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大全》衡山: 山矗天止;雲起峰流。★ 祝融峰。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對聯大全》衡山

對聯大全

衡山

山矗天止;

雲起峰流。

★ 祝融峰。

南嶽,中國五嶽之一,位於湖南省衡一陽一市境內,群峰巍峨,氣勢磅礡,72峰逶迤800里,貫穿7個縣市。

自古以五嶽獨秀風光好,歷史悠久名氣大,佛道並存影響廣,中華壽岳眾人仰著稱於世。

四時景色各極其勝,初春可玩味繁花,盛夏可觀看雲海,金秋可遠眺日出,冬日可欣賞雪景。

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祝融峰,為72峰最高峰,海拔1290米,傳上古祝融氏葬於此

直窮七二峰巔,俯天下名山巨川,渺乎小矣;

壓倒三千世界,祝中國英雄豪傑,大而化之。

★ 周延俊題祝融峰

放眼愁天壓;

低頭覺地空。

★ 祝融峰

杯舉龍池,願大眾洗心,淨對空中皓月;

杖扶天柱,試憑虛放眼,全收界下浮雲。

★ 祝融峰。

龍池:祝融峰頂有雷池,附近側刀峰右側有老龍池,水簾洞下有龍潭。

天柱:72峰之一天柱峰

望望七十二峰,工部游時,詩聖有誰能繼響;

遙遙一千餘載,文公去後,岳雲從此不輕開。

★ 祝融峰。

文公:韓愈

門可通天,仰觀碧落星辰近;

路承絕頂,俯瞰翠微巒嶼低。

★ 南天門,在祝融峰下,是通往峰頂必經之路

西極雲重,四圍雨潤塵難染;

川流月滿,一望晴空波不揚。

★ 西川門

身在最高峰,不怕浮雲遮望眼;

我來絕險處,要扶初日上微欄。

★ 羊春秋題祝融峰觀月台

俯身看月上;

昂首覺天低,

★ 觀月台

上天攀月撥星雲,看玉宇瓊樓,長吉當年何等賦;

封雲鎖霧迷昏曉,問岳靈真宰,昌黎以後幾時開。

★ 觀月台。

長吉:唐詩人李賀,字長吉。

昌黎:唐代文學家韓愈

寅賓出日;

峻極南天。

★ 祝融峰望日台

高無見碩相;

明不借他光。

★ 高明台

紅透夕一陽一,好趁餘暉停馬足;

茶烹活水,須從前路汲龍泉。

★ 紅茶亭

秀氣來高宇,看四絕奇觀,五峰勝景;

文明稱奧區,有二賢吟跡,七祖道場。

★ 一胡一 遐之題南嶽牌坊

天下數名山,五嶽之中稱獨秀;

人文傳太古,六朝而後見多姿。

★ 南嶽牌坊

七二峰霧失雲迷,好留佳客尋衡岳;

九千丈風迥雪舞,喜看飛花落洞庭。

★ 南嶽牌坊

北望神州,擎天四岳皆吾友;

南來勝景,播譽千秋是此山。

★ 南嶽牌坊

雁陣破長空,展翅騰雲,俯仰方知天地闊;

峰頭攬勝景,騁懷極目,登臨不盡古今情。

★ 雁峰寺山門,位於七十二峰之首回雁峰上,建於南朝,後廢。

唐天寶元年重建,宋、元、明、清皆屢加修葺,與西禪寺、花藥寺、羅漢寺並稱衡一陽一四大古剎。

抗日戰爭中被日軍焚燬,僅存前殿與後院。

1950年後多次修葺,並增建亭榭,廣植花木,已成當地著名遊覽區

到此一回頭,憶幽燕雲樹,吳楚煙波,證五千里新舊,鴻泥敢去倦也;

會當凌絕頂,指太華巖繞,岱宗神秀,比七二峰郁蔥,佳氣畢竟何如。

★ 周延俊題雁峰寺

雁序本無心,形影偶留,便令壽域同登,福田廣種;

峰巒如有意,菩提常住,管教佛宇清淨,道場莊嚴。

★ 雁峰寺

明窗啜茗時,半日閒,三日忙,須勘破庭前竹影;

畫船攜酒處,月,嶷山雨,冷思量城外鐘聲。

★ 王闓運題雁峰寺

五百年化身歸來,十萬福地斯為美;

七二峰從頭數去,千古名山不在高。

★ 雁峰寺

大夢忽聞鐘,任他煙雨迷一離 ,還當醒眼;

浮生真類雁,看到天花欲墜,我亦回頭。

★ 雁峰寺

真誠招來飛鴻落;

深情激靜玉石開。

★ 雁峰寺

樓外山川,知是何年圖畫;

檻前煙雨,須看此日天堂。

★ 雁峰寺

壽者原有相,覺路常開,希眾生都悟寒塘雁;

佛法本無邊,慈航普渡,願比丘同登須彌峰。

★ 雁峰寺

上一點、下一點,與我何干?到此處看看,都只為遊山玩水;

達也好、窘也好,管他怎甚!來這邊走走,無非是拜佛燒香。

★ 破門和尚題雁峰寺

上乘希佛、上界希仙、上域希聖,庶民無一上一希,我只得仰天問來鴻去雁;

達道立德、達智立言、達人立功,君子有三達三立,誰又能著地便造極登峰。

★ 破門和尚雁峰寺

一笑悟前緣,故國啼鳥,閱世間久同雲變幻;

廿年留夢影,浮生似雁,沖之霄會見海澄清。

★ 雁峰寺

瞰城郭霧散雲開,四面氛煙皆歸盡;

臨福地神怡心曠,千年名勝又重新。

★ 雁峰寺

縱覽豁中懷,晴天雁寺,月夜鐘聲,好把俗塵滌去;

登臨尋勝跡,檻外一江一 山,池邊煙雨,都從梵宇收來。

★ 雁峰寺

五派宗傳,正脈;

四明法乳,湘水同流。

★ 祝聖寺,位於南嶽鎮東街,為南嶽六大佛教叢林(祝聖寺、南台寺、福嚴寺、上封寺、清涼寺、大善寺)之首。

相傳建於唐代,現存建築為清康熙五十三年重建。

其羅漢堂兩壁嵌有青石雕刻五百羅漢像,技藝一精一湛,別具一格,具有較高藝術價值

南嶽佛教前程無限;

東山法門後繼有人。

★ 祝聖寺山門

雄鎮南維,九曲湘流皆浪靜;

望隆東岱,千里岳岫又重開。

★ 祝聖寺

本南天保障,望七二峰朱陵紫蓋,鬱鬱乎壯哉!愧小子是匹馬征夫,也許碧山採藥術;

正滄海橫流,問三千年金簡玉書,爽爽然在否?更何處訪元誇使者,上邀赤帝掃攙槍。

★ 劉重威題祝聖寺。

朱陵:指朱陵洞天,傳神農曾採藥於此。

紫蓋:紫蓋峰。

攙槍:慧星

祝融峰下,祝聖禪林枝繁葉茂;

南嶽山前,南宗法乳源遠流長。

★ 周亮題祝聖寺天王殿

佛法在世間,立足世間求出世;

禪心淨塵俗,置身塵俗再超塵。

★ 周亮題祝聖寺說法堂

盡把好風藏寺裡;

不教幽景落人間。

★ 方廣寺,位於蓮花峰下,始建於南朝梁天監二年,唐時重修,易名為方廣聖壽寺,宋初改稱為廣崇禪寺,明崇禎年間重修,名為方廣寺。

該寺地處幽深,風景絕佳,有「不遊方廣,不知南嶽之深」美譽。

寺後有二賢祠,祀朱熹、張栻。

寺前有戀響、嘯台、洗衲等著名石刻,為南嶽「四絕」之一

丈室春深,花影泉聲俱寂;

禪關晝永,松風鶴夢同清。

★ 方廣寺

七二峰本天造奇觀,靈氣所鍾,豈徒李鄴侯十年宰相;

九千丈識雲開生面,至誠有感,何須韓吏部一代文章。

★ 方廣寺

山色溪聲,萬壑清明春雨後;

天光雲影,千峰蒼翠夕一陽一中。

★ 魏源題方廣寺

半山繞群峰,插漢摩霄,勾來名士留題,雅人寄跡;

曉雲爭萬派,蕩胸愜目,勝過普陀巨浪,天竺奇觀。

★ 半雲庵,在南嶽鎮至祝融峰之間,旁靠半山亭,為風景佳勝處

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須努力;

會心不遠,欲登絕頂莫辭勞。

★ 半山亭,位於南嶽鎮與祝融峰之間

六朝古剎;

七祖道場。

★ 福嚴寺山門,原名般若寺,又名般若台,佛教天台宗二祖慧思禪師於陳光大元年創建,南嶽最古名剎之一。

唐太宗曾賜御書梵經五十卷給該寺收藏。

唐先天二年,懷讓禪師將般若寺闢為禪宗道場,南宗「頓悟」佛法弘傳天下。

北宋太平興國年間重修擴建,改名為福嚴寺

福嚴為南山第一古剎;

般若是老祖不二法門。

★ 福嚴寺

欲往西池謁王母;

且來南嶽拜夫人。

★ 黃庭觀,著名女道觀,位於集賢峰下,始建於唐武德元年,五代時名魏閣,後宋徽宗賜名黃庭觀至今

黃中通理成坤德;

庭外升仙憶晉時。

★ 黃庭觀

淡蕩七二峰,湘涵月影憑低微;

雲開九千丈,月印禪心在上圓。

★ 南台寺,位於福嚴寺南,梁天監年間建,為南嶽最古老佛教之所,譽稱「天下法源」。

唐天寶間石頭希闢為道場,著《草庵歌參同契》。

現存建築為清光緒年間重建,並存有宋人石曼卿所寫之《釋迦文佛石刻》、希遷墓塔「見相塔」

石徑有塵風自掃;

山門無鎖月常關。

★ 石頭寺,唐代高僧石頭希遷曾居此

或實或權皆是教;

一瞻一禮總歸真。

★ 僧醒悟題丹霞寺,又名五嶽殿,在鐵佛寺與湘南寺之間,唐貞元年間建,後屢次修葺,1935年曾重修殿宇。

或實或權:佛教有權實二教之說。

《摩訶止觀》:「權謂權謀,暫用還廢;實謂實錄,究竟與歸。」

《法華經文句》:「若應機設教,教有權實淺深不同。」

大乘之中,立一切皆成佛之宗,則為實大乘;余則為權大乘

經過都是有緣客;

歸去何須別看山。

★ 黃篤傑題丹霞寺

德敷上下;

道貫古今。

★ 肖康佐題丹霞寺

溯源崑崙,合泰華嵩恆,一堂兄弟天涯近;

面臨海宇,看湘閩浙贛,萬派子孫膝下多。

★ 丹霞寺

居艮位而踐離躔,溥雷池風穴之功,柱鎮天南,斗橫地北;

列三公以配四岳,標月館露台諸勝,帆隨湘轉,樅到峰回。

★ 南嶽廟,位於南嶽鎮北街盡頭,坐北朝南,前有壽澗水,後有赤帝廟,廟址呈長方形,建於唐開元十三年,後經歷六次大火,屢經擴建修繕。

大殿是清德宗光緒八年(1882)按照北京故宮重修,佔地98900平方米,殿高7.2丈,是我國五嶽中規模最大,總體佈局最完整的古宮殿式廟宇。

斗橫地北:古雲上應北斗星

挺七十二峰之英奇,帶一江一 襟湖,突兀陣雲開,豈唯見天柱高撐,石廩騰擲;

為三千萬人所瞻仰,舜巡禹奠,蕭條冠蓋異,猶得考太康故址,貞觀殘碑。

★ 謝國光題南嶽廟。

天柱、石廩:二峰名

雄鎮峙南維,看七二峰,回雁為首,岳麓為足,遞九嶷而通五嶺,蜿蜒八百里瀟湘,屏藩楚屾,有祝融高,水簾奇,藏經秀,方廣深,更日出壯輿圖,雲海蕩胸臆,絕頂寒松,當門老檜,蔚然集山川之繪彩。

點綴些清澗甘泉,紅一牆 碧瓦,絃歌梵吹,牧笛炊煙,丹青隨意匠,最是層嵐獻翠,宜春,宜夏,宜秋,宜冬,四時景色到眼殊;好乘興陟天柱翫月館,毗盧品霧茶,頓令目接心怡,歎造化窮工,埒泰華恆嵩而誇獨秀;

遺篇光前烈,斯兩大間,靈氣所鍾,一精一英所郁,自開鑿以歷紀元,上下數千年俊彥,瑞應璣衡,亦堯之封,舜之巡,禹之郡,王之畿,想一騷一雅肆盤桓,樵隱雜一交一 處,羽客談玄,禪宗衍盛,綺歟萃古今之勝事。

緬懷那鄴侯遁跡,李杜賡吟,韓惠雲開,朱張霽雪,白沙牽夢魂,依稀藻韻流風,可興,可觀,可慕,可怨,一帙史詩如畫卷;待炷香讀神禹岣嶁碑,船山蓮峰志,直教頑廉懦立,慨人文紀踵,冶儒釋道墨以毓多才。

★ 南嶽廟正殿。

鎮:一方主山。

九嶷:九嶷山。

水簾:洞名,位於紫蓋峰下。

方廣:方廣寺。

天柱:天柱峰。

毗盧:洞名,位於芙蓉峰後。

遺篇:王夫之《船山遺書》。

兩大間:天地之間。

李杜:李白、杜甫。

朱張:朱熹、張栻。

岣嶁碑:即禹碑。

蓮峰志:王夫之著《蓮花峰志》

登峰巔俯視洞庭,高唱一江一 從東去;

問天下誰稱福地,長歌風自南來。

★ 南嶽廟戲樓

太微為衡,門羅將相;

盛德在火,運啟秋冬。

★ 陳逢元題南嶽廟戲樓

虞帝率諸侯,北面而朝,儼若恆山對拱,頂禮文明,當年如岱,修儀典章,特崇五月;

夏王乘四載,東巡於此,自從蒼水周旋,一交一 通寤寐,使者先天,啟鑰禹貢,孳乳千言。

★ 陳逢元題南嶽廟戲樓

四岳踞黃河,個個稱雄,惟茲坐控長一江一 ,使挾漢潛,望洋朝海;

一尊瞻赤帝,巍巍在上,但願靈鍾大楚,篤生申甫,為國補天。

★ 陳逢元題南嶽廟戲樓。

申甫:周代大臣申伯、仲山甫

暮鼓晨鐘,要從頭自家猛省;

盲枷瞎棒,看行腳默記擔當。

★ 陳逢元題南嶽廟戲樓

寒空聳危闕;

高士著幽禪。

★ 陳逢元題南嶽廟戲樓

萬斛珠璣輝梵宇;

一襟星斗煥經台。

★ 藏經殿,位於赤帝峰下,原名小般若禪林,南朝陳光大二年慧思和尚創建,陳後主妃曾於此避亂學佛。

殿因朱元璋所賜《藏經》而得名,有「藏經殿之秀」的稱譽。

該殿四周古木參天,有連理枝、同根生、搖錢樹、雲錦杜鵑等奇異樹木,附近有龍池、允春亭、水月亭、古華居等勝跡,為景色佳秀之處,為南嶽「四絕」之一

大道之行;

天下為公。

★ 藏經殿

我讀文公詞,勸過此奸雄,思量仔細;

神知韓子意,要掃開晦昧,突兀晴空。

★ 藏經殿。

奸雄:有才智且具權詐欺世之人

我佛所宗,真如貝葉;

眾經之長,妙法蓮花。

★ 藏經殿

乾坤定位;

日月運行。

★ 明心樓

放浪形骸以外;

寄跡山水之間。

★ 明心樓

極目在天以外;

游情於古之初。

★ 明心樓

左龍右虎間來往;

明月清風是故人。

★ 明心樓

上摘星辰,旁飛日月;

封彌雲雨,澤沛山河。

★ 上封寺,在祝融峰下

南鎮地無雙,播漢凌霄,目極海門觀日出;

上封峰第一,登高望遠,手撐天柱挾風來。

★ 上封寺

三摩隨入三摩地;

十方常住十方僧。

★ 上封寺

雲濕幽峰滑;

風梳古木香。

★ 上封寺

天半朱霞,雲中白鶴;

山間明月,林下清風。

★ 上封寺

七二峰絕頂獨佔,彷彿神仙雲外境;

九萬里瀛寰一覽,平分歐美海邊春。

★ 上封寺

回雁依稀,路上雲層迷絕頂;

臥虹環繞,我來掬水洗塵心。

★ 上封寺。

回雁:之回雁峰。

臥虹:喻湘一江一

浩浩湘流,望衡九面;

巍巍嶽峙,祭秩三公。

★ 潘力生題上封寺

登南楚靈山,禮西天古佛;

續隋朝大業,建現代伽藍。

★ 周亮題上封寺山門

山鄰泰華嵩恆,水繞湘資沅澧;

佛是慈悲喜捨,僧修教淨律禪。

★ 周亮題上封寺天王殿

千里朝山,喜看七十二峰、點綴三湘四水;

九霄極目,靜聽一百八響、溯懷五代六朝。

★ 周亮題上封寺大雄寶殿

松一陰一匝地;

佛法參天。

★ 上封寺

松影婆娑,疑有蒼龍藏古寺;

天心遠大,閒看白鶴舞長空。

★ 羊春秋題高台寺,位於上封寺左,南嶽著名古寺之一

石台磨鏡磚,錫響山前驚虎豹;

澗水咒蓮缽,經談座上感猿鵝。

★ 一鄧一 季洪洪題紫蓋寺,又名石澗潭寺,在紫蓋峰下,始建年代不詳,明嘉靖二十年(1542)重修。

附近有南嶽觀、石室、翠麓巖、水簾洞等著名景觀

門開兩朝,祖德遠攸奧梵宇;

名彰三楚,嗣裔垂永明禪林。

★ 紫蓋寺

依樹為屋磚作鏡;

還山得旨月同心。

★ 馬祖庵,在磨鏡台,傳為禪宗七祖懷讓當年結庵之處。

磚作鏡:佛教典故。

有一次,懷讓禪師問馬祖道一:「你學坐禪,為的是什麼?」

馬祖回答:「要成佛。」

於是懷讓便拿一塊磚頭在馬祖的庵前磨,過了一會兒,馬祖不禁好奇地問:「請問你磨磚作什麼?」

懷讓回答:「磨磚作鏡呀!」馬祖不禁詫異地說:「磚怎能磨成鏡呢?」

懷讓反駁說:「磚不能磨成鏡,坐禪又怎能成佛呢?」

馬祖便問:「要怎樣才能成佛呢?」

懷讓說:「你是學坐禪,還是學坐佛呢?如果學坐禪,禪並不在於坐臥;如果學坐佛,則佛無一定的狀態。

法是無所住的,因此求法不可執著於取捨。

堅持坐佛,等於扼殺了佛;而執著於坐相,便永難見到道」

性海揚波,吞吐日月;

煙霞際會,掩映山河。

★ 湘南寺,位於丹霞寺上方一華里外,始建於唐,後漸荒廢,明代重修。

1935、1982年予以修葺

洞口開自哪年,吞不盡瀟湘奇氣;

巖腹藏些何物,性莫是古今牢一騷一。

★ 羅漢洞

明通幽時光常住;

心到虛天色是空。

★ 明心殿

自得山中趣;

渾忘物外情。

★ 講經台

大願宏深,尋聲救苦觀自在;

一心常念,功不唐捐證圓通。

★ 大善寺,始建於南北朝陳宣帝時期,興廢更迭。

為南嶽尼眾唯一叢林。

唐捐:虛棄。

《玄應音義》:「唐,徒也,徒,空也。

說文,捐、棄也」

敢向煙霞堅嘯傲;

不妨詩酒作生涯。

★ 鄴侯書院,位於煙霞峰下,為李泌隱居讀書處。

李泌,字長源,京兆人。

歷任肅宗、代宗、德宗之宰相,封鄴侯,世稱李鄴侯。

書院原名端居室,藏書甚多,宋時改今名

三萬軸書卷無存,入室追思名宰相;

九千丈雲山不改,憑欄細認古煙霞。

★ 鄴侯書院。

名宰相:李泌

當世需人才,正望著岣嶁山,七十二般雲氣;

自家定功課,莫等他清涼寺,一百八下鐘聲。

★ 吳獬題研經書院,位於城北,清光緒十九年由士紳公建,山長吳獬提倡新學,1904年改官辦城北高等小學堂

北京(1) 北京(2) 北京(3) 北京(4) 北京(5) 故宮 北京(6) 故宮 北京(7) 故宮 北京(8) 中南海 北京(9) 中南海 北京(10) 北海 北京(11) 頤和園 北京(13)香山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對聯大全
北京(1)北京(2)北京(3)北京(4)北京(5) 故宮北京(6) 故宮北京(7) 故宮北京(8) 中南海北京(9) 中南海北京(10) 北海北京(11) 頤和園北京(13)香山北京(14)雍和宮天津瀋陽吉林遼寧河北承德河南(1)河南(2)河南(3)河南(4)開封洛陽許昌南陽上海(1)上海(2)浙江(1)浙江(2)浙江(3)紹興溫州杭州(1)杭州(2)杭州(3)杭州(4)杭州(5)杭州(6)杭州(7)杭州(8)杭州(9)杭州(10)西湖十景江蘇(1)江蘇(2)江蘇(3)江蘇(4)江蘇(5)南京(1)南京(2)南京(3)南京(4)太平天國天王府南京(5) 清涼山南京(6) 隨園南京(7) 莫愁湖南京(8)秦淮河風景帶無錫(1)無錫(2)無錫(3) 惠山無錫(4) 梅園無錫(5) 太湖揚州(1)揚州(2)揚州(3) 蜀岡揚州(4) 虹橋風景帶揚州(5) 瘦西湖蘇州(1)蘇州(2)蘇州(3)蘇州(4) 拙政園蘇州(5) 虎丘常熟泰州鎮江(1)鎮江(2)宜興徐州南通連雲港江陰山東濰坊曲阜濟南山西太原安徽(1)安徽(2)馬鞍山安慶陝西西安甘肅蘭州(1)蘭州(2)黑蒙青新寧藏江西南昌九江甘棠湖萍鄉贛州廣東(1)廣東(2)廣州惠州潮州海南廣西桂林福建(1)福建(2)福州(1)福州(2)廈門台灣台北台中台南港澳雲南昆明大理劍川鶴慶貴州貴陽湖南(1)湖南(2)長沙湘潭衡陽韶山桃花源湖北武漢襄樊黃岡四川成都瀘州樂山灌縣新都重慶(1)重慶(2)南京勝棋樓煙台蓬萊閣南昌滕王閣九江潯陽樓長沙天心閣湖南嶽陽樓武漢黃鶴樓武漢晴川閣成都望江樓昆明大觀樓貴陽甲秀樓長城長江黃河鄱陽湖洞庭湖泰山華山衡山恆山嵩山黃山廬山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九華山武當山青城山(1)青城山(2)青城山(3)嶗山羅浮山天台山武夷山北固山焦山岳麓山千山莫干山小孤山石鍾山白雲山越秀山秀山雞足山五泉山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