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大全》湖南(1):洞前一隻白鹿,仙會恍游蓬島路;笛外數聲黃鶴,我來猶記洞庭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對聯大全》湖南(1)

對聯大全

湖南(1)

本組收郴州、常德、邵一陽一、株州、益一陽一、永州、醴陵、嘉禾、澧縣、平一江一 、汩羅名勝聯

洞前一隻白鹿,仙會恍游蓬島路;

笛外數聲黃鶴,我來猶記洞庭秋。

★ 郴州蘇仙嶺蘇仙觀,位於東郊,傳西漢文帝時蘇耽在此成仙

閬苑清風仙曲妙;

郴一江一 秋水道心空。

★ 郴州蘇仙嶺蘇仙觀

煙霞漫繞嶺上月;

樓台深鎖洞中天。

★ 郴州蘇仙嶺蘇仙觀

縱目上層巒,看雲樹千家,桑麻四野;

騁懷臨勝地,正郴一江一 北上,騎嶺西馳。

★ 郴州蘇仙嶺蘇仙觀

仙去雲遙,想當時臨別從容,拋棋子,踏石台,跨霄衝霄朝上帝;

我來不速,登此山縱觀遺跡,撫碑亭,蹈古洞,騎鹿何人步後塵。

★ 郴州蘇仙嶺蘇仙觀

樓頭有伴應歸鶴;

原上無人更牧羊。

★ 郴州義帝陵,位於解放南路,為楚義帝楚心墓

君身自是有仙骨;

我猶未免有鄉人。

★ 管未亭題常德鐵柱宮,又名許真君廟,位於德山

微斯人吳其為治;

賴此老海不揚波。

★ 吳舫翁題常德鐵柱宮

名園依綠水;

明月照高樓。

★ 常德公園,位於市內

花梢蝴蝶作一團一 至;

竹裡鵓鴣相對鳴。

★ 常德公園

世界花花,浮生若夢;

蘇人草草,小住為佳。

★ 常德公園

東海三見揚塵,我今昔登臨不勝感;

園廛一經易主,山玲瓏玳垛較軼前。

★ 常德東園

史策幾千年未有,上繼文宣大聖,下開武穆孤忠,浩氣長存,樹終古彝倫師表;

地方數百里之間,西連漢封舊封,東接益一陽一故壘,英風宛在,想當年戎馬關山。

★ 左宗堂題常德關廟

雙雙對對皆然,為一江一 為塔為橋,來人亦復如此;

清清白白所在,是月是風是水,此身其又雲何。

★ 邵一陽一雙清亭,位於市北,創建於宋代,資水和邵水匯於其下,故名

雙塔六亭開眼界;

濟人利物慰胸心。

★ 邵一陽一雙濟亭

雙清蕩漾金甌月;

濟世平分玉湖春。

★ 邵一陽一雙濟亭

樓閣宛在虛空,恰當面面疏欄,同坐清風明月我;

水石尚留寒翠,願得家家一團一 扇,添畫青山白雲人。

★ 曾伯隅題邵一陽一雙濟亭

把酒滌煩襟,任天涯草綠,世界塵紅,此心澄似雙一江一 水;

憑檻舒畫眼,看遠浦帆檣,夕一陽一城郭,勝慨多於六嶺春。

★ 邵一陽一雙濟亭

好景欲仙,何必去尋三島;

引人入勝,尤須更上一層。

★ 邵一陽一觀瀾亭

雲帶鐘聲穿樹去;

月移山影過一江一 來。

★ 邵一陽一亭外亭

到此留行蹤,莫辜負山清水秀;

前程念歸宿,但忽忘任重途長。

★ 呂振羽題邵一陽一壙田留念亭

東塔高,北塔矮,高高矮矮,居山傍水相對立;

邵水短,資水長,短短長長,過壩穿橋匯同流。

★ 邵一陽一水府廟,位於市中河街資水與邵水匯合處,建於明萬曆年間,清道光年間重修

煙草青無際;

溪山畫不如。

★ 邵一陽一青草坪

洞口開自哪年?吞不盡濂湘奇氣;

巖腹藏些何物?怕莫是今古牢一騷一。

★ 彭玉麟題株州觀音巖,位於市南湘一江一 之濱,原名空靈岸,巖洞口闊腹深,泉水、潭水、地下水喧響轟鳴,稱為「水聲石鼓」,令人嚮往

幻境自渾沌初開,前無古,後無今,愛霞石雲居,才消得白鶴常來,青山不老;

妙想是波濤活潑,潭有聲,月有影,指澧州縱嘯,又駭將六鰲欲立,五嶽皆搖。

★ 羅傳葉題株州觀音巖

試看綺霞剛駐馬;

追念余烈好登龍。

★ 益一陽一會龍山,位於資一江一 南岸,又名回龍山,山上有古棲霞寺,是益一陽一風景勝地之一。

登龍:即登龍門

山深寺古,豈容牆圮榱傾,妙手繪藍圖,不必假漢殿唐宮,畫出心中樓閣;

春暖花開,更喜棲霞龍會,舉頭見紅日,何須用屈一騷一宋賦,寫來眼底風光。

★ 益一陽一會龍山

資水滔滔,淘盡古今人物,問裴公何去,雲樹猶存,遺址悵空亭,白鹿不來秋欲晚;

一江一 風浩浩,吹開大地塵氛,喜海宇蕩平,狼煙都靖,名山尋舊約,黃花應笑我歸遲。

★ 海印題益一陽一裴公亭,位於資水之濱。

裴休,字子美,唐孟州濟源人,宣宗時任宰相,晚年居湖南,曾在此築亭讀書。

白鹿:白鹿寺

紫氣東來,護龍洲芳草,春院桃花,甘壘月,志溪帆,風景正增華,遊人更比當年眾;

周行西去,看天塹飛虹,閭閻撲地,百廢興,兆民治,一精一靈如不昧,裴相應驚世界殊。

★ 王維立題益一陽一裴公亭。

龍洲:益一陽一龍洲書院。

春院桃花:即桃花倉書院。

志溪:河川名,在益一陽一陽一郊。

周行:無所不到。

閭閻:泛指民間

一江一 上浪花,淘不盡幾番泡影,白雲何意,黃葉有聲,假來大塊文章,鳥瞰勿忘當世事;

亭前月色,照過了多少年華,青眼歌余,金樽酒後,對此無邊圖畫,雁歸猶帶遠天秋。

★ 黃宗栴題益一陽一裴公亭。

假:借

舊地展新姿,欣看綠水飛虹,碧津映月,青龍獻舞,白鹿銜花,亭樹鎖煙霞,天寶物華開畫本;

名城多勝事,遙想關侯躍馬,魯督揮兵,唐相傳經,明臣奮筆,勳猷昭史乘,文韜武略擅風一流 。

★ 蔣茂華題益一陽一裴公亭。

青龍:指益一陽一會龍山。

白鹿銜花:傳裴休講經時,有白鹿銜花出聽。

關侯:關羽。

魯督:魯肅。

唐相:裴休。

明臣:明大臣郭都賢

梓里訪名亭,看渡口垂楊,甘壘霽月,志溪帆落,關瀨湍驚,賞不盡萬家美景良辰,猶創見汽機巨艦,天塹大橋。

想裴公化鶴歸來,邂逅相逢同一笑;

城廓濱資水,聽慶州漁唱,陸賈山歌,鹿寺鐘聲,龜台夜讀,又誰知千載宰官仙佛,都付與市井晴嵐,一江一 邊暮靄。

剩我輩憑欄暢敘,流連忘返共長吟。

★ 徐舒庵題益一陽一裴公亭,為重修裴公亭而撰。

甘壘霽月、志溪帆落、關瀨湍驚、慶州漁唱:皆為益一陽一十景之一。

陸賈山:位於資水南岸。

龜台夜讀:龜台山龍洲書院

雲樹何緣,競迎來唐相停車,明臣駐馬;

亭橋新建,好領取山間明月,一江一 上清風。

★ 陳翌榮題益一陽一裴公亭

一亭雲樹喜參天,山不老,景常幽,墨客詞人,豈無彩筆添新韻;

千古樓台逢哲匠,一江一 上風,橋頭月,馬龍車水,只有清流似舊時。

★ 朱健農題益一陽一裴公亭

代裴公稱一日主人,風月一江一 山,與此老平分千古;

到石上問三生舊跡,宰官仙佛,想當年定許重來。

★ 陶澍題益一陽一裴公亭

風物餞流年,資水滔滔,淘盡遊人信息;

一江一 山留勝跡,碧峰隱隱,飛揚志士襟懷。

★ 益一陽一裴公亭

棲霞古寺藏雲樹;

對岸樓台住水天。

★ 益一陽一棲霞寺

世路少閒人:春悵萍飄,夏驚瓜及,秋歸客雁,冬賞賓鴻。

慨僕僕長征,只贏得櫛風沐雨。

幾經歷紅橋野店,紫塞邊關,名利注心頭,到處每從忙裡過;

郊原無限景:西流湘浦,南峙崳峰,東臥金牛,北停石馬。

奈茫茫無際,都付諸遠水遙山。

止收拾翠竹香苓,綠天息影,畫圖撐眼底,勸君曷尚憩中看。

★ 唐炳霖題永州福壽亭,原名新亭,位於城東。

原建築早已不存,現存建築為光緒年間修建。

瓜及:即瓜代,古時稱任期屆滿,由別人接任為「瓜代」。

紫塞:北方邊塞。

綠天:即綠天庵,零陵勝跡

住雖只三尺地,且喜安心,小堂屋中,任我橫衝直闖;

睡足了五更天,若嫌無事,大堤坡上,看他高去低來。

★ 永州蘭溪葉紫故居

恩在北闕;

道接東萊。

★ 醴陵淥一江一 書院,位於城西西山半山腰,三面環山,面向淥水。

清乾隆十八年知縣管樂創建,原址在今醴陵一中。

道光九年知縣陳心炳以地近市區不利學習 ,遷建西山。

張九鉞、左宗棠等曾為書院山長

道崇東魯;

秀毓西山。

★ 醴陵淥一江一 書院

作狂作聖,一念所分,功利中人心,當知蓋代賢豪,只爭方寸;

大經大文,萬古不廢,詖邪乘世變,願與是邦英俊,黃率康莊。

★ 蕭大猷題醴陵淥一江一 書院

醴酒宴嘉賓,琴韻書聲,遙知淥水源頭遠;

陵雲弘壯志,地靈人傑,獨得西山爽氣多。

★ 潘力生題醴陵淥一江一 書院

荊楚育英才,看劍石除蛟,東台集鳳;

一江一 山留勝跡,是梯雲繞閣,紅拂含情。

★ 潘力生題醴陵淥一江一 書院

假館已頻年,愧學淺才疏,只竊取專嚴勤三字;

及門凡幾輩,羨堂升室入,好同參性道教一源。

★ 黃旭題醴陵淥一江一 書院

望重龍巖,綠水波留君子澤;

頭依鶴表,青雲山滿讀書聲。

★ 醴陵淥一江一 書院

揆文教,振文風,山長勤能,還憑邑宰;

端士一習一 ,伸士氣,地方責任,半屬師儒。

★ 黃旭題醴陵淥一江一 書院

沅澧共澄鮮,獨此間淥水鍾靈,到處源泉香出醴;

衡廬依咫尺,願吾一黨一 丹梯接武,及時溪谷蔚為陵。

★ 易卓題醴陵淥一江一 書院

英雄暫住亦留名,千百年此地布金,共仰神燈佛火;

豪傑挺生須立志,二三子他山攻玉,好聽暮鼓晨鐘。

★ 王繼之題醴陵淥一江一 書院靖興寺

講學追前哲,求放心,致良知,義利必嚴,願同堂省察克治,率茲往訓;

培才冀大成,先器識,後文藝,明新有本,統異日功名事業,裕此匡居。

★ 蕭玉銓題醴陵淥一江一 書院靖一江一 寺

勸學莫先乎我;

當仁不讓於師。

★ 黃雲漢題嘉禾珠泉書院,位於城內,清道光二年知縣鄢翔創建。

其地有泉水突冒如珍珠,人稱珠泉,書院以珠泉名之。

黃雲漢曾任山長

珠自輝,玉自媚,懷抱有真,一出便為希世寶;

泉名廉,水名讓,鑒觀不遠,他年應記在山青。

★ 黃雲漢題嘉禾珠泉書院

牛伏起何時,好取漢書常掛角;

螢飛依故址,遙用車渚自流光。

★ 澧縣李群玉水竹居,位於城南仙明洲上。

李群玉,字文山,澧州人,晚唐著名詩人,不求仕進,在此築室而居,後溺水而死,鄉人在附近建衣冠塚以資紀念。

牛伏、掛角:指幼年耕讀情景。

螢飛:化用車胤囊螢典故

願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

我後使君十五載,來看樓上秋山。

★ 澧縣看山樓

致近釣深,此處好方開眼界;

居高臨下,來到須站定腳跟。

★ 澧縣看山樓

與段柯古往來贈答以詩,想雜俎成篇,倩校書郎正字;

同屈靈均抑鬱悲傷而死,令幾人搔首,疑造物者忌才。

★ 澧縣看山樓。

段柯古:段成式,字柯古。

屈靈均:屈原

八百里秋水洞庭,泝源此近;

二千年美人芳草,把筆誰來。

★ 朱貞白題澧縣南樓,又名澧浦樓,民國時建,位於澧縣第一中學內

屈子不作,宋玉雲亡,浩浩登樓人,高風誰嗣昔賢跡;

彭山控前,岷一江一 帶後,泱泱大國楚,茲郡實稱天下雄。

★ 澧縣南樓

大湖東西,澧浦與岳一陽一對峙;

小范憂樂,英雄要兒女平分。

★ 田東溪題澧縣南樓

平分澧浦蘭荃秀;

近憶詩人水竹居。

★ 澧縣南樓

一覽眾山,空無所依傍;

千秋萬歲,最苦此夫妻。

★ 吳恭亨題澧縣孟姜女祠,位於嘉山

左抱青山寺,後負黃山人,喜嘉山山有侶;

志同街石禽,身甘化石女,傷恨石石無言。

★ 吳恭亨題澧縣孟姜女祠

跨八百里洞庭,占此湖山,巍然閣對白龍井;

聚萬千家煙火,成茲廛市,憶否笛吹黃鶴樓。

★ 何龍光題澧縣朝一陽一閣,內有呂純一陽一遺跡

多君從海島歸來,看勝境盤旋,特地樓台撐碧落;

是處去洞庭咫尺,任朗吟飛渡,一天風雪亙黃山。

★ 澧縣朝一陽一閣

洞庭瀦水外前,拳螺尚照秦時月;

夫婿築城不返,寡鵠和歌澧浦雲。

★ 何龍光題澧縣嘉山

台接囊螢,如車武子方稱學者;

池臨洗墨,看范希文何等秀才。

★ 陶澍題澧縣澧一陽一書院。

車武子:即車胤

故老說宋玉屈原,自六徑以來,一騷一壇嗣響;

大一江一 歷岷山沱水,挾九澧同去,學海朝宗。

★ 澧縣澧一陽一書院

讀歐公豐樂雄文,流風未沫;

吊帝子藩封遺址,落日無言。

★ 田東溪題澧縣屢豐亭,位於諷山下,相傳為華一陽一王妃梳妝處,又名梳妝台

把酒話桑麻,占雨課晴,此間自有田家樂;

刪詩慨禾黍,傷今弔古,吾輩當先天下憂。

★ 澧縣屢豐亭

屢來送落日;

豐獲慰勞農。

★ 澧縣屢豐亭

畫裡有人家,落日牛羊來古道;

閣中思帝子,故宮花草漫荒台。

★ 周春華題澧縣屢豐亭

一底臥日,一庵談佛,我佛微笑;

葉落歸根,葉落糞土,化土無言。

★ 澧縣一葉庵。

糞土:腐土,穢土

衡岳本兩間靈秀所鍾,書契以來,帝王何塚?將相何墳?我詩王潤色山川,越千年華表巋然,獨伴炎黃鎮陵谷;

汩羅為百世詞章之祖,左徒而後,八代寢衰,三唐寢盛,諸君子淵源風雅,喜此地人文蔚起,不徒梁豫有祠堂。

★ 冼雪疇題平一江一 杜甫墓,位於小田近郊。

唐大歷五年春,杜甫避亂來到衡州,游南嶽後病卒,旅莽岳一陽一。

書契:有文字記載。

詩王:對大詩人的頌稱。

梁豫:指杜甫故鄉河南

倚檻愛朝暉,看一朵紅雲,我來東海;

開軒延晚色,喜漫天翠錦,淺抹西峰。

★ 平一江一 花園

天經地緯;

嶽峙淵渟。

★ 平一江一 天岳書院,位於城東北郊,始建於1867年,現為平一江一 第一中學。

天經地緯:即經天緯地,語本《國語·周語》,意為經營天下,規劃天地。

嶽峙淵渟:襲用《孫子兵法》語,意為像山嶽那樣高聳,像深淵那樣沉靜

芳草有情牽戲蝶;

飛花無主寄一騷一人。

★ 黃庭堅題平一江一 月一江一 樓,位於幕阜山

屈平詞賦懸日月;

楚王台榭空山丘。

★ 汩羅屈子祠,位於汩羅一江一 北岸玉笥山,始建於漢代,三進院落。

附近有一騷一壇、濯纓橋、桃花洞、獨醒亭等古跡

亭皋寂寞傷孤客;

風景依稀似去年。

★ 集句題汩羅屈子祠

萬頃重湖怨去國;

一一江一 千古屬斯人。

★ 汩羅屈子祠

一江一 上峰青,九歌適和湘靈曲;

湖南草綠,三疊重招宋玉魂。

★ 李元度題汩羅屈子祠。

湘靈:湘水之神

集芙蓉以為裳,又蕙樹之百畝;

帥雲霓而來御,將往觀乎四荒。

★ 郭沫若集《離一騷一》句題汩羅屈子祠

澤畔行吟,五月孤忠沉夜月;

離一騷一壽世,三閭遺恨泣秋風。

★ 汩羅屈子祠。

五月:屈原因楚國政治腐敗,無力挽救,於五月五日投汩羅一江一 。

三閭:屈原在楚懷王時曾任三閭大夫

哀怨托離一騷一,生面獨開詩賦祖;

孤忠報楚國,餘風波及漢湘人。

★ 汩羅屈子祠

哀郢矢孤忠,三百篇中,獨宗變雅開新格;

懷沙沉此地,兩千年後,惟有灘聲似舊時。

★ 郭嵩燾題汩羅屈子祠。

哀郢:《楚辭》九章篇名。

郢,楚國都,在今湖北一江一 陵西北。

屈原被放逐後,寫此篇以寄托其懷念故國之情。

三百篇:《詩經》。

變雅:《詩經》風、雅、頌的變體。

懷沙:屈原作品之一,《楚辭·九章》篇名,相傳為屈原的絕命詞。

懷沙,指懷抱沙石自沉

上官吏,彼何人?三戶僅存,忍使忠良珍瘁;

太史公,真知已!千秋定論,能教日月爭光。

★ 汩羅屈子祠

一騷一可為經,卓然雅頌並傳,儼向尼山承筆削;

風原闕楚,補以沅湘諸什,不勞太史采輶軒。

★ 郭嵩燾題汩羅屈子祠

階高辭遠,同風雅並體;

行廉志潔,與日月同光。

★ 董必武題汩羅屈子祠

痛飲讀離一騷一,放開今古才子膽;

狂歌吊湘水,照見一江一 潭漁父心。

★ 吳邵之題汩羅屈原墓,位於汩羅山烈女嶺。

相傳屈原投一江一 後一屍一體逆流而上,為人發現埋此

北京(1) 北京(2) 北京(3) 北京(4) 北京(5) 故宮 北京(6) 故宮 北京(7) 故宮 北京(8) 中南海 北京(9) 中南海 北京(10) 北海 北京(11) 頤和園 北京(13)香山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對聯大全
北京(1)北京(2)北京(3)北京(4)北京(5) 故宮北京(6) 故宮北京(7) 故宮北京(8) 中南海北京(9) 中南海北京(10) 北海北京(11) 頤和園北京(13)香山北京(14)雍和宮天津瀋陽吉林遼寧河北承德河南(1)河南(2)河南(3)河南(4)開封洛陽許昌南陽上海(1)上海(2)浙江(1)浙江(2)浙江(3)紹興溫州杭州(1)杭州(2)杭州(3)杭州(4)杭州(5)杭州(6)杭州(7)杭州(8)杭州(9)杭州(10)西湖十景江蘇(1)江蘇(2)江蘇(3)江蘇(4)江蘇(5)南京(1)南京(2)南京(3)南京(4)太平天國天王府南京(5) 清涼山南京(6) 隨園南京(7) 莫愁湖南京(8)秦淮河風景帶無錫(1)無錫(2)無錫(3) 惠山無錫(4) 梅園無錫(5) 太湖揚州(1)揚州(2)揚州(3) 蜀岡揚州(4) 虹橋風景帶揚州(5) 瘦西湖蘇州(1)蘇州(2)蘇州(3)蘇州(4) 拙政園蘇州(5) 虎丘常熟泰州鎮江(1)鎮江(2)宜興徐州南通連雲港江陰山東濰坊曲阜濟南山西太原安徽(1)安徽(2)馬鞍山安慶陝西西安甘肅蘭州(1)蘭州(2)黑蒙青新寧藏江西南昌九江甘棠湖萍鄉贛州廣東(1)廣東(2)廣州惠州潮州海南廣西桂林福建(1)福建(2)福州(1)福州(2)廈門台灣台北台中台南港澳雲南昆明大理劍川鶴慶貴州貴陽湖南(1)湖南(2)長沙湘潭衡陽韶山桃花源湖北武漢襄樊黃岡四川成都瀘州樂山灌縣新都重慶(1)重慶(2)南京勝棋樓煙台蓬萊閣南昌滕王閣九江潯陽樓長沙天心閣湖南嶽陽樓武漢黃鶴樓武漢晴川閣成都望江樓昆明大觀樓貴陽甲秀樓長城長江黃河鄱陽湖洞庭湖泰山華山衡山恆山嵩山黃山廬山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九華山武當山青城山(1)青城山(2)青城山(3)嶗山羅浮山天台山武夷山北固山焦山岳麓山千山莫干山小孤山石鍾山白雲山越秀山秀山雞足山五泉山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