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書白話文》傅亮傳:高祖傅鹹是司錄校尉。父親傅瑗,因學業有成就而聞名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宋書白話文》傅亮傳

宋書白話文

傅亮傳

傅亮字季友,是北地靈州人。

高祖傅鹹是司錄校尉。

父親傅瑗,因學業有成就而聞名,官至安成太守。

傅瑗與郗超關係很好,郗超曾經到傅瑗家,傅瑗讓他的兩個兒子傅迪和傅亮出來拜見郗超。

傅亮當年只有四五歲,郗超叫人把傅亮的衣服脫一下,讓手下人把衣服拿走,傅亮沒有絲毫吝惜的樣子。

郗超對傅瑗說:「你的小兒子將來的名聲與官位,必定大大高過他的哥哥。

但保持家業傳宗接代,還得依靠大的。」

傅迪字長猷,也是儒生,官至五兵尚書。

永初二年(421)去世,追贈為太常。

傅亮廣博涉獵經史,尤其擅長文詞。

開始作建威將軍,桓謙的中軍行參軍。

桓玄篡位,聽說傅亮有學問而文章又寫得好,便選中他作秘書郎,想讓他整頓秘閣,傅亮還沒來得及做這個官,桓玄就垮台了。

舉義之初,丹陽尹孟昶讓他做建威參軍。

義熙元年(405),做員外散騎侍郎,到西省,掌管詔書命令之事。

後又調任為領軍長史,讓中書郎滕演取代他原來的職位。

傅亮未到任,因母親去世,在家守孝,做劉毅撫軍記室參軍,又加任領軍司馬之職。

義熙七年(412)遷為散騎侍郎,又代滕演到西省,還是任中書黃門侍郎,像以前一樣管理西省。

高祖因他很久以來一直很勤勞,想讓他到東陽郡做官,先把這件事告訴了傅迪,傅迪十分高興地告訴了傅亮。

傅亮聽後不語,立即去見高祖說:「我知道您的恩典,想讓我到東陽。

家中貧困有了俸祿,以一家之私而想,實在是幸運。

但我平生心中所想只願留在京都,不想到外地做官。」

高祖笑道:「只考慮到你很需要俸祿才想調你到東陽。

若能像你所說的這樣,那麼就按你希望的辦吧。」

當時正碰上西討司馬休之,高祖讓他做太尉從事中郎,掌管記室,讓太尉參軍羊徽做中書郎,代管西省。

傅亮跟從高祖征伐關、洛,回到彭城。

宋國初建,讓他做侍中,領受世子中庶子。

調為中書令,仍然領中庶子。

跟隨高祖回到壽陽。

高祖有接受東晉禪讓的意思,但又不好開口,於是宴請朝中大臣,沉著地說:「桓玄殘暴篡位,東晉皇權已移於外人之手,我首先倡導大義,復興了皇室。

南征北伐,平定四海,功高勳顯,於是擔起了國家的重擔。

現在我快老了,受重用、受人尊敬已到現在這樣了,萬事萬物都要戒過盛過滿,否則不能長久安定。

現在我想奉還我的官位,告老還鄉。」

群臣只有熱烈讚頌高祖的功德,並不明白高祖真的心意。

宴會至晚才散,傅亮告辭走到外面,才領悟了高祖的意思,但宮門已關,傅亮於是敲門求見,高祖馬上開門接見了他。

傅亮進來後說:「我現在最好回一趟京城。」

高祖懂得傅亮的意思,不再說別的,直接說:「需要幾個人送你?」

傅亮說:「幾十個人就夠了。」

傅亮出門,已到了夜晚,見長星劃過天空。

傅亮見此拍著大一腿說:「我一向不信天人感應,可現在卻應驗了。」

傅亮一到京都,東晉皇帝就徵召高祖入輔為相。

永初元年(420),傅亮遷官為太子詹事,仍作中書令。

因輔佐有功,封為建城縣公,食邑二千戶。

進入中書省,專管詔書命令。

讓傅亮擔任總國權,在省中接見賓客。

神虎門外每天大早就停車數百輛。

高祖開始進入京城時,所有書信全是記室參軍滕演代寫,北征廣固時,把這些事都托給了長史王誕。

自此以後,一直到高祖接受皇位,所有的表、策等文件都是出於傅亮之手。

永初二年,傅亮調任為尚書僕射、中書令,並仍為詹事。

第二年,高祖生命垂危,傅亮與徐羨之、謝晦一同接受高祖遺命,配班劍二十人。

少帝即位,傅亮被提升為中書監、尚書令。

景平二年(424),做護軍將軍。

少帝被廢黜,傅亮率行台官員到江陵奉迎太祖。

到了之後,在江陵城南立行門,題為「大司馬門」。

帶領行台眾官到門前拜表,威儀禮節非常隆重。

太祖要下來時,召見傅亮,大聲痛哭,悲哀之情震動左右。

然後問義真以及少帝的死和被廢黜的本末情由,悲痛哭號,侍立在旁的人不能抬頭相視。

傅亮汗流浹背,什麼話也回答不出來。

於是派心腹在到彥之、王華等人面前,極力結納。

太祖登位之後,加傅亮官為散騎常侍、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原來的官職也同時保留。

又授傅亮為始興郡公,食邑四千戶,傅亮堅決推辭太祖的這次封賞。

元嘉三年(426),太祖想殺傅亮,先喊他進見。

宮內有人密報給傅亮。

於是傅亮推說嫂子病重,請求暫時回家,並派人送信給徐羨之,自己乘車出城門,然後乘馬奔往哥哥傅迪的墓前。

屯騎校尉郭泓抓住了傅亮並交給了廷尉,傅亮被殺,當時五十三歲。

開始到廣莫門的時候,太祖派中書舍人把詔書給傅亮看,並對他說:「因你在江陵誠心誠意迎奉太祖,所以你的兒子們不會被殺。」

起初,傅亮見人生之路艱險,於是寫了一篇文章,名為《演慎》,文為:

人們常說,自始自終謹慎,就不會有失敗之事。

《易經》說:「括囊無咎,」謹慎是沒有害處的。

又說:「藉之用茅,何咎之有。」

謹慎到了極點。

文王事事小心,《大雅》詠頌他多福;仲由為人勇一猛,馮河給他良苦的勸戒。

《虞書》中著有為人謹慎的格言,周廟中把它刻在陛座之側。

由此說來,要能夠保全自身及其品德,就要謹慎。

四道喜歡謙遜,三材忌諱圓滿,吉祥聚於空室,鬼魅俯視高屋。

殷實之家也許有傾家蕩產之災難,鐘鳴鼎食不會有百年的富貴。

然而縱一欲貪生之人,忽視謹慎而又不戒除陋習,只知前進而不知急流勇退,沒有不受到懲罰的。

前車已被摧毀,後面的車子仍不知停息,車正在危險之中只不過是暫時安全,僥倖走過一段險路,這樣必有顛覆墜一落滅亡的災難,生命慘遭傷亡之禍。

這是什麼原因呢?流連沉溺而忘返,把生命看作比俗世之物還輕的緣故啊。

傅亮是一個貧窮讀書人,因偶然的機會做了宰輔,手握重權。

見少帝沒有德行,心懷憂懼,作《感物賦》來寄托他的情懷,其文為:

我在暮秋的一個月夜,在宮中辦完了公事,遊目藝苑,見霜初降,蟄蟲還很多,飛蛾四處亂飛,滿室皆是,聚集在有燭火的地方,直到被燒死才罷休。

飛蛾雖是小小動物,但我仍憐惜懷想它很久。

回想莊生異鵲的事情,與他同樣迷途忘返,這是先師之所以鄙視有智之人,以及齊人之所以用日論為難的原因。

惆悵萬分,心有所想,觀物有感,腦中思緒翻騰,於是寫了此賦。

在秋日的夜晚,奉皇命在禁宮。

聽秋蟲在前院鳴唱,看明亮的月光照在房子上。

秋風蕭瑟吹動簾帷,霜花皚皚鋪滿地平。

惋惜蜩鳴正在秋景中,憐憫花落而懷念春天。

可歎辛勞的人多感慨,為何白天黑夜憂慮重重。

遐想古今,循環無盡。

詠歎伊相留下的規矩,盼望董生的正相融合。

在燈光下打開書卷,溫習聖哲們的遺跡。

典籍一向難以查找,源流各別,紛紛都有不同。

在以前史書中稽考舊聞,探訪心跡。

人生中道路平坦或險阻在於命運,成全或喪失完全在於自身。

文辭保存華麗的而剔除污穢的,含義高雅而又易懂。

雖然源流深遠,但拿來大家探討仍有啟發教育作用。

飛來飛去的小蟲,飄來飄去的小蠅,沿著布帷尋找縫隙,看到火焰想去追隨。

使蘭膏一靡一爛而不後悔,撲向明燭也在所不惜。

看到前面路不通,也不知改道。

並不是這些小東西值得我哀悼、惆悵懷念。

蟲與人所走道路相同實在可貴,看來這兩種東西靈魂是一樣的。

..!!

開始,傅亮奉迎大駕,在路上賦詩三首,其中一首流露了後悔與害怕的意思。

傅亮自己明白將要倒台,但又沒有辦法退身,於是又寫了辛有、穆生、董仲道的贊文,稱讚他們的見解正確。

傅亮的長子傅演,為官秘書郎,比傅亮先去世。

傅演的弟弟傅悝、傅湛都逃走了。

傅湛的弟弟傅都,遷到建安郡,世祖孝建年中,他們都回到了京都。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宋書白話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