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古奇觀》十一 宋小官團圓破氈笠:任從波十浪十翻天起,自有中流穩渡舟。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今古奇觀》十一 宋小官團圓破氈笠

今古奇觀

十一 宋小官團圓破氈笠

不是姻緣莫強求,姻緣前定不須憂;

任從波十浪十翻天起,自有中流穩渡舟。

話說正德年間,蘇州府昆山縣大街,有一居民,姓宋名敦,原是宦家之後。

渾家盧氏,夫妻二口,不做生理,靠著祖遺田地,見成收些租課為活。

年過四十,並不曾生得一男半女。

宋敦一日對渾家說:「自古道:『養兒待老,積穀防饑。

』你我年過四旬,尚無子嗣。

光十陰十似箭,眨眼頭白。

百年之事,靠著何人?」

說罷,不覺淚下。

盧氏道:「宋門積祖善良,未曾作惡造業;況你又是單傳,老天決不絕你祖宗之嗣。

招子也有早晚,若是不該招時,便晃養得長成,半路上也拋撇了,勞而無功,枉添許多悲泣。」

宋敦點頭道:「是。」

方才拭淚未乾,只聽得坐啟中有人咳嗽,叫喚道:「玉十峰在家麼?」

原來蘇州風俗,不論大家小家,都有個外號,彼此相稱。

玉十峰就是宋敦的外號。

宋敦側耳而聽,叫喚第二句,便認得聲音,是劉順泉。

那劉順泉又名有才,積祖駕一隻大船,攬載客貨,往各省十十交十十卸。

趁得好些水腳銀兩,一個十全的家業,十十團十十十十團十十都做在船上。

就是這隻船本,也值幾百金,渾身是香楠木打造的。

十江十南一水之地,多有這行生理。

那劉有才是宋敦最契之友,聽得是他聲音,連忙趨出坐啟,彼此不須作揖點。

肯定物質世界的客觀存在。

由於自發唯物主義不是以科,拱手相見,分坐看茶,自不必說。

宋敦道;「順泉今日如何得暇?」

劉有才道:「特來與玉十峰借件東西。」

宋敦笑道:「寶舟缺什麼東西,到與寒家相借?」

劉有才道:「別的東西不來干瀆,只這件,是宅上有餘的,故此敢來啟口。」

宋敦道:「果是寒家所有,決不相吝。」

劉有才不慌不忙,說出這件東西。

正是:

背後並非擎詔,當前不是圍胸,鵝黃細布密針縫,淨手將來供奉。

還願曾裝冥鈔,祈神並襯威容,名山古剎幾相從,染下爐香浮動。

原來宋敦夫妻二口,因難於得子,各處燒香祈嗣,做成黃布袱、黃布袋,裝裹佛馬楮錢之類。

燒過香後,懸掛於家中佛堂之內,甚是志誠。

劉有才長於宋敦五年,四十六歲了。

阿十媽十徐氏亦無子息。

聞得徽州有鹽商求嗣,新建陳州恰好有個方便,要駕船往楓橋接客,意欲進一炷香,卻不曾做得布袱布袋形成範式的學科嚴格說來只能稱為前科學,一旦有了共同的,特與宋家告借。

其時說出緣故,宋敦沉思不語。

劉有才道:「玉十峰莫非有吝借之心麼?若污壞時,一個就賠兩個。」

宋敦道:「豈有此理!只是一件,既然十娘十娘十廟靈星,小子亦欲附舟一往。

只不知幾時去?」

劉有才道:「即刻便行。」

宋敦道:

「布袱布袋,拙荊另有一副,共是兩副,盡要分用。」

劉有才道:「如此甚好。」

宋敦入內,與渾家說知,欲往郡城燒香之事。

劉氏也歡喜。

宋敦於佛堂掛壁上取下兩副布袱布袋,留下一副自用,將一副借與劉有才。

劉有才道:「小子先往舟中伺候,玉十峰可快來。

船在北門大阪橋下,不嫌怠慢時,吃些見成素飯,不消帶來。」

宋敦應允。

當下忙忙的辦下些香燭紙馬阡張定段,打疊包裹,穿了一件新聯就的潔白湖綢道袍,趕出北門下船。

趁著順風,不夠半日,七十里之程,等閒到了。

舟泊楓橋,當晚無話。

有詩為證:

月落烏啼霜滿天,十江十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次日起個黑早,左船中洗盥罷,吃了些素食,淨了口手,一對兒黃布袱馱了冥財,黃布袋安插紙馬文疏,掛於項上,步到陳州十娘十娘十殿前,剛剛天曉。

廟門雖開,殿門還關著。

二人在兩廊游繞,觀看了一遍,果然造得齊整。

正在讚歎,呀的一聲,殿門開了,就有廟祝出來迎接進殿。

其時香客未到,燭架尚虛,廟祝放下琉璃燈來,取火點燭,討文疏替他通陳禱告。

二人焚香禮拜已畢,各將幾十文錢,酬謝了廟祝,化紙出門。

劉有才再要邀宋敦到船,宋敦不肯。

當下劉有才將布袱布袋十十交十十還宋敦,各各稱謝而別。

劉有才自往楓橋接客去了。

宋敦看天色尚早,要往婁門趁船回家。

剛欲移步,聽得牆下呻十吟之十聲。

近前看時,卻是矮矮一個蘆席棚,搭在廟垣之側,中間臥著個有病的老和尚,懨懨欲死,呼之不應,問之不答。

宋敦心中不忍,停眸而看。

旁邊一人走來說道:「客人,你只管看他則甚?要便做個好事了去。」

宋敦道:「如何做個好事?」

那人道:「此僧是陝西來的,七十八歲了,他說一生不曾開葷。

每日只誦《金剛經》。

三年前在此募化建庵,沒有施主。

搭這個蘆席棚兒住下,誦經不輟。

這裡有個素飯店,每日只上午一餐,過午就不用了。

也有人可憐他,施他些錢米,他就把來還了店上的飯錢,不留一文。

近日得了這病,有半個月不用飲食了。

兩日前還開口說得話,我們問他:『如此受苦,何不早去罷』他說:『因緣未到,還等兩日。

』今早連話也不出了,早晚待死。

客人若可憐他時,買一口薄薄棺材,焚化了他,便是做好事。

他說『因緣未到』,或者這因緣就在客人身上。」

宋敦想道:「我今日為求嗣而來,做一件好事回去,也得神天知道。」

便問道:「此處有棺材店麼?」

那人道:「出巷陳三郎家就是。」

宋敦道:「煩足下同往一看。」

那人引路到陳家來。

陳三郎正在店中支分匠鋸木。

那人道:「三郎,我引個主顧作成你。」

三郎道:「客人若要看壽板,小店有真正婺源加料雙軿的在裡面。

若要見成的,就店中但憑揀擇。」

宋敦道:「要見成的。」

陳三郎指著一副道:「這是頭號,足價三兩。」

宋敦未及還價,那人道:「這個客官是買來捨與那蘆席棚內老和尚做好事的,你也有一半功德,莫要討虛價。」

陳三郎道:

「既是做好事的,我也不敢要多,照本錢一兩六錢罷,分毫少不得了。」

宋敦道:「這價錢也是公道了。」

想起汗巾角上帶得一塊銀子,約有五六錢重,燒香剩下,不上一百銅錢,總湊與他,還不夠一半。

「我有處了,劉順泉的船在楓橋不遠。」

便對陳三郎道:「價錢依了你,只是還要到一個朋友處借辦,少頃便來。」

陳三郎倒罷了,說道:「任從客便。」

那人咈然不樂道:「客人既發了個好心,卻又做脫身之計。

你身邊沒有銀子,來看則甚?……」說猶未了,只見街上人紛紛而過,多有說這老和尚,可憐半月前還聽得他唸經之十聲,今早嗚呼了。

正是:

三寸氣在千般用,一旦無常萬事休。

那人道:「客人不聽得說麼?那老和尚已死了,他在地府睜眼等你斷送哩!」宋敦口雖不語,心下復想道:「我既是看定了這具棺木,倘或往楓橋去,劉順泉不在船上,終不然呆坐等他回來。

況且常言得『價一不擇主』,倘別有個主顧,添些價錢,這副棺木買去了,我就失信於此僧了。

罷罷!」便取出銀子,剛剛一塊,討等來一稱,叫十聲慚愧。

原來是塊元寶,看時像少,稱時便多,倒有七錢多重。

先教陳三郎收了,將身上穿的那一件新聯就的潔白湖綢道袍脫十下道:「這一件衣服,價在一兩之外,倘嫌不值,權時相抵,待小子取贖,若用得時,便乞收算。」

陳三郎道:「小店大膽了,莫怪計較。」

將銀子衣服收過了。

宋敦又在髻上拔下一根銀簪,約有二錢之重。

十十交十十與那人道:「這枝簪,相關煩換張銅錢,以為殯殮雜用。」

當下店中看的人都道:「難得這位做好事的客官,他擔當了大事去。

其餘小事,我們地方上也該湊出些錢鈔相助。」

眾人都湊錢去了。

宋敦又復身到蘆席邊,看那老僧,果然化去,不覺雙眼垂淚,分明如親戚一般,心下好生酸楚,正不知什麼緣故,不忍再看,含淚而行。

到婁門時,航船已開,乃自喚一隻小船,當日回家。

渾家見丈夫黑夜回來,身上不穿道袍,面又帶憂慘之色,只道與人爭競,忙忙的來問。

宋敦搖首道:「話長哩!」一徑走到佛堂中,將兩副布袱布袋掛起,在佛前磕了個頭,進房坐下,討茶吃了,方才開談,將老和尚之事備細說知。

渾家道:「正該如此。」

也不嗔怪。

宋敦見渾家賢慧,倒也回愁作喜。

是夜夫妻二口睡到五更,宋敦夢見那老和尚登門拜謝道:「檀越命合無子,壽數亦止於此矣。

因檀越心田慈善,上帝命延壽半紀。

老僧與檀越又有一段因緣,願投宅上為兒,以報蓋棺之德。」

盧氏也夢見一個金身羅漢走進房裡,夢中叫喊起來,連丈夫也驚醒了。

各言其夢,似信似疑,嗟歎不已。

正是:

種瓜還得瓜,種豆還得豆;

勸人行好心,自作還自受。

從此盧氏懷孕,十月滿足,生下一個孩兒。

因夢見金身羅漢,小名金郎,官名就叫宋金。

夫妻歡喜,自不必說。

此時劉有才也生一女,小名宜春。

各各長成,有人攛掇兩家對親。

劉有才倒也心中情願。

宋敦卻嫌他船戶出身,不是名門舊族,口雖不語,心中有不允之意。

那宋金方年六歲,宋敦一病不起,嗚呼哀哉了。

自古道:「家中百事興,全靠主人命。」

十個婦人,敵不得一個男子。

自從宋敦故後,盧氏掌家,連遭荒歉,又裡中欺他孤寡,科派戶役,盧氏撐持不定,只得將田房漸次賣了,賃屋而居。

初時,還是詐窮,以後坐吃山崩,不上十年,弄做真窮了。

盧氏亦得病而亡。

斷送了畢,宋金只剩得一雙赤手,被房主趕逐出屋,無處投奔。

且喜從幼學得一件本事,會寫會算。

偶然本處一個范舉人選了浙十江十衢州府十江十山縣知縣,正要尋個寫算的人。

有人將宋金說了,范公就教人引來。

見他年紀幼小,又生得齊整,心中甚喜。

叩其所長,果然書通真草,算善歸除。

當日就留於書房之中,取一套新衣與他換過,同桌而食,好生優待。

擇了吉日,范知縣與宋金下了官船,同往任所。

正是:

鼕鼕畫鼓催征棹,十習十十習十和風蕩錦帆。

卻說宋金雖然貧賤,終是舊家子弟出身。

今日做范公門館,豈肯卑污苟賤,與童僕輩和光同塵,受其戲侮。

那些管家們欺他年幼,見他做作,愈有不然之意。

自昆山起程,都是水路,到杭州便起旱了。

眾人攛掇家主道:「宋金小廝家,在此寫算服事老爺,還該小心謙遜,他全不知禮。

老爺優待他忒過分了,與他同坐同食;舟中還可混帳,到陸路中火歇宿,老爺也要存個體面。

小人們商議,不如教他寫一紙靠身文書,方才妥帖。

到衙門時,他也不敢放肆為非。」

范舉人是棉花做的耳朵,就依了眾人言語,喚宋金到艙,要他寫靠身文書。

宋金如何肯寫。

十逼十勒了多時,范公發怒,喝教剝去衣服,喝出船去。

眾蒼頭拖拖拽拽,剝的乾乾淨淨,一領單布衫,趕在岸上,氣得宋金半晌開口不得。

只見轎馬紛紛伺候范知縣起陸。

宋金噙著雙淚,只得迴避開去。

身邊並無財物,受餓不過,少不得學那兩個古人:

伍相吹簫於吳門,韓王寄食於漂母。

日間街坊乞食,夜間古廟棲身。

還有一件,宋金終是舊家子弟出身,任你十分落泊,還存三分骨氣,不肯隨那叫街丐戶一流,十奴十言婢膝,沒廉沒恥。

討得來便吃了,討不過忍餓,有一頓沒一頓。

過了幾時,漸漸面黃肌瘦,全無昔日丰神。

正是:

好花遭雨紅俱褪,芳草經霜綠盡凋。

時值暮秋天氣,金風催冷,忽降下一場大雨。

宋金食缺衣單,在北新關關王廟中擔饑受凍,出頭不得。

這雨自辰牌直下至午牌方止。

宋金將腰帶收緊,挪步出廟門來,未及數步,劈面遇著一人。

宋金睜眼一看,正是父親宋敦的最契之友,叫做劉有才,號順泉的。

宋金無面目「見十江十東父老」,不敢相認,只得垂眼低頭而走。

那劉有才早已看見,從背後一手挽住,叫道:「你不是宋小官麼?為何如此模樣?」

宋金兩淚十十交十十流,叉手告道:「小侄衣衫不齊,不敢為禮了,承老叔垂問。」

如此如此,這般這般,將范知縣無禮之事,告訴了一遍。

劉翁道:「『惻隱之心,人皆有之。

』你肯在我船上相幫,管教你飽暖過日。」

宋金便下跪道:「若得老叔收留,便是重生父母。」

當下劉翁引著宋金到於河下。

劉翁先上船,對劉嫗說知其事。

劉嫗道:「此乃兩得其便,有何不美。」

劉翁就在船頭上招宋小官上船。

於自身上脫十下舊布道袍,教他穿了。

引他到後艄,見了十媽十媽十徐氏,女兒宜春在旁,也相見了。

宋金走出船頭。

劉翁道:「把飯與宋小官吃。」

劉嫗道:「飯便有,只是冷的。」

宜春道:「有熱茶在鍋內。」

宜春便將瓦罐子舀了一罐滾十熱的茶。

劉嫗便在廚櫃內取了些醃菜,和那冷飯,付與宋金道:「宋小官!船上買賣,比不得家裡,十胡十亂用些罷!」

宋金接得在手。

又見細雨紛紛而下,劉翁叫女兒:「後稍有舊氈笠,取下來與宋小官戴。」

宜春取舊氈笠看時,一邊已自綻開。

宜春手快,就盤髻上拔下針線將綻處縫了,丟在船篷之上,叫道:「拿氈笠去戴。」

宋金戴了破氈笠,吃了茶淘冷飯。

劉翁教他收拾船上傢伙,掃抹船隻,自往岸上接客,至晚方回,一十夜無話。

次日,劉翁起身,見宋金在船頭上閒坐,心中暗想:「初來之人,莫慣了他。」

便吆喝道:「個兒郎吃我家飯,穿我家衣,閒時十搓十些繩,打些索,也有用處,如何空坐?」

宋金連忙答應道:「但憑驅使,不敢有違。」

劉翁便取一束麻皮,付與宋金,教他打索子。

正是:

在他矮簷下,怎敢不低頭。

宋金自此朝夕小心,辛勤做活,並不偷懶。

兼之寫算十精十通,凡客貨在船,都是他記帳,出入分毫不爽,別船上十十交十十易,也多有央他去拿算盤,登帳簿,客人無不敬而十愛十之,都誇道好個宋小官,少年伶俐。

劉翁劉嫗見他小心得用,另眼相待,好衣好食的管顧他。

在客人面前,認為表侄。

宋金亦自以為得所,心安體適,貌日豐十腴。

凡船戶中無不欣羨。

光十陰十似箭,不覺二年有餘。

劉翁一日暗想:「自家年紀漸老,只有一女,要求個賢婿以靠終身,似宋小官一般,倒也十全之美,但不知十媽十媽十心下如何?」

是夜與十媽十媽十飲酒半醺,女兒宜春在旁,劉翁指著女兒對十媽十媽十道:「宜春年紀長成,未有終身之托,奈何?」

劉嫗道:「這是你我十靠老的一樁大事,你如何不上緊?」

劉翁道:「我也日常在念,只是難得個十分如意的。

像我船上宋小官恁般本事人才,千中選一,也就不能夠了。」

劉嫗道:「何不就許了宋小官?」

劉翁假意:「十媽十媽十說那裡話!他無家無倚,靠著我船上吃飯。

手無分文,怎好把女兒許他?」

劉嫗道:

「宋小官是宦家之後,況系故人之子。

當初他老子存時,也曾有人議過親來,你如何忘了?今日雖然薄,看他一表人材,又會寫,又會算,招得這般女婿,須不辱了門面。

我兩口兒老來也得所靠。」

劉翁道:「十媽十媽十,你主意已定否?」

劉嫗道:

「有什麼不定?」

劉翁道:「此甚好。」

原來劉有才平昔是個怕婆的,久已看上了宋金,只愁十媽十媽十不肯。

今見十媽十媽十慨然,十分歡喜。

當下便喚宋金,對著十媽十媽十面許了他這頭親事。

宋金初時也謙遜不當,見劉翁夫妻一十十團十十美意,不要他費一分錢鈔,只索順從劉翁。

往十陰十陽十生家選擇周堂吉日,回復了十媽十媽十,將船駕回昆山。

先與宋小官上頭,做一套綢絹衣服與他穿了,渾身新衣、新帽、新鞋、新襪,妝扮得宋金一發標緻。

雖無子建才八斗,勝似潘安貌十分。

劉嫗也替女兒備辦些衣飾之類。

吉日已到,請下兩家親戚,大設喜筵,將宋金贅入船上為婿。

次日,諸親作賀,一連吃了三日喜酒。

宋金成親之後,夫妻恩十愛十,自不必說。

從此船上生理,日興一日。

光十陰十似箭,不覺過了一年零兩個月。

宜春懷孕日滿,產下一女。

夫妻十愛十惜如金,輪流懷抱。

期歲方過,此女害了痘瘡,醫藥不效,十二朝身死。

宋金痛念十愛十女,哭泣過哀,七情所傷,遂得了個癆瘵之疾。

朝涼暮熱,飲食漸減,看看骨露肉消,行遲走慢。

劉翁劉嫗初時還指望他病好,替他迎醫問卜。

延至一年之外,病勢有加無減,三分人,七分鬼,寫也寫不動,算也算不動。

倒做了眼中之釘,巴不得他死了乾淨;卻又不死。

兩個老人家懊悔不迭,互相抱怨起來。

當初只指望半子靠老,如今看這貨色,不死不活,分明一條爛死蛇纏在身上,擺脫不下。

把個花枝般女兒,誤了終身,怎生是了?為今之計,如何生個計較,送開了那冤家,等女兒另招個佳婿,方才稱心。

兩口商量了多時,定下個計策,連女兒都瞞過了。

只說有客貨在於十江十西,移船入載。

行至池州五溪地方,到一個荒僻的所在,但見孤山寂寂,遠水滔滔,野岸荒崖,絕無人跡。

是日小小逆風,劉公故意把舵使歪,船便向沙岸擱住,卻教宋金下水推舟。

宋金手遲腳慢,劉公就罵道:「癆病鬼!沒氣力使船時,岸上野柴也砍些來燒燒,省得錢買。」

宋金自覺惶愧,取了砟刀,掙扎到岸上砍柴去了。

劉公乘其未回,把舵用力撐動,撥轉船頭,掛起滿風帆,順流而下。

不愁骨肉遭顛沛,且喜冤家離眼睛。

且說宋金上岸打柴,行到茂林深處,樹木雖多,那有氣力去砍伐,只得拾些兒殘柴,割些敗棘,十抽十取枯籐,束做兩大捆,卻又沒有氣力背負得去。

心生一計,再取一條枯籐,將兩捆野柴穿做一捆,露出長長的籐頭,用手挽之而行,如牧童牽牛之勢。

行了一時,想起忘了砟刀在地,又復身轉去,取了砟刀,也插十入柴捆之內,緩緩的拖下岸來,到於泊舟之處,已不見了船。

但見十江十煙沙島,一望無際。

宋金沿十江十而上,且行且看,並無蹤影,看看紅日西沉,情知為丈人所棄。

上天無路,入地無門,不覺痛切於心,放聲大哭。

哭得氣咽喉乾,悶絕於地,半晌方蘇。

忽見岸上一老僧,正不知從何而來,將拄杖卓地,問道:「檀越伴侶何在?此非駐足之地也!」宋金忙起身作禮,口稱姓名:「被丈人劉翁脫賺,如今孤苦無歸,求老師父提挈,救取微命。」

老僧道:「貧僧茅庵不遠,且同往暫住一宵,來日再做道理。」

宋金感謝不已,隨著老僧而行。

約莫里許,果見茅庵一所。

老僧敲石取火,煮些粥湯,把與宋金吃了。

方才問道:「令岳與檀越有何仇隙?願問其詳。」

宋金將入贅船上,及得病之由,備細告訴了一遍。

老僧道:「老檀越懷恨令岳乎?」

宋金道:「當初求乞之時,蒙彼收養婚配,今日病危見棄,乃小生命薄所致,豈敢懷恨他人?」

老僧道:

「聽子所言,真忠厚之士也。

尊恙乃七情所傷,非藥餌可治。

惟清心調攝可以愈之。

平日間曾奉佛法誦經否?」

宋金道:

「不曾。」

老僧於袖中取出一卷相贈,道:「此乃《金剛般若經》,我佛心印。

貧僧今教授檀越,若日誦一遍,可以息諸妄念,卻病延年,有無窮利益。」

宋金原是陳州十娘十娘十廟前老和尚轉世來的,前生專誦此經,今日口傳心受,一遍便能熟誦,此乃是前因不斷。

宋金和老僧打坐,閉眼誦經,將次天明,不覺睡去。

及至醒來,身坐荒草坡間,並不見老僧及茅庵在那裡,《金剛經》卻在懷中,開卷能誦。

宋金心下好生詫異,遂取池水淨口,將經朗誦一遍。

覺萬慮消釋,病體頓然健旺。

方知聖僧顯化相救,亦是夙因所致也。

宋金向空叩頭,感謝龍天保佑。

然雖如此,此身如大海浮萍,沒有著落,信步行去,早覺腹中饑餒。

望見前山林木之內,隱隱似有人家,不免再十溫十舊稿,向前乞食。

只因這一番,有分教宋小官凶中化吉,難過福來。

正是:

路逢盡處還開徑,水到窮時再發源。

宋金走到前山一看,並無人煙,但見槍刀戈戟,遍插林間。

宋金心疑不決,放膽前去,見一所敗落土地廟,廟中有大箱八隻,封鎖甚固,上用松茅遮蓋。

宋金暗想:「此必大盜所藏,佈置槍刀,乃惑人之計。

來歷雖則不明,取之無礙。」

心生一計,乃折取松枝插地,記其路徑,一步步走出林來,直至十江十岸。

也是宋金時亨運泰。

恰好有一隻大船,因逆十浪十沖壞了舵,泊於岸下修舵。

宋金假作慌張之狀,向船上人說道:

「我陝西錢金也,隨吾叔父走湖廣為商,道經於此,為強賊所劫。

叔父被殺,我只說是跟隨的小郎,久病乞哀,暫容殘喘。

賊乃遣伙內一人,與我同住土地廟中,看守貨物,他又往別處行劫去了。

天幸同夥之人,昨夜被毒蛇咬死,我得脫身在此。

幸方便載我去。」

舟人聞言,不甚信。

宋金又道:「見有八巨箱在廟內,皆我家財物。

廟去此不遠,多央幾位上岸,抬歸舟中,願以一箱為謝,必須速往。

萬一賊徒回轉,不惟無及於事,且有禍患。」

眾人都是千里求財的,聞說有八箱貨物。

一個個欣然願往。

當時聚起十六籌後生,準備八副繩索槓棒,隨宋金往土地廟來。

果見巨箱八隻,其箱甚重。

每二人抬一箱,恰好八槓。

宋金將林子內槍刀收起藏於深草之內,八個箱子都下了船,舵已修好了。

舟人問宋金道:「老客今欲何往?」

宋金道:「我且往南京省親。」

舟人道:「我的船正要往瓜州,卻喜又是順便。」

當下開船,約行五十餘里方歇。

眾人奉承陝西客有錢,倒湊出銀子,買酒買肉,與他壓驚稱賀。

次日西風大起,掛起帆來,不幾日,到了瓜州停泊。

那瓜州到南京只隔十來里十江十面。

宋金另喚了一隻渡船,將箱籠只揀重的抬下七個,把一個箱子送與舟中眾人以踐其言。

眾人自去開箱分用,不在話下。

宋金渡到龍十江十關口,尋了店主人家住下,喚鐵匠對了匙鑰。

打開箱看時,其中充牣,都是金玉珍寶之類。

原來這伙強盜積之有年,不是取之一家,獲之一時的。

宋金先把一箱所蓄,鬻之於市,已得數千金。

恐主人生疑,遷寓於城內,買家十奴十伏侍,身穿羅綺,食用膏粱。

余六箱,只揀十精十華之物留下,其他都變賣,不下數萬金。

就於南京儀鳳門內買下一所大宅,改造廳堂園亭,制辦日用傢伙,極其華整。

門前開張典鋪,又置買田莊數處,家僮數十房,出色管事者千人。

又畜美童四人,隨身答應。

滿京城都稱他為錢員外,出乘輿馬,入押金資。

自古道:「居移氣,養移體。」

宋金今日財發身發,肌膚充悅,容采光澤,絕無向來枯瘠之容,寒酸之氣。

正是:

人逢運至十精十神爽,月到秋來光彩新。

話分兩頭。

且說劉有才那日哄了女婿上岸,撥轉船頭,順風而下,瞬息之間,已行百里。

老夫婦兩口暗暗歡喜。

宜春女兒猶然不知,只道丈夫還在船上,煎好了湯藥,叫他吃時,連呼不應,還道睡著在船頭,自要去喚他,卻被母親劈手奪過藥甌,向十江十中一潑,罵道:「癆病鬼在那裡?你還要想他!」

宜春道:「真個在那裡?」

母親道:「你爹見他病害得不好,恐沾染他人,方才哄他上岸打柴,逕自轉船來了。」

宜春一把扯住母親,哭天哭地叫道:「還我宋郎來。」

劉公聽得艄內啼哭,走來勸道:「我兒,聽我一言,婦道家嫁人不著,一世之苦。

那害癆的死在早晚,左右要拆散的,不是你姻緣了,倒不如早些開十十交十十乾淨,免致耽誤你青春。

待做爹的另揀個好郎君,完你終身,休想他罷!」宜春道:「爹做的是什麼事!都是不仁不義,傷天理的勾當。

宋郎這頭親事,原是二親主張;既做了夫妻,同生同死,豈可翻悔?就是他病勢必死,亦當待其善終,何忍棄之於無人之地?宋郎今日為十奴十而死,十奴十決不獨生。

爹若可憐見孩兒,快船上水,尋取宋郎回來,免被旁人譏謗。」

劉公道:「那害癆的不見了船,定然轉往別處村坊乞食去了,尋之何益?況且下水順風,相去已百里之遙,一動不如一靜,勸你息了心罷!」宜春見父親不允,放聲大哭,走出船舷,就要跳水。

喜得劉十媽十手快,一把拖住。

宜春以死自誓,哀哭不已。

兩個老人家不道女兒執十性十如此,無可奈何,準準的看守了一十夜。

次早只得依順他,開船上水。

風水俱逆,弄了一日,不夠一半之路。

這一十夜啼啼哭哭又不得安穩。

第三日申牌時分,方到得先前擱船之處。

宜春親自上岸尋取丈夫,只見沙灘上亂柴二捆,砟刀一把,認得是船上的刀。

眼見得這捆柴,是宋郎馱來的,物在人亡,愈加疼痛,不肯心死,定要往前尋覓,父親只索跟隨同去。

走了多時,但見樹黑山深,杳無人跡。

劉公勸他回船,又啼哭了一十夜。

第四日黑早,再教父親一同上岸尋覓,都是曠野之地,更無影響。

只得哭下船來,想道:「如此荒郊,教丈夫何處乞食?況久病之人,行走不動,他把柴刀拋棄沙崖,一定是赴水自盡了。」

哭了一場,望著十江十心又跳,早被劉公攔住。

宜春道:「爹十媽十養得十奴十的身,養不得十奴十的心。

孩兒左右是要死的,不如放十奴十早死,以見宋郎之面。」

兩個老人家見女兒十分痛苦,甚不過意。

叫道:

「我兒,是你爹十媽十不是了,一時失於計較,幹出這事。

差之在前,懊悔沒用了。

你可憐我年老之人,只生得你一人,你若死時,我兩口兒十性十命也都難保。

願我兒恕了爹十媽十之罪,寬心度日,待做爹的寫一招子,於沿十江十市鎮各處粘貼。

倘若宋郎不死,見我招帖,定可相逢。

若過了三個月無言,憑你做好事,追薦丈夫。

做爹的替你用錢,並不吝惜。」

宜春方才收淚謝道:「若得如此,孩兒死也瞑目。」

劉公即時寫個尋婿的招帖,粘於沿十江十市鎮牆壁觸眼之處。

過了三個月,絕無音耗。

宜春道:「我丈夫果然死了。」

即忙制備頭梳麻衣,穿著一身重孝,設了靈位祭奠,請九個和尚,做了三晝夜功德。

自將簪珥佈施,為亡夫祈福。

劉翁劉嫗十愛十女之心無所不至,並不敢一些違拗,鬧了數日方休。

兀自朝哭五更,夜哭黃昏。

鄰船聞之,無不感歎。

有一班相熟的客人,聞知此事,無不可惜宋小官,可憐劉小十娘十者。

宜春整整的哭了半年六個月方才住聲。

劉公對阿十媽十道:「女兒這幾日不哭,心下漸漸冷了,好勸他嫁人,終不然我兩個老人家守著個孤孀女兒,緩急何靠?」

劉嫗道:「阿老見得是。

只怕女兒不肯,須是緩緩的偎他。」

又過了月餘,其時十二月二十四日,劉翁回船到昆山過年,在親戚家吃醉了酒,乘其酒興來勸女兒道:「新春將近,除了孝罷!」宜春道:「丈夫是終身之孝,怎樣除得?」

劉翁睜著眼道:

「什麼終身之孝!做爹的許你帶時便帶,不許你帶時,就不容你帶。」

劉嫗見老兒口重,便來收科道:「再等女兒帶過了殘歲,除夜做碗羹飯起了靈,除孝罷!」宜春見爹十媽十話不投機,便啼哭起來道:「你兩口兒合計害了我丈夫,又不容我帶孝,無非要我改嫁他人,我豈肯失節以負宋郎,寧可帶孝而死,決不除孝而生。」

劉翁又待發作,被婆子罵了幾句,劈頸的推向船艙睡了。

宜春依先又哭了一十夜。

到月盡三十日,除夜,宜春祭奠了丈夫,哭了一會,婆子勸住了。

三口兒同吃夜飯。

爹十媽十見女兒葷酒不聞,心中不樂。

便道:「我兒!你孝是不肯除了,略吃點葷腥,何妨得?少年人不要弄弱了元氣。」

宜春道:

「未死之人,苟延殘喘,連這碗素飯也是多吃的,還吃甚葷菜?」

劉嫗道:「既不用葷,吃杯素酒兒,也好解悶。」

宜春道:「一滴何曾到九泉,想著死者,我何忍下嚥。」

說罷,又哀哀的哭將起來,連素飯也不吃就去睡了。

劉翁夫婦料道女兒志不可奪,從此再不強他。

後人有詩贊宜春之節。

詩曰:

閨中節烈古今傳,船女何曾閱簡編?

誓死不移金石志,《柏舟》端不愧前賢。

話分兩頭,再說宋金住在南京一年零八個月,把家業掙得十全了,卻教管家看守門牆,自己帶了三千兩銀子領了四個家人,兩個美童,雇了一隻航船,逕至昆山來訪劉翁劉嫗。

鄰舍人家說道:「三日前往儀真去了。」

宋金將銀兩販了布匹,轉至儀真,下個有名的主家,上貨了畢。

次日,去河口尋著了劉家船隻,遙見渾家在船艄麻衣素妝,知其守節未嫁,傷感不已。

回到下處,向主人王公說道:「河下有一舟婦,帶孝而甚美,我已訪得是昆山劉順泉之船,此婦即其女也。

吾喪偶已將二年,欲求此女為繼室。」

遂於袖中取出白金十兩,奉與王公道:「此薄意權為酒資,煩老翁執伐。

成事之日,更當厚謝。

若問財禮,雖千金吾不吝。」

王公接銀歡喜,逕往船上邀劉翁到一酒館,盛設相款,推劉翁於上坐。

劉翁大驚道:

「老漢十操十舟之人,何勞如此厚待?必有緣故。」

王公道:「且吃三杯,方敢啟齒。」

劉翁心中愈疑道:「若不說明,必不敢坐。」

王公道:「小店有個陝西錢員外,萬貫家財,喪偶將二載,慕令十愛十小十娘十子美貌,欲求為繼室。

願出聘禮千金,物央小子作伐,望勿見拒。」

劉翁道:「舟女得配富室,豈非志願。

但吾兒守節甚堅,言及再婚,便欲尋死。

此事不敢奉命,盛意亦不敢領。」

便欲起身。

王公一手扯住道:「此設亦出錢員外之意,托小子做個主人,既已費了,不可虛之,事雖不諧,無害也。」

劉翁只得坐了。

飲酒中間,王公又說起:「員外相求,出於至誠,望老翁回舟,從容商議。」

劉翁被女兒幾遍投水唬壞了,只是搖頭,略不統口。

酒散各別。

王公回家,將劉翁之語,述與員外。

宋金方知渾家守志之堅,乃對王公說道:

「姻事不成也罷了,我要雇他的船載貨往上十江十出脫,難道也不允?」

王公道:「天下船載天下客,不消說,自然從命。」

王公即時與劉翁說了僱船之事,劉翁果然依允。

宋金乃吩咐家童,先把鋪陳行李發下船來,貨且留岸上,明日發也未遲。

宋金錦衣貂帽,兩個美童,各穿綠絨直身,手執熏爐如意跟隨。

劉翁夫婦認做陝西錢員外,不復相識。

到底夫婦之間,與他人不同。

宜春在艄尾窺視,雖不敢便信是丈夫,暗暗的驚怪道:

「有七八分廝像。」

只見那錢員外才上得船,便向船艄說道:

「我腹中饑了,要飯吃,若是冷的,把些熱茶淘來罷。」

宜春已自心疑。

那錢員外又吆喝童僕道:「個兒郎吃我家飯,穿我家衣,閒時十搓十些繩,打些索,也有用處,不可空坐!」這幾句分明是宋小官初上船時劉翁吩咐的話。

宜春聽得,愈加疑心。

少頃,劉翁親自捧茶奉錢員外,員外道:「你船艄上有一破氈笠,借我用之。」

劉翁愚蠢,全不省事,逕與女兒討那破氈笠。

宜春取氈笠付與父親,口中微吟四句:

氈笠雖然破,經十奴十手自縫;

因思戴笠者,無復舊時容。

錢員外聽艄後吟詩,嘿嘿會意,接笠在手,亦吟四句:

仙凡已換骨,故鄉人不識,雖則錦衣還,難忘舊氈笠。

是夜宜春對翁嫗道:「艙中錢員外,疑即宋郎也。

不然何以知吾船有破氈笠。

且面龐相肖,語言可疑,可細叩之。」

劉翁大笑道:「癡女子!那宋家癆病鬼,此時骨肉俱消矣。

就使當年未死,亦不過乞食他鄉,安能致此富盛乎?」

劉嫗道:

「你當初怪爹十娘十勸你除孝改嫁,動不動跳水求死,今見客人富貴,便要認他是丈夫,倘你認他不認,豈不可羞。」

宜春滿面羞慚,不敢開口。

劉翁便招阿十媽十到背處道:「阿十媽十你休如此說,姻緣之事,莫非無數。

前日王店主請我到酒館中飲酒,說陝西錢員外,願出千多聘禮,求我女兒為繼室。

我因女兒執十性十,不曾統口。

今日難得女兒自家心活,何不將機就機,把他許配錢員外,落得你我下半世受用。」

劉嫗道:「阿老見得是。

那錢員外來雇我家船隻,或者其中有意。

阿老明日可往探之。」

劉翁道:「我自有道理。」

次早,錢員外起身,梳洗已畢,手持破氈笠於船頭上翻覆把十玩。

劉翁啟口而問道:「員外,看這破氈笠則甚?」

員外道:「我十愛十那縫補處,這行針線,必出自妙手。」

劉翁道;「此乃小女所縫,有何妙處。

前日王店主傳員外之命,曾有一言,未知真否?」

錢員外故意問道:「所傳何言?」

劉翁道:「他說員外喪了孺人,已將二載,未曾繼娶,欲得小女為婚。」

員外道:「老翁願也不願?」

劉翁道:「老漢求之不得,但恨小女守節甚堅,誓不再嫁,所以不敢輕諾。」

員外道:「令婿為何而死?」

劉翁道:「小婿不幸得了個癆瘵之疾,其年因上岸打柴未還,老漢不知,錯開了船,以後曾出招帖尋訪了三個月,並無動靜,多是投十江十而死了。」

員外道:

「令婿不死,他遇了個異人,病都好了,反獲大財致富,老翁若要會令婿時,可請令十愛十出來。」

此時宜春側耳而聽,一聞此言,便哭將起來,罵道:「薄倖錢郎,我為你帶了三年重孝,受了千辛萬苦,今日還不說實話,待怎麼?」

宋金也墮淚道:

「我妻!快來相見!」夫妻二人抱頭大哭。

劉翁道:「阿十媽十,眼見得不是什麼錢員外了,我與你須索去謝罪。」

劉翁劉嫗走進艙來,施禮不迭。

宋金道:「丈人丈母!不須恭敬,只是小婿他日有病痛時,莫再脫嫌。」

兩個老人家羞慚滿面。

宜春便除了孝服,十十交十十靈位拋向水中。

宋金便喚跟隨的童僕來與主母磕頭。

翁嫗殺雞置酒,管待女婿,又當接風,又是慶賀筵席。

安席已畢,劉翁敘起女兒自來不吃葷酒之意,宋金慘然下淚。

親自與渾家把盞,勸他開葷,隨對翁嫗道:「據你們設心脫嫌,欲絕吾命,恩斷義絕,不該相認了。

今日勉強吃你這杯酒,都看你女兒之面。」

宜春道:「不因這番脫嫌,你何由發跡?況爹十媽十日前也有好處,今後但記恩,莫記怨。」

宋金道:「謹依賢妻遵命。

我已立家於南京,田園富足,你老人家可棄了駕舟之業,隨我到彼,同享安樂,豈不美哉!」翁嫗再三稱謝,是夜無話。

次日,王店主聞知此事,登船拜賀,又吃了一日酒。

宋金留家童三人於王店主家發佈取帳,自己開船先往南京大宅子,住了三日,同渾家到昆山故鄉掃墓,追薦亡親。

宗族親十十黨十十各有厚贈。

此時范知縣已罷官在家,聞知宋小官發跡還鄉,恐怕街坊撞見沒趣,躲向鄉里,有月餘不敢入城。

宋金完了故鄉之事,重回南京,闔家歡喜,安享富貴,不在話下。

再說宜春見宋金每早必進佛堂中拜佛誦經,問其緣故。

宋金將老僧所傳《金剛經》卻病延年之事,說了一遍。

宜春亦起信心,要丈夫教會了,夫妻同誦,到老不衰,後享壽各九十餘,無疾而終。

子孫為南京世富之家,亦有發科第者。

後人評云:

劉老兒為善不終,宋小官因禍得福。

《金剛經》消除災難,破氈笠十十團十十圓骨肉。

分類:譴責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今古奇觀
一 一文錢小隙造奇冤二 喬彥傑一妾破家三 陳御史巧勘金釵鈿四 喬太守亂點鴛鴦譜五 玉堂春落難逢夫六 白娘子永鎮雷峰塔七 合影樓奇緣留佳話八 清安寺開棺續前緣九 劉翠翠長恨情難圓十 輕佻女私奔落風塵十一 宋小官團圓破氈笠十二 柳春蔭百磨存氣骨十三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十四 郭挺之榜前認子十五 葛令公生遣弄珠兒十六 風流客苦償風流債十七 蔣興哥重會珍珠衫十八 唐玄宗恩賜纊衣緣十九 無情婦貪歡罹白刃二十 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二十一 蔣淑真刎頸鴛鴦會二十二 金明池吳清逢愛愛二十三 文世高斷橋生死緣二十四 東廊僧招魔陷囹圉二十五 莫大郎立地散神奸二十六 赫監生魂喪非空庵二十七 王通判雙雪不明冤二十八 劉小官雌雄兄弟二十九 吹鳳簫女誘東牆三十 賣油郎獨佔花魁三十一 樂小舍拚生覓偶三十二 欺貧女怒觸雷霆三十三 誇妙術丹客提金三十四 俞伯牙摔琴謝知音三十五 任君用恣淫遭宮刑三十六 滕大尹鬼斷傢俬三十七 十五貫戲言成巧禍三十八 鬧樊樓多情周勝仙三十九 蔡小姐忍辱報仇四十 李汧公窮邸遇俠客四十一 錢秀才錯占鳳凰儔四十二 宿香亭張浩遇鶯鶯四十三 王嬌鸞百年長恨四十四 蘇小小魂斷西泠橋四十五 沈小官一鳥害七命四十六 姚滴珠避羞惹羞四十七 誤告狀孫郎得妻四十八 元公子淫人反自淫四十九 沈小霞相會出師表五十 韓晉公人奩兩贈五十一 眾名姬春風吊柳七五十二 俏梅香傳香結良緣五十三 簡帖僧巧騙皇甫妻五十四 高秀才仗義得二貞五十五 三現身包龍圖斷冤五十六 莊子休鼓盆成大道五十七 況太守斷死孩兒五十八 蘇小妹三難新郎五十九 轉運漢遇巧洞庭紅六十 梅香認合玉蟾蜍六十一 唐解元玩世出奇六十二 貪淫樂鬚眉變弱女六十三 宋四公大鬧禁魂張六十四 勘皮靴單證二郎神六十五 女秀才移花接木六十六 窮不了連掇巍科六十七 張舜美燈宵得麗女六十八 王有道疑心棄妻子六十九 走安南玉馬換猩絨七十 鄭蕊珠鳴冤完舊案七十一 十三郎五歲朝天七十二 陸五漢硬留合色鞋七十三 劉東山誇技順城門七十四 司馬玄紅顏逢知己七十五 朵那女散財殉節七十六 賈娉娉再生締前盟七十七 盧太學詩酒傲公侯七十八 兩納聘方成秦與晉七十九 崔俊臣巧會芙蓉屏八十 李謫仙醉草嚇蠻書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