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書白話文
王筠傳
王筠字元禮,又字德柔,琅笽郡臨沂縣人。
祖父王僧虔是齊朝的司空簡穆公。
父親王楫,曾任太中大夫。
王筠很小時就很機靈、聰明,七歲就會寫文章。
十六歲寫了一首《芍葯賦》,文章寫得很漂亮。
長大後,文靜好學,與他的堂兄王泰都有名氣。
陳郡謝覽及其弟弟謝舉,也很受人稱譽,當時人因此說:「謝姓有謝覽、謝舉,王姓的有王養、王炬。」
養指王筠,炬指王泰,都是他們的小名。
剛做官時任臨川王行參軍,遷任太子舍人,尚書殿中郎。
王姓自東晉渡江南遷以來,沒有人做郎官,有人勸他推辭觀望不就任,王筠說:「陸平原是東南的才子,王文度在江東無人能比,我能接任古人的官職,有什麼遺憾呢。」
於是很高興地就職。
尚書令沈約,是當世的文豪泰斗,每看見王筠寫的文章,反覆推敲誦讀,認為自己的文章不如王筠。
曾對王筠說:「過去蔡伯喈見到王仲宣說:『王家的後代,我家的書籍,恐怕全都要歸你了。
』我雖然不聰明,願借這句話來表達我的意思。
自從謝月兆等才子去世後,我所相好中意的,差不多都故去了,沒想到疲睏的暮年,又能和你相逢。」
沈約在鄉間住宅修書房,王筠以草木為題寫了十首詩,寫在牆上,都直接寫詩文內容,不加詩詞題目。
沈約對別人說:「這些詩把事物寫活了,不必標明題目。」
沈約寫《郊居賦》,構思了很長時間還未完稿,便邀請王筠看他寫的草稿。
王筠讀到「雌霓連..」一句時,沈約高興地鼓掌說:「我曾怕人稱為霓。」
後念到「墜石..星」和「冰懸坎而帶坻」時,王筠都拍案稱絕。
沈約說:「知音很少,真正能賞閱的幾乎沒有,我邀請你的原因,也正在這句。」
王筠曾又寫詩給沈約看,沈約回信大加讚賞:「看了你給我的詩,實在太美了,夔、牙合起來也會慚愧,美麗的孔雀和眾多的飛鳥也為之自愧不如。」
王筠寫文章押韻很好,每次游宴寫詩,都寫得十分妍麗。
沈約曾自信地對高祖說:「以後的名家,恐怕只有王筠一人。」
王筠歷任太子洗馬、中舍人,並負責東宮管記。
昭明太子喜歡文人學士,時常與王筠及劉孝綽、陸垂、到洽、殷芸等在玄圃園游宴,太子總是拉著王筠的衣袖,扶著劉孝綽的肩膀說:「這就是左扯浮丘袖,右拍洪崖肩。」
受太子如此器重。
王筠又同殷芸因大方雅致而受到尊重。
出任丹一陽一令丞、北中郎咨議參軍,升任中書郎。
奉詔撰寫《開善寺寶志大師碑文》,文詞雋永華麗。
又奉令撰寫《中書表奏》三十卷,附同所寫的賦頌,合為一集。
不久兼任寧都湘王長史,代理府、國、郡事務。
改任太子家令,再次負責管記。
普通元年(520),因母親去世離職。
王筠特別孝敬,哀傷過度,三年服喪期滿後,病了很久不能任職,第六年(525)任尚書吏部郎,遷任太子中庶子,統率羽林監,又改率步兵。
中大通二年(530),任司徒左長史。
大通三年(531),昭明太子死,王筠奉命寫哀冊,又得到大家的讚賞。
後出任貞威將軍、臨海太守,在郡被人告狀,多年沒有起用。
大同初年,起用為雲麾豫章王長史,遷秘書監。
第五年(539),任太府卿。
一年後(540)遷任度支尚書。
中大同元年(546)出任明威將軍、永嘉太守,因生病堅決請求辭職,改任光祿大夫,不久升為雲騎將軍、司徒左長史。
太清二年(548),侯景反叛,王筠當時不入城。
太清三年(549),太宗即皇帝位,任太子詹事。
王筠原來的房屋被叛亂者燒燬,便寄居在國子祭酒蕭子雲的家中,夜間突然遭叛軍攻擊,受驚嚇掉入井中淹死,年六十九歲。
家中十幾人都被殺害。
王筠個子很小,身高不足六尺。
生一性一寬厚,不以個人的才華而高人一等,而年輕時就很有才氣和名聲,與劉孝綽同被當世推重。
他在自序中寫道:「我從小就喜歡寫東西,到老更是如此,即使是偶爾看到的文章或景物,都立即記下來,以後再看,更加高興,養成習慣,寫作不停。
自十三四歲,齊朝建武二年(495)到梁朝大同六年(540),共四十六年。
年幼時讀五經,每部經書都讀了七八十遍。
特別喜歡《左氏春秋》,時常在口中唸唸有詞,加以背誦,解釋,省略取捨,共三種均抄寫五次。
其他各經及《周官》、《儀禮》、《國語》、《爾雅》、《山海經》、《本草》等都抄了兩遍。
子史諸集都抄了一遍。
未曾請他人代抄,都是自己親自摘抄,共一百多卷。
不是用來傳給喜歡的人,只是為了防備遺忘而已。」
又給他的兒子們寫信論說其家世:「歷史上安平崔氏及汝南應氏,都是歷世有文才的,所以范蔚宗說崔氏『世代擅長雕龍』。
然不過父子兩三代人而已。
沒有七代人中,名德興盛,爵位相繼,人人有文集,像我們家族這樣。
少傅沈約對人說:『我年輕時喜歡讀百家諸子書,身為四代史官,開天闢地以來,沒有哪一個家族能像王氏這樣官位相蟬連,文才不斷的盛況。
』你們看看前輩,要發奮努力。」
王筠自己撰寫的文章,按一個官職為一集,分為洗馬、中書、中庶子、吏部、左佐,臨海、太府七集,每集十卷,《尚書》三十卷,共一百卷,流傳於世。
分類: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