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古奇觀》七十四 司馬玄紅顏逢知己:一男一女便成儔,那得人間有好逑。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今古奇觀》七十四 司馬玄紅顏逢知己

今古奇觀

七十四 司馬玄紅顏逢知己

詩曰:

一男一女便成儔,那得人間有好逑。

虞舜英皇方燕婉,香山蠻素始風十流。

莫誇夜月芙蓉帳,羞熬春風燕子樓。

美不愧才才敵美,一番佳話自千秋。

話說四川成都府有個秀才,複姓司馬,名玄,表字子蒼,生得骨秀神清,皎然如玉,賦十性十聰明,一覽百悟,十八歲就中了四川解元。

父母要與他議親,他想道:「蜀中一隅之地,那有絕色,古稱燕趙佳人,且等會試過,細訪一遍有無,再議不遲。」

父母強他不過,只得聽他入京。

一路上,遇著的朋友見他少年未娶,都誘他到花街去頑耍,誰知他年紀雖幼,眼睛卻高,看得這些十妓十女就如糞土一般,全不動念。

到了京師,尋個寓所住下,場期十逼十迫,無暇他求。

二月初八日,隨眾入場坐在號房十中,題目到手,做了七篇文字,就如錦繡一般,十分得意。

一時身十子睏倦起來,心中想道:「此時尚早,且略睡片時,再謄真未遲。」

因榻伏十在板上,昏昏睡去。

及一覺醒來,早有一更天氣,正待謄寫,只聽得隔壁號房長吁短歎。

司馬玄聽了,驚訝道:「這是為何?」

便立起身走出號房來,覷那隔壁號房十中,一個舉人拿著卷子,像有萬分愁苦之狀。

司馬玄看不過,因問道:「場中風簷寸晷,功名得失所關,老兄何事心傷,這等嗟歎?」

那舉人見司馬玄問他,便立起身道:「小弟之苦,一言難盡!」司馬玄道:「願聞大意。」

那舉子道:「小弟姓呂名柯,就是本府宛平縣人,做了二十年孝廉,入場六次,今年是四十二歲了。

三年前,因家貧親老,不得已就教在山東汶上縣。

到任後,不幸先妻就亡了,喜得本地一個王司馬,見小弟為人耿直,將他一婦兒許我續絃,雖未行聘,已有媒妁諄諄言之。

不料去冬,新到縣尊是浙十江十人,尚未娶妻,他倚著少年進士,欺負小弟老舉人萬不能中,就央媒說合,定要奪小弟這頭親事,小弟一個窮教官,無處與他分辨。

幸得王司馬意尚兩持,前日送小弟起身,臨別時節說道:『兄若高中,這段姻緣自在;若有差池,就難奉命了!』我小弟入場來,也指望做兩篇好文字,以圖僥倖。

不期心愈急,文思愈枯,到此時尚未完草,眼見得功名又無望了!功名得失,丈夫原不當介意,只可恨已成的親事,止爭此一著,便被得志小人奪去,未免為終身之玷。

所以咄咄為不平之鳴,驚動長兄,殊為有罪!司馬玄聽了忿然道:

「夫婦為人倫之首,怎一個進士便欺負舉人,要思量奪去?說來令人髮指!也罷,我小弟棄著三年工夫,成就了兄罷。」

呂柯道:「時光有限,兄如何成就得小弟?」

司馬玄道:「小弟七草俱完,雖不足觀,斷不出五名之外,送了兄,好與老嫂去完此一段姻緣。」

呂柯道:「豈有此理?」

司馬玄道:「小弟年尚有待,便候下科也未為遲。

況小弟不瞞兄說,久聞燕趙多佳人,尚要在此盤桓些時,尋一頭好親事,兄中後做個地主,為小弟周旋,未為不可。」

呂柯道:「長兄高姓?」

司馬玄道:

「小弟蜀人司馬玄。」

呂柯道:「原來就是四川榜首,久仰,久仰!長兄之言雖感意氣而發,但數千里而來,豈可功名到手,捨己從人?」

司馬玄道:「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因回號房取了卷子來,遞與呂柯道:「吾兄許多不平,藉此可平,小弟不過費得三年工夫,兄再不必介意,小弟別了,異日當得再會。」

呂柯還要推辭,司馬玄已早推病出場去了。

呂柯展開來一看,果然篇篇錦繡,滿心歡喜,便先謄了七真,然後再謄七草,謄完再看,殊覺得意。

出了場,即尋到司馬玄寓所來拜謝,就要拉司馬玄回家去住。

司馬玄道:「兄寶眷又在任所,府上料也無人,莫若等兄發後,寶眷回時,到府相擾未遲。」

呂柯道:

「寒舍果然無人,承兄見諒!」不數日,三場已畢,寫出策論來看,司馬玄看了道:「雖然單薄,也還不出十名。」

到了揭曉看榜,果然中在十名之上,大家歡喜不盡。

到了三月殿試,呂柯虧座師華岳是禮部侍郎,甚有力量,將他殿試在二甲,又考庶吉士,選入翰林。

一時榮耀,著人接取家小,王司馬的女兒已親送至京,與呂柯做親。

汶上縣知縣央人來謝罪。

呂柯平地登天,感司馬玄不盡,接到家中就如父母一般看待。

司馬玄住在京中毫無事體,每日只檢名勝的所在去遊覽,就各處要尋訪個絕世佳人。

尋了年餘,毫無影響,因想道:

「古來傳說多才婦女,如詠雪的謝道韞,作《白頭吟》的卓文君,以我今日看來,皆是以訛傳訛之虛語也。

若是古人有此等才美十婦人,為何今日遍尋,眼中再撞不見一個?」

又想:

「我輩男子終年讀書,三年一次科舉,尚求不出幾個真才來,況閨中女子,又無師友,孤聞寡見,那得能詩能文?古來所傳,大都皆是好奇好事者為之耳,如何認真去尋求?」

由此,司馬玄求才婦之心就灰冷了。

一日,呂柯的座師華岳六十歲,眾門生俱制錦屏、壽文來祝。

華岳設酒款待,吃了一日酒,眾客散去,又留幾個得意門生到書房十中小飲,呂柯亦在其內。

到了書房十中一看,只見琴書滿座,觸目琳琅。

眾門生又飲了一回,各各起身閒玩,四壁都是名公大老的題詠。

呂柯忽見一張小几上放著一十柄十金扇,制度甚十精十,展開一看,只見寫著數行小字,筆法秀娟,有如美十女簪花之態,呂柯十愛十之不捨,再讀那字,卻是一首五言律,上道:

憂國今元老,忘家舊散仙。

琴書香孔席,雨露滿堯天。

鶴發白水白,桃年千復千。

欲窺新耳順,低祝膝之前。

不肖女峰蓮百拜祝椿齡六十呂柯看過一遍,心中驚喜不定道:「這明明是女兒祝父親的壽詩,我倒不知華老有這等一個才女,須留心訪問的確,好與子蒼作媒,也可完我一件報德之事。」

因細將這詩默記在心。

眾門生又吃了一會酒,到晚散了,呂柯等不得進門,就忙忙走到書房十中來,尋著司馬玄說道:「兄終日歎息天下沒有才女,小弟今日訪著一個,讀他的佳制,真令薛濤無色、易安減價。」

司馬玄忙問道:「是真麼?兄莫要戲我!」呂柯道:

「小弟怎敢戲兄!」司馬玄道:「若不相戲卻是何人?」

呂柯就將華老祝壽、留飲書房、看見金扇之事細細說了一遍。

因取紙筆將前詩默出,遞與司馬玄看,道:「這不是他女兒做的,卻是何人?」

司馬玄看了,讚不絕口道:「明明寫著『不肖女峰蓮』,自然是他女兒無疑,但不信他女兒香閨弱質,如何有此秀美之才?只怕其中還有代替之故,若果是真,這一番真令我司馬玄想殺也!」說罷,再拿起詩來顛倒細看,「前六句化腐為奇,藏巧若拙,已非近代才人所能,至於末二句,耳順切六十,又以低祝關合耳順,又以膝前繳出低祝,一段兒女十愛十慕父母情態,字字逗出。

真匡夷所思,非靈心獨露,誰能辨此?兄須為小弟細訪!」呂柯因叫心腹家人到華衙去暗暗訪問。

家人訪了來回復道:「華老爺家這位小十姐才一十六歲,生得如花似玉,兼且知書識字,做的詩文,華老爺也不能比他。

華老爺十愛十如珍寶,恐有人求親,故不在人前露說一字,所以人都不知。」

司馬玄聽了,喜得心花俱開,因說道:「我司馬玄千古相思,今日方有著落,縱然無緣,想死也不算虛死了!」呂柯道:「華老師官已尊矣,兄雖解元,若只如此求親,也還不在他眼裡。

我想才人必定十愛十才,待小弟幾時借個因由,請他與兄一會,酒席間,將兄大才逞露與他一看,他屬意與兄,那時為兄作伐方有機會。」

司馬玄道:「兄言最為有理!」

過了幾日,呂柯果然獨自又借補壽名色,備了一席盛酒,單請華岳一人。

華岳因十愛十呂柯,卻不著情,只得來赴席,席中並無他人,只有司馬玄相陪。

相見敘了姓名,方才坐席飲酒。

原來華岳雖絕口不向人言,然心下卻也暗暗擇婿。

席間,看見司馬玄少年發解,人物秀美,也十分注意。

又見呂柯不住稱讚其才,要求老師面試,華岳心下想道:「就考他一考也不妨。」

到換了席,大家散步,華岳因說道:「詩文雖曰小道,要求全美者也甚難。

前日學生賤辰,承諸公見祝,長篇短章不為不多,然半屬套語,半屬陳言,求一首清新俊十逸、賞心悅目迥不可得。

今日蒙近思美情,祝之又祝,又幸會司馬兄少年美才,倘不吝珠玉,賜教一律,以志不朽,則學生六十之齡不為虛度矣!」呂柯聽了歡喜道:「門生敬祝之心,苦無可伸,子蒼兄大才,正好應老師之命,亦可為小弟借光。」

因命取文房四寶。

司馬玄遜道:「滿長安公卿尚難頌老太師盛德之萬一,況西蜀小子陋學之才,焉敢班門取罪?」

說不了,家人又抬過一張書案在面前,筆硯擺得端端正正,又是一幅紅綾鋪下,濃磨好墨,只候司馬玄動筆。

司馬玄原要以才自薦,又虛謙一兩句,遂提起筆來,便大著膽,依他女兒韻腳,竟和了一首道:

盡道周公聖,誰知曼倩仙。

道開三百輩,功著九重天。

北闕心常一,南山壽已千。

遠人都願祝,難得到樽前。

華老太師六十遐齡西蜀後學司馬玄頓首拜祝司馬玄寫完,叫人用鍼懸掛於廳壁之上,請華岳觀看。

華岳看了又看,十分歡喜,因回身舉手稱謝道:「司馬兄高才,敏捷如此,我學生得此榮幸多矣!」因問道:「前日闈中佳卷,落在那一房,學生為何失親於兄?」

呂柯忙答道:「司馬兄因有貴恙,不曾終場,所以見屈。」

華岳道:「原來如此,只還可免學生五色迷目之誚。

司馬兄異日定當大魁天下!」司馬玄遜謝:「不敢!」呂柯又請入席,大家復飲了半晌,方才起身。

叫人收了紅綾詩卷,殷殷致謝而別。

正是:

一首詩驚座,令人刮目前。

漫言仙路遠,才子到非難。

呂柯與司馬玄送了華岳起身回來,呂柯看著司馬玄又驚又喜,商議道:「兄這一首詩十分妙了,只不該用他令十愛十的原韻,恐怕老師動疑。」

司馬玄道:「興之所至,一時信筆,只指望借韻腳之靈打動小十姐,卻不思量到華老動疑,為之奈何?」

呂柯道:「他今將詩已攜去,且看緣法如何。」

卻說華岳回到家中,將詩細細展玩,十分十愛十賞道:「不意蜀中倒有此異才。

只是前日女兒的壽詩正是這四個韻腳,此生如何得知?況我府中嚴密,諒無人透露,若有人透露,他也不敢在我面前酬和。

若說偶然相同,卻怎一字不差?此中莫非有天意耶?」

因叫書僮到書房十中取了小十姐的詩扇來,細將兩詩較看,真是一個秀龍雕虎,一個錦心繡口,不相上下。

看了又看,暗暗歡喜道:「此二人真可謂天生一對,況此生青年發解,前程甚遠,明日招他為婿,也是快事。

但不知女兒心下何如?」

沉吟多時,就叫侍兒將紅綾詩卷傳與小十姐去看。

原來這小十姐年雖十六,卻聰敏異常,詩書過目不忘,文章落筆便妙。

父母十愛十惜就如掌上之珠,凡事任他十性十兒,半點不肯違拗,卻天生純孝,依依膝下,更生父母十之憐。

華岳留心要與他擇一個佳婿,卻怕人纏擾,每每戒家人不許十浪十傳,故京師中無人知道。

這日,小十姐晚妝初罷,正焚香獨坐,忽侍兒傳送詩卷,小十姐展開一看,見也是一首壽詩,句句都依他韻腳,而爭奇競險,大有並驅中原之意。

小十姐看了半晌,心下暗想道:「我這一首壽詩,自謂壓倒長安這些腐朽相公,不料西蜀小儒倒能出此雋思,明明步韻與我爭衡,真可怪也!又真可十愛十也!」看了半晌想道:「這韻腳他外人如何得知?想是父親與他說的了,父親許多壽詩不拿與我,今獨拿這首詩與我看,必有深意。

不是為我擇婿,便是怪我恃才,以此銷我矜心,叫我怎生回對?

若十分讚好,未免憐才著相,父親道我有心;若只微詞相許,未免燒琴煮鶴,父親又道我無目不肯服善。」

想了半晌道:

「我自有主意。」

叫侍兒取筆硯花箋,又題和一首道:

塗抹原兒女,風十流自謫仙。

駿馳春草路,芳襲晚春天。

顛倒言惟五,尋思頌欲千。

漫言三百遠,還在二南前。

峰蓮題完,原叫侍兒送與老爺,華岳接來一看,滿心歡喜道:「我兒詩才日勝一日,真是閨中異寶,若不配個佳婿,豈不辜負!細看我兒此詩,則司馬玄之詩已看得入眼,末引二南意已有在,但不知司馬玄曾娶否?須問呂柯方知。」

過兩日,就發帖請呂柯、司馬玄小飲,二人見請,歡喜不勝。

到了正日,一邀就來。

華岳在大廳迎入,各敘寒十溫十,便入座飲酒。

飲完正席,又到書房小欽,只見四壁圖書珠輝玉映,呂柯與司馬玄細細觀看,看到一張小揭窗前,只見峰蓮和韻的詩也貼在那裡,二人看見,彼此相顧驚喜。

華岳見二人看詩光景,便微笑道:「二兄看此詩若何?」

司馬玄道:「此詩十性十情入慧,體氣欲仙,妙處不可言喻。

但不知何人所作?卻又用晚生前日之韻。」

華岳道:「這事說來也奇,學生前日賤辰,小女塗鴉,正是此四韻,不期昨承大教,無意中恰也用此四韻,詫以為異。

因與小女玩賞,小女小巫見了大巫,不勝氣索,故又復為此詩,以表服膺。」

遂叫書僮將小十姐原扇送看,呂柯佯驚道:「門生立門許久,並不知老師有如此掌珠,古稱謝庭道韞,由此觀之,不足數也。

但不知青春幾許?」

華岳道:「今年二八,學生怕長安這些褲褲不諒,故諱而不言。」

司馬玄看了原扇,又細觀新詞,再三遜謝道:「學生一是呈丑,暗獲步韻之罪,又明抱形穢之羞,而反辱佳章諄諄垂譽,真不啻百朋三錫。

童蒙小子何敢當此?欲報無瓊,竊欲再獻一言,以申感激之私,不識可否?」

華岳聽了道:「佳章恨少,但草草不敢多請,肯蒙賜教,固出望外!」因叫取筆硯金箋,司馬玄又依前韻和了一首道:

文章男子事,一但屬閨仙。

恭讀慚無地,榮噓感自天。

眉年才八八,雪句已千千。

漫說葭難倚,明珠不敢前。

司馬玄題畢,雙手呈與華岳。

華岳看了,賞十愛十不已,道:

「幽思逸致,愈出愈奇,雖杜李復生,不能逾此。

但小女閨娃識字,怎敢當兄謬譽?」

司馬玄道:「蓬茅淺眼,豈識台階閨閣之盛?不過就聲影之間聊志景仰耳!」呂柯道:「師妹佳章,非於古名媛中相求,固不可易得;而司馬玄才迥出時流,亦自不減!老師一置掌中,一收門下,可謂雙美矣!」大家歡然入席又飲,直飲得盡興方散。

到次早,呂柯單來謝酒。

謝畢,就正色說道:「門生有一言上告。」

華岳道:「何事?」

呂柯道:「令十愛十小十姐以老師之德位之尊,自有公侯求偶。

但師妹奇才,若失十身褲褲,豈不負了老師一番教養?敝友司馬玄雖新進小生,其人其才尚不可量。

老師台鑒甚明,若坦之東十床十,才美雙全,異日自能致獲甥室之榮。

不知老師台意何如?」

華岳道:「老夫兩番索和,愚意實與賢契相合,但小女尚幼,何不守候下科,待司馬兄高占魁名,那時宮花結采,更為全美。」

呂柯道:「教師高論最妙,但恐成言未定,或遇高才捷足,中有變更,為之奈何?」

華岳笑道:「此事賢契勿憂,男如司馬,女如小女,當今必無兩個。

況老夫非失信之人,司馬亦多情之士,再有斧柯,如賢契居其間,料無他慮。

只要司馬兄亦期上達耳。」

呂柯道:

「老師九鼎一言,即納吉問名不逾。

於此門生傳示司馬,使他靜守甥捨,以待乘龍可也。」

說罷,辭出回家,就對司馬玄細細說知,司馬玄聽說允了,滿心歡喜道:「我只怕訪盡天下沒有個奇才女子,便虛我一生之想!今即有華小十姐這等絕代佳人,又許了我,只要我少候二年,帶頂紗帽去做親,此事猶如探囊取物,有何難哉!」便興勃勃的東遊西蕩,或題詩酒館,或作賦僧房,十分得意。

一日游到棋盤街上,只見一個老兒挑了一擔花賣,司馬玄看見他五色滿肩、群芳壓擔,甚覺可十愛十,便步上前來觀看。

此時是三月天氣,日色暄暖,那老兒挑得熱了,歇下擔,就取出一把扇子來扇。

司馬玄看見那扇子上字寫得龍蛇飛動,不像個村漢手中之物,他且不看花,先用手來拿他的扇子。

那老者看見司馬玄衣冠齊整,跟著家人,知道他是個貴人,不敢違拗,只得將扇子遞了與他。

司馬玄接來一看,卻是一首詩:

桃李隨肩獲厚貲,幽蘭空谷有誰知?

越溪不作春風遇,還是苧蘿村女兒。

紅菟村尹氏荇煙有感題

司馬玄初意看詩,只道是甚才人題詠,及自讀完,芳韻襲人,字字是美人幽恨,又見寫著「尹氏荇煙」,心下大驚道:

「終不成又有個才女?」

因問老兒道:「這首詩是誰人寫的?」

老兒笑嘻嘻笑道:「桃花也有,杏花也有,莫有梔子。」

司馬玄道:「我問你扇頭。」

老兒道:「蘭花方有箭頭。」

司馬玄見他耳聾,只得用手指著扇子大聲說道:「這字是誰人寫的?」

老兒方聽見,道:「相公問這字是那個寫的麼?」

司馬玄道:「正是!」老兒笑嘻嘻的道:「我不說。」

司馬玄道:「為何不說?」

老兒道:「這扇子是隔壁尹家姑十娘十的,我借來扇,我若說了,他要怪我。」

司馬玄道:「扇子固是他的,這扇子上詩句是他寫的麼?」

老兒又笑道:「相公好不聰明!他的扇子不是他寫,難道我老漢會寫?」

司馬玄笑道:「這尹家姑十娘十今年幾多年紀,便曉得作詩寫字?」

老兒又笑嘻嘻道:「我不說。

相公買花麼?

照顧我買些,若不買,還我扇子,我別處去賣。」

司馬玄道:

「不買花,扇賣與我罷。」

老兒搖頭道:「扇子是借來的,不賣。」

司馬玄道:「我多與你些銀子,賣了罷。」

老兒道:「相公與我多少銀子?」

司馬玄就在家人銀包內取了一錠,遞與老兒道:

「我與你,你肯賣麼?」

老兒看見一錠紋銀有二、三兩重,連忙送還司馬玄道:「相公請收好了,不要取笑!」司馬玄道:

「我當真要買,誰與你取笑?」

老兒心下疑疑惑惑,又不好收,看著司馬玄只是笑。

司馬玄道:「你不要笑,你收了銀子,我還有話問你。」

老兒見口氣是實,便滿心歡喜,將銀子塞在腰裡道:「相公果然買我這扇子,我連這擔花也送了相公罷!」司馬玄道:「花倒不要你送,你只對我說,那尹家姑十娘十今年幾歲了,生得人物何如?這作詩寫字怎生會得?」

老兒想了道:

「如今只得要對相公說了,只是說起來話長,這裡站著說話不便。」

司馬玄道:「此處到呂衙不遠了,你可挑了跟我到呂衙來,我叫呂老爺連花都替你買了。」

老兒歡喜,果挑花跟到呂衙。

司馬玄叫家人將花送入呂衙內裡,卻自己帶了老兒到書房十中,叫他也坐了,細細盤問。

老兒道:「我們住的那地方叫做紅菟村,出城南去有十七、八里,那裡山清水秀,十分有趣。

舊時有個李閣老老爺,不知為甚事,皇帝惱他,叫他住在城外,整整的住了七、八年。

他閒居無事,因十愛十這紅菟村好景致,便日日來游賞,有時住在妙香庵,幾個月不回去。

那時這尹姑十娘十才八、九歲,頭髮披肩,生得彎彎眉兒、俏俏身兒,眼睛就如一汪水兒,面頰就似一十十團十十雪十兒,點點一雙腳兒,尖尖兩隻手兒,走到人前就如水洗的一般,也時常到庵中玩耍。

李老爺看見,十愛十他生得清秀,因叫他認幾個字兒。

誰知他聰明得緊,一過目就認得不忘,李老爺歡喜,便教他讀書、做詩文。

不期這尹姑十娘十天生成的伶俐,學著就會,又寫得一筆好字。

李老爺對人說:『這個女兒好文才,若是做個男子,定要中舉、中進士、做官,可惜生在鄉間,恐怕無人知道,埋沒了他的才學!』李老爺臨起身回去,還再三對尹老官人說:

『你莫要輕看了你女兒,他是一個女中才子,異日定有高人來訪求。

若誤嫁了村夫俗子,便令山川秀氣無靈了!』故此尹姑十娘十今年一十七歲,尚未曾許與人家。

李老爺起身時,又將帶不去的許多書籍、文章、古董、玩器都與了尹姑十娘十。

他如今那裡像個田家女兒,每日只是燒香、看書、作詩、寫字,就像個不出門的秀才一般。

尹老官兒也不敢去管他。

今早我來賣花,因怕天氣暖,問他借了這把扇子來,許說回去就還他。

如今賣與相公,回去只好調個謊,說失落了,只怕他還怪哩!」

司馬玄聽了這番言語,不覺身十子俱飄飄不定。

因又問道:「這尹姑十娘十寫的詩稿與扇子多麼?」

老兒道:「他終日不住手的寫,怎麼不多?」

司馬玄道:「若是多,不論詩箋也罷,斗方也罷,你再拿些來賣與我。」

老兒道:「相公說定了,若真要買,我求也求他些來。」

司馬玄道:「我真要買,你只管拿來!」說罷,老兒要去,司馬玄又叫家人到呂衙裡討了三錢銀子,還他花錢。

老兒歡喜不勝,挑著空擔一路上想道:「今日是那裡造化,撞見這位呆相公?一把白紙扇子就與我一錠銀子。

我回去問尹姑十娘十求他十把扇子,明日賣與他,可不又有十錠銀子?倒是一場富貴了!」

老兒到家已是下午,走到園中放擔。

只見尹荇煙在無夢閣上憑欄看花,忽見老兒回來,因叫道:「張伯伯,今日花都賣完了麼?」

張老兒聽見,忙走近閣下,笑嘻嘻說道:「今日造化!撞見一位少年相公,瘋瘋癲癲、又肯出錢,都替十我買了。」

尹荇煙道:「這等說,是得利了?」

張老兒道:「利雖得些,卻有件事不好說,亂亂的將姑十娘十借我的扇子失落了,卻如何處?」

尹荇煙道:「扇子失落了值甚的,只是有我寫的詩句在上面,恐被俗人拿去,便明珠暗投,許多不妙。」

說罷,老兒因肚饑,就去吃飯。

因取出那錠銀子稱稱,足有二兩六、七錢,連賣花的三錢放在一起差不多三兩,滿心歡喜,就取一塊碎的買了一壺酒來吃在肚裡,不覺醺醺醉了。

又想著還要尹荇煙的詩扇,又走到閣下來,不期尹荇煙已下閣去,只得從後園門轉了過來。

原來尹荇煙這住居甚是幽雅,門前一帶深河,樹木十十交十十映,李廷機替他題了一個扁額在門前,叫做「小河洲」。

尹荇煙又在臥房之外收拾了一間軒子,藏貯這些經書子史與古玩之物,自家在內時時娛弄。

因想:「當日西施以浣紗著名,我豈浣紗之婦,西施浣紗,我實浣古。」

遂自寫一匾叫做:「浣古軒」。

此時尹荇煙正下閣來,在軒子裡閒坐。

忽見張老醉醺醺來道:「我還要進城去賣花,天氣熱,明日姑十娘十若有多的扇子,再借我三、五把去扇扇。」

荇煙笑道:「張伯伯,不要取笑!就是大熱,也只消一把足矣。

為何就要三、五把?」

張老兒道:

「越多越好,替換著扇,便省得扇壞姑十娘十的扇子。」

尹荇煙因他是父親一輩的老人家,不好回他,就在案頭取了一把白紙無字的與他,道:「張伯伯,拿去將就用罷。」

張老兒接在手中,看見沒字,便道:「這個不好,須是姑十娘十寫幾個字在上面方好。」

尹荇煙見張老兒說話有因,便回說道:「寫詩沒有了。」

張老道:「若沒詩扇,便是寫下的花箋,或是斗方,可借我幾張去遮遮日頭罷!」尹荇煙心下想道:

「他要詩箋何用?定是有人叫他來求。」

因笑說道:「詩扇、斗方都有,張伯伯須是老實說,是誰央你來求?我就多送你幾張。」

張老兒見說著心病,便笑道:「我不說,我說了姑十娘十要怪!」尹荇煙道:「張伯伯實說,我不怪!」張老兒道:「就是方才說的那位少年相公,原要買花,因看見了扇子,連花都不買,拿著扇子讀來讀去,就像瘋了的一般,定要與我買。

我不賣,他急了,就拿出一錠銀子與我,我看見有些利錢,只得瞞著姑十娘十賣了與他。

他叫我再拿些去賣,因此又來求姑十娘十。

你若肯扶持我,我登時就是一個小財主了!」

尹荇煙聽了,心下想道:「此等名利世界,肯出價買我扇子上詩句,必是個真正才子方能如此。

若論詩文好合,要算做一個知己了。

只怕還是見了女子名字,一時猛十浪十,強作解事耳。」

又想想道:「我有主意了!」因對張老兒說道:「詩扇賣與他也罷,只是賣賤了,你明日須要去與他找價。

他若肯出五十兩銀子便罷,若不肯,退還原銀,討了扇子回來。」

張老兒笑道:「姑十娘十耍我,他如何肯出許多?」

尹荇煙道:

「我不耍你,你只管去找,包管他肯。」

張老兒道:「姑十娘十,既如此說,我明日便去與他找。

但我看見姑十娘十往日寫得十分容易,何不送我一張?等我順路去賣,倘或他不肯找,我好將這張多少賣些,也不空了。」

尹荇煙道:「你找了價來,我再多與你幾幅也不打緊,如今沒有。」

張老沒奈何,只得回去睡了。

到次早,又挑了一擔花進城,便不到市上去賣,一直挑到呂衙來,把擔歇在所傍階下,竟自走到書房裡。

此時司馬玄正拿著尹荇煙的詩扇,在那裡吟誦,忽見老兒走來,便迎出來道:「你又有甚詩、字來麼?」

張老兒道:「詩字雖多,卻未曾拿來。」

司馬玄道:「為甚不拿來?」

張老兒道:「昨日賣了那把扇子與相公,回去受了尹姑十娘十一肚皮氣。」

司馬玄道:

「為甚受氣?」

張老兒道:「他說我賣賤了,十分怪我。

叫我來找價,若是相公肯找價便罷,若是不肯找,將原銀送還相公,討回原扇。」

司馬玄道:「他要多少銀子?」

張老兒道:「他要五十兩銀子,少一厘也成不得!」司馬玄心下暗想道:「故索高價,自是美人作用。

我莫若借此通個消息。」

因說道:「五十兩銀子不為多,只是這把扇子舊了我不要,原退與你。

有別的詩文拿來,便是五十兩也罷。」

張老兒聽了,著驚道:

「相公退回原物,定要原銀了?」

司馬玄道:「扇還你,原銀就送你買酒吃,我也不要了。

只是別樣詩文定要拿來。」

張老兒聽見不要原銀,滿心歡喜道:「一定拿來,相公可將原扇還我罷!」司馬玄道:「你在門前等著,我就拿出來。」

張老兒出去,司馬玄忙取一十柄十白紙扇,與原扇差不多,就依韻題了一首詩在上面。

拿出來遞與張老兒道:「你拿去罷。」

張老兒村人,那裡認得真假?接了扇,挑十起花擔就走,走到各處忙忙賣花。

回去先不歸家,就將扇子送還尹荇煙道:

「我說他不肯找,原扇退還,放在桌上!」便不多言,就走了家去。

尹荇煙心下想道:「我就說是個猛十浪十之人,見索高價,便支撐不來,愈見真正才人難得!」歎了口氣,再拿起扇子來看,乃是和韻一首詩,卻不是原詩扇,只見寫得風十流可十愛十。

遂讀道:

女可指塗郎可貲,一人只願一人和。

花枝漫向珠簾泣,已露春十情與燕兒。

蜀人司馬玄步韻奉和求斧正

尹荇煙看了,又驚又喜道:「吐詞香十艷,用意深婉。

如此看來,倒是個慧心才子!」將詩看了又看,十分十愛十慕。

心下暗想道:「我尹荇煙天生才美,從不讓人,但恨生不得地,絕沒人知。

況父母鄉人,絲蘿無托,今幸遇此生,若再不行權,便終身埋沒。」

因又取一十柄十白紙扇,再題一首道:

一縷紅絲非重貲,花開花合要春知。

高才莫向琴心逗,常怪相如輕薄兒。

尹荇煙漫題和

尹荇煙寫完,自看自十愛十道:「只怕此生不真心十愛十才,若真心十愛十才,見了我這首詩,便是公卿之女招他,他必定捨彼就此。

因走上無夢閣來叫道:「張伯伯,你今日這把扇子拿錯了,不是我的原扇。

明日進城,須要與我換來!」

張老兒道:「這個秀才也不是個好人,怎麼就掉綿包兒?」

心下暗想道:我說為何不要我的原銀?原來抵換了。

「尹姑十娘十,不妨事,我明日與你換來。

還要說他哩!」尹荇煙遂從閣上將這把新寫的扇子丟下來道:「明日你千萬要換來!」張老兒收了。

果然次早挑花進城,就先走到呂衙來,恰好門前撞見司馬玄,因說道:「相公原來不老實!怎麼將假扇來騙我?又叫我受了尹姑十娘十一肚皮氣。」

就將帶來的扇子,遞在他手裡道:

「快快換與我去。」

司馬玄接扇一看,見又是新題,滿心歡喜。

便也不看,收入袖中道:「昨日果然是我一時差了,你等我取了來還你。」

因回書房細細展玩,不勝心醉道:「此女不但才高,而詞意甚正,要我明公正氣去求親,不要私相挑引。

這段姻緣又是僥天之悻!」因取一把白扇再題一首道:

敢將微詞作聘貲,關關相應兩相知。

夭桃既作投桃贈,月老改為花老兒。

司馬玄漫和

司馬玄寫完,正要拿與張老兒,忽呂柯走到書房來撞見。

拿他扇子一看,笑道:「看兄這首佳作,何處又有絲幙之牽?」

司馬玄道:「此事正要與兄商議,兄略坐一坐,等我打發他去了來。」

忙拿了扇子,走到門前遞與張老道:「這是他原扇,你拿去罷。」

張老兒道:「相公不要又錯了!」司馬玄道:「不錯,不錯。」

張老兒收下扇子,挑著花擔而去不提。

卻說司馬玄回到書房,將尹荇煙兩把扇子都遞與呂柯看,又細細將買花情由沒了一遍。

呂柯道:「看此二詩風旨韻趣,怪不得兄又要著魔了。」

司馬玄道:「我自蜀至京,不遠數千里,一路尋訪,並無一個可人。

今居京師連獲二美,古稱燕趙多佳人,信不誣矣!兄看後一首詩,已明明心許,我司馬玄四海求凰,今有美在前,棄而不顧,無此理也。

此事還要煩兄作伐!」呂柯道:「此事作伐不難,但華老師之事又將若何?」

司馬玄道:「且等兄為我訂下,待明年僥倖再看機會,倘或叨兄福庇,得能兩全,便不虛我司馬玄為人一世也!」呂柯笑道:「兄何貪心不已?倘再有一個又將何如?」

司馬玄也笑道:「決然不能再有,若再有也不值錢了!兄須為我作伐。」

呂柯道:「此女住居何處?」

司馬玄道:「在城南紅菟村。」

呂柯聽了道:「原來就是此女。」

司馬玄道:「兄為何曉得?」

呂柯道:「小弟做孝廉時,曾在城南柳塘讀書,離紅菟村不遠。

有人傳說李九我罷相時,常稱紅菟村有個小才女,今兄所遇,竟然是他,可謂名不虛傳矣!自然要為兄作伐。」

司馬玄道:

「須早為之。」

呂柯道:「這不難,他鄉下人家,只消備些聘禮,叫家人去。

他知兄一個解元,又說是小弟作伐,再無不允之理。」

司馬玄道:「這個斷然使不得!兄不見此女詩意甚是持正。

若叫人去,他定道是輕薄他,這段姻緣斷斷不成。

仁兄若肯周旋小弟,須卑詞屈禮,親為一行,這親事才妥,聘金厚薄不論。」

呂柯笑道:「仁兄這等著急,小弟焉敢不往?」

遂檢了一個吉日,備了聘禮,叫家人帶了吉服,起個早,竟坐四轎出城,望紅菟村而來。

才出城,行不上半里路,忽撞見常在他門下走動的一個門生,姓劉名言,是個名色秀才,也抬著一乘轎子對面而來。

看見呂柯,慌忙跳下轎來道:「呂老師,大清晨往何處去?」

呂柯也停住轎,答道:「往柳塘,有些小事。

劉兄何往?」

劉言道:「貴同年王老師托門生到貴座師華相公處,有些事故。」

因在路上,說不得幾句話,就別了。

呂柯簇擁而去。

劉言下了轎,就步行幾步,只見呂家家人都披著紅,扛抬許多禮物隨後走來。

劉言心下想道:「這是聘禮,難道呂老師娶妾不成?」

因這些家人都是熟的,便走上前,拱拱手道:

「好興頭耶!」眾人認得,便立住腳道:「劉相公那裡來?」

劉言也不回答,便取禮帖一看,方知是為司馬玄定親的,也就笑笑,別了眾人,上轎而去不提。

卻說呂柯一徑到了紅菟村,問尹家住在何處?原來尹家因尹荇煙美出名,人人都知。

一問便有人指引道:「前面一帶樹木傍著溪河,就是他家。」

呂柯便住了轎,叫一個家人先去說知。

尹老官忽聽得呂老爺來拜,要替司馬解玄定親,慌做一十十團十十,忙忙走來與女兒說知道:「這是那裡說起?呂翰林老爺到我家,卻怎生區處?」

尹荇煙聽了,心下已知是詩扇的來頭,因對父親道:「呂翰林便呂翰林罷了,你懂些甚麼?」

尹老官道:「你倒說得容易,他一個大官府,那個去見他?」

尹荇煙道:「他來拜你,你就去陪他。」

尹老官道:「陪他還是作揖,還是磕頭?還是坐著,還是站著?」

尹荇煙道:「賓主自然作揖,那有磕頭之理?」

尹老官道:「他是紗帽圓領,我卻穿甚麼衣服?」

尹荇煙道:「野人便是野服隨身,何必更穿?」

說不了,外面已鬧嚷嚷擺了許多禮物,樂人吹吹打打,呂翰林已是圓領紗帽,齊齊整整立在草堂之中。

此時驚動了合村男十女,都擁了來看。

尹老官尚*.跙不好出來,虧了張老兒是見過翰林的,叫道:「尹老官,快出來見呂老爺,不妨的!」

尹老官出便出來,還只在板壁邊,跼跼促促的不敢上前。

倒是呂翰林先滿面笑著道:「尹親翁,請過來作揖。」

尹老官見呂翰林叫他,方大著膽走到面前,銃頭銃腦的唱了一個大喏道:「呂老爺,小人無禮了!」就端了一張椅子,放在上面道:「老爺請坐!」

呂翰林回了一揖,也就坐下。

因叫家人放了一張椅子在下面,說道:「請坐!」尹老官道:「小人怎敢?」

呂柯道:「有話說,坐下。」

尹老官只得屁十股尖兒擱在椅邊上,一半算坐,一半算站,引得看的人無一個不掩口而笑。

呂翰林道:「我此來不為別事,聞知令十愛十才美天生,今已長成,我有個敝友是四川解元,名喚司馬玄,少年未娶,正好與令十愛十為配。

我學生特來為媒,乞親翁慨允!」尹老官道:「老爺說的就是。」

呂翰林叫家人將禮帖送上來道:「既是親翁允了,這聘禮可收拾明白。」

尹老官接了禮帖,又認不得,只是癡癡立著。

呂翰林道:

「親翁只消收進去,與令十愛十查點便是了。」

尹老官連連點頭道:

「有理。」

遂將禮帖拿進去與女兒看。

女兒看見聘禮不薄,又見呂翰林親自到門,心下暗想道:

「此生因我前日詩有『輕薄』二字,他故過此恭敬,可謂深知我心!便嫁他也不相負了。」

因對父親說道:「父親既允了他,可將禮物搬了進來。

呂翰林遠來,須留一飯。」

尹老官聽了,一面叫田上人將禮物搬了進去,一面就殺雞烹魚,收拾酒飯。

呂翰林因受司馬玄之托,便脫十下吉服,換了便衣,耐心等他飯吃,就四下觀看,見李九我題的「小河洲」匾額,因歎道:「前輩鑒賞,自然不同!」尹荇煙又備了香茶在「浣古軒」,叫父親請呂爺到軒子裡去坐。

呂翰林見軒子裡詩書滿坐,古玩盈前,不勝羨道:「珠藏川媚,玉韞山輝,只消在此盤桓半晌,而淑人之才美已可想見八九!」坐不多時,又請他到「無夢閣」上去吃飯,閣上詩文滿壁,更覺風十流,與塵世迥別。

先在軒裡喫茶,後到閣上吃飯,飯已吃完,拿著酒杯東看看,西唸唸,竟捨不得起身。

日已過午,家人催促,只得謝別主人而回。

正是:

色不虛傳才有神,憐才好色不無人。

莫言身入十溫十柔地,只望簾櫳也損神。

話說呂翰林在尹家定了親,回到家與司馬玄賀喜道:「兄真好福分!莫要說那人才美,小弟只在他『浣古軒』與『無夢閣』兩處坐了半日,便舉體飄飄欲仙。」

司馬玄道:「不過清潔而已。」

呂翰林道:「豈獨清潔,就是一匾、一聯皆有深意,令人玩賞不盡!」司馬玄聽了,滿心歡喜、快暢不提。

卻說那劉言,你道為何要見華岳?原來一個王翰林,也是華岳的門生,才二十七歲。

因前妻死了,聞知華岳女兒生得標緻,心下要他續絃。

因劉言在華岳門下走動,故托他求親。

這日劉言到華府,適值華岳在家,便叫人請進相見。

劉言先說些閒話,坐了一會方說道:「貴門生王翰林新斷了弦,聞知老太師令十愛十年已及笄,意欲借門牆一脈,引入東十床十,故托晚生來求,不識老太師台意允否?」

華岳道:「這事最好,但小女去歲呂近思作伐,已許了蜀中司馬玄。」

劉言道:「可就是四川榜首,現寓在呂翰林家住的麼?」

華岳道:「正是他。」

劉言笑道:「若說是他,這就是老太師不允,假此推托。」

華岳道:「實情,何為推托?」

劉言道:「司馬玄,晚生今見他已托人為媒,別定親了。

若果占老太師門楣,豈有別定之理?」

華岳笑道:「只怕兄打聽差了,那有別定之理?」

劉言道:「是晚生親眼看見,怎敢在老太師面前說謊。」

華岳變色道:「兄可知定的是那家麼?」

劉言道:「這卻不知。

晚生今日也是無心中看見,不曾問的。」

華岳道:「托誰人為媒,也該曉得?」

劉言道:「為媒不是別人,就是呂老師。」

華岳想一想道:「難道他兩處撮合?」

劉言道:「這不難,晚生方才在城南撞見,他說往柳塘去,此時尚恐未回。

老太師只消差人在城門前一訪便知。」

華岳道:「既如此,兄且回去,等我訪明白再議。」

劉言應諾出來不提。

華岳就叫當家人去打聽。

只打聽到晚,方來回復道:「呂爺果然與司馬相公到甚麼紅菟村尹家去定親,值等到此時,方定了回來。」

華岳問道:「這尹家是鄉宦麼?」

家人道:「不是鄉宦,說是種田的人家。」

華岳心下想道:「這事甚奇,我堂堂相府,難道不如一個田家?我千金小十姐,倒不如一個村姑?

他為何撇甜桃而尋苦李?若說司馬小子顛狂,難道呂近思也不知事體?」

又吩咐家人道:「你明日可悄悄到紅菟村細訪,尹家女兒有甚好處,幾時做親?速來報我。」

家人領命到紅菟村訪一日,回來報知華岳道:「這尹家老子實實種田。

這個女子才十七歲,一村人個個都道標緻無比,還不打緊,說他的才美聰明,隨你甚人也敵他不過。

故此呂爺替司馬相公定了,做親還沒日子,不曾說起。」

華岳道:「一個鄉村女子,誰人教他,便這等多才?」

家人道:「他鄉里傳說,是當初李閣下老爺教的。」

華岳想道:「李閣下定是李九我了,他數年前曾在城南俟命許久,這話不為無據,這女子定有可觀。

但我女兒下筆有神、揮毫入聖,我自為當今無二,怎麼又有此女?」

因發放家人出去,就走到小十姐房十中來,將前事細細與小十姐說了一遍,道:」呂柯與司馬玄這等可惡,怎麼不與我說明,竟去定親?」

小十姐道:「此女果然十分才美,便怪他不得。

但不知此女果是何如,怎能得接他一見,與他較一較才學,若果才高,孩兒便甘心了!倘是虛名,又當別論。」

華岳道:「如何好去接他?就是去接,他如何肯來?除非借些事端,叫地方官拿來。」

小十姐道:「兒女較才,風雅之事,若以勢加,便墮惡道。」

華岳思想了半晌,忽然有悟,自笑道:「孩兒不須心焦。」

就低對小十姐道:「須如此如此,這般這般,遊戲一場,使他認真不得,認假不得。」

說罷,就走出來,叫幾個心腹家人,另擇一個吉日,假充呂衙與司馬家人,備一幅厚禮送到尹家,約定某日准要做親。

尹老官老實人,那裡看得出真假?滿口應承。

到了正日,絕早就打發花轎、鼓樂、燈籠、火把去迎娶。

若說是小人家假充鄉宦,便跼跼促促要露出馬腳,一個宰相家行十事,比翰林更冠冕齊整,無一人疑心是假。

尹老官老夫婦看見鬧鬧熱十熱,滿心歡喜,只待黃昏,就要打發女兒上轎。

尹荇煙終是有心女子,便問道:「呂老爺來了麼?」

有人回說道:「呂老爺朝中有事,不得工夫來。」

尹荇煙又問道:「司馬相公來了麼?」

又有人回說道:「司馬相公也不曾來。」

尹荇煙道:「呂老爺媒人,既朝中公務,不來也還罷得,親迎自是古禮,怎麼他也不來?」

叫父親又問家人,回道:「司馬相公說,他四川風俗不行親迎之禮,故只在衙中恭候。」

尹老官回復女兒,尹荇煙對父親道:「你可快與他說,親迎之禮,他四川不行,我京師是必要行的。

如新郎不來親迎,我斷斷不肯上轎!」

尹老官又與家人說知,家人道:「要相公自來也是小事,但路遠日子短,往回三、四十里,再著人回去,起來豈不誤了良時?莫若從便些罷。」

尹老官又與女兒說,尹荇煙定然不肯。

家人無法,只得叫人飛馬進城報知華岳。

華岳想了半晌,無計可施,只得進內與女兒商議道:「事已九分妥了,只少一人親迎。

此女又堅執要行此事,急忙中又無一人可代,為之奈何?」

小十姐也沉吟道:「除非孩兒改了男妝,假充司馬玄坐在轎中不出來,他如何得知?」

華岳聽了笑道:「這也妙,索十性十遊戲一場,倒也是千古韻事。

你快改換,我打點轎子伺候。」

不多時,小十姐果然頭巾圓領,扮做書生模樣,又披紅插花,十分風十流。

華岳看了歡喜,將轎抬入府中上了,吩咐家人擁護而去。

急急趕到紅菟村,日已平西。

村中人問知新郎來了,都圍著轎子爭看,看見新郎年少清俊,便亂紛紛傳說新郎標緻,就如美人一般,與尹家姑十娘十真是天生一對。

家人見新郎來了,恐怕漏洩風聲,忙催新人上轎。

尹老官見家人等了一日,不過意,催女兒上轎。

尹荇煙道:「且慢,新郎才子催妝,不可無詩。」

就叫取筆硯錦箋,到轎中去索。

尹老官也沒奈何,只得將筆硯錦箋叫家人傳去。

小十姐在轎中暗笑道:「早是我來,若叫他人,卻不又要出醜?」

因提筆寫道:

菟村不是浣溪頭,簫鼓喧喧認好逑。

無夢閣中今夜夢,鴛鴦飛上小河洲。

小十姐題罷,傳與家人傳去。

尹荇煙看了,貼在壁上,十分醉心道:「新郎才美如此,我尹荇煙得所了。」

便拜別父母,欣然上轎。

一路鼓樂喧天,好不鬧熱。

村中親眷要送,都伸手縮腳不敢來,盡說道:「待做親後,再慢慢去探望罷。」

卻說華岳恐怕娶到府中,人知不便,就在城外借個大宅子,便帶了許多侍女收拾臥房、備酒,自家也到宅中等候。

只說路遠,恐怕城門早關,誤了良辰,故移在此。

果然路遠,喜轎到時已是起更時候了,迎到堂中同拜天地。

因是客寓,公姑在家,無堂可拜,只對拜了,就送入洞房。

華岳躲在後堂,打發散了眾執事人役,就叫侍女們送酒到後房十中合巹。

侍女擺下酒,即將新人方巾揭去,請新郎與他對面而坐。

華小十姐仔細一看,見他眉似遠山、眼橫秋水,宛然仙子臨凡,心下早有百分親十愛十。

尹荇煙將新郎仔細一看,見他芙蓉兩臉、柳葉雙眉,滿身光艷飛舞不定,心下暗想道:「我道他才人縱美,不過英挺風十流,誰知柔媚芳十香轉勝於我,叫我何以為顏?」

眾侍女送上酒來,二人微飲了數杯。

華小十姐心下想道:

「外才美矣,內才不知何如?此時不考他一考,更待何時?」

又飲一二杯,便帶笑說道:「催妝小詠,不惜抱慚,今邀天之倖,即已百輛迎來,而鼓鍾在御,琴瑟高張,新人才美久著香閨,豈可不留佳句以為合巹之榮?」

便叫侍兒將筆硯花箋送在新人席上。

尹荇煙不好回答,惟低頭作欲將欲迎之態。

華小十姐見他含羞,因又說道:「嬌羞雖閨秀之常,而才女往往略之。

今夕何夕?幸歡然賜教!」尹荇煙心下想道:「女子以顏色為勝,我今色未必勝他,他殷殷索詠,我再不應承,便為他所輕了!」

因展開花箋,取筆題詩一首道:

花也新兮燭也新,如何合巹索詩頻?

自憐村女非才子,喜嫁郎君似美人。

尹荇煙寫罷,便放下筆,也不出一語,只默默低頭而坐。

華小十姐看見他不假思索,心已先動,及詩完,起身拿來一看,見字字香十艷,不覺滿心輸服。

又見無意中道破他的行藏,不禁失笑道:「姐姐美如斯,才又如斯。

我小妹從不服人,今拜下風矣!」尹荇煙聽見稱呼「姐姐、妹妹」,驚訝不知何意,不住偷睛將華小十姐細看。

華小十姐見他偷看,一發笑道:「姐姐不消看得,你認我是何人?」

尹荇煙愈加驚訝,因低低問侍兒道:

「難道不是司馬?」

侍兒含笑不答。

華小十姐道:「姐姐認我做司馬,誰知我不是司馬,倒還是文君。」

因立起身叫侍兒將巾衣脫十去,仍露出紅顏綠裙道:「我被這行頭苦了一日!」

尹荇煙見新郎是個女子,心下大驚,想道:「他既不是司馬玄,我此來墮人術中矣,必無好意!」心中如此想,不覺顏色變異。

華小十姐看見,知他心慌,因笑說道:「姐姐不須著忙。

小妹久慕姐姐才高,故相接一會,並無惡意。」

尹荇煙猶沉吟不語。

華小十姐道:「姐姐不必過疑,你看我一個柔十弱女子,豈可有禍於人者?」

尹荇煙想道:「他若是個男子,便須防他,他一個女子,怕他怎的?」

方才定了心,改容說道:「小妹鄉野裙衩,不知姐姐為何誘我到此呢?」

華小十姐道:「姐姐認小妹是誰?」

尹荇煙道:「如何認得?」

華小十姐道:「小妹實說了罷,小妹姓華,家父現任春卿、辦事東閣。」

尹荇煙道:「這等,是華小十姐了!以太師貴女,無端而忽及賤妾,猶所未解。」

華小十姐道:「有個緣故。」

尹荇煙道:「有甚緣故?乞小十姐說明,免我心下狐疑!」華小十姐道:「不瞞姐姐說,我小妹在閨中略識幾字,家父過於溺十愛十,以為當今無二,不肯輕字與人。

去歲因司馬玄二首壽詩相合,家父道他有才,又因他諄諄來求,就許了他。

只待春闈得意,便可結親。

不期前日有人傳說,司馬玄十愛十慕姐姐才美,又定了姐姐。

家父不信天下更有多才女子勝如小妹者,心下不忿,故作此遊戲,迎請姐姐到此,叫小妹細細領教。

倘是虛名,便可致譏司馬。

不想姐姐冰心玉骨、而聰慧敏捷,非我小妹塵凡下質所能幾萬分之一。

司馬玄之姻甘讓姐姐,不敢再生癡想矣!」尹荇煙聽了,又驚又喜道:「原來如此!我就疑司馬男子焉有如此美貌,使人抱愧多時。

小十姐既非司馬,為何催妝佳詠又擅司馬之長?我再不料紫閣嬌生、金閨癡養,又有仙才有如小十姐者。

我尹荇姻雖長蓬茅,實實心空一世,目無王侯,今見小十姐,方知山川秀氣不獨鍾於一人。

自悔枋榆之妄,今日君子有人,淑女有日,況貴貴親十親,自可弘關雎之雅化。

賤妾村芳,自當退守田家荊布。

小十姐倒如此反說!」華小十姐道:「姐姐不必虛謙,妹十子是真心服善!」尹荇煙道:「賤妾蒙小十姐推誠,怎敢浮言?」

華小十姐道:「惟美十愛十美,惟才憐才!姐姐與小妹諒有同心,今雖遊戲,天實作緣,何不借此花燭結為姊妹?異日相逐于飛,豈非英皇再見耶?」

尹荇煙道:「小十姐高論殊足快心,但恐賤妝瑣瑣,不堪追隨。」

華小十姐見話已投機,滿心歡喜,就在燈下重梳雲鬢、再整閨妝,與尹荇煙並坐,真是一雙仙子。

華小十姐又叫點起明燭、焚起好香,要與尹荇煙結盟。

各問年紀,俱是十七歲,華小十姐只大半月,敘定為姐。

二人對拜了四拜起來,個個歡喜。

華小十姐道:「我們既為姊妹,父親應該請見。」

遂自來見父親,將前事細細說了一遍。

又將合巹詩送與父親看,道:「這尹荇煙才美俱在孩兒之上,實實輕他不得,孩兒已與他結為姊妹,父親不妨一見。」

華岳遂將合巹詩細看,看到尾一句,大笑道:

「他就疑你是美人。

此女不獨才高,這雙眼亦可謂俊慧矣!你與他結為姊妹不差。」

因同女兒走進房來。

尹荇煙請華岳上坐,端端拜了四拜。

華岳燈下觀尹荇煙娉娉如玉,舉止端祥,絕不似小家行徑,十分歡喜,正好與孩兒作對。

華小十姐道:「妹妹既已迎來,決無送回之理,還是通知父母,還是十十交十十付新郎?」

華岳道:

「只此十十交十十付新郎也覺容易,通知父母定漏洩風聲,莫若且藏隱府中,待他尋覓慌張,也可洩我娶而不告之氣!況春闈在邇,倘得志龍門,那時我自有處。」

大家都笑,以為有理。

到次日,悄悄搬回府中。

華岳吩咐家人隱瞞,不許多嘴,故無一人知道。

且不說兩小十姐回府,日日較詩論文,親十愛十玩耍。

卻說尹老官自送了女兒出門,到了三朝七日,要買禮來看看,卻又自愧菲薄,怕羞不敢來。

央及張老兒道:「你只作賣花,可替十我到呂衙看看我女兒好麼?倘遇巧,你說我要買幾個盒兒來看看不妨麼?」

張老兒道:「使得,使得!我明日就替你去。」

到次日,果挑了一擔花兒,竟到呂衙來賣。

剛剛撞著司馬玄送客出來。

客去了,司馬玄看見張老兒就點點頭,叫他到面前說道:「你前日隔壁那寫扇子的尹姑十娘十,是我定他為親了,你可知道麼?」

張老兒笑嘻嘻說道:「相公原來不老實,這段姻緣雖說是呂老爺為媒,還是我花老兒說起的。

相公今日已娶了來家,不叫我吃喜酒,倒還要說這反關門的話兒來哄我。」

司馬玄道:「虧是虧你,喜酒自然相請!那曾娶來?不要取笑!且問你,尹姑十娘十近日在家好麼?」

張老兒道:「相公不要瞞我,我不是來討酒吃,我是尹老官央我來看看姑十娘十。

他說前日三朝七日要買禮來,恐怕鄉下人沒甚好東西送來,恐惹呂老爺笑話,故叫我今日只作賣花,來探問一聲。」

司馬玄見張老兒說話像個真的,因著驚道:「這話是真麼?」

張老兒笑道:「燈籠、火把、鼓樂、人夫在村中鬧了一日,那個不知道?相公親自抬轎來娶的,反問我真也不真?」

司馬玄道:

「是幾時?」

張老兒道:「前月十三日娶來的。」

司馬玄聽見說得言言有據,驚了一身冷汗,忙扯了花老兒到廳上來,就叫人請呂老爺出來。

呂柯出來道:「吾兄何事這等驚慌?」

司馬玄道:「不好了!……」指著花老兒道:「他說尹荇煙前月十三我們娶來了。」

呂柯道:「那有此事!莫非尹家別有緣故,將女兒藏過,故說此話?」

張老兒看見二人驚訝,方知真不曾娶,也著起忙來道:「那日幾百人娶進城來,瞞得那一個?難道呂老爺與司馬相公就沒有一個人看見?」

那呂柯道:「這日怎麼不待我媒人來,就輕易嫁女出門?」

張老道:「說老爺朝中有事。

老爺雖不曾來,司馬相公卻是來的。」

司馬玄道:「這話我只是不信,我須親到紅菟村一訪便知。」

張老兒道:「相公若不信,就同我去。」

呂柯道:「今日遲了,明日去罷。」

司馬玄那裡等得?立叫家人轡馬,連飯也不吃,就上馬要行。

張老兒還要賣花,司馬玄催得慌,就將花擔兒寄在呂衙,空身跟著司馬玄走。

回來先到尹家報知此事,慌得兩個老夫婦只是哭。

隨後司馬玄下馬,四下訪問,眾口一詞,司馬玄見是真,便軟做一十十團十十,半步也走不動。

不一時,村中知道此事,以為奇聞,都到尹家來看。

尹老官請司馬玄到家,說道:「相公前日親自坐在轎中,怎生賴得?」

司馬玄道:「我何曾來?定被他人假了。」

尹老官道:

「相公既不曾來,這首催妝詩,明明相公坐在轎中寫的,難道也是假的?」

司馬玄道:「催妝詩在那裡?」

尹老官道:「現貼在壁上哩!」司馬玄道:「可拿來我看!」尹老官道:「女兒總是相公娶去,就進去看也無妨。」

遂領了司馬玄到「浣古軒」來,只見那催妝詩果貼在壁上。

司馬玄讀了一遍,心下慌道:

「這段姻緣無望了!此事若是褲褲十奸十人盜娶,或者尹荇煙才女不肯相從,必定透露消息,還好追尋。

你看催妝之詩,俊雅風十流勝我百倍,且百兩相迎,自然貴介,尹荇煙豈不遂心?怎肯復為我書生動念?這段姻緣當付之春十夢矣!」就起身要回來,因出門遲,到此留戀,天色晚了,尹老官就留他過夜。

司馬玄黃昏無事,在「浣古軒」中與「無夢閣」上細尋他遺蹤去跡,就是一花一草,片紙隻字,無不香十艷幽俏、蕩人心魂、動人想像。

司馬玄此時意亂,那能就枕?

卻說司馬玄相思了一十夜,到次早辭別了尹老夫妻,回衙與呂柯商議,要出紙筆各處追求。

呂柯道:「此人既有這等作用盜娶而去,自是富貴人家,豈無金屋隱藏,那能漏洩?若出紙筆,不但無用,反昭人耳,自傳與華老知道,只怕已失者不可復得,而將得者反又失矣!吾兄不可不思!」司馬玄想了一會,默然無語。

呂柯道:「以小弟愚見,春闈近矣,莫若待兄看花之後,先成了華老師之姻,再細細搜求,亦未為遲。」

司馬玄無可奈何,只得依允。

過了些時,春闈御筆親點探花,十分榮耀。

呂柯見他中了,方才放下一樁心事。

司馬玄也不等公務稍暇,就央呂柯與華岳說親。

呂柯笑道:「這不消仁兄吩咐,想也再遲不得了。」

因撿個好日子,穿了吉服,用大紅名帖恭恭敬敬來見華岳。

華岳接見道:「賢契為何今日如此鄭重?」

呂柯道:「非為別事,就是敝友司馬玄向日蒙老師許結絲蘿,原約春闈得意便可乘龍。

司馬玄今幸探花仙府,不負老師鑒拔,特浼門生敬報斧柯,以完前議。

故門生薰沐以請,敢求老師金喏!」華岳道:

「此言前固有之,但怪司馬玄負盟,已婚尹氏。

老夫幾欲要言,因賢契作伐,不好多言。

今以一第之榮,又煩賢契,莫非要以小星之義奚落小女麼?」

呂柯見說出尹氏,打著心病。

又見華老詞色嚴厲,急得滿臉通紅,坐立不安,連連離席打恭道:

「尹氏之說,系一時訛傳,並無實跡。

司馬玄自從老師有約,至今尚在門生處獨自下榻,可問而知。

若中饋有人,而再作此罔想,則不獨司馬玄有罪,門生亦不得謝過矣!」華岳道:

「此事既無實跡,老夫也不苦苦追究。

但有此一番訛傳,則老夫信此訛傳,將小女又許他人,這也怪不得老夫失信了!」呂柯道:「老師台鼎門楣,豈患無人攀仰?但以師妹仙才,無非欲選奇才以諧佳偶。

況司馬玄之才已蒙青眼,今又走馬春風,恐一時無兩。

老師奈何以一言之誤,而捨長就短,無乃過傷於激耶?」

華岳笑道:「以天地之大,豈獨生司馬一才?賢契何見之小也!」呂柯道:「據老師台諭,則新選東十床十過於司馬矣?」

華岳道:「雖未必過,亦未必不及。

賢契異日自當知之,老夫焉能謬誇?」

呂柯不敢再言,只得諾諾而退。

回到衙中,細細說與司馬玄,不勝悔恨道:「尹家之事,我向日就不願仁兄為之。

兄執意卻行,小弟又不敢違拗,今日兩美俱失,失之奈何?」

司馬玄道:「此雖小弟妄動,但以荇煙之才,而兩番唱和,弟雖木石,焉能恝然?再不料華老之盟又有此變!」二人默對半晌。

司馬玄又說道:「姻緣不成,這也罷了,但所選之人,其才何等奇拔?私心尚有不服。」

呂柯道:「這不難,我明日請與一較,看他如何?」

司馬玄道:

「如此便好!」呂柯到次日,果又來見華岳,說道:「敝友司馬玄蒙老師理諭,自應避捨,但聞新婿高才,願一領教,不識老師肯賜一見否?」

華岳笑道:「想是司馬兄疑我為虛言,實無其人。

若不一會,便道我峻拒不情。

也罷,就會一會也不妨!但須講過,此生稟賦素弱,懶於言語,應酬止可一揖,就要垂簾分坐。」

呂柯道:「只求一面,至於各席,自從其便,悉聽老師之命!」華岳道:「既是這等說,不須遲延,就明日書房草酌,屈賢契與司馬兄早臨。」

呂柯歡喜,應喏辭出。

回衙與司馬玄說知,大家等候不提。

卻說華岳進內與二小十姐商議道:「司馬玄被我在呂柯面前說道另有佳婿,奚落了幾句,他忿忿不服,今日又央呂柯來,要與新婿較才。

我待說明就理,擇了吉日,將你二人同嫁與他,完了一樁美事。

但他新中探花,恃才矜美,旁若無人,莫若再叫荇煙扮作新婿,再遊戲一場,使他心折,那時才不敢輕視我宰相門楣。」

華小十姐笑道:「才人風十流韻事無所不可,但妹妹嬌柔女子,雖扮男妝,亦不好與他二人相對盤桓。」

華岳道:「我已言過,只一揖就分簾隔坐。」

二小十姐同應道:「如此方好。」

華岳一面吩咐明日備酒,又吩咐前窗一席,後窗垂簾,又設一席。

到次日,華岳發帖請呂翰林、司馬探花二人午刻一敘。

二人聞請,到午欣然而來。

華岳迎入書房,敘坐已定,司馬玄便請新婿相見。

華岳道:「昨已告過,此生畏飲,兼且不耐煩劇,容杯斝少伸,當令拜謁。」

須臾三人就席,酣飲多時,司馬玄告止。

華岳一面令人撤去,一面叫請新婿出來。

不多時,許多家人、侍妾擁著一位少年書生,翩翩而來,司馬玄與呂柯定睛一看,正是:

望去一泓秋水,行來兩袖青煙,雪膚瓊貌宛然仙。

莫言花見笑,燕子也爭憐。

那新婿走進書房,讓呂柯、司馬玄居左,只躬身一揖,也不出半言,即退入後窗簾內而坐。

司馬玄看見新婿風十流年少,楚楚司人,將他初來詣考一片驕矜不服之氣,先消了八九。

暗想道:「有此佳婿,何能及我?」

因目視呂柯,欲起身辭出。

華岳留下道:「既蒙光臨,還要求教。」

說不了,早已兩副筆硯詩箋,俟候的端端正正,一副送在司馬玄席前,一副送入簾內。

華岳對呂翰林說道:「論起來,小婿後生小子,怎好與翰苑名公爭衡文墨?但援引後進,實是詞場美事,故令他靦顏請教,老夫與近思亦可樂觀其盛。」

呂柯道:「藝苑爭驅,古今盛事,老師有命於蒼兄,不防捉筆。

但不知還是何人命題?」

司馬玄此時已心折氣短,不欲作巨鹿之想,然既已到此,只得拈筆說道:「晚生過時梅蕊,焉敢與桃李爭春?既承台命,勉強寫意,以博一笑,也不消命題了!」因寫道:

今日朝天拂御煙,昨霄歸院撤金蓮。

如何咫尺天台路,一片雲橫不許前?

後寫「司馬玄有感漫題索和」。

寫完送與華岳道:「偶爾感懷,詞多過激,老太師勿罪!」

華岳看了,稱讚不已。

心下想道:「我一時高興,倚著荇煙有才,指望和一妙詩壓倒司馬玄,誰知司馬玄才高若此,卻教荇煙如何又能出奇?倘和韻不佳,未免倒自取其笑。」

然事已到此,無能改言。

賞玩畢,只得叫人送入簾內,詩雖送入,心下只是鶻鶻突突。

還未半盞茶時候,早已送出詩來,放在席上,大家相爭而看。

只見上寫道:

河洲荇菜已無煙,又想華峰頂上蓮。

玉十蕊瓊姿應不少,安能盡到探花前?

後寫「伊無人有感漫題奉和」。

華岳看見詩意字字敲打司馬,喜出望外,又不好自讚,只是捻著幾根白鬚欣欣而笑。

呂柯初看見司馬之詩滿心快暢,以為定不能屬和,及見了和詩,驚得啞口無言,只是點頭咂嘴。

司馬玄在案上看了,又拿在手中細看,竟看得呆了,如木人一般,半晌無語。

華岳見司馬玄如此光景,不覺失笑道:「探花看詩沉吟,莫非嫌他詩太唐突麼?」

司馬玄見問,方斂容答道:「晚生怎敢?」

華岳道:「既不嫌唐突,為何沉吟不語?」

司馬玄道:

「令婿佳章詞微意婉,字字中晚生之隱,讀之有觸,故不禁默默感傷耳!」華岳道:「原來如此!吾聞詩可以興、可以怨,此詩既能感動探花,則此子之才亦有可觀,學生不為過誇矣!」

因吩咐家人道:「新相公不耐久坐,可請便罷。」

家人傳語,那新人早從簾內走出一拱,竟隨著許多家人、侍妾入內去了。

司馬玄看見少年美貌、寫作風十流,已自滿心氣苦,今又珠圍翠繞,已為入幕之賓,更覺萬分難堪,又不敢現於詞色,只是癡癡默坐。

須臾換席,又送上酒來,司馬玄勉強而

分類:譴責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今古奇觀
一 一文錢小隙造奇冤二 喬彥傑一妾破家三 陳御史巧勘金釵鈿四 喬太守亂點鴛鴦譜五 玉堂春落難逢夫六 白娘子永鎮雷峰塔七 合影樓奇緣留佳話八 清安寺開棺續前緣九 劉翠翠長恨情難圓十 輕佻女私奔落風塵十一 宋小官團圓破氈笠十二 柳春蔭百磨存氣骨十三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十四 郭挺之榜前認子十五 葛令公生遣弄珠兒十六 風流客苦償風流債十七 蔣興哥重會珍珠衫十八 唐玄宗恩賜纊衣緣十九 無情婦貪歡罹白刃二十 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二十一 蔣淑真刎頸鴛鴦會二十二 金明池吳清逢愛愛二十三 文世高斷橋生死緣二十四 東廊僧招魔陷囹圉二十五 莫大郎立地散神奸二十六 赫監生魂喪非空庵二十七 王通判雙雪不明冤二十八 劉小官雌雄兄弟二十九 吹鳳簫女誘東牆三十 賣油郎獨佔花魁三十一 樂小舍拚生覓偶三十二 欺貧女怒觸雷霆三十三 誇妙術丹客提金三十四 俞伯牙摔琴謝知音三十五 任君用恣淫遭宮刑三十六 滕大尹鬼斷傢俬三十七 十五貫戲言成巧禍三十八 鬧樊樓多情周勝仙三十九 蔡小姐忍辱報仇四十 李汧公窮邸遇俠客四十一 錢秀才錯占鳳凰儔四十二 宿香亭張浩遇鶯鶯四十三 王嬌鸞百年長恨四十四 蘇小小魂斷西泠橋四十五 沈小官一鳥害七命四十六 姚滴珠避羞惹羞四十七 誤告狀孫郎得妻四十八 元公子淫人反自淫四十九 沈小霞相會出師表五十 韓晉公人奩兩贈五十一 眾名姬春風吊柳七五十二 俏梅香傳香結良緣五十三 簡帖僧巧騙皇甫妻五十四 高秀才仗義得二貞五十五 三現身包龍圖斷冤五十六 莊子休鼓盆成大道五十七 況太守斷死孩兒五十八 蘇小妹三難新郎五十九 轉運漢遇巧洞庭紅六十 梅香認合玉蟾蜍六十一 唐解元玩世出奇六十二 貪淫樂鬚眉變弱女六十三 宋四公大鬧禁魂張六十四 勘皮靴單證二郎神六十五 女秀才移花接木六十六 窮不了連掇巍科六十七 張舜美燈宵得麗女六十八 王有道疑心棄妻子六十九 走安南玉馬換猩絨七十 鄭蕊珠鳴冤完舊案七十一 十三郎五歲朝天七十二 陸五漢硬留合色鞋七十三 劉東山誇技順城門七十四 司馬玄紅顏逢知己七十五 朵那女散財殉節七十六 賈娉娉再生締前盟七十七 盧太學詩酒傲公侯七十八 兩納聘方成秦與晉七十九 崔俊臣巧會芙蓉屏八十 李謫仙醉草嚇蠻書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