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大全》紹興: 泥雪人生幾鴻爪;津亭詩句萬牛毛。★ 東湖,距城七里,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對聯大全》紹興

對聯大全

紹興

泥雪人生幾鴻爪;

津亭詩句萬牛毛。

★ 東湖,距城七里,與杭州西湖、嘉興南湖合稱浙一江一 三大名湖。

這裡原是一座青石山,從漢代起成了石料場,經年累月,鑿成湖泊。

水深巖奇,湖洞相連。

有陶公、仙桃兩洞,皆可通舟。

湖畔有香積亭等名勝

新舊十年行館雨;

雌雄幾輩過一江一 風。

★ 東湖

聞木樨香否;

知游魚樂乎。

★ 東湖秦橋,在東,傳秦始皇東巡曾於此停七飼馬。

木樨:桂花

此是山一陰一道上;

如來西子湖頭。

★ 陶浚宣題東湖懷一陰一別墅。

西子湖:即杭州西湖

崖壁千尋,此是大斧劈畫法;

漁舫一葉,如入小桃源圖中。

★ 東湖飲淥亭,在東湖之濱。

大斧劈:國畫筆法之一,行筆疏闊粗獷

洞五百尺不見底;

桃三千年一開花。

★ 東湖桃源洞

一碧無底,下有潛蛟;

萬綠如潮,仰觀飛瀑。

★ 呂貞白題東湖小稷樓

一江一 空欲聽水仙子;

壁立直上蓬萊峰。

★ 東湖聽湫亭

倒下蒼籐成篆籀;

劈開翠峽走雲雷。

★ 東湖聽湫亭,在東湖之畔。

篆籀:小篆和大篆,此形容蒼籐的盤旋狀

鑿石出奇文,滿壁籐蘿存馬跡;

自天倚長劍,四山風雨作龍吟。

★ 柳北野題東湖藏書樓。

馬跡:指秦始皇東巡在東湖飼馬之事。

自天倚長劍:喻胸懷廣闊

生聚教訓,功垂於越;

臥薪嘗膽,志切沼吳。

★ 諸樂三題府山,在市西隅,與城內蕺山、塔山鼎足而立。

於越:即於越,越國。

沼吳:使吳國為沼,意為滅吳

志遂破吳三尺劍;

澤流全浙一條鞭。

★ 越王台,位於城西臥龍山東南麓,傳為越王勾踐臥薪嘗膽之處,有越王祠、越王殿等建築

此處既非靈山,畢竟什麼世界;

其中如無活佛,何用這樣莊嚴。

★ 張大千題戒珠寺,位於西街路。

傳此處原為王羲之別業,其有寶珠失去,疑和尚所為,和尚絕食而死,後發現寶珠被白鵝吞下,王悔恨不已,將別業送佛門為寺宇,名「戒珠寺」

不生不滅,不垢淨,不增減,度十萬苦,是名諸佛;

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離一切相,方見如來。

★ 戒珠寺

潭碧自評月;

崖高欲說雲。

★ 吼山,位於城東,險峻多奇石

放翁萬篇,半皆歸里作;

柳家副本,全是借人看。

★ 李薄客題鑒湖快閣,故址在鑒湖之濱,乃宋代詩人陸游飲酒賦詩之處。

放翁:陸游別號。

柳家:柳仲郢,《新唐書》雲其「家有萬卷書,所藏必三本,上者貯庫,其副常所閱,下者幼學焉」

一江一 淮河漢思明德;

一精一一危微見道心。

★ 禹王廟,在東南,禹陵右側。

明德:至德,最大的功德。

一精一一危微:《尚書·大禹謨》有「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一精一惟一,允執厥中」句,儒家將其看作是堯舜禹心心相傳的修身治國之寶。

道心:思想原則

三過其門,虛度辛壬癸甲;

八年在外,平成河漢一江一 淮。

★ 禹王廟。

三過其門:禹在外八年,三過家門而不入。

辛壬癸甲:傳啟生於辛壬癸甲,意為禹結婚幾日便去治水了

與水不能爭,力盡八年唯注海;

升堂思肯構,目窮千里更登台。

★ 禹王廟。

與水不能爭:水可疏而不可堵。

肯構:繼承父業

一掬甘泉,好把清涼澆熱客;

兩頭嶺路,須將危險告行人。

★ 駐蹕嶺茶亭

除去祖龍苛,闓澤萬家歌武始;

評量功狗當,高名一代屬文終。

★ 荷何祠。

祖龍:秦始皇。

功狗:功人。

劉邦賞功臣,以蕭何為首,眾將以其無戰功不服,劉邦說:打獵時追殺獸兔者狗,而指揮狗者是人,蕭何即發現獸兔蹤跡、指揮獵狗之人,故功居第一

石上桃痕,千古不磨一江一 月曉;

洞中仙韻,一聲長嘯海天秋。

★ 朗吟閣

古今奇觀屬巖壑;

往來名士盡風一流 。

★ 楊樹恩題山一陰一自在亭

桑柘幾家湖上社;

芙蓉十里水邊城。

★ 蓬萊閣

源頭清接金沙澗;

波面平添玉帶橋。

★ 陳璚題觀瀑亭

十年生聚有今日;

四時風景同古初。

★ 陳璚題聚景樓

由愛物至仁民,先放生公所,繼東湖書院,終法政學堂,若論設施有功德於人,自當祀諸裡社;

擅詞章而金石,碑版數百通,詩文數萬言,校勘數千卷,及觀著作踵李趙而後,可以藏之名山。

★ 會稽陶社

移石動雲根,一角巖扉,名高北斗星辰上;

橫琴候蘿徑,滿身山翠,人在千峰煙雨中。

★ 集句題柯巖,在西柯橋鎮,是隋朝以來採石形成的風景區,有「削壁聳千尺,危崖鎖霧中」之譽,岩石上刻有石彌勒佛,高約十米

是色是空,於一毫端見寶王剎:

無台無樹,坐微尖裡轉大法一輪 。

★ 周浚題柯巖

古洞鎖寒潭,半偈有時參水月;

春風吹瑤島,一尊容我醉梅花。

★ 王慶勳題清水塘

風使暫棲蹤,一路青山應識我;

雲一陰一疑作雨,半潭秋水最宜人。

★ 歐一陽一利見題清水塘

記羚峽亦有斯巖,人巧天工,同此寒潭應北斗;

距蠡城曾無多路,水清石瘦,由來奇境勝東湖。

★ 七星巖

粥去飯來,莫把時光遮眼目;

鐘鳴板響,常將生死掛心頭。

★ 五觀堂

花雨欲隨巖翠落;

松風遙傍洞雲寒。

★ 于謙題爐峰石屋,在山一陰一香爐峰之半山

煉石補星辰,兩月成功,當萬曆纘禹之緒;

鑿山振河海,千秋遺跡,著三一江一 於湯有光。

★ 徐渭題三一江一 湯太守祠,在杭州灣南岸 ,之北

屋小似船;

人淡如菊。

★ 魯迅故居,位於都昌坊口19號,魯迅少年讀書的地方。

後面是百草園,東側乃三味書屋,此聯題三味書屋

至樂無聲惟孝悌;

太羹有味是詩書。

★ 梁同書題魯迅故居。

太羹:不加鹽梅等調味品的肉汁

百草園中,少年蹤跡,鹿松壁畫仍在;

東昌坊口,三味餘風,弦誦書聲猶存。

★ 馬國征題魯迅故居

英雄尚毅力;

志士多苦心。

★ 吳芝瑛題秋瑾故居,位於城內和暢堂,秋瑾少時曾在這裡讀書一習一 武

哀哉秋風秋雨,東漸暗無光,女豪傑含冤七字;

好是元年元月,西湖靈不昧,後英雄追悼孤魂。

★ 秋瑾故居。

西湖句:辛亥革命後,秋瑾靈柩從湖南長沙運到杭州西湖的西泠橋畔

觀天地生物氣概;

談古今經世文章。

★ 秋瑾故居

洗去鉛華,高擎長劍,敢摧封建沖營壘;

誓驅韃虜,光復神州,願擲頭顱為子孫。

★ 秋瑾故居

秋雨秋風,女豪傑為國殉難;

新元新紀,革命一黨一 立廟昭忠。

★ 王時澤題秋瑾故居。

秋雨句:秋瑾臨刑前曾手書「秋風秋雨愁煞人」。

新元句:指民國元年元月對秋瑾進行追悼活動

雲噴筆花騰虎豹;

風翻墨浪走蛟龍。

★ 秋瑾故居

一江一 戶矢丹忱,感君首贊同盟會;

軒亭灑碧血,愧我今招俠女魂。

★ 孫中山題風雨亭,位於府山西峰,取秋瑾就義前「秋風秋雨愁煞人」句為名

若耶溪上,泛者去而未休,何如游此地乎,靜聽爭流之萬壑;

山一陰一道中,苦於應接不暇,是以建斯亭也,坐觀競秀之千巖。

★ 袁克文題望海亭,位於府山。

若耶溪:在南,溪旁有浣沙石,傳為西施浣沙處。

山一陰一道:西南郊一帶,風景優美

幾間東倒西歪屋;

一個南腔北調人。

★ 徐渭題青籐書屋,在觀巷大乘弄,徐渭故居。

南腔北調:意自己不隨俗逐流

一池金玉如如化;

滿眼青黃色色真。

★ 徐渭題青籐書屋

未必玄關別名教;

須知書戶孕一江一 山。

★ 青籐書屋

數椽風雨,幾劫滄桑,想月中跨鶴來歸,詩魂尚下陳蕃榻;

半架青籐,一池乳液,看石上飛鴻留印,名跡應光越絕書。

★ 王繼香題青籐書屋。

跨鶴:比喻徐渭已成仙人,騎鶴往來。

陳蕃榻:東漢豫章郡太守陳蕃,為名士徐稚特設一榻,徐去則榻懸,青籐書屋後為明末畫家陳老蓮寓居,清光緒年間又歸陳姓居住,故用此典。

乳液:指園中石砌天池之水。

越絕書:書名,記吳越事

竹風隨地暢;

蘭氣向人清。

★ 蘭亭,位於城南十四公里的蘭渚山下,是一組紀念王羲之的古建築群。

傳王羲之永和九年(353)與友人在此修禊,寫下名垂千古的《蘭亭集序》。

現存建築為明嘉靖年間移此重建的,有曲水、流觴亭、右軍祠、鵝池等

竹一陰一滿地清於水;

蘭氣當風靜若人。

★ 蘭亭

此地有崇山峻嶺;

是日也天朗氣清。

★ 集《蘭亭集序》句題蘭亭

俯仰之間,已成陳跡;

少長咸集,暢敘幽情。

★ 集《蘭亭集序》句題蘭亭

修竹風吟,似聞群彥詠;

清流霧結,想見大王書。

★ 蘭亭

畢生寄跡在山水;

列坐放言無古今。

★ 蘭亭

陵邑久蒿萊,緬一江一 左衣冠,尚有文章傳遠勝;

登臨余感慨,望中原戎馬,莫教人物負溪山。

★ 蘭亭

披霧還觀滄海日;

流觴卻異永和人。

★ 王煥鑣題蘭亭流觴亭。

流觴:古人逢三月三則於曲折之小渠旁聚會,於上游置酒杯任其流下,停於誰面前誰即飲之,春日嬉游之樂也

勝跡流連鄰麴院;

群賢觴詠繼蘭亭。

★ 陳璚題蘭亭流觴亭。

麴院:制麴的場所、酒坊

盛會不殊,放懷宇宙忘今古;

幽情共敘,極目山林快詠觴。

★ 蘭亭右軍祠,在流觴亭西,祠王羲之

筆墨留聲遺萬代;

風一流 藝海看今朝。

★ 張愛萍題蘭亭右軍祠

山水之間有清契;

林亭以外無世情。

★ 蘭亭右軍祠。

契:投合

北京(1) 北京(2) 北京(3) 北京(4) 北京(5) 故宮 北京(6) 故宮 北京(7) 故宮 北京(8) 中南海 北京(9) 中南海 北京(10) 北海 北京(11) 頤和園 北京(13)香山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對聯大全
北京(1)北京(2)北京(3)北京(4)北京(5) 故宮北京(6) 故宮北京(7) 故宮北京(8) 中南海北京(9) 中南海北京(10) 北海北京(11) 頤和園北京(13)香山北京(14)雍和宮天津瀋陽吉林遼寧河北承德河南(1)河南(2)河南(3)河南(4)開封洛陽許昌南陽上海(1)上海(2)浙江(1)浙江(2)浙江(3)紹興溫州杭州(1)杭州(2)杭州(3)杭州(4)杭州(5)杭州(6)杭州(7)杭州(8)杭州(9)杭州(10)西湖十景江蘇(1)江蘇(2)江蘇(3)江蘇(4)江蘇(5)南京(1)南京(2)南京(3)南京(4)太平天國天王府南京(5) 清涼山南京(6) 隨園南京(7) 莫愁湖南京(8)秦淮河風景帶無錫(1)無錫(2)無錫(3) 惠山無錫(4) 梅園無錫(5) 太湖揚州(1)揚州(2)揚州(3) 蜀岡揚州(4) 虹橋風景帶揚州(5) 瘦西湖蘇州(1)蘇州(2)蘇州(3)蘇州(4) 拙政園蘇州(5) 虎丘常熟泰州鎮江(1)鎮江(2)宜興徐州南通連雲港江陰山東濰坊曲阜濟南山西太原安徽(1)安徽(2)馬鞍山安慶陝西西安甘肅蘭州(1)蘭州(2)黑蒙青新寧藏江西南昌九江甘棠湖萍鄉贛州廣東(1)廣東(2)廣州惠州潮州海南廣西桂林福建(1)福建(2)福州(1)福州(2)廈門台灣台北台中台南港澳雲南昆明大理劍川鶴慶貴州貴陽湖南(1)湖南(2)長沙湘潭衡陽韶山桃花源湖北武漢襄樊黃岡四川成都瀘州樂山灌縣新都重慶(1)重慶(2)南京勝棋樓煙台蓬萊閣南昌滕王閣九江潯陽樓長沙天心閣湖南嶽陽樓武漢黃鶴樓武漢晴川閣成都望江樓昆明大觀樓貴陽甲秀樓長城長江黃河鄱陽湖洞庭湖泰山華山衡山恆山嵩山黃山廬山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九華山武當山青城山(1)青城山(2)青城山(3)嶗山羅浮山天台山武夷山北固山焦山岳麓山千山莫干山小孤山石鍾山白雲山越秀山秀山雞足山五泉山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