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大全》杭州(3):八山容放鳥,境閒人靜,最好是松間煮雪,竹外探梅。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對聯大全》杭州(3)

對聯大全

杭州(3)

排日快登臨,心遠地偏,怎禁在秋老西湖,寒生北郭;

八山容放鳥,境閒人靜,最好是松間煮雪,竹外探梅。

★ 周慶雲題補梅庵,清咸豐時,有陸小石所繪靈峰探梅圖,以其地多梅,為補種三百株,故為庵名

小住為佳,梅鶴有情聯眷屬;

大觀在上,雲山經用始解明。

★ 戴啟文題補梅庵

佈置幽居,最好是雅座幾椽、梅英數點;

湖山佳處,端不在璚樓百尺、花樣一新。

★ 金開棣題靈峰補梅庵。

幾椽:幾間房。

璚:音、義同「瓊」

漫空竹翠扶山住;

數點紅梅補屋疏。

★ 沈鈞儒題補梅庵

流水悟禪機,砭耳松風僧洗缽;

空亭忘世事,沁心梅月客橫琴。

★ 王禮仁題掬月泉,在補梅庵右

現三十二妙應身,度盡塵剎;

施二十四無畏力,福備群機。

★ 靈峰寺,在青芝塢後,原為鷲峰禪院,晉開運間,吳越王延伏虎光禪師居此。

三十二:即三十二相。

如目如青蓮花,……。

二十四:封建文人稱頌秉政大僚位高任久

南北高峰天外筆;

東西流水屋頭琴。

★ 靈峰寺

堂可藏雲,山開伏虎;

泉堪洗缽,池有潛龍。

★ 靈峰寺

自在自觀觀自在;

如來如見見如來。

★ 靈峰寺

振三五六經之羽翼;

羅二十八宿於心胸。

★ 靈峰寺

漫空竹翠扶山住;

數點紅梅補屋疏。

★ 沈鈞儒題靈峰寺

即同靈隱雙傍路;

不減雲棲三聚亭。

★ 靈峰寺

亭高臨極巔,無數雲山供點筆;

皓月出雲表,才有梅花便不同。

★ 堅匏主人題靈峰寺

踞鷲嶺,面芝塢,傍桃源,小築茅亭,是林巒最幽處;

曲一江一 濤,吳山雲,西湖月,生成畫本,極宇宙之大觀。

★ 蔣汝藻題來鶴亭,在靈峰寺右

放鶴故應笑坡老;

觀梅何必問逋仙。

★ 楊士燮題來鶴亭

此地還宜招鶴伴;

隔湖常看渡鷗來。

★ 俞彬蔚題來鶴亭

佔得雲峰十笏地;

今來孤嶼萬梅花。

★ 周慶雲題來鶴亭

高亭臨極巔,無數雲山供點筆;

皓日出嶺表,才有梅花便不同。

★ 來鶴亭

販鹽射潮都在海;

吃虧求安總為民。

★ 錢王祠,在杭州清波門北。

始建於1077年,舊名表忠觀,祀武肅王錢鏐、文穆王元瓘、忠獻王弘佐,忠遜王弘倧、忠懿王弘俶,今已改名聚景園。

《北夢瑣言》載:五代時錢塘一江一 大潮一直上溯到羅剎石,海塘屢築屢塌。

錢鏐大怒,令三千犀甲兵張弓搭箭,迎著潮頭射去,他自己也以鐵箭射之,潮退塘成,羅剎石一帶成為陸地,變成米糧倉

十四州一劍霜寒,辟門天子,閉門節使;

三五夜群婓玉艷,陌上花開,一江一 上潮來。

★ 金安清題錢王祠。

十四州:指吳越國的疆域。

辟:開啟。

三五夜:十五月明之夜。

婓:即妃

啟匣尚存歸國詔;

解弢時拂射潮弓。

★ 劉墉題錢王祠。

弢:弓袋,解弢即解開弓袋

勳勒金書,納土當年資保障;

業基石鏡,築塘奕祀慶安瀾。

★ 乾隆題錢王祠。

安瀾:即太平

力能分土,提鄉兵殺宏誅昌,一十四州雞犬桑麻,撐住東南半壁;

志在順天,扶幼主迎周歸宋,九十八年象犀筐篚,混同吳越一家。

★ 張岱題錢王祠。

殺宏誅昌:指錢鏐平定劉漢宏、董昌叛亂。

迎周歸宋:錢鏐立吳越國九十八年,先扶世宗子後錢俶歸宋。

篚:盛物的竹器。

《書·禹貢》:「厥篚織文。」

孔傳:「織文,錦綺之屬,盛之筐篚而貢焉」

功在生民,借傳聞異辭,信史尚留曲筆;

德垂奕祀,悵播遷中葉,支流莫溯真源。

★ 裔孫泳題錢王祠。

曲筆:史官和史家編史、紀事有所顧忌或徇情避諱,而不直書其事的謂之曲筆。

奕祀:一代又一代

公獨掃群雄,問當年討漢誅昌,半壁河山誰整頓;

我來新廟貌,幸此日丹楹刻桷,千秋棟宇復觀瞻。

★ 蔣益澧題錢王祠

捍海築金堤,鯨浪長恬,累世共欽明德遠;

射潮驅鐵一弩一,鳥號宛在,餘風猶想大王雄。

★ 楊叔懌題錢王祠。

鳥號:良弓名

湖山露真態;

功德說先王。

★ 錢王祠

五百功臣,肇興北宋;

九重聖主,賜祀西湖。

★ 錢王祠

功勳合五百臣之多,一代規模創吳越;

德化被十四州而遠,千秋坊表永湖山。

★ 錢王祠

有興王定霸之才,追溯生平,開門節度,獨能繕牧圉,修塘場,大利說農桑,綜十四州齊萌,至今受賜;

抱保境安民之志,流傳佳話,衣錦故鄉,允宜崇廟堂,明饗祀,威靈彌海宇,誦千餘年往史,私淑在茲。

★ 錢王祠。

私淑:未得身受其教而宗仰其人為私淑

鬥牛分野,吳越一星,兩浙荷帡幪,猶有國人懷舊德;

戎馬生郊,風雲萬變,百靈通肸蠁,安得壯士挽天河。

★ 錢王祠。

帡幪:帷幄、帳幕,引申為托庇蔭的意思。

肸蠁:散佈、瀰漫。

指聲響和氣味的傳播

黼黻仰莊嚴,對六橋濃澹,青光城郭依然,畫棟珠簾思帝子;

風雲乘際會,攬十國興亡,遺跡旌旗想像,銀濤鐵一弩一壯軍聲。

★ 錢王祠。

黼黻:古代禮服上繪繡的花紋,泛指華貴。

際會:一交一 際會合

保國境類竇融張軌,存漢家晉室遺黎,閱世歷滄桑,良法所貽,猶足奠東南故壁;

視朱梁如獯鬻夫差,修太一王 勾踐故事,敬天垂德業,斯民受賜,允宜隆俎豆千秋。

★ 高鳳德題錢王祠。

竇融(前18-62):東漢初平陵人,字周公。

累世仕宦河西,因戰功卓著升任大司馬。

張軌:晉烏氏人.字士彥。

少有器望,初仕為征西軍司,後遷涼州刺史,旋拜太尉涼州牧、西平公,政務愛民,恩威並著。

獯鬻:我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名,夏曰獯鬻,周曰獫狁,漢曰匈一奴一。

夫差(前?-前473):春秋吳王闔閭子。

闔閭為越王勾踐所傷而死,夫差嗣位,誓報父仇,大敗越於夫椒。

勾踐求和,後經越大夫范蠡、文種的籌劃,十年生聚,終於滅吳復國,夫差自一殺

十四州匕鬯無驚,保境安民,麟閣褒揚銘鐵卷;

九省載威靈宛在,陳裳薦食,螭碑鼎峙鎮錢塘。

★ 郭之一江一 題錢王祠。

匕鬯:匕,指羹匙;鬯,秬黍釀的香酒,匕、鬯皆宗廟祭禮用物,因以指宗廟祭祀

金甌固半壁,東南遺愛在湖上,祗今楹殿重新,玉座落衣,曠代雄姿嚴咫尺;

鐵一弩一壯三軍,決拾豐功昭簡冊,從此波瀾底定,荷花桂子,千秋典祀薦馨香。

★ 劉宗紀題錢王祠 金甌:喻疆土之完固

天地幾滄桑,歎龍拏虎攫,四境驛一騷一,幸此邦民氣太和,依然陌上花開,一江一 中潮靜;

湖山新殿宇,仰玉帶金丸,千秋威肅,願今後神保是格,再見倉多積粟,野獻嘉禾。

★ 蔡樸題錢王祠

討董殲劉,征誅比湯武;稱藩納土,揖讓效唐虞。

九八年保障一方,我祖宏規開自昔;

築塘捍海,雄圖拓吳越;課桑訓農,東南興水利。

十四州楷模全國,生民受賜到於今。

★ 錢文選題錢王祠

廟貌壯湖山,崇德報功,隆千百年俎豆馨香,不獨雲礽欽列祖;

版圖拓吳越,安民保境,樹億萬載封疆模範,至今海宇頌前王。

★ 錢方軾題錢王祠。

礽:福

潮用鐵一弩一射,功用鐵卷銘,念先人鐵石心腸,百世勳名高鐵柱;

族以錢山稱,縣以錢塘著,願我輩錢家子姓,千年祠墓守錢王。

★ 錢汝雯題錢王祠。

鐵卷:帝王頒賜功臣,授以世代享受某種特權的鐵契

藩鎮痛恣橫,獨能半壁堅持,百載金甌固吳越;

潮流趨險惡,安得先王復起,萬弦鐵一弩一障一江一 山。

★ 錢宗翰題錢王祠

遠系肇彭城,更五季吳越開疆,保境安民,用宏堂構,自是文章勳業,代有名流,南北衍雲礽,數典無忘,於此處萬派朝宗,群峰會極;

崇祀基故宛,歷千載滄桑換劫,豐功偉烈,永壯湖山,迄今締造經營,重新廟貌,春秋隆俎豆,孝思勿懈,願後昆格遵遺訓,丕顯前謨。

★ 錢文選題錢王祠。

數典無忘:此反用「數典忘祖」之義。

數典忘祖,本謂談論祖上的典章制度或經歷的事跡時,卻忘掉了祖先的職守,後喻忘本,即忘記自己本來的情況或事物的本源

杜預左癖;

道濟長城。

★ 黃元秀題錢王祠。

杜預(222-284):晉京兆杜陵人,官河南尹,有政績,多謀略,力贊伐吳,人稱杜武庫。

左癖:杜預自謂有《左傳》之癖,曾著《春秋左氏傳集解》,為流傳至今最早的《左傳》註解。

濟:宋道高僧。

天台李氏子,字湖隱,號方叟員。

年十八削髮靈隱

孤山樹合仙人宅;

太乙光分處士廬。

★ 徐琪題西爽亭,在寶石山壽星石側,亦名來風亭,清李衛建

小築一樓,存西爽遺跡;

相離數步,即東坡古庵。

★ 徐琪題西爽亭

白首臥松雲,先生有才過屈宋;

茅亭宿花影,故鄉無此好湖山。

★ 鄒寶德題西爽亭

香火感因緣,繼自今美奐美輪,高擁靈旗護墟墓;

興觀遍童叟,願從此教忠教孝,長新廟貌壯一江一 城。

★ 德馨題靖魔殿,在岳王祠右

識奇才者留守,立功疆場,力佐中興,使儲位早安,首定壽皇綿國祚;

崇配享於勝朝,歷代君臣,同昭曠典,只伏魔可匹,追封大帝達天衢。

★ 吳連康題靖魔殿。

國祚:帝王之位。

也指國家的命運。

天衢:帝王的權柄

翠翠紅紅,處處鶯鶯燕燕;

風風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 湖山春社,在岳墳前

三千里外一條水;

十二時中兩度潮。

★ 契公題波碧亭,故址在錢塘一江一 畔。

兩度潮:錢塘潮以中午和半夜兩次漲潮最為壯觀,俗稱子午潮

舜比郭令公,歷中書二十四考;

壽同廣成子,住崆峒萬八千年。

★ 蘇軾題寒歲巖,在孤山麓.崖壁有東坡書刻。

郭令公:即郭子儀,唐大將,肅宗即位,任關內河東副元帥,配合回紇兵收復長安、洛一陽一,因功升中書令。

廣成子:傳說黃帝時人,居崆峒山中

論道談經,殆炎漢虎觀金華之比;

聽朝決事,兼汴都延和崇政之名。

★ 南宋後殿,遺址在鳳凰山。

炎帝:傳說中的古帝,姜姓。

因以火德王,故稱炎帝。

汴都:即汴梁。

北宋稱汴京。

今開封

祖堯父舜真千載;

禹子湯孫共一家。

★ 楊萬里題南宋後殿,此聯是楊萬里為孝宗頌萬壽的,乃西湖楹聯中較為古老的一副

天意分明昌大德;

誕辰三世總丁年。

★ 楊萬里題南宋後殿。

三世總丁年:宋高宗生於丁亥年,孝宗生於丁未年,光宗生於丁卯年

平沙水月三千頃;

畫舫笙歌十二時。

★ 問水亭

從泛仙槎向何處;

偶得紅葉到人間。

★ 半山橋,遺址在城北。

從[zong]:任

到此來坐坐,無分你我;

過路去歇歇,各走東西。

★ 亭灣騎射,遺址在湧金門外,俗名黑亭

未肯廢躋攀,天與湖山供坐嘯;

庶幾可說情,花間風月共徘徊。

★ 亭灣騎射。

躋攀:登攀。

唐韓愈詩:「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

長堞接清波,看水天一色;

高樓臨鬧市,繞煙火萬家。

★ 湧金門樓。

堞:城上如齒狀的矮牆。

《墨子·備梯》:「行城之法,高城三十尺,上加堞,廣十尺」

上一層樓,領略湖光山色;

對二竺寺,驚心暮古晨鐘。

★ 湧金門樓

極目水雲低,蓮渚游鷗閒自得;

昂頭霄漢近,林亭放鶴任高飛。

★ 湧金門樓

雷峰如老衲;

寶石似美人。

★ 聞子將題雷峰塔,在西湖夕照山雷峰上,又名黃妃塔,相傳吳越王錢俶為其王妃黃氏而建。

民間故事《白蛇傳》中的白娘子被法海鎮壓在塔下

萬里雲程一江一 漢上;

一輪月色湖山中。

★ 玉皇山,在西湖和錢塘一江一 之間,原名育王山,又稱玉龍山,山腰有紫來洞,登山可俯瞰山下的八卦田。

山頂有福星觀、白玉蟾井、天一池等古跡

樵徑雪深多虎跡;

竹煙風冷聽龍吟。

★ 玉皇山

蘚痕帶露侵棋局;

山影分青入清杯。

★ 玉皇山

雨樹晴山分畫譜;

白雲紅葉盡詩材。

★ 楊度題玉皇山

亭倚玉龍迎風起;

座看湖月聽潮聲。

★ 玉皇山

七星缸、八卦田、紫來洞天,皆神工奇作;

東漸潮、西湖景、龍山勝跡,極武林大觀。

★ 玉皇山。

七星缸:玉皇山七皇亭旁舊有清代李衛所設的七個大鐵缸,仿北斗七星形狀排列。

八卦田:在玉皇山東麓,形如八卦。

紫來洞:在玉皇山腰。

龍山:玉皇山一名玉龍山。

武林:杭州一名武林

山雨欲來,且休息片刻,再朝金闕;

嶺雲初上,看森嚴萬象,爭捧玉皇。

★ 玉皇山。

金闕:玉皇山頂有福星觀,建於唐代

山暖當看,水涼知夕;

字瘦題石,詩寒說雲。

★ 玉皇山

緩步登臨,遊人到此疑仙境;

危陂曲折,覓句渾如展畫圖。

★ 玉皇山。

陂:山坡

美好多映竹;

喬木自成林。

★ 集杜甫、孟浩然句題玉皇山

一路竹聲,時疑雨至;

半空嵐氣,忽然雲飛。

★ 玉皇山

水映七星,斯文瞻北斗;

天成八封,用坎鎮南離。

★ 玉皇宮,在玉皇山頂,又名福星觀

俯視星辰,如游碧落;

高超雲漢,恍接蒼穹。

★ 玉皇宮

黃澤不竭;

老子其猶。

★ 黃龍洞,在杭州棲霞嶺北麓。

相傳南宋時,慧開和尚來此建寺修行。

為晚清時著名道觀。

猶:如同,好像

圮橋風遠留黃石;

古洞雲深護素書。

★ 黃龍洞

和光同塵,上德若谷;

致虛守靜,眾妙之門。

★ 黃龍洞

月上新亭,把酒待招玄鶴至;

風來古洞,倚松靜聽老龍吟。

★ 黃龍洞

於人間繼老子傳經,天書宛在;

記圮上使留侯拾履,湖月聯輝。

★ 黃龍洞。

留侯:張良的封爵

葛嶺接仙蹤,玄鶴青牛,太上明禋傳古洞;

羅浮聯道統,白沙丹汞,沖虛支派紀名泉。

★ 黃龍洞。

玄鶴青牛:傳葛洪乘玄鶴飛昇,老子乘青牛出關。

禋:泛指祭祀

道德猶有經,自東粵西湖,同奉遺教;

天地不能久,唯妙門玄牝,竟傳長生。

★ 康有為題黃龍洞。

東粵西湖:廣東惠州西湖。

妙門玄牝:《道德經》有「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及「谷神不死,是謂玄牝」語

七芨列牙籤,雲采高蟠,靈物長為仙籍護;

九光開主殿,洞章朗誦,清飆時送步虛聲。

★ 黃龍洞

五千言道德傳經,玉京紫微,老子猶龍尊太上;

無一氣神仙注菉,丹砂寶劍,有人有象學長生。

★ 黃龍洞。

氣:同「氣」

從羅浮仙境,移來一洞煙霞,休問南漢天華宮故事;

是宇宙羽流,祖述五千道德,鹹誦東周柱下史遺言。

★ 黃龍洞

讀上清璚書寶菉,響琅法鼓,煙馥眾香,天際常瞻紫氣;

到此地修竹茂林,朝吸湖光,暮飲山淥,人間自有丹邱。

★ 黃龍洞。

璚:同「瓊」

記素王問禮慇勤,其猶龍乎?敏而好學,信而好古,君應稱老;

述黃帝傳心秘要,執大象也!聽之不聞,視之不見,道莫能名。

★ 黃龍洞

靈鷲向雲中隱去;

奇峰自天外飛來。

★ 靈隱寺,在杭州北高峰麓,前臨冷泉,面對飛來峰,相傳東晉元年(326),高僧慧理看見飛來峰歎道:「此天竺靈鷲山之小嶺,不知何年飛來?佛在世日,多為仙靈所隱。」

於是面山建寺,取名「靈隱」,是中國佛教著名古剎之一。

主要建築有天王殿、大雄寶殿等。

大雄寶殿高33.6米,規模宏敞,氣勢雄偉,殿中釋迦牟尼像高9.1米,是我國現存較大的木雕坐像

立定腳跟,背後山頭飛不去;

執持手印,眼前佛面即如來。

★ 張載一陽一題靈隱寺。

山頭:飛來峰。

手印:僧人誦咒時手的姿勢

龍澗風回,萬壑松濤連海氣;

鷲峰雲斂,千年桂月印湖光。

★ 趙孟頫題靈隱寺

笑到盡處難開口,橫吞五乘之粹,方知從心而出心,猶蘭生蘭葉,多歡喜地;

悟道一念自開懷,圓舒八藏之奇,是謂因意而發意,似檀孕檀枝,大慈悲門。

★ 靈隱寺。

五乘:五種修行途徑。

圓舒:充分展現。

八藏:各種有為之法的根本

每有山風,豁開眼界;

常將月露,洗淨心塵。

★ 靈隱寺

峰巒或再有飛來,坐山門老等;

泉水已漸生暖意,放笑臉相迎。

★ 張載一陽一題靈隱寺

入殿參三世釋迦,不須問過去未來,僅現在一尊,微笑拈花,指點群迷登覺岸;

開山是東晉慧理,無論為雲門臨濟,均禪宗嫡傳,頂香持戒,永傳家法守叢林。

★ 張宗祥題靈隱寺。

雲門、臨濟:佛教禪宗派別

禪心澄水月;

法鼓聚龍魚。

★ 靈隱寺

佛法度三千,心願俱堅超苦海;

尊名稱五百,形容難判共慈航。

★ 靈隱寺

應事豈宜有俗意;

為人不可無世情。

★ 靈隱寺

說法現身容大度;

救出世人盡歡顏。

★ 靈隱寺

輔正摧邪,教承大覺;

振威顯聖,德副群心。

★ 靈隱寺

峰從西竺來,雲根無住;

泉自上方出,月印常圓。

★ 乾隆題靈隱寺

鷲峰從天竺飛來,乃生成佛地;

鹿苑弘泉唐施濟,為汲引聖湖。

★ 王震題靈隱寺。

天竺:古印度別稱,《後漢書·西域傳》:「天竺國一名身毒,在月氏之東南數千里」

布袋無雙,破顏垂笑,爾等莫待龍華三會;

法門不二,大腹能容,來人全憑念佛一心。

★ 靈隱寺。

法門不二:即「不二法門」,佛教用語。

法門,修行佛法的門徑。

謂直接入道,不可言傳的法門

本來妙好威儀,幻成珠飾雙纓,莊嚴法相;

如此婆娑世界,仗著金剛一杵,掃蕩群魔。

★ 靈隱寺

佛闡發無邊,看我你袒腹露胸,終歸一笑;

峰飛來何處?願人們下心低首,普渡眾生。

★ 靈隱寺

峰從天外飛來,見一線光明,萬壑松濤開覺路;

泉自石邊流出,悟三生因果,十方花藏證根源。

★ 王念題靈隱寺

自離兜率天宮,只因護演宗風,瑜珈論說傳東土;

指點善才童子,若要參尋佛果,毗盧樓閣在南中。

★ 靈隱寺。

瑜珈:梵語,物物相應之義。

毗盧:佛名。

毗盧捨那的略稱

古跡重湖山,歷數名賢,最難忘白傅留詩,蘇公判牘;

勝緣結香火,來游福地,莫虛負荷花十里,桂子三秋。

★ 一江一 庸題靈隱寺

苦海駕慈航,看出沒眾生,有登彼岸,有溺深淵,百千萬劫憑緣法;

善門呈寶相,發菩提宏願,或現宰官,或為童子,五十三參證佛心。

★ 張宗祥題靈隱寺

古德此安禪,似岳鎮西湖,看庭前樹老,陌上花新,衲僧莫道閒機境;

林神常奉足,喜法流東土,任獅子嚬呻,像王蹴踏,遊人只認好溪山。

★ 馬一浮題靈隱寺

寶坊閱千載常新,樓閣喜重開,依舊前台花發,清夜鍾聞,東澗水流,南山雲起;

勝境數西湖第一,林泉稱極美,試看駝峴風高,鷲峰石峙,龍泓月印,猿洞苔斑。

★ 一江一 庸題靈隱寺

北京(1) 北京(2) 北京(3) 北京(4) 北京(5) 故宮 北京(6) 故宮 北京(7) 故宮 北京(8) 中南海 北京(9) 中南海 北京(10) 北海 北京(11) 頤和園 北京(13)香山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對聯大全
北京(1)北京(2)北京(3)北京(4)北京(5) 故宮北京(6) 故宮北京(7) 故宮北京(8) 中南海北京(9) 中南海北京(10) 北海北京(11) 頤和園北京(13)香山北京(14)雍和宮天津瀋陽吉林遼寧河北承德河南(1)河南(2)河南(3)河南(4)開封洛陽許昌南陽上海(1)上海(2)浙江(1)浙江(2)浙江(3)紹興溫州杭州(1)杭州(2)杭州(3)杭州(4)杭州(5)杭州(6)杭州(7)杭州(8)杭州(9)杭州(10)西湖十景江蘇(1)江蘇(2)江蘇(3)江蘇(4)江蘇(5)南京(1)南京(2)南京(3)南京(4)太平天國天王府南京(5) 清涼山南京(6) 隨園南京(7) 莫愁湖南京(8)秦淮河風景帶無錫(1)無錫(2)無錫(3) 惠山無錫(4) 梅園無錫(5) 太湖揚州(1)揚州(2)揚州(3) 蜀岡揚州(4) 虹橋風景帶揚州(5) 瘦西湖蘇州(1)蘇州(2)蘇州(3)蘇州(4) 拙政園蘇州(5) 虎丘常熟泰州鎮江(1)鎮江(2)宜興徐州南通連雲港江陰山東濰坊曲阜濟南山西太原安徽(1)安徽(2)馬鞍山安慶陝西西安甘肅蘭州(1)蘭州(2)黑蒙青新寧藏江西南昌九江甘棠湖萍鄉贛州廣東(1)廣東(2)廣州惠州潮州海南廣西桂林福建(1)福建(2)福州(1)福州(2)廈門台灣台北台中台南港澳雲南昆明大理劍川鶴慶貴州貴陽湖南(1)湖南(2)長沙湘潭衡陽韶山桃花源湖北武漢襄樊黃岡四川成都瀘州樂山灌縣新都重慶(1)重慶(2)南京勝棋樓煙台蓬萊閣南昌滕王閣九江潯陽樓長沙天心閣湖南嶽陽樓武漢黃鶴樓武漢晴川閣成都望江樓昆明大觀樓貴陽甲秀樓長城長江黃河鄱陽湖洞庭湖泰山華山衡山恆山嵩山黃山廬山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九華山武當山青城山(1)青城山(2)青城山(3)嶗山羅浮山天台山武夷山北固山焦山岳麓山千山莫干山小孤山石鍾山白雲山越秀山秀山雞足山五泉山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