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書白話文》垣護之傳:祖父垣敞,在苻堅的先秦作官,當長樂國郎中令。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宋書白話文》垣護之傳

宋書白話文

垣護之傳

垣護之字彥宗,略陽桓道人。

祖父垣敞,在苻堅的先秦作官,當長樂國郎中令。

慕榮德進入青州,用垣敞為車騎長史。

慕榮德的哥哥的兒子慕榮超繼承慕榮德的偽帝位。

垣護之的伯父垣遵、父親垣苗再被委用,垣遵當尚書、垣苗當京兆太守。

高祖圍攻廣固,垣遵、垣苗越城投降,高祖都把他們任為太尉行參軍。

太祖元嘉年中,垣遵當員外散騎常侍,垣苗為屯騎校尉。

垣護之少時瀟灑不俗、不拘小節,身材矮小,相貌醜陋,但氣概過人,果敢能幹。

他隨從高祖征討司馬休之,當世子中軍府長史,兼行參軍。

永初年中,補任奉朝請。

元嘉初年,當殿中將軍,隨同到彥之北伐,彥之將要退兵,護之寫信勸諫說:「外面傳說足下想回軍返國,我有不同的看法。

為什麼呢?殘餘的敵人怕我們,望風而逃,八年來侵佔我們的地盤,不經戰鬥便收復了。

我們應該長驅漠北,窮追殘餘的胡虜。

況且他們自動送死,不需我們遠遠地攻擊。

應該叫竺靈秀快速前進到滑台幫助朱修之固守,足下的大軍前抵黃河以北,那虎牢、洛陽一帶的敵人,自然退逃。

當年有人連年作戰,損兵折將,糧食缺乏,仍然放膽前行,不肯輕易退卻。

況且今年青州豐收,濟河漕運流通,士兵吃得飽,戰馬養得好,威力沒有受到損傷。

如果丟棄滑台,白白地喪失已成功業,怎能符合朝廷給你的旨意呢?」

到彥之沒有採納這個意見,敗逃而歸。

太祖聽說垣護之進諫之事,很是稱讚。

用垣護之補任為江夏王劉義恭的北行參軍、北高平太守。

因為偷運被禁止的物品,垣護之被逮捕入獄,不久被釋放。

又補任衡陽王劉義季征北長流參軍,遷任宣威將軍、鍾離太守。

垣護之隨同王玄謨進入黃河,王玄謨進攻滑台,垣護之的一百多隻軍艦作先鋒,進據石濟戍壘。

石濟在滑台西南一百二十里處。

到魏國援兵快到時,垣護之又派人帶信給王玄謨,叫他馬上進攻,說:「當年武帝進攻廣固,死傷也很多。

況且目前情勢與當年不同,怎麼能過多地考慮士兵的傷亡。

我希望盡快攻下該城。」

王玄謨沒聽從。

玄謨敗北,沒時間報知垣護之。

垣護之聽說,魏兵已把王玄謨的水兵大船全部用鐵鏈連住,布成三道,截斷黃河,想堵住垣護之的退路。

此時,黃河水流很急,垣護之從河流中飛速東下,每遇鐵鏈,便用長一柄一巨斧砍斷,敵人擋不住。

垣護之只丟下一隻小船,其餘戰船都完好無損。

他留下戍守一靡一溝城。

回來後,當江夏王劉義恭驃騎戶曹參軍,戍守淮陰。

加號建武將軍,兼領洛北太守。

他率二千人再隨張永進攻石高石敖。

先佔據委粟津。

敵人杜道鯭和尚書伏連來援助,垣護之拒擊敵人,敵人於是退兵向東。

蕭思話派垣護之到梁山迎接大軍,敵人尚書韓元興率領一精一兵突然襲來,垣護之憑借險要的地勢抵抗,殺敵都軍長史,兵士幾千人,敵人才退。

蕭思話準備退回,騙垣護之說:「沈慶之救兵將至,應該馬上在濟口建橋。」

垣護之知道蕭思話的真意,馬上分派百姓建橋。

蕭思話再派他渡過黃河戍守乞活堡,防守魏人追兵。

元嘉三十年(453)春天,太祖被殺,垣護之回兵屯駐歷下。

聽說世祖入京討伐元兇劉邵。

垣護之帶領部下連忙回援,世祖很讚賞。

用他當冀州、青州的濟南、樂安、太原三郡諸軍事、寧遠將軍、冀州刺史。

孝建元年(454),南郡王劉義宣造反。

兗州刺史徐遺寶是垣護之的舅兄,遠遠地相互連結,寫信給垣護之,勸他擁戴劉義宣。

垣護之派人把這事告訴世祖。

遺寶當時戍守湖陸,垣護之留下兒子垣恭祖戍守歷城,親自率步兵和騎兵襲擊徐遺寶,路過鄒山,襲敗徐遺寶的分支戍城部隊。

到湖陸約六十里處,徐遺寶燒城西逃。

兗州平定,垣護之被調為游擊將軍,隨同沈慶之等進擊魯爽,加號輔國將軍。

劉義宣率大兵抵達梁山,和王玄謨相僵持。

柳元景率領垣護之及其弟弟垣詢之、柳叔仁、鄭琨等部隊出鎮新亭。

王玄謨看見敵人很強盛,派司馬管法濟求援,非常急迫。

世祖派柳元景等人進據南州,垣護之的水兵先行。

敵人派將領龐法起率兵襲擊姑孰,恰遇垣護之、鄭琨等人來了。

垣護之等奮勇攻擊,大敗敵兵,殺死很多敵人,其餘都跳水被淹死。

王玄謨又派人告訴柳元景說:「西城守不住,只剩下東城。

敵眾我寡,非常懸殊。

我請求退還姑孰,再談進攻。」

柳元景不答應,帶領所有的兵馬前來赴救。

垣護之勸元景分兵援助,元景同意他的計策。

於是把一精一兵配給垣護之,抵達梁山。

到戰鬥爆發,垣護之看到敵人船艦連接,對王玄謨說:「現在應該以火焚燒敵人船艦。」

便馬上派隊長張談等燒燃敵人船隻。

風很大,火很急,敵人因此逃散。

梁山平定,垣護之率兵追時,恰會朱修之已平定江陵,到尋陽便返回了。

垣護之遷任督徐、兗二州和豫州的梁郡諸軍事、寧朔將軍、徐州刺史,封爵益陽縣侯,食邑一千戶。

他的弟弟垣詢之,驍勇有力氣。

劉邵一向聽說這個名聲,叫垣詢之作輔國將軍張柬的副將。

當時張超最先向文帝開刀,也帶兵屬於張柬管轄。

垣詢之想殺張超,擔心張柬不同意。

其實張柬內心也有這個打算,但又不知垣詢之的真心,互相暗中觀察。

恰會張超來議事情。

張柬顏色有變,垣詢之覺察到了,便共同商議對策,派人召來張超。

張超懷疑,不來,改住其他地方。

垣詢之不知張超已遷移別處,直接到張超的住處殺他。

結果只在張超的一床一上殺了他的僕人,於是只好和張柬南逃。

張柬落入秦淮河淹斃。

垣詢之保住一性一命。

當時世祖已登位稱帝,用垣詢之當積一弩一將軍。

梁山之戰,垣詢之奮戰不顧,被飛箭射中,死了,被追認為冀州刺史。

二年(455),垣護之因為仗著有功而報私仇,被免去官職。

後又再當游擊將軍。

不久,遷任大司馬、輔國將軍,領南東海太守。

還未赴任,再當督青、冀二州諸軍事、寧遠將軍、青冀二州刺史,鎮守歷城。

第二年(456),加號寧朔將軍,督徐州的東莞和東安二郡諸軍事。

世祖認為歷下是要害之地,想遷移青州治所共同鎮守歷城,朝廷建議不一。

垣護之說:「青州北有黃河濟水,又有很多草陂沼澤,不是敵人想進攻的地方。

他們每次來侵略,必經歷城。

兩州同時鎮守於此,這是長遠的計策。

北邊又鄰近黃河,歸順投誠的人比較容易。

近則消除人民的禍患,遠則揚國家的威風,這是安定邊防的妙計。」

於是這個決定才被確定下來。

大明三年(459),垣護之被調任右衛將軍。

還京路上聽說司空竟陵王劉誕反叛,垣護之馬上率部下接受車騎大將軍沈慶之指揮。

劉誕被消滅後,垣護之轉任西陽王劉子尚撫軍司馬、臨淮太守。

第二年出外當使持節、督豫司二州諸軍事、輔國將軍、豫州刺史、淮南太守。

再隸屬沈慶之討伐西陽蠻。

護之所到任地,喜歡搜刮民財,錢物充滿。

七年(463),因此被投到監獄,免去官職。

第二年(464),再起任為太中大夫,還未到任,當年去世,享年七十歲,被謚為壯侯。

前廢帝永光元年(465),被追認為冠軍將軍、豫州刺史。

他的兒子垣承祖繼承爵位,承祖去世,兒子垣顯宗繼位。

齊國建立,封爵被取消。

護之的次子恭祖,勇毅果敢,有父親的遺風。

太宗泰始初年,因戰功當上了梁、南秦二州刺史。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宋書白話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