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大全》灌縣:萬流歸一匯,八百里青城沃野,都從太守得來。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對聯大全》灌縣

對聯大全

灌縣

六字炳千秋,十四縣民命食天,儘是此公賜予;

萬流歸一匯,八百里青城沃野,都從太守得來。

★ 都一江一 堰二王廟。

都一江一 堰,位於城西岷一江一 上游,是我國古代創建的一項巨大水利工程,久已聞名中外。

戰國秦昭王時蜀郡守李冰率眾興建,其附屬古跡有二王廟、伏龍觀、安瀾橋等,是遊覽勝地之一。

二王廟:位於岷一江一 東岸的玉壘山麓,是紀念都一江一 堰的開鑿者,秦蜀郡守李冰及其子二郎的祀廟,建於南北朝,現存建築系清代重修

誓水妙神功,更向星橋思道德;

降龍成世界,好從犀石悟諦筌。

★ 都一江一 堰二王廟。

諦筌:諦:佛家語,意同真言、真理

大隱始著書,有文字五千言,獨存一精一髓;

百家紛踵跡,辟一江一 流一萬里,要溯源頭。

★ 都一江一 堰二王廟

一拳石把混沌鑿開,成陸海膏腴,二水中分沾再造;

七洞天讓神仙居住,作狂瀾保障,三川利濟永千秋。

★ 都一江一 堰二王廟。

膏腴:言土地肥沃

恢拓高功名父子;

創開天府古神仙。

★ 都一江一 堰二王廟

東流不盡秦時水;

西望長陪太守祠。

★ 都一江一 堰二王廟

萬頃波光歸稼穡;

四山雲氣栗蛟龍。

★ 都一江一 堰二王廟

對面奇峰平地湧;

源頭活水抱山來。

★ 都一江一 堰二王廟

灌輸益部成堯甸;

疏鑿岷源紹禹功。

★ 都一江一 堰二王廟。

益部:指《益部方物略志》,宋代宋祁撰

深淘灘,低作堰,懿行昭垂,為準為則;

灣截角,正抽心,儀型作式,無頗無偏。

★ 李冰殿,位於二王廟後,祀李冰父子。

懿行:猶言善行。

《新唐書·柳公傳》附柳玭述家訓:「實藝懿行,人未必信;纖瑕微累,十手爭指矣」

開物鑿離堆,深低訣六字相傳,廟宇重開隆血食;

溉田導汶水,內外一江一 萬年樂利,桑麻依舊答神庥。

★ 二郎殿

生身繼大禹治水神功,閔昏墊,去懷襄,淘灘作堰,與疏淪後先輝映,千百年猛獸並驅除,天下有溺猶已溺;

主座經祝融秉火焚煥,勤樸斫,塗丹雘,革故鼎新,俾人民遠邇謳歌,十四縣全川重坐鎮,蜀道多難又何難。

★ 二郎殿。

昏墊:迷惘沉溺,指困於水災。

《書·益稷》:「洪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下民昏墊。」

懷襄:「懷山襄陵」的省略語,指水勢很大。

《書·堯典》:「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

懷襄,淹沒山陵之意。

祝融:傳說中的古帝。

一說為帝嚳時的火官,後人尊奉為火神。

丹雘:紅色的塗料。

《書·梓材》:「若作梓材,既勤樸斫,惟其塗丹雘」

千年雪嶺欄邊出;

萬里雲濤座上浮。

★ 集陸游句題伏龍觀,位於離堆北端,相傳李氏父子治水,制伏岷一江一 孽龍,將其鎖在伏龍潭中

回狂瀾於既倒;

奏流水以何慚。

★ 伏龍觀

兩千年好事,車同軌,書同文,天府百流同灌;

數萬頃良田,水有源,禾有本,中華一大有州。

★ 離堆公園,位於都一江一 堰離堆

完神禺斧椎工,陸海無雙,河渠大書秦守惠;

攬全蜀山川秀,導一江一 第一,名園生色華一陽一篇。

★ 離堆公園。

華一陽一篇:《華一陽一圖志》

峽口開通,不遜夏時疏鑿;

一江一 聲莽朗,猶余秦代波濤。

★ 離堆公園

數千尋波翻浪湧,淘盡英雄,世事易推移,問誰作砥柱中流,不放大一江一 東去;

億萬家棋布星羅,堆成圖畫,此邦真富庶,愧我乏治安上策,敢雲吾道西來。

★ 劉映奎題玉壘關。

上策:指賈誼向漢文帝上《治安策》事。

謂使社會秩序安寧

玉壘峙雄關,山色平分一江一 左右;

金川流遠派,水光清繞岸東西。

★ 玉壘關

駕長虹於兩岸;

帶二一江一 之雙流。

★ 玉壘關

直與峨眉爭秀色;

要從灌一江一 覓源頭。

★ 玉壘關

思波浩渺連三楚;

惠澤膏流潤九垓。

★ 玉壘關。

三楚:地名,指黃淮和湖南一帶。

九垓:中央與八極之地。

《國語·鄭》:「故王者居九垓之田,收經入以食兆民」

從李太守,分來席地;

惟庾子山,有此小園。

★ 玉壘關

花雨紅飛雲外樹;

波光綠到水心果。

★ 玉壘關

誓水紀崇碑,兩千年默托庥慈亭,然頌有綏豐,菑無羨溢;

穿一江一 成沃野,三代下惠貼樂利信,屬功追禹甸,績邁涇渠。

★ 玉壘關。

禹甸:《詩·小雅·信南山》:「信彼南山,維禹甸之。」

後用以稱中國的疆域為禹甸

萬井耕桑,肇端賢守;

兩河關鍵,高踞上游。

★ 玉壘關。

肇端:開始

因地制宜,法訓昭垂傳六字;

代天行化,崇祠極享祀千秋。

★ 玉壘關

聰明正直之謂神,清夜焚香,惟願斯民教孝悌;

兩暘寒燠以成歲,豐年報亨,長期列布頌昇平。

★ 蔡佛田題城隍廟

台上莫漫誇,縱做到厚爵高官,得意無非俄頃事;

眼前何足算,且看他拋盔卸甲,下場還是普通人。

★ 灌口戲台

之青城山名勝聯見專題

北京(1) 北京(2) 北京(3) 北京(4) 北京(5) 故宮 北京(6) 故宮 北京(7) 故宮 北京(8) 中南海 北京(9) 中南海 北京(10) 北海 北京(11) 頤和園 北京(13)香山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對聯大全
北京(1)北京(2)北京(3)北京(4)北京(5) 故宮北京(6) 故宮北京(7) 故宮北京(8) 中南海北京(9) 中南海北京(10) 北海北京(11) 頤和園北京(13)香山北京(14)雍和宮天津瀋陽吉林遼寧河北承德河南(1)河南(2)河南(3)河南(4)開封洛陽許昌南陽上海(1)上海(2)浙江(1)浙江(2)浙江(3)紹興溫州杭州(1)杭州(2)杭州(3)杭州(4)杭州(5)杭州(6)杭州(7)杭州(8)杭州(9)杭州(10)西湖十景江蘇(1)江蘇(2)江蘇(3)江蘇(4)江蘇(5)南京(1)南京(2)南京(3)南京(4)太平天國天王府南京(5) 清涼山南京(6) 隨園南京(7) 莫愁湖南京(8)秦淮河風景帶無錫(1)無錫(2)無錫(3) 惠山無錫(4) 梅園無錫(5) 太湖揚州(1)揚州(2)揚州(3) 蜀岡揚州(4) 虹橋風景帶揚州(5) 瘦西湖蘇州(1)蘇州(2)蘇州(3)蘇州(4) 拙政園蘇州(5) 虎丘常熟泰州鎮江(1)鎮江(2)宜興徐州南通連雲港江陰山東濰坊曲阜濟南山西太原安徽(1)安徽(2)馬鞍山安慶陝西西安甘肅蘭州(1)蘭州(2)黑蒙青新寧藏江西南昌九江甘棠湖萍鄉贛州廣東(1)廣東(2)廣州惠州潮州海南廣西桂林福建(1)福建(2)福州(1)福州(2)廈門台灣台北台中台南港澳雲南昆明大理劍川鶴慶貴州貴陽湖南(1)湖南(2)長沙湘潭衡陽韶山桃花源湖北武漢襄樊黃岡四川成都瀘州樂山灌縣新都重慶(1)重慶(2)南京勝棋樓煙台蓬萊閣南昌滕王閣九江潯陽樓長沙天心閣湖南嶽陽樓武漢黃鶴樓武漢晴川閣成都望江樓昆明大觀樓貴陽甲秀樓長城長江黃河鄱陽湖洞庭湖泰山華山衡山恆山嵩山黃山廬山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九華山武當山青城山(1)青城山(2)青城山(3)嶗山羅浮山天台山武夷山北固山焦山岳麓山千山莫干山小孤山石鍾山白雲山越秀山秀山雞足山五泉山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