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書白話文》杜驥傳:高祖杜預,晉征南將軍。曾祖杜耽,因避難到河西,任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宋書白話文》杜驥傳

宋書白話文

杜驥傳

杜驥字度世,京兆杜陵人。

高祖杜預,晉征南將軍。

曾祖杜耽,因避難到河西,任職於張氏。

苻堅攻佔涼州時,他的祖父、父親才從河西回到關中。

驥的哥哥杜坦對史傳很有研究。

高祖征戰長安時,杜坦率領手下人全部到了南方。

太祖元嘉年間,皇帝對坦非常器重,歷任後軍將軍,龍驤將軍,青冀兩州刺史,南平王劉鑠的右將軍司馬。

當時遷居南方時間較晚的北方人,總遭到朝廷的歧視,被看作不體面、寒傖;即使其中有的人才能傑出,也總不能擔任要職,杜坦對此非常憤慨。

他曾經和太祖談到歷史,太祖說:「金日石單忠孝真淳,漢代沒有誰趕得上他,真遺憾如今沒有像他那樣的人。」

杜坦說:「金日石單的美德確實如皇上所說。

但假若他生在今世,定然忙於養馬,哪有機會被您賞識。」

高祖一下子變了臉色,說:「你對朝廷為何如此刻薄?」

杜坦說:「請聽臣解釋,我本是朝廷尊貴之族,曾祖在晉朝混亂時遠遷涼州,世代相承都沒有忘記我們的根本,就因為我們回到南方較晚而被輕視。

金日石單是胡人,本不過是養馬放牧之人,就能躍居朝中,位列名賢。

聖明的宋朝即使要再選拔人才,臣認為恐怕未必能做到。」

高祖聽後默不作聲。

北方有一習慣,要派兒子去問候病人。

杜驥十三歲時,父親讓他去問候同郡人韋華,韋華的兒子韋玄當時有很高的名望,一見到杜驥非常驚奇,將女兒許配給他。

杜陽公劉義真鎮守長安,徵召杜驥為州主簿。

後任義真的軍騎行參軍、員外散騎侍郎,江夏王劉義恭撫軍刑獄參軍、尚書都郎官,長沙王劉義欣的後軍錄事參軍。

元嘉七年(430),他跟隨到彥之到河南,加封建武將軍。

索虜撤去在河南的防衛部隊回到河北,到彥之派杜驥守洛陽。

洛陽已長時間處於混亂凋敝狀態,又無糧食,到了彥之敗退時杜驥想棄城逃跑,但害怕太祖因此殺了他而未果。

當初,高祖平定關洛時,得到一批鐘鼎古物並帶回南方,其中有一口大鐘墜入洛水。

到這當兒,太祖派將軍姚聳夫帶著一千五百士兵來到洛陽取這口大鐘。

當時聳夫正率領人馬在洛水拖鐘,杜驥就欺騙他說:「敵虜南渡以後洛陽城形勢危弱,如今城池已修好,堅固異常,另外軍糧充足,而所缺的正是人。

你把士兵帶進城來,我們共守洛陽,建立大功後去取鍾不晚。」

聳夫信了他的話,率眾人去杜驥那裡。

一進城,卻發現城不可守,更無糧食,聳夫就率眾人走了。

杜驥隨即棄城往南逃回,並對太祖說:「我本欲以一死堅守洛陽,姚聳夫一進城就撤走,城內的人心情沮喪,士氣低落,都要走禁也禁不住。」

皇上大怒,派建威將軍鄭順元在壽陽殺了聳夫。

聳夫,吳興武康人,勇一猛果斷,有氣力,宋代的那些小將領無人能趕得上他,當初隨到彥之北伐時與敵虜相遇,聳夫親自斬了拓跋燾的叔父英文特勒,拓跋燾用百匹馬贖回叔父頭顱。

杜驥接著擔任通直郎、射擊校尉、世祖征虜諮議參軍。

元嘉十七年(440),他出朝督察青、冀兩州,徐州的東莞、東安二郡的軍事、寧遠將軍、青冀二州刺史。

他在任八年,有好的政績留在齊地。

從義熙年間到宋末年,刺史中只有羊穆之和杜驥被老百姓所稱道。

元嘉二十四年(447),他任左軍參軍,哥哥杜坦任刺史,北方人都以此為榮。

杜坦的長子杜琬任員外散騎侍郎,太祖曾有信函給杜坦,杜琬拆開看了。

信還未送走,太祖又追回,發現信已打開,就要嚴加追查。

丞都回報說:「是杜家的子弟拆開的。」

太祖派主書詰問此事,杜驥稟告說:「拆信的是我的四兒子季文,懇請皇上按刑法處置。」

太祖破例原宥不問。

元嘉二十七年,杜驥去世,時年六十四歲。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宋書白話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