了,裴子野總是想繼續完成先人未完成的事業。

到齊朝永明末年,沈約所撰寫的《宋書》已流傳開來,裴子野便將這段歷史刪節寫成《宋略》二十卷,敘述史事,評論是非,見解獨到,合乎時事,沈約見了後感歎地說:「我的書不如裴子野寫的好。」

蘭陵人蕭琛、北地人傅昭、汝南人周捨都很器重欣賞他。

至此,經吏部尚書徐勉向高祖推薦,任裴子野為著作郎,負責撰修國史和起居注。

不久兼任中書通事舍人,後又授通直正員郎職,仍保留中書通事舍人、著作郎等職。

又下詔讓他負責中書詔誥。

當時西北塞外白題和滑國兩國派遣使者從岷山道向梁朝進貢。

這兩個國家過去一直都與中原沒有貢納關係,人們不知道它們的來歷。

裴子野說:「漢朝時穎一陰一侯斬胡國白題將領一人,服虔註釋說:『白題,胡國的名稱。

』又漢朝定遠侯攻擊胡虜,八滑附從他,白題、滑國就是它們的後代。」

當時人們都佩服他見識廣博。

皇帝下詔讓他撰修《方國使圖》,廣泛敘述當時懷柔政策使鄰國來朝的盛況,自王畿以外到海疆,共二十個國家。

裴子野同沛國人劉顯、南一陽一人劉之遴、陳郡人殷芸、陳留人阮孝緒、吳郡顧協、京兆人韋稜等,都博覽群書,相互尊重推崇,很友好,劉顯特別推崇器重裴子野。

當時吳平侯蕭勱、范一陽一人張纘,每次討論爭議有關典籍,都要請裴子野來判定誰是誰非。

普通七年(526),梁朝軍隊北伐,皇帝詔令裴子野寫檄文告知魏國,裴子野接到詔令後很快就將檄文寫好了,高祖認為這件事情很重要,召集尚書僕射徐勉、太子詹事周捨、鴻臚卿劉之遴、中書侍郎朱異,在壽光殿看裴子野所寫的檄文,大家都很讚賞佩服。

高祖看著裴子野說:「你的樣子雖然瘦弱,你的文章卻很豪壯。」

不久又詔令他給魏國丞相元叉寫封信,當天夜晚接旨,裴子野以為等到第二天才上奏,晚上便沒有寫,到五更時分,詔令催促他早飯前火速上奏,裴子野從容起一床一開始寫作,天剛亮時便寫好。

奏上後,高祖特別欣賞。

自此之後凡有符令檄文,都讓裴子野起草。

裴子野寫文章一精一練且快,不喜歡華麗的詞藻,寫作方式多傚法古人,與當時的文體很不相同,當時有些人曾因此詆毀斥責他,但到後來都對他很恭敬尊重。

有人問他為什麼寫文章這麼快,裴子野回答說:「別人寫文章都是通過手寫成的,而我則用心來寫成,雖然有的看得見,有的看不見,但是修改文章與抄定則是相同的。」

不久改任中書侍郎,仍保留原任各職。

大通元年(527),改任鴻臚卿,不久又任步兵校尉。

裴子野在官府十餘年,恬淡沉默自重,沒有求請進謁,外婆及表親家貧困,所得俸祿薪水都分散接濟他們。

沒有房屋,借公家的兩畝土地,蓋起幾間茅草屋。

妻子兒女過著飢寒交迫的生活,以教育子女為根本,兒子、侄兒對他敬畏不已,像對待嚴厲的父親一樣。

晚年深信佛教,遵守教規戒律,終身只吃粗茶飯和蔬菜。

中大通二年(530),在任期內去世,終年六十二歲。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梁書白話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