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大全》杭州(1):荷花叢裡,有珠簾畫舫,攜客來嘗六一泉。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對聯大全》杭州(1)

對聯大全

杭州(1)

碧玉欄邊,正酒熟香一溫一 ,隔牆忽逗初三月;

荷花叢裡,有珠簾畫舫,攜客來嘗六一泉。

★ 李翰章題靜涼軒,在三潭印月景區。

逗:停留

地拓數弓,卻喜冠簪常從過;

影開三面,每於水月鑒清華。

★ 迎翠軒,在三潭印月景區。

清華:清美華麗。

常用以形容文詞景物等

宛在水中央,近依蔣徑彭庵,到此結鄰宜買萬;

空明天上下,照澈寒潭皓月,偶來對影卻成三。

★ 迎翠軒

大地少閒人,誰能作風月嘉賓,湖山賢士;

六橋多勝跡,我愛此荷花世界,鷗鳥家鄉。

★ 三潭碑亭

浮生若夢誰非寄;

到處能安即是家。

★ 三潭碑亭

天地一網罟,欲度眾生誰解脫;

飛潛皆性命,但存此念即菩提。

★ 張岱題放生池,在三潭印月旁。

罟:網的通稱。

解脫:佛家謂解除煩惱,復歸自在。

菩提:梵語,正覺之義,即明辯善惡、深情真理之義

理棹訪一精一廬,秋水白蘋,伊人宛在;

倚梅尋舊約,青山紅豆,到處相思。

★ 徐樹銘題秋水蘋花館,在三潭印月景區。

紅豆:又叫相思豆,古人把它作為愛情的象徵。

唐王維《相思》詩:「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

聖恩賜西湖一曲;

人望若北斗七星。

★ 秋水蘋花館

小築地無多,隔年駐節來游,想見江湖思魏闕;

師恩春似海,容我舉杯問字,敢誇桃李屬公門。

★ 徐琪題秋水蘋花館。

魏闕:古代宮門外的闕門。

為古代懸布法令的地方。

後來也作為宮廷的代稱

奇傑負龍韜,克儉克勤,恍如月印三潭,風清兩袖;

英聲隆虎帳,是儒是將,不愧功高南嶽,名並西湖。

★ 秋水蘋花館。

龍韜:古兵書《六韜》篇名,泛指兵略。

虎帳:武將的營幕

別具胸襟,是明月前生,梅花知已;

偶來爪印,為青山有約,湖水尋盟。

★ 秋水蘋花館

南嶽雲興,出為霖雨;

大一江一 波靜,退領湖山。

★ 程雲俶題秋水蘋花館。

霖雨:連綿大雨

鐵石心腸老益壯;

詩禪畫理退自娛。

★ 長善題秋水蘋花館

風循芰荷香,愛客滿堂盡豪傑;

月照梅花影,宗臣遺像肅清高。

★ 譚汝玉題秋水蘋花館

湖上好騎驢,結屋數椽,銷熔百戰,雄心縱木石與居,罔非一寄;

亭前曾放鶴,畫梅萬本,追索千秋,冷趣極雲山之勝,占斷三潭。

★ 秋水蘋花館

不雨山常潤;

無雲水自一陰一。

★ 孤山,在西湖裡、外湖之間,故名。

又因多梅花,亦稱梅嶼。

山頂有西泠印社,北麓有放鶴亭,是西湖文物薈萃之處。

古人有詩贊曰:「人間蓬萊是孤山,有梅花處好憑欄」

山冷好教梅嗣續;

巢深應有鶴歸來。

★ 孤山

斯人亦云逝;

寒梅徒自榮。

★ 吳芝英題孤山

山外皆山,巒岫繞成清淨界;

畫中有畫,笙歌譜就太平圖。

★ 孤山

香掬冷泉,曲院孤山藏處士;

春逢巢鶴,平湖秋月照先生。

★ 虞文桂題孤山

香火有緣,當白傅堤邊,蘇公祠畔;

文章生色,以杏花二月,桂子三秋。

★ 孤山

梅鶴寄高閒,遺稿千秋笑司馬;

湖山寫清冷,寒泉一掬拜坡仙。

★ 孤山

祠傍水仙王,北宋尚留高士跡;

樹成香雪海,西湖重見古時春。

★ 陳若霖題孤山

泉冷古梅花,可與盟心唯白水;

亭空孤鶴影,居然埋骨共青山。

★ 孤山

蒼靄望中收,四面湖光依幾席;

薰風行處遍,六橋花柳問桑麻。

★ 孤山

公生幾何年,長留半角閒亭,權與寒梅成眷屬;

我來數千里,憑弔孤山抔土,好從明月認前生。

★ 林鶴年題孤山

梅花一老亭空鶴;

處士長留山不孤。

★ 范松上題孤山

孤嶼含光,千秋高隱;

巢居潛德,百代清標。

★ 李光泰題孤山

我是香山舊居士;

人稱落地小神仙。

★ 孤山

風月無邊,笑栗碌勞人,侶水上閒鷗不得;

湖山大好,問孤高處士,比吾家攜鶴何如。

★ 孤山

大義秉綱常,千秋浩氣昭雲漢;

德星輝翰墨,萬古文章燦鬥牛。

★ 孤山

關懷葛天以上;

美人名士之間。

★ 許炳璈題孤山

一江一 戶矢丹枕,感君首贊同盟會;

軒亭流碧血,愧我遲招俠女魂。

★ 孫中山題風雨亭。

一江一 戶:日本東京。

軒亭:秋瑾就義處

六月六日;

秋雨秋風。

★ 秋瑾墓,在西泠橋畔,1907年近代民一主 革命烈士秋瑾在紹興軒亭口就義,遺體葬臥龍山,後秘密遷到嚴家潭暫厝。

遵烈士遺願,烈士生前好友徐自華、吳芝瑛將其遺骸遷葬西泠橋畔

一身不自保;

千載有英名。

★ 吳芝瑛題秋瑾墓

軒亭碧血足千古;

岳麓青燐恨一邱。

★ 秋瑾墓

丹心應結平權果;

碧血常開革命花。

★ 馮玉祥題秋瑾墓

巾幗拜英雄,求仁得仁又何怨;

亭台悲風雨,雖死不死終自一由 。

★ 陶浚宜題秋瑾墓。

巾幗:婦女的頭巾和髮飾,後泛指婦女

韻事話六橋,欲喚璇卿語越恨;

沉冤埋七字,應教貴福跪秋墳。

★ 林典題秋瑾墓

化身作自一由 神,姓氏皆香,劍花飛上天去;

嘔心為長吉語,龍鸞一嘯,詩草還讓君傳。

★ 秋瑾墓

七尺遺骸魂歸故土;

一腔熱血淚滴中原。

★ 武問梅題秋瑾墓

留芳千古仍遺憾;

現俠當時一郡驚。

★ 秋瑾墓

冤沉七字;

墓表千秋。

★ 秋瑾墓

秋菊有佳色;

社會惜斯人。

★ 秋瑾墓

悲哉秋之為氣;

慘矣瑾其可懷。

★ 秋瑾墓

一江一 漢秋一陽一,媲列囉囌三鼎峙;

黃鱸碧血,低回肝膽一崑崙。

★ 虞廷題秋瑾墓

共和五載竟前功,英名直抗羅蘭,歐亞東西,烈女雙烈;

風雨一亭還慧業,抔土重依武穆,湖山今古,秋社千秋。

★ 秋瑾墓

與君四月裡談心,迄今六月首尾,不過六十天,忽慘聞頭斷血流,遺人痛恨;

聿我八府中同志,下連三府東西,共有七五縣,紀念來秋風苦雨,栗主馨香。

★ 丁靜蘭、諸鐵華題秋瑾墓。

栗主:栗木做的神主

哀哉秋風秋雨,東浙暗無光,女豪傑含冤七字;

好是元年元月,兩湖靈不昧,後英雄追悼孤魂。

★ 朱史題秋瑾墓

浙東西冤獄成三,前岳後於,浩氣英風俠女子;

湖南北高峰有兩,殘山剩水,驚魂血淚葬斯人。

★ 張長題秋瑾墓

大通講學,光復聯盟,按劍說同仇,不圖三十三齡弱女兒,成仁取義,腥血先埋,抱沉痛四年餘,竟英靈旋轉乾坤,試想貴福奸一奴一,而今安在;

春社留題,西泠感舊,拈華譚慧果,長作六月六日新紀念,崇德報功,豐碑重樹,垂令名千載後,使晉一黨一 眷懷風雨,當並伯森諸烈,終古鶼忘。

★ 秋瑾墓。

貴福:參與殺害秋瑾的清朝官員

若問梅消息;

須待鶴歸來。

★ 趙祖望題放鶴亭,在孤山北麓,為紀念宋詩人林和靖而建。

林和靖(967-1028),名逋,居孤山二十年,種梅養鶴,有「梅妻鶴子」之稱。

他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詠梅名句,千古流傳。

這裡遍種名貴梅花,為湖上賞梅勝地

世無遺草真能隱;

山有梅花轉不孤。

★ 林則徐題放鶴亭

我已家風負梅鶴;

天教處士領湖山。

★ 林則徐題放鶴亭

梅橫孤影自絕俗;

山附高人亦可傳。

★ 武曾保題放鶴亭

華表千年,遺蛻可聞元鶴語;

孤山一角,暗香先返玉梅魂。

★ 吳棣華題放鶴亭

花柳野亭開,居士身閒來放鶴;

湖山行處好,聖朝恩重莫騎驢。

★ 放鶴亭

第三橋是蘇學士堤,問夾岸垂柳,可似老梅冷淡;

不數武有岳鄂王廟,慨中原戰馬,何如野鶴逍遙。

★ 王家治題放鶴亭

朔兩山孤,此處有泉可漱也;

天一地六,先生自號無說乎。

★ 六一泉,在孤山西南,蘇軾於元祐四年為歐一陽一修所建

煙波淡蕩搖空碧;

樓閣參差倚夕一陽一。

★ 集句題六一泉

翠翠紅紅,處處鶯鶯燕燕;

風風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 吳中綱題花神廟,在孤山下,月老祠側,又稱「花神月老祠」

海棠開後,燕子來時,良辰美景奈何天,芳草地我醉欲眠,棟花風爾且漫到;

碧澥傾春,黃金買夜,寒食清風都過了,杜鵑道不如歸去,流鶯說少住為佳。

★ 許太眉題花神廟

五百年為園主人,高台曲池,點綴一江一 城如畫裡;

十二月催花使者,和風甘雨,氤氳香國得春多。

★ 花神廟

願天下有情人 ,都成了眷屬;

是前生注定事,莫錯過姻緣。

★ 月老殿,在孤山下

顧五莖華,結宿世緣,我佛何嘗昧因果;

作七經緯,著未來事,通靈畢竟是文章。

★ 朱福詵題月老殿

甘四風吹開紅萼,悟蜂媒蝶使,總是姻緣,香國無邊花有主;

一百年系定赤繩,願穠李夭桃,都成眷屬,情天不老月長圓。

★ 魏滋伯題月老殿

莫專問婚姻,歎人間萬事隨緣,都是前生注定;

為兼司祿命,笑我輩一官需次,也曾此處邀靈。

★ 顧恆題月老殿

雲出無心,誰放林間雙鶴;

月明有意,即思塚上孤梅。

★ 張岱題月老殿

山冷好教梅似續;

巢深應有鶴飛來。

★ 方應論題巢居閣,在孤山林逋墓旁,乃林隱居處山

泉冷古梅花,可與盟心惟向水;

亭空孤鶴影,居然埋骨共青山。

★ 沈景修題林逋墓,在孤山之一陰一

大節匹閻公,取義成仁,青史從今尊縣尉;

忠魂依處士,補梅招鶴,孤山終古屬林家。

★ 薛時雨題林逋墓

爵比郭令公,歷中書二十四考;

壽同廣成子,住崆峒萬八千年。

蘇軾題孤山蘇寒巖。

郭令公:郭子儀;歷中書句:言任職之久

水清魚讀月;

山靜鳥談天。

★ 吳恆題竹素園,在孤山白沙堤

水水山山,處處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時時好好奇奇。

★ 黃文中題西湖天下景,在孤山南麓

煙火萬家添勝概;

一江一 山千里引近情。

★ 萬壽宮

蒼靄望中收,四面湖光依幾席;

薰風行處遍,六橋花柳間桑麻。

★ 中山公園。

薰風:和風。

指初夏時的東南風。

唐白居易詩:「湛露浮堯酒,薰風起舜歌。」

桑麻:桑和麻。

唐孟浩然詩:「開筵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臨憩名區欣富庶;

咨諏善俗識游歌。

★ 萬壽宮。

咨諏:咨詢,訪問

梅香聞不厭;

竹靜望偏深。

★ 中山公園,在孤山南麓,原為清康熙行宮遺址的一部分,雍正時改聖因寺。

為紀念孫中山改今名

嶼雲連竺境;

湖月證潮音。

★ 乾隆題中山公園

林端挹甘露;

峰際現青蓮。

★ 中山公園

雲窗靜挹巒峰秀;

花徑平分松竹香。

★ 中山公園

千峰林影簾前月;

四壁湖光鏡裡天。

★ 中山公園

霽月山容凝翠黛;

風披水面皺冰紈。

★ 中山公園

水清石出魚可數;

人去山空鶴不歸。

★ 郭文塏集宋人句題中山公園

入座煙嵐鋪錦繡;

隔簾雲樹繞樓台。

★ 中山公園

花雨潤時沾翰墨;

竹風清處韻琴書。

★ 中山公園

螺尖滴翠峰千疊;

鸞尾凌霄竹萬竿。

★ 中山公園

萬物靜觀皆自得;

四時佳興與人同。

★ 中山公園

雲嵐靜對自高秀;

城郭遠映余青蒼。

★ 中山公園

表裡湖山含動靜;

虛明今古印羲娥。

★ 中山公園。

羲娥:古代神話羲和為日御,嫦娥為月御,所以羲娥泛指日月

曰游曰豫無所逸;

樂水樂山亦靜機。

★ 中山公園

長見日華臨寶掌;

依然帝釋駐香台。

★ 中山公園

蒼靄望中,收四面湖光依幾席;

薰風行處,遍六橋花柳間桑麻。

★ 中山公園。

蒼靄:山水間的薄霧

印豈無原,讀書坐風雨晦明,數布衣曾開浙派;

社何敢長,識字僅鼎彝瓴甓,一耕夫來自田間。

★ 吳昌碩題西泠印社,在西湖孤山。

籌建於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1913年召開成立大會,推吳昌碩為社長,是我國研究金石篆刻的學術一團一 體。

浙派:為吳昌碩所開創的學派,書法一精一石鼓,不拘成法,自成一格;篆刻融合皖、浙諸家和秦、漢印文一精一華,開創浙派。

瓴甓:同「瓴甋」。

《文選》:「緻錯石之瓴甓兮,像玳瑁之文章」

到處溪山如舊識;

此間風物屬詩人。

★ 郭尚先題西泠印社

濤聲聽東浙;

印學話西泠。

★ 葉銘題西泠印社

先生扇蓮社清風,刻畫六書負鴻博;

此地是桃溪深處,淵源一脈溯龍泓。

★ 金鑒題西泠印社。

六書:此指王莽時六種字體,即古文、奇字、篆書、左書、繆篆、烏蟲書

彝鼎圖書自典重;

金石刻畫臣能為。

★ 童大年題西泠印社

趣洽情自超,信知翰墨有真樂;

造極境忽辟,漫從詩畫繼因緣。

★ 丁上左題西泠印社

卜築明湖,坡鄰瑪瑙;

刻劃樂石,珍比瓊琚。

★ 徐新華題西泠印社。

瓊琚:華美的佩玉

四面有山皆圖畫;

一年無日不看花。

★ 董其昌題西泠印社

宜雨宜睛,靜觀自得;

盡美盡善,為樂至斯。

★ 丁上左題西泠印社

把臂入林,呼吸湖光飲山淥;

抗心希古,網羅秦漢近唐虞。

★ 丁仁題西泠印社。

把臂入林:《世說新語·賞譽》:「謝公(安)道:『豫章(謝鯤)若遇七賢,必自把臂入林』」。

後因稱與友偕隱為把臂入林。

抗心希古:謂高尚其志,以古人期許。

《文選》:「抗心希古,任其所尚」

築數椽在柏堂竹閣之西,講藝論文,豈僅湖山供眺覽;

樹一幟於文苑詞壇而外,抗心希古,更欣風雨共摩挲。

★ 鍾以敬題西泠印社

梅鶴為鄰,小坐依然圖畫;

藥鱸下酒,故鄉無此湖山。

★ 李瑞卿題西泠印社

冶銅刓玉,撥蠟銷金,解得漢人成印處;

揉艾研砂,封泥署紙,流傳譜錄任君參。

★ 吳隱集句題西泠印社。

刓:雕刻。

撥蠟:又稱「鑄印」,製作金屬印章的方法。

封泥:古代指鈐有印章的土塊,魏晉後,紙帛盛行,封泥之制漸廢。

此擬作印泥之釋

誦印人傳記,如龍泓之雄渾,鶴田之淵懿,完白之清奇,自子行鐵筆後,各具豐裁,固不囿兩浙專家,集同好討論一堂,洵能紹秦漢先型,斯冰遺法;

考西湖志乘,若君復作水亭,嗣杲作書樓,東坡作石室,放樂天竹閣側,別開幽勝,特卜築數椽一精一捨,繼往哲重聯八社,允足助林泉逸興,唐宋流風。

★ 丁立中題西泠印社

此屋閱滄桑,幸比鄰竹閣柏堂,劫火猶留一淨土;

同人壽金石,願追溯秦符周缽,瓣香豈僅八先生。

★ 福庵居士題西泠印社。

金石:《呂氏春秋·求人》:「故功績銘乎金石。」

高誘註:「金,鐘鼎也;石,豐碑也。」

後因稱鐘鼎碑刻為金石

浩劫忍重論經,五十年塵世滄桑,韻事流傳,猶有圖書開浙派;

昔賢今不作撫,二百家印人翰墨,香瓣宗仰,可容衣缽倡甌風。

★ 葉鴻翰題西泠印社

世傳炎漢一片石;

永共西湖萬斯年。

★ 丁上左題漢三老石室,在西泠印社內

大好湖山歸管領;

無邊風月任平章。

★ 許奏雲題漢三老石室。

平章:品評

天地有正氣;

山水當朝暉。

★ 集文天祥句題漢三老石室

佳游愜宿願;

勝侶同素心。

★ 吳昌碩題漢三老石室

金石貞吉知天命;

沈潛高明樂大年。

★ 漢三老石室

君子好趣;

彌勒同龕。

★ 吳昌碩題漢三老石室

石一交一 幾輩共晨夕;

山色兩湖無古今。

★ 童大年題石一交一 亭,在西泠印社內

環水抱山,眼底天然圖畫;

吉金樂石,座中自有周秦。

★ 金爾珍題石一交一 亭

石藏東漢名三老;

社結西泠紀廿年。

★ 葉為銘題石一交一 亭

刊石惟余,西漢文字;

行歌好約,高一陽一酒徒。

★ 吳昌碩題石一交一 亭

訪三老碑亭,東漢文留遺跡在;

問八家金石,西泠社近斷橋邊。

★ 介堪題石一交一 亭

天覆地載;

山高水長。

★ 吳昌碩題石一交一 亭

以文會友;

與石為徒。

★ 丁上左題石一交一 亭

筆下文章潤;

人間雨露濃。

★ 吳寶題石一交一 亭

斸雲起高閣;

疊石疏流泉。

★ 靖庵題石一交一 亭

既遁世而無悶;

發潛德之幽光。

★ 張祖翼題石一交一 亭

盡收城郭歸簷下;

全貯湖山在目中。

★ 金有麟集句題石一交一 亭

高閣山光仍四照;

故人石壁亦三生。

★ 趙士鴻題石一交一 亭

得無失官求夷日;

尚於聞歌識雅人。

★ 吳昌碩題石一交一 亭

東漢文章留片石;

西泠翰墨著千秋。

★ 朱景彝題石一交一 亭

西泠印結千秋社;

東漢石傳三老碑。

★ 石一交一 亭

樂石結金以為鑒;

蒼官青士伴斯亭。

★ 葉舟題石一交一 亭

我思古人,有扁斯石;

其究安宅,莫高匪山。

★ 張鈞衡集《詩經》句題石一交一 亭

登高一呼,萬山皆應;

得少佳趣,眾賓與歡。

★ 楊天祿題石一交一 亭

東魯詩書,胥歸璞學;

延陵俎豆,長保名山。

★ 吳頤題石一交一 亭。

樸學:本指上古樸質之學,現泛指經學為樸學

所願千年萬年長此樂;

相將一山一水盡題名。

★ 石一交一 亭

合內湖外湖,風景奇觀都歸一覽;

萃東浙西浙,人文秀氣獨有千秋。

★ 許炳璈題石一交一 亭

印傳東漢;

社結西泠。

★ 一胡一 然題石一交一 亭

四面常時對屏幛;

幾生修得到梅花。

★ 況周頤題仰賢亭,在西泠印社內

名重文章,在野辭朝為大隱;

學宗秦漢,勒金刊石別同人。

★ 丁不識集《曹全碑》題仰賢亭

心儀舊石,手刻白文,於斯為盛;

大地鹹安,成功及遠,可樂其群。

★ 丁立中集《碣石頌》題仰賢亭

印成秦漢一家,丁布衣歸乎?斯文未墜;

社鄰梅鶴二軒,林處士去矣,吾道豈孤。

★ 張惟楙題仰賢亭。

丁布衣:即印學大師丁敬。

林處士:林逋

一角湖山,藉留真相;

八家篆刻,俾識正宗。

★ 何頌華題仰賢亭

卜築湖山佔勝處;

合參宗教繼前賢。

★ 戴書齡題仰賢亭

斯邈造篆隸,降文為字;

禺約作反切,立韻於音。

★ 一胡一 震題仰賢亭。

反切:漢語一種傳統的注音方法。

以二字相切合,取上一字的聲母,與下一字的韻母和聲調,拼合成一個字的音

舊雨新雨,西泠橋畔多題襟,溯兩漢淵源,藉征鴻雪;

文泉武泉,四照閣邊同剔蘚,抱孤山蒼翠,合仰名賢。

★ 一胡一 宗成題四照閣,在西泠印社內。

舊雨新雨:謂朋友。

唐杜甫《秋述》:「常時車馬之客,舊,雨來;今,雨不來。」

言舊時賓客遇雨亦來,而今遇雨不至。

後以舊雨比喻老朋友,新雨為新一交一 。

題襟:唐一溫一 庭筠、段成式、余知古為詩唱和,有漢上題襟集十卷。

剔蘚:即剔選,一精一研製藝

面面有情,環水抱山山抱水;

心心相印,因人傳地地傳人。

★ 葉翰仙題四照閣。

心心相印:佛教語,「彼此契合,心意相投」意,不依靠言語,以內心相印證。

此形容同人意氣投合,共同創業

湖勝瀟湘,樓若煙雨,把酒高吟集遊客;

峰有南北,月無古今,登山遠覽屬一騷一人。

★ 陶在寬題四照閣

亞字闌,卍字牆,丁字箔,心字香,翼然井然,咸宜左右;

東瞰日,西瞰月,南瞰山,北瞰水,高也明也,宛在中央。

★ 四照閣

東西日月,南北湖山,俯仰中央宛在;

墳典石渠,圖書天祿,列陳左右咸宜。

★ 丁不識題四照閣。

宛:彷彿,好像。

墳典:「三墳五典」的簡稱,常泛指古書。

《後漢書·趙壹傳》:「數玩墳典。」

石渠:石子鋪築的水渠。

天祿:天賜的福祿。

鹹:皆、都

攬景鑒湖同,鷗鷺盡堪尋舊侶;

成仁泰山重,松筠猶自此清風。

★ 吳昌碩題鑒亭,在西泠印社內

高風振千古;

印學話西泠。

★ 康有為題鑒亭

印傳東漢今猶昔;

社結西泠久且長。

★ 鑒亭

北京(1) 北京(2) 北京(3) 北京(4) 北京(5) 故宮 北京(6) 故宮 北京(7) 故宮 北京(8) 中南海 北京(9) 中南海 北京(10) 北海 北京(11) 頤和園 北京(13)香山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對聯大全
北京(1)北京(2)北京(3)北京(4)北京(5) 故宮北京(6) 故宮北京(7) 故宮北京(8) 中南海北京(9) 中南海北京(10) 北海北京(11) 頤和園北京(13)香山北京(14)雍和宮天津瀋陽吉林遼寧河北承德河南(1)河南(2)河南(3)河南(4)開封洛陽許昌南陽上海(1)上海(2)浙江(1)浙江(2)浙江(3)紹興溫州杭州(1)杭州(2)杭州(3)杭州(4)杭州(5)杭州(6)杭州(7)杭州(8)杭州(9)杭州(10)西湖十景江蘇(1)江蘇(2)江蘇(3)江蘇(4)江蘇(5)南京(1)南京(2)南京(3)南京(4)太平天國天王府南京(5) 清涼山南京(6) 隨園南京(7) 莫愁湖南京(8)秦淮河風景帶無錫(1)無錫(2)無錫(3) 惠山無錫(4) 梅園無錫(5) 太湖揚州(1)揚州(2)揚州(3) 蜀岡揚州(4) 虹橋風景帶揚州(5) 瘦西湖蘇州(1)蘇州(2)蘇州(3)蘇州(4) 拙政園蘇州(5) 虎丘常熟泰州鎮江(1)鎮江(2)宜興徐州南通連雲港江陰山東濰坊曲阜濟南山西太原安徽(1)安徽(2)馬鞍山安慶陝西西安甘肅蘭州(1)蘭州(2)黑蒙青新寧藏江西南昌九江甘棠湖萍鄉贛州廣東(1)廣東(2)廣州惠州潮州海南廣西桂林福建(1)福建(2)福州(1)福州(2)廈門台灣台北台中台南港澳雲南昆明大理劍川鶴慶貴州貴陽湖南(1)湖南(2)長沙湘潭衡陽韶山桃花源湖北武漢襄樊黃岡四川成都瀘州樂山灌縣新都重慶(1)重慶(2)南京勝棋樓煙台蓬萊閣南昌滕王閣九江潯陽樓長沙天心閣湖南嶽陽樓武漢黃鶴樓武漢晴川閣成都望江樓昆明大觀樓貴陽甲秀樓長城長江黃河鄱陽湖洞庭湖泰山華山衡山恆山嵩山黃山廬山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九華山武當山青城山(1)青城山(2)青城山(3)嶗山羅浮山天台山武夷山北固山焦山岳麓山千山莫干山小孤山石鍾山白雲山越秀山秀山雞足山五泉山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