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演義》第046回 寵妾廢妻皇綱倒置 崇邪黜正黨獄迭興:指為暗斥婕妤,坐誣謗罪,並牽及劉安世。哲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宋史演義》第046回 寵妾廢妻皇綱倒置 崇邪黜正黨獄迭興

宋史演義

第046回 寵妾廢妻皇綱倒置 崇邪黜正黨獄迭興

卻說劉婕妤專一寵一內庭,權逾孟後,章惇、蔡京即鑽營宮掖,恃婕妤為護符,且追溯范祖禹諫一乳一媼事,應四十四回。

指為暗斥婕妤,坐誣謗罪,並牽及劉安世。

哲宗耽戀美人,但教得婕妤歡心,無不可行,遂謫祖禹為昭州別駕,安置賀州,安世為新州別駕,安置英州。

劉婕妤一陰一圖奪嫡,外結章惇、蔡京,內囑郝隨、劉友端,表裡為一奸一,漸構成一場冤獄,鬧出廢後的重案來。

一奸一人得勢,無所不至。

婕妤恃一寵一成驕,嘗輕視孟後,不循禮法。

孟後一性一本和淑,從未與她爭論短長。

惟中宮內侍,冷眼旁窺,見婕妤驕倨無禮,往往代抱不平。

會後率妃嬪等朝景靈宮,禮畢,後就坐,嬪御皆立侍,獨婕妤輕移蓮步,退往簾下;孟後雖也覺著,恰未曾開口。

申說二語,見後並非妒婦。

偏侍女陳迎兒,口齒伶俐,竟振吭道:「簾下何人?為什麼亭亭自立?」

婕妤聽著,非但不肯過來,反豎一起柳眉,怒視迎兒;忽又扭轉嬌一軀,背後立著。

形態如繪。

迎兒再欲發言,由孟後以目示禁,方不敢多口。

至孟後返宮,婕妤與妃嬪等,隨後同歸,杏臉上還帶著三分怒意。

既而冬至節屆,后妃等例謁太后,至隆祐宮,太后尚未御殿,大眾在殿右待著,暫行就坐。

向例惟皇后坐椅,朱漆金飾,嬪御不得相同,此次當然循例;偏劉婕妤立著一旁,不願坐下。

內侍郝隨,窺知婕妤微意,竟替她易座,也是髹朱飾金,與後座相等,婕妤方才就坐。

突有一人傳呼道:「皇太后出來!」孟後與妃嬪等,相率起立,劉婕妤亦只好起身。

哪知佇立片時,並不見太后臨殿,后妃等均是蓮足,不能久立,復陸續坐下。

劉婕妤亦坐將下去,不意坐了個空,一時收縮不住,竟仰天跌了一交。

卻是好看。

侍從連忙往扶,已是玉山頹倒,雲鬢蓬鬆。

恐玉一臀一亦變成杏臉。

妃嬪等相顧竊笑,連孟後也是解頤。

看官!試想此時的劉婕妤,驚忿交集,如何忍耐得住?可奈太后宮中,不便發作,只好咬住銀牙,強行忍耐,但眼中的珠淚,已不知不覺的迸將下來。

她心中暗忖道:「這明明中宮使刁,暗囑侍從設法,詐稱太后出殿,誘我起立,潛將寶椅撤去,致令仆地,此恥如何得雪?我總要計除此人,才出胸中惡氣。」

後閤中人,原太促狹,但也咎由自取,如何不自反省?當下命女侍替整衣飾,代刷鬢鬟,草草就緒,那向太后已是出殿,御座受朝。

孟後帶著嬪妃,行過了禮,太后也沒甚問答,隨即退入。

后妃等依次回宮,劉婕妤踉蹌歸來,餘恨未息。

郝隨從旁勸慰道:「一娘一娘一不必過悲,能早為官家生子,不怕此座不歸一娘一娘一。」

婕妤恨恨道:「有我無她,有她無我,總要與她賭個上下。」

說著時,巧值哲宗進來,也不去接駕,直至哲宗近身,方慢慢的立將起來。

哲宗仔細一瞧,見她淚眥熒熒,玉容寂寂,不由的驚訝逾常,便問道:「今日為冬至令節,朝見太后,敢是太后有甚麼斥責?」

婕妤嗚咽道:「太后有訓,理所當從,怎敢生嗔?」

哲宗道:「此外還有何人惹卿?」

婕妤陡然跪下,帶哭帶語道:「妾、妾被人家欺負死了。」

哲宗道:「有朕在此,何人敢來欺負?卿且起來!好好與朕說明。」

婕妤只是哭著,索一性一不答一言。

這是妾婦慣技。

郝隨即在旁跪奏,陳述大略,卻一口咬定皇后一陰一謀。

主僕自然同心。

哲宗道:「皇后循謹,當不至有這種情事。」

也有一隙之明。

婕妤即接口道:「都是妾的不是,望陛下攆妾出宮,」說到「宮」字,竟枕著哲宗足膝,一味嬌一啼。

古人說得好:「兒女情長,英雄氣短。」

自古以來,無論什麼男兒好漢,鋼鐵心腸,一經嬌一妻美妾,朝訴暮啼,無不被她熔化。

況哲宗生平一寵一愛一,莫如劉婕妤,看她愁眉淚眼,彷彿一枝帶雨梨花,哪有不憐惜的道理?於是軟語溫一存,好言勸解,才得婕妤罷哭,起侍一旁。

哲宗復令內侍取酒餚,與婕妤對飲消愁,待到酒酣耳熱,已是夜色沉沉,接連吃過晚膳,便就此留寢。

是夕,除艷語濃情外,參入讒言,無非是浸一潤之譖,膚受之愬罷了。

會後女福慶公主,偶得奇病,醫治無效,後有姊頗知醫理,嘗療後疾,以故出入禁中,無復避忌。

公主亦令她診治,終無起色。

她窮極無法,別覓道家治病符水,入治公主。

後驚語道:「姊不知宮中禁嚴,與外間不同麼?倘被一奸一人謠諑,為禍不輕。」

遂令左右藏著,俟哲宗入宮,具言原委。

哲宗道:「這也是人生常情,她無非求速療治,因有此想。」

後即向左右取出原符,當面焚燬,總道是心跡已明,沒甚後患,誰料宮中已造謠構釁,嘖有煩言。

想就是郝隨等人捏造出來。

未幾,有後養母聽宣夫人燕氏,及女尼法端,供奉官王堅,為後禱祠。

郝隨等方捕風捉影,專伺後隙,一聞此信,即密奏哲宗,只說是中宮厭魅,防有內變。

哲宗也不察真偽,即命內押班梁從政與皇城司蘇珪,捕逮宦官、宮妾三十人,徹底究治。

梁、蘇兩人,內受郝隨囑托,外由章惇指使,竟濫用非刑,把被逮一干人犯,盡情搒掠,甚至斷肢折體。

孟後待下本寬,宦妾等多半感德,哪肯無端妄扳?偏梁從政等脅使誣供,定要歸獄孟後。

有幾個義憤填胸,未免反唇相譏,罵個爽一快。

梁、蘇大怒,竟令割舌,結果是未得供詞,全由梁、蘇兩人,憑空架造,捏成冤獄,入奏哲宗。

有詔令侍御史董敦逸復錄罪囚。

敦逸奉旨提鞫,但見罪人登庭,都是氣息奄奄,莫能發聲,此時觸目生悲,倒也秉筆難下。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

敦逸雖是一奸一宄,究竟也有天良。

郝隨防他翻案,即往見敦逸,虛詞恫嚇。

敦逸畏禍及身,不得已按著原讞,復奏上去。

一念縈私,便入阿鼻地獄。

哲宗竟下詔廢後,令出居瑤華宮,號華一陽一教主玉清靜妙仙師,法名沖真。

是時為紹聖三年孟冬,天忽轉暑,一陰一翳四塞,雷雹交下。

董敦逸自覺情虛,復上書諫阻,略云:

中宮之廢,事有所因,情有可察。

詔下之日,天為之一陰一翳,是天不欲廢後也。

人為之流涕,是人不欲廢後也。

臣嘗奉詔錄囚,倉猝復奏,恐未免致誤,將得罪天下後世,還願陛下暫收成命,更命良吏覆核真偽,然後定讞。

如有冤情,寧譴臣以明枉,毋污後而貽譏,謹待罪上聞!

哲宗覽畢,自語道:「敦逸反覆無常,朕實不解。」

次日臨朝,諭輔臣道:「敦逸無狀,不可更在言路。」

曾布已聞悉情由,便奏對道:「陛下本因宮禁重案,由近習推治,恐難憑信,特命敦逸錄問,今乃貶錄問官,如何取信中外?」

此奏非庇護敦逸,乃是主張成案。

哲宗乃止。

旋亦自悔道:「章惇壞我名節。」

照此說看來,是廢後之舉,章惇必有密奏。

嗣是中宮虛位,一時不聞繼立。

劉婕妤推倒孟後,眼巴巴的望著冊使,偏待久無音,只博得一階,晉封賢妃。

賊臣章惇,一不做,二不休,既構成孟後冤獄,還想追廢宣仁,因急切無從下手,乃再從元祐諸臣身上,層加罪案,謀達最後的問題。

二省長官,統是章惇一黨一羽,惇便教他追劾司馬光等,說是:「詆毀先帝,變易法度,罪惡至深,雖或告老或已死,亦應量加懲罰,為後來戒!」那時昏頭磕腦的哲宗皇帝,竟批准奏牘,追貶司馬光為清遠軍節度使,呂公著為建武軍節度副使,王巖叟為雷州別駕,奪趙瞻、傅堯俞贈謚,追還韓維、孫固、范百祿、胡宗愈等恩詔。

尋又追貶光為朱匡軍司戶,公著為昌化軍司戶。

各邪一黨一興高采烈,越覺猖狂,適知渭州呂大忠,系大防兄,自涇原入朝,哲宗與語道:「卿弟大防,素一性一樸直,為人所賣,執政欲謫徙嶺南,朕獨令處安陸,卿可為朕寄聲問好,二、三年後,當再相見!」大忠叩謝而退。

章惇正在閤中,聞大忠退朝,即出與相見,並問有無要諭。

大忠心直口快,竟將哲宗所囑,一一告知,章惇佯作驚喜道:「我正待令弟入京,好與他共議國是,難得上意從同,我可得一好幫手了。」

至大忠去後,即密唆侍御史來之邵,及三省長官,奏稱:「司馬光叛道逆理,典刑未及,為鬼所誅,獨呂大防、劉摯等,罪與光同,尚存人世。

朝廷雖嘗懲責,尚屬罰不稱愆,生死異置,恐無以示後世。」

乃復貶大防為舒州一團一練副使,安置循州,劉摯為鼎州一團一練副使,安置新州,蘇轍為化州別駕,安置雷州,梁燾為雷州別駕,安置化州,范純仁為武安軍節度副使,安置永州,劉奉世為光祿少卿,安置柳州,韓維落職致仕,再貶均州安置,王覿謫通州,韓川謫隨州,孫升謫峽州,呂陶謫衡州,范純禮謫蔡州,趙君錫謫亳州,馬默謫單州,顧臨謫饒州,范純粹謫均州,孔武仲謫池州,王欽臣謫信州,呂希哲謫和州,呂希純謫金州,呂希績謫光州,姚緬謫衢州,胡安詩謫連州,秦觀謫橫州,王汾落職致仕,孔平仲落職知衡州,張耒、晁補之、賈易並貶為監當官,朱光庭、孫覺、趙契、李之純、李周均追奪官秩,嗣復追貶孔文仲、李周為別駕。

這道詔命,系是中書舍人葉濤主稿,文極醜詆,中外切齒。

那章惇、蔡京等,才把元祐諸臣,一網打盡,無論洛一黨一、蜀一黨一、朔一黨一,貶竄得一個不留,大宋朝上,只剩得一班魑魅魍魎了。

君子尚能容小人,小人斷不能容君子,於此可見。

先是左司諫張商英,曾有一篇激怒君相的奏牘,內言:「陛下無忘元祐時,章惇無忘汝州時,安燾無忘許州時,李清臣、曾布無忘河一陽一時。」

為這數語,遂令哲宗決黜舊臣,章惇等誓復舊怨,遂興起這番大獄。

韓維子上書陳訴,略言:「父維執政時,嘗與司馬光未合,懇請恩赦!」得旨免行。

純仁子亦欲援例,擬追述前時役法,父言與光議不同,可舉此乞免。

純仁搖首道:「我緣君實薦引,得致宰相,從前同朝論事,宗旨不合,乃是為公不為私,今復再行提及,且變做為私不為公。

與其有愧而生,寧可無愧而死?」

隨命整裝就道,怡然啟行。

僚友或說他好名,純仁道:「我年將七十,兩目失明,難道甘心遠竄麼?不過一愛一君本心,有懷未盡,若欲避好名的微嫌,反恐背叛朝廷,轉增罪戾呢。」

忠臣信友,可謂完人。

諸子因純仁年老,多願隨侍,途次冒犯風霜,輒怨詈章惇,純仁必喝令住口。

一日,舟行江中,遇風被覆,幸灘水尚淺,不致溺死。

純仁衣履盡濕,旁顧諸子道:「這難道是章惇所使麼?君子素患難,行乎患難,何必怨天尤人。」

純仁可與言道。

既至永州,仍夷然自若,無慼慼容,以此尚得保全。

呂大防病歿途中。

梁燾至化州,劉摯至新州,均因憂勞成疾,相繼謝世。

張商英又劾文彥博背國負恩,朋附司馬光,因降為太子少保。

及詔命到家,彥博亦已得病,旋即身逝,年九十二歲。

彥博居洛,嘗與司馬光、富弼等十三人,仿白居易九老會故事,置酒賦詩,築堂繪像,號為洛一陽一耆英會,迄今留為佳話。

徽宗初追復太師,賜謚忠烈。

會哲宗授曾布知樞密院事,林希同知院事,許將為中書侍郎,蔡卞、黃履為尚書左右丞,卞與惇同肆羅織,尚欲舉漢、唐故事,請戮元祐一黨一人。

凶險之至。

哲宗詢及許將,將對道:「漢、唐二代,原有此事,但本朝列祖列宗,從未妄戮大臣,所以治道昭彰,遠過漢、唐哩。」

許將亦一奸一黨一之一,但尚有良心。

哲宗點首道:「朕意原亦如此。」

將即趨退。

章惇更議遣呂升卿、董必等察訪嶺南,將盡殺流人。

哲宗召惇入朝,面諭道:「朕遵祖宗遺志,未嘗殺戮大臣,卿毋為已甚!」惇雖唯唯應命,心中很是不快,暗中致書邢恕,令他設法誣陷。

恕在中山,得書後,設席置酒,招高遵裕子士京入飲,酒過數巡,乃私問道:「君知元祐年間,獨不與先公推恩否?」

士京答言未知。

恕又問道:「我記得君有兄弟,目今尚在否?」

士京答稱有兄士充,現已去世。

恕又道:「可惜!可惜!」士京驚問何事?恕便道:「今上初立時,王?珪為相,他本意欲立徐王,曾遣令兄士充,來問先公。

先公叱退士充,珪計不行,所以得立今上。」

一派鬼話。

士京又答言未知。

恕按道:「令兄已歿,只有君可作證,我有事需君,君肯相從,轉眼間可得高官厚祿,但事前切勿告人!」士京莫名其妙,但聞高官厚祿四字,不禁眉飛色舞,當即答稱如命。

飲畢,歡謝而別。

恕即復書章惇,謂已安排妥當。

惇即召恕入京,三遷至御史中丞。

恕遂誣奏司馬光、范祖禹等,曾指斥乘輿,又令王珪為高士京作奏,述先臣遵裕臨死,曾密囑諸子,有叱退士充,乃立今上等事。

再嗾使給事中葉祖洽,上言冊立陛下時,王珪嘗有異言。

三面夾攻,不由哲宗不信,遂追貶王珪為萬安軍司戶,贈遵裕秦國軍節度使。

自是天怒人怨,交迫而至。

太原地震,壞廬舍數千戶,太白星晝見數次,火星入輿鬼,太史奏稱賊在君側。

哲宗召太史入問,賊主何人?太史答道:「讒慝一奸一邪,皆足為賊,願陛下親近正人,修德格天!」此語頗為善諫,可惜未表姓名。

哲宗乃避殿減膳,下詔修省。

何不黜逐一奸一黨一?紹聖五年元日,免朝賀禮。

章惇、蔡京恐哲宗另行變計,又想出一條奇謀,盅惑君心。

小人入朝,無非盅君。

看官道是何事?乃是鹹一陽一縣民段義,忽得了一方玉印,鐫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呈報地方長官。

官吏稱是秦璽,遣使繼京,詔令蔡京等驗辨。

看官聽著!這璽來歷,明明是蔡京等授意秦吏,現造出來,此時教他考驗,如何說是不真?且附上一篇賀表,稱作天人相應,古寶呈祥。

哲宗大喜,命定此璽名稱,號為天授傳國受命寶。

擇日御大慶殿受璽,行朝會禮。

彷彿兒戲。

並召段義入京,賜絹二百匹,授右班殿直,驟然陞官發財,未知段義交什麼運?一面頒詔改元,以紹聖五年為元符元年,特赦罪犯,惟元祐一黨一人不赦,且反逮文彥博子及甫下獄,錮劉摯、梁燾子孫於嶺南,勒停王巖叟諸子官職,當時稱為同文館獄。

原來文彥博有八子,皆歷要官,第六子名及甫,嘗入值史館。

因與邢恕友善,為劉摯所劾,出調外任。

時呂大防、韓忠彥等尚秉國政,及甫遷怨輔臣,曾致書邢恕,有「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又濟以粉昆,可為寒心」等語。

司馬昭隱指大防,粉昆隱指忠彥,忠彥弟嘉彥,曾尚淑壽公主,英宗第三女。

俗號駙馬為粉侯,因稱忠彥為粉昆。

恕曾將及甫書,示確弟碩,至是恕令確子渭上書,訟摯等陷害父確,一陰一謀不軌,謀危宗社,引及甫書為證。

乃置獄同文館,逮問及甫,令蔡京訊問,佐以諫議大夫安惇。

安惇本迎一合章、蔡,因得此位,遂潛告及甫,令誣供劉摯、王巖叟、梁燾等人。

及甫如言對簿,詭稱:「乃父在日,嘗稱摯為司馬昭,王巖叟面白,乃稱為粉,梁燾字況之,況字右旁從兄,乃稱為昆。」

京、惇因據供上陳,遂言:「摯等大逆不道,死有餘辜,不治無以治天下。」

哲宗問道:「元祐諸臣,果如是麼?」

京、惇齊聲道:「誠有是心,不過反形未著。」

含血噴人。

乃詔錮摯、燾子孫,削巖叟諸子官。

及甫系獄數日,竟得釋放,進安惇為御史中丞,蔡京只調任翰林學士承旨。

京與卞系是兄弟,卞已任尚書左丞,由曾布密白哲宗,兄弟不應同升,因止轉官階,不得輔政。

嗣被京探悉,引為深恨,遂與布有隙,格外諂附章惇。

惇怨范祖禹、劉安世尤深,特囑京上章申劾,竟將祖禹再竄化州,安世再竄梅州。

嗣惇又擢王豪為轉運判官使,令暗殺安世。

豪立即就道,距梅州約三十里,嘔血而死,安世乃得免。

祖禹竟病歿貶所。

惇又與蔡卞、邢恕定謀,擬將元祐變政,歸罪到宣仁太后身上,竟欲做出滅倫害理的大事來。

小子有詩歎道:

賊臣當國敢無天,信口誣人禍眾賢。

不信一奸一邪如此惡,且連聖母上彈箋。

欲知章惇等如何畫策,俟至下回敘明。

章惇乃第一國賊,蔡卞等特其爪牙耳。

惇不入相,則一奸一黨一何由而進?冤獄何由而興?人謂劉婕妤意圖奪嫡,乃有孟後之廢,吾謂婕妤何能廢後?廢後者非他,賊惇是也。

人謂紹述之議,創自楊畏、李清臣,由紹述而罪元祐諸臣,乃有鉤一黨一之禍,吾謂楊畏、李清臣,何能盡逐元祐諸臣?逐元祐諸臣者非他,賊惇是也。

廢後不足,盡黜諸賢,妨賢不足,且欲上誣宣仁,是可忍,孰不可忍乎?嗚呼章惇,一陰一賊險狠,較莽、一操一為尤甚,欲窮其罪,蓋幾罄竹難書矣。

故讀此回而不發指者,吾謂其亦無人心。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宋史演義
第001回 河洛降神奇兒出世 弧矢見志遊子離鄉第002回 遇異僧幸示迷途 掃強敵連擒渠帥第003回 憂父病重托趙則平 肅軍威大敗李景達第004回 紫金山唐營盡覆 瓦橋關遼將出降第005回 陳橋驛定策立新君 崇元殿受禪登大位第006回 公主鍾情再婚誌喜 孤臣敗死一炬成墟第007回 李重進闔家投火窟 宋太祖杯酒釋兵權第008回 遣師南下戡定荊湘 冒雪宵來商征巴蜀第009回 破川軍孱王歸命 受蜀俘美婦承恩第010回 戢兵變再定西川 興王師得平南漢第011回 懸繪像計殺敵臣 造浮梁功成採石第012回 明德樓綸音釋俘 萬歲殿燭影生疑第013回 吳越王歸誠納土 北漢主窮蹙乞降第014回 高梁河宋師敗績 雁門關遼將喪元第015回 弄巧成拙妹倩殉邊 修怨背盟皇弟受禍第016回 進治道陳希夷入朝 遁窮荒李繼遷降虜第017回 岐溝關曹彬失律 陳家谷楊業捐軀第018回 張齊賢用謀卻敵 尹繼倫奮力踹營第019回 報宿怨故王索命 討亂黨宦寺典兵第020回 伐西夏五路出師 立新皇百官入賀第021回 康保裔血戰亡身 雷有終火攻平匪第022回 收番部叛王中計 納忠諫御駕親征第023回 澶州城磋商和約 承天門偽降帛書第024回 孫待制空言阻西幸 劉美人徼寵繼中宮第025回 留遺恨王旦病終 坐株連寇准遭貶第026回 王沂公劾奸除首惡 魯參政挽輦進忠言第027回 劉太后極樂歸天 郭正宮因爭失位第028回 蕭耨斤挾權弒主母 趙元昊僭號寇邊疆第029回 中虜計任福戰歿 奉使命富弼辭行第030回 爭和約折服契丹 除敵臣收降元昊第031回 明副使力破叛徒 曹皇后智平逆賊第032回 狄青夜奪崑崙關 包拯出知開封府第033回 立儲貳入承大統 釋嫌疑准請撤簾第034回 爭濮議聚訟盈廷 傳穎王長男主器第035回 神宗誤用王安石 種諤誘降嵬名山第036回 議新法創設條例司 讞疑獄狡脫謀夫案第037回 韓使相諫君論弊政 朱明府尋母竭孝思第038回 棄邊城撫臣坐罪 徙杭州名吏閒遊第039回 借父威豎子成名 逞兵謀番渠被虜第040回 流民圖為國請命 分水嶺割地畀遼第041回 奉使命率軍征交趾 蒙慈恩減罪謫黃州第042回 伐西夏李憲喪師 城永樂徐禧陷歿第043回 立幼主高後垂簾 拜首相溫公殉國第044回 分三黨廷臣構釁 備六禮冊後正儀第045回 囑後事賢後升遐 紹先朝奸臣煽禍第046回 寵妾廢妻皇綱倒置 崇邪黜正黨獄迭興第047回 拓邊防謀定制勝 竊後位喜極生悲第048回 承兄祚初政清明 信閹言再用奸慝第049回 端禮門立碑誣正士 河湟路遣將復西蕃第050回 應供奉朱勉承差 得奧援蔡京復相第051回 巧排擠毒死輔臣 喜招徠載歸異族第052回 信道教詭說遇天神 築離宮微行探春色第053回 挾妓縱歡歌樓被澤 屈尊就宴相府承恩第054回 造雄邦恃強稱帝 通遠使約金攻遼第055回 幫源峒方臘揭竿 梁山泊宋江結寨第056回 知海州收降及時雨 破杭城計出智多星第057回 入深巖得擒叛首 征朔方再挫王師第058回 誇功銘石艮岳成山 覆國喪身孱遼絕祀第059回 啟外釁胡人南下 定內禪上皇東奔第060回 遵敵約城下乞盟 滿惡貫途中授首第061回 議和議戰朝局紛爭 誤國誤家京城失守第062回 墮奸謀闔宮被劫 立異姓二帝蒙塵第063回 承遺祚藩王登極 發逆案奸賊伏誅第064回 宗留守力疾捐軀 信王榛敗亡失跡第065回 招寇侮驚馳御駕 脅禪位激動義師第066回 韓世忠力平首逆 金兀朮大舉南侵第067回 巾幗英雄桴鼓助戰 鬚眉豪氣舞劍吟詞第068回 趙立中炮失楚州 劉豫降虜稱齊帝第069回 破劇盜將帥齊驅 敗強虜弟兄著績第070回 岳家軍克復襄漢 韓太尉保障江淮第071回 入洞庭擒渠掃穴 返廬山奉櫬奔喪第072回 髯將軍敗敵揚威 愚參謀監軍遇害第073回 撤藩封偽主被縶 拒和議忠諫留名第074回 劉錡力捍順昌城 岳飛奏捷朱仙鎮第075回 傳偽詔連促班師 設毒謀構成冤獄第076回 屈膝求和母后返駕 刺奸被執義士喪生第077回 立趙宗親王嗣服 弒金帝逆賊肆淫第078回 金主亮分道入寇 虞允文大破敵軍第079回 誅暴主遼陽立新君 隳前功符離驚潰變第080回 廢守備奸臣通敵 申和約使節還朝第081回 朱晦翁創立社倉法 宋孝宗重定內禪儀第082回 攬內權辣手逞兇 勸過宮引裾極諫第083回 趙汝愚定策立新皇 韓侂胄弄權逐良相第084回 賀生辰尚書鑽狗竇 侍夜宴艷後媚龍顏第085回 倡北伐喪師辱國 據西陲作亂亡家第086回 史彌遠定計除奸 鐵木真稱尊耀武第087回 失中都金丞相殉節 獲少女楊家堡成婚第088回 寇南朝孱主誤軍謀 據東海降盜加節鉞第089回 易嗣君濟邸蒙冤 逐制帥楚城屢亂第090回 誅逆首淮南紓患 戕外使蜀右被兵第091回 約蒙古夾擊殘金 克蔡州獻俘太廟第092回 圖中原兩軍敗退 寇南宋三路進兵第093回 守蜀境累得賢才 劾史氏力扶名教第094回 余制使憂讒殞命 董丞相被脅罷官第095回 捏捷報欺君罔上 拘行人棄好背盟第096回 史天澤討叛誅李璮 賈似道弄權居葛嶺第097回 援孤城連喪二將 寵大憝貽誤十年第098回 報怨興兵蹂躪江右 喪師辱國竄殛嶺南第099回 屯焦山全軍告熸 陷臨安幼主被虜第100回 擁二王勉支殘局 覆兩宮悵斷重洋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