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清秘史
第十二回 念故交岡上尋遺體 懷深恨刀下誓狂言
卻說英明皇帝回宮之後,便在宮中大排筵宴,慶賀凱旋。
隨征各貝勒大臣,個個加級封賞。
到了第二天,皇帝坐朝,便有扈爾漢出班奏道:「現有明朝西路兵馬,已由寬甸進董鄂路,居民逃匿深山茂林中。
那總兵劉挺縱兵焚掠村莊,殺死百姓很多。
當有牛錄額真托保、額爾納、額黑乙三人,率駐防兵五百名迎敵,被劉挺軍隊重重圍住。
額爾納額黑乙被亂兵殺死,損了我兵士三百人。
托保帶了殘餘軍馬,逃來盛京求救,請皇上下令快發大兵前去迎敵。」
皇帝忙下令大貝勒三貝勒四貝勒統率原有人馬,先住董鄂路迎戰,又令扈爾漢帶領三軍,在深山茂林中策應。
留四千一精一銳,保守盛京,預備抵敵李如柏賀世賢的兵馬。
此番出兵,大貝勒當大元帥,三貝勒當副元帥,四貝勒當先鋒元帥。
四貝勒領著二千人馬。
拔寨先起,看看走到富察地方,探馬報說,前面明兵,沿佟家江來,相距只有六十里。
四貝勒便吩咐在山谷中,紮下營盤。
一面在後營挑選二百名明朝投降的浙江兵士,傳進帳來,給他酒肉,又用好言安慰一番,教他們依舊穿起明朝的軍裝,打著明朝旗號,到佟家江劉挺營裡,謊報杜軍已得了盛京城池,特打發來迎接將軍進城。
倘能騙得劉挺到來便是你們的功勞。
立刻放你們回家鄉去。
那班兵士,思家念切。
聽得放他回家,便個個感激,當下打扮停當。
打著杜將軍旗幟,向佟家江一路迎上去。
這裡扈爾漢也帶著他的馬隊趕到,和四貝勒合兵一處。
卻說那劉挺從演場出發,由寬甸東向,沿佟家江一帶過來,沿山路途崎嶇,叢莽深谷密,心中又怕杜松先得了盛京,奪了自己的大功。
因此催促兵士,晝夜趕程。
兵士們走得疲倦萬分,到了董鄂路,便藉著民房,休息一宵,第三天又拔隊向富察地方前進。
劉挺原與朝鮮兵約會在此,看看朝鮮兵尚未到。
只好暫行沿江扎定,等他兵到,合力進攻。
一日黃昏時候,江面渡過一小隊人馬來,夕一陽一照著那旗上,顯出一個杜字來。
劉挺打聽明白,是自家兵士,便傳他進帳,問起杜將軍時,原來早於三日前,奪取盛京,專候劉將軍過江去商量收拾北路部落。
這班兵士,說得活靈活現,不由劉挺不信,頓時心中一喜一恨,喜的是建州夷已滅,中國從此可以高枕無憂,恨的是朝鮮軍隊,延誤時日,這攻破盛京的一番大功,眼巴巴被杜將軍奪去,自己枉做了個先鋒元帥。
當下傳令兵干,準備明天渡江入城翌晨起來,個個卸下甲冑,收藏兵器,報信的二百名沙漠兵士,走在前面領路,一路談笑歌唱,渡過江去。
看看走了二十多里路,後面忽然金鼓喧天。
三貝勒帶著一支人馬殺來。
劉挺十分慌張,再看那領路的浙江兵,已是分頭四散,去得無影無蹤,幸而隨身的五百名親兵,還不曾卸甲,便掉轉身來,列成陣勢,拍馬當先,和三貝勒廝殺,無奈那建州兵越來越多,自己後面的兵士,又來不及穿甲。
劉挺知道這裡有一座阿布達裡岡,可以駐得兵馬,便傳令速速後退,打算佔住這座山岡,再與敵人廝殺。
才走到山腰裡,山頂上一聲號炮,四貝勒已帶著人馬,衝殺下來。
明兵大半是手無寸鐵,又是身披軟甲,只見山頂上箭如驟雨,打得明兵馬仰人翻。
劉挺看看人馬折去大半,前無去路,後有追兵。
便帶著幾十個親兵,向西逃去。
過了一個山峽,西面兩支人馬殺出。
左邊是四貝勒,右邊是扈爾漢,把他截在中心,他仍是東衝西突。
到了危急時候,拔佩刀自刎而死。
四貝勒吩咐手下割下他的首級,同去獻功。
這時朝鮮的援軍統帥姜宏立,打聽得明兵已敗,便偃旗息鼓回國去了。
大貝勒和三貝勒扈爾漢等,班師回朝。
英明皇帝十分歡喜。
吩咐備辦慶功筵宴,請大小從征官員,在御花園吃酒。
又在宮裡召集各妃子太子公主福晉們,開一個家庭盛宴,吃得大家痛快淋一漓。
這且不在話下。
卻說明經略使楊鎬,在沈一陽一城中,接二連三的得到三路兵隊全軍覆沒的報告,嚇得神魂無主,手足忙亂。
一面繕寫奏章,申報朝廷,一面傳出加緊軍令,送去清河城,叫總兵李如柏立刻整軍退回沈一陽一。
保護城池,約略檢算,是役明朝陣亡兵士八萬八千餘名。
陣亡將領三百餘名。
中途逃亡的兵士一萬餘名。
楊鎬這時心中最掛念的,便是他盟弟劉挺的一屍一首。
當下派了五十名兵士,悄悄的到阿布達裡岡下去。
覓得劉將軍的遺體來。
指點工匠,用香木調刻一個人頭,安在這遺體的頸子上,又買了一具上等棺木,把他裝下了。
親自送回北京去。
劉挺的妻子撫棺大慟,哭得死去活來。
虧得楊夫人千言萬語安慰她,楊鎬又把自己的女兒,許配劉公子,兩家成了眷屬。
劉夫人也得一個靠傍,從此母子都住在楊家。
惟是楊鎬這回拜命東征,結果一敗塗地,也是罪無可赦。
朝中御史交章彈劾,說他喪師辱國明廷把他革職拿問,另簡兵部侍郎熊延弼代任經略。
熊廷弼奉到上諭,即具摺上奏,略道臣聞遼左京師肩背,河東遼鎮腹心,開原又河東根本。
開原今已破,則北關難保,朝鮮亦不可恃,遼河亦何可守?乞速遣將,備秣糧,修器械,毋窘臣用,毋緩臣期,毋中格以阻臣氣,毋旁撓以掣臣肘,毋獨遺臣以艱危。
以致誤臣誤遼兼誤國也。
謹奏。
奏上,神宗報允,賜尚方寶劍,令便宜行一事。
熊廷弼出了海關,見難民紛紛逃來,細細查問,知鐵嶺又失,沈一陽一吃緊,居民因此西奔。
遂用好言撫一慰。
叫他們隨回遼一陽一槐鼐擰W叩眉柑歟械至裳簦⒖壇鍪景裁瘛R幻娑鉸示俊⒃焯擔富鵪鰨拗淺卣屑魍觶疵把┌鱍倉遼蜓簦蕹竊謀災埔黃純櫱芾斕募牢摹G准勒笸黿俊K婕賴木浚齦齠幾釁呂幔雜幸環褡鰲A繕虻霉思改臧簿駁娜兆櫻謖餳改曇洌志奐送頡7質馗鞔Φ囊U饈比嗡怯濾穆稿實郟裁環o誆一妓一U庹切芫允亓傻惱āD鍬稿實郟繕蛭尷犢沙耍肫鷚逗詹恐鞔憂襖滴一橐觶緗裼職鎦鞒創蛭掖順鴆豢剎槐ā5喲票蠢眨退幸鑾椎墓叵擔壞┌霰蛩誶灼菝嬪喜緩每創圃諗哉酒鵠此檔潰骸八茸韃蝗剩乙膊環磷韃灰濉4永此蕩笠迕鵯祝趁且紗笫碌娜耍荒芄寺塹瞇磯唷!?
便向父皇請求得個先鋒元帥,帶一萬人馬先行。
皇帝自統二萬人馬隨後跟來,諸貝勒大臣也隨營聽用。
卻說葉赫部主,兄弟二人,二名金台石,鎮守東城,一名布揚古,鎮守西城。
自從明兵大敗以後,自知開罪建州,刻刻防備著他來報仇。
這時建州兵果然到來,直一逼一東城,一攻一守,兩不相干。
英明皇帝固是能軍,金台石也是不弱,布揚古東城吃緊,分兵來援,被建州兵殺敗,追到城下,圍住西城,東城守兵,見建州兵去了一半,略一鬆懈,那建州兵已緣梯而上。
城上急擲矢石,已是不及。
金台石聞城已被陷,登台死守,縱火自一焚屋宇。
那建州兵蜂擁前來,一齊殺入台中,金台石冒死突圍,被一箭射倒,建州兵便上前按住他,捆縛回營。
英明皇帝起初猶顧念親戚之情,叫他歸降,誰知他怒氣勃勃,出言不遜,惱得皇帝一性一起,喝令推出梟首。
但聽金台石厲聲說道:「我生前不能抵抗滿洲,我死後無知則已。
死若有知,定不使葉赫絕種,將來無論傳下一子一女,總要報此仇恨。」
金台石說至此,首已落地。
皇帝即令代善貝勒拾起他的首級,挑在竿上,往西城招降代善來到城下,用了一片顧念親誼的話兒,說動了布揚古的心,又把金台石的首級,拿來示威。
那布揚古聞東城已破,眼見得獨力難支,至此遂不能不作城下之盟。
西城一降,葉赫遂亡。
皇帝心已快慰,把從前的碑文,撇在腦後。
那裡曉得二百年後,復生出一大椿大禍崇呢,這且慢表。
英明皇帝在東城住了兩天,便班師回國。
人馬走到半路,忽然探馬報說,前面有一隊兵馬,打著蒙古旗號,攔住去路。
有一位將軍,口口聲聲說,奉了林丹汗之命,捧有國書在此,要見你建州皇帝。
皇帝心想蒙古是西北大國,林丹汗又是蒙古五部的盟主,今既有使臣到來,不可怠慢了他。
忙吩咐紮住人馬,傳來使進帳。
當下見營門外走進一個大將來,手捧國書,行到皇帝面前,行過禮,便道林丹汗使臣康喀爾拜虎,來此呈遞國書。
大貝勒在旁,伸手接過國書來。
呈上父皇閱覽。
國書上面寫道:統四十萬眾蒙古主巴圖魯林丹汗,問水濱三萬人滿洲國主英明皇帝安守無恙耶。
明與吾二國,仇綢也。
聞自午年來,汝數苦明國。
今年夏,我已親往明之廣寧,招撫其城,收其貢賦,倘汝兵往廣寧,吾將牽制汝。
吾二人非有釁端也。
但以吾已服之城,為汝所得,吾名安在?若不從吾言,則我二人是非,天必鑒之。
先是二國使者,常相往來,因汝使臣謂不以禮相遇,吾兩人,遂不復聘。
如以吾言為,汝其令前使來,復至我國。
英明皇帝看了國書,一言不發。
把這書遞給大貝勒,諸貝勒大臣一齊上來,一邊看著一邊連說,豈有此理,就中四貝勒忍耐不住,搶上前去,一把揪住那拜虎,拔下佩刀來,要割下他的鼻子。
皇帝忙止住他,一面喚人把拜虎領出去,給他酒肉,好好看待;一面在帳中召集諸貝勒大臣,商量如何答覆。
有的說把拜虎逐出,莫去理會他。
有的說把蒙古管理的兵,都捉來割去耳機,教他回去,叫他知道我們的厲害。
皇帝一概不贊成。
這時皇子多爾袞,在皇帝身邊,搶著說道:「我看不如因利乘便,趁此和蒙古結交,不知父皇以為然否。」
正是:爭雄自古先懷遠經國由來重睦鄰欲知多爾袞計策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分類: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