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奇俠傳
第三十一回 入深山童子學道→石穴祖師現身
話說後成見慶瑞問他,畢竟認識方振藻麼?即答道:「老伯教我拜過師之後,師傅問我認識他老人家麼?我本來是不認識的,不過我想既已拜過了師,師傅問我認識不認識,我若回答不認識,不成了弟子不肯認師傅的罪嗎?因此只得回答認識。
其實我認識的,僅認識是我的師傅。
未拜師以前,師傅若問我認識不認識的話,我必回答不認識.」慶瑞點頭歎道:
「凡事皆由前定,非人力所能勉強。」
後成心裡著慌道:「師傅怪我回答錯了,不肯收我做徒弟了麼?」慶瑞連連搖頭道:「不是,不是。
這話此時不能對你明說,你去安歇罷。
你師傅吩咐你不許給第四個人知道的話,你須牢記在心,不可忘了。
明晚,你師傅必來傳你的本領。」
後成聽了,才把心放下,忙答應不敢忘記。
這夜後成安歇了,次日早起,仍照常從朱秀才讀書。
到初更時分,後成在慶瑞跟前坐著。
一會兒,方振藻來了,這夜卻不似昨夜那們爛醉糊塗的樣子。
後成慌忙起身,上前給方振藻請安。
方振藻笑嘻嘻的握了後成的手問道:「學本領有三不得,你知道麼?」 後成這番便不敢亂答了,回說不知道。
方振藻伸左手倒著指頭計數道:「學本領的人,膽小不得,偷懶不得,亂動不得。
這屋子裡面,不是學本領的地方,學本領得到城外山上去。
你若膽小害怕,便學不著本領。
你害怕不害怕呢?」後成心想:既說害怕便學不著本領,我如何能說害怕?我學了本領,替母親報仇,我母親必然暗中保佑我,我還害怕甚麼呢?遂向方振藻答道:「不膽小,不害怕。」
方振藻點頭道:「只要你不膽小害怕,不偷懶,不亂動兩件,就不應說了。
好,我們就去罷。」
慶瑞起身對方振藻拱手道:
「恭喜,恭喜。」
方振藻也答禮道:「托福,托福。」
後成看方振藻答禮時的神色,很露出不快的樣子,也猜不透是甚麼意思?
當下方振藻帶領後成出來,在黑暗地方行走。
沒一會,後成的兩眼神光滿足,仔細向四處一望,覺得所走的並不是街道,已像到了野外的光景,隨即走上了一座高山。
方振藻忽停步回頭說道:「這所在最好。
你就這塊方石上坐下來,我傳授你的口訣。」
後成即在所指的石上坐下。
方振藻將入道的口訣,細細的傳授了。
等後成心領神會了,說道:「修道的人,在修煉的時分,不能有外物分心。
你只顧坐在此地,依我傳授的勇一猛做去,就有山魈野魅前來侵擾,你都不要去理會他。
我有符咒在你所坐的石上,你不離開這塊石,不論甚麼東西前來,你都不用害怕。
離開了這石,我便不能保你了。
所以說亂動不得。」
後成一一答應了,轉眼便不見了方振藻。
十來歲的小孩,教他一個人在半夜三更的時候獨自坐在深山窮谷之中,雖然師傅教他不害怕,其實何能免得了心中的恇怯1。
還虧了是歐陽後成:替他母親報仇的心急,每害怕到了極處的時候,一轉念他母親慘死時的遺囑,若害怕便不能報仇,膽氣就登時壯了。
這夜照著方振藻傳授的口訣,做到聞得遠處雞叫的聲音了,方振藻忽從身後走出來,說道:「天光快亮了。」
第一次修煉,早點兒回去休息罷。
等工夫略有進境,再慢慢的把時刻加多。」
後成見是師傅來了,連忙起身應是。
方振藻挽了後成的手,一步一步的走下山來。
後成留神細看所經過地方的情景,剛行到山腰下,覺得兩腳軟一了一軟,以為踩著了甚麼軟東西。
低頭看時並不見有甚麼,再抬頭看兩邊,只見兩面都是房屋,原來已在街上行走,忙回頭看後面的山,卻已一點兒山影都不見了。
心裡自是很疑惑,然不敢開口問方振藻。
從那山腳下走起,不到一百步遠近,便已是參將衙門了。
方振藻引後成從後門進去,直送到後成睡的一床一上,教後成安心睡覺才去。
從此方振藻每夜必來,引後成去那山裡修煉,雞一叫就送後成回來睡覺。
如此不間斷的修煉了半年。
方振藻對後成道:「於今你可再增加修煉的時刻了。」
當下又傳授了些道術。
每夜直修煉到紅日東昇,方振藻才送他回來。
後成因夜間不能休息,只得趁上午睡一兩個時辰,朱秀才教慶瑞兒子讀書的時候,後成仍須趕著同時受課,因此朱秀才並不知道後成有學道的事。
後成這夜正坐在那山中石上修持的時分,忽一陣風吹來,直吹得四圍樹木亂搖亂擺。
隨聽得一聲大吼,山谷響應的聲音半晌不絕。
後成只是十來歲童子,半夜獨自在無人的山中,猛不防遇了這種現象,雖說他已經從方振藻修煉了半年,然實用驅邪辟怪的法術,尚不曾學得,一時怎能夠不驚慌失措。
遂舉眼向四處張望,只見一隻水牛般大的斑一毛一大蟲,已山崩也似的迎面撲將下來,嚇得後成仰天便倒。
但是他身一體雖被嚇倒了,心裡卻還明白,打算翻身滾下石來好跑。
陡然間暗自轉念道:「跑不得,師傅不是曾吩咐我,只要不離開這塊石頭,不論甚麼東西也不能近身的嗎?」他心裡既有此轉念,便仰面躺著不動。
一會兒沒聽得甚麼聲息,逆料那大蟲早已走了,仍掙扎起來坐著。
哎呀!大蟲那裡肯走呢?支起前腳,坐下後腳,踞在後成前面。
兩隻賽過燈籠的眼睛睜開望著後成,瞬也不瞬一下。
更從鼻孔裡,發出一種驚天動地的哼聲來。
後成這次的膽量便大了些兒,知道這大蟲坐著不敢上前,確是因石頭上有師傅的符菉2。
自己只一離開這石頭,便成虎口裡的肉食了。
那大蟲守到雞聲高唱,才立起身來,將前兩爪抓地,墊下腰子,把身一體伸長,抬頭張口打了一個呵欠,再豎一起那條旗桿也似的尾巴,朝天裊3了幾裊,上半截身一體往前一縱,兩條後腳也和前爪一般的,在地下用力一抓,然後發一聲狂吼,吼聲未止,大風已隨著吹得滿山樹木嘩嘩的響,那大蟲便跟著那陣風,只一躍,即竄入樹林中去了。
後成暗道:「好險。
虧得我今夜尚不曾離開這石頭,若和前昨幾夜一樣,坐久了支持不住的時候,每在樹林中遊走一會,在那時遇了這孽畜,我還有命嗎?師傅的法雖大,只是沒有前知的本領,一時不在跟前,也不能救我。
我若早知道這山裡有虎,無論如何也不敢獨自坐在這裡修道了。」
後成一個人思前想後,要想出一條安全的方法,看看想到天光大亮了,卻不曾把安全方法想出來。
這時一輪紅日,剛剛冒出地面,後成因身在高山之上,受日光最早。
方振藻所傳授他的功課當中,原有一種應迎著初出地的日輪做的,然後成這時,一則因驚嚇過甚,二則因思慮過多,竟不能和平日一般的做得順利。
後成只得停了不做,想藉著這時師傅沒來,仔細看看四周山勢。
他在這山上修了大半年的道,只因每次都是深夜來絕早去,全沒有給他細看山勢的余閒與機會。
這時後成就立在那塊石頭上。
回身朝上面望去,只見一片青翠欲滴的樹林,頂著滿枝滿葉的露珠兒,好像在那裡與初出的陽光爭輝鬥麗。
陽光漸漸的上升,直射入樹林裡面。
後成隨著陽光的射線,看一片樹林過去,有一個石巖,石巖裡黑一洞一洞的,也看不出有多深,並巖裡有甚麼東西。
因那石巖的縫口不過尺多高,人非匍匐不能進去,所以看不清裡面。
後成正想走近那巖跟前去看個停當,湊巧那輪紅日一步一步的升上。
恰在這時候,陽光與巖口成一平行線,陽光遂射進縫口去了,頓時照得巖裡通面澈透。
後成趁著陽光朝裡看時,只見一張四方的石桌上,端坐著一具骷髏白骨,渾身沒一些兒皮肉。
後成不覺吃了一驚,再舉眼看時,日輪又移上了些兒,只看得見石桌,石桌上的骷髏,便已看不見了。
一瞬眼間,連石桌都不能見了,裡面仍是黑一洞一洞的,回復了沒有陽光以前原狀。
後成方在驚疑的時候,忽聽得後面有人笑問道;「瞧見了甚麼,立在這裡發癡?」後成轉身看時,原來是師傅來了。
遂將所見情形,說給方振藻聽。
問石巖中骷髏是甚麼人?方振藻笑道:「你要問這骷髏麼?這骷髏便是你祖師的法身。
你是不能褻瀆他的,快跟我回去罷。
我今天有事,要五百兩銀子應急,我又不願到慶家去拿。
我知道你叔叔很有錢,你去給我借五百兩銀子來罷。」
後成一聽這話,比昨夜遇見大蟲時還要嚇得厲害。
暗想我叔叔盡寇有錢,我一個小孩子,吃他的穿他的,無緣無故要這們多銀子幹甚麼呢?叔叔只要問我一句,我便沒有話回答。
後成心裡這們思量,口裡卻不敢拒絕。
方振藻不待後成回答,彷彿覺得後成不能不答應他似的。
遂挽著後成的手,送回參將衙門?
後成因有這件大事橫梗在胸中,連飯也吃不下。
加以昨夜受了大蟲的驚,竟倒在一床一上不能起來。
慶瑞親到一床一前問病,後成將遇大蟲和看見祖師法身的事,說給慶瑞聽,並說當時被大蟲嚇倒的情形。
慶瑞問道:「你遇大蟲的話,曾對你師傅說過麼?」後成說:「不曾。」
慶瑞道:「你為何不說呢?」後成道:「不是不說,因為師傅來的時候,我正在看見祖師的法身,急於要問師傅是甚麼人的骷髏,師傅告我是祖師,接著就說他今天有事,要五百兩銀子應急,教我去叔叔那邊去借來給他。
我昕了心中一著急,便將遇大蟲的事忘了。」
慶瑞點點頭道:「原來是這們一個緣由。」
慶瑞一面說,一面低著頭,好像思索甚麼。
一會兒,仍望著後成說道:「我就拿五百兩銀子給你,你去送給你師傅。
你不用為難不好向你叔叔開口。」
後成正要說這如何使得,慶瑞已轉身出房去了。
不一刻,捧了五個很沉重的紙封,走來擱在後成一床一上,說道:「等歇你師傅來了,你就交給他便了。」
後成感激得說不出話來,只光著兩眼問道:「師傅若問銀子是那裡來的,我說是老伯給的好麼?」慶瑞搖頭躊躇道:
「說是我給的,也不大妥當。」
後成道:「我斷不敢無故向叔叔要這多銀子,只好向師傅直說。
我在老伯這裡日子已不少了,師傅向老伯要銀子的事,也不知見過了多少次。
今天大約是也有些不好意思起來了,所以教我去叔叔家要。
論師傅成全我的恩德,休說五百兩,便是五千兩,只要我能拿得出,也應送給他老人家用,無奈我做不到。
實在恐怕他老人家,見我這次在叔叔家能拿得出,下次手邊沒了錢,又向我開口,師傅已是累了老伯,我不也跟著使老伯受累嗎?因此不敢不向師傅直說。」
慶瑞仍是搖頭道:「不妥,不妥。
你師傅的一性一格,我深知道。
他只要有銀子到手,便拿著去揮霍,並沒有問這銀子來歷的工夫。
他既不問你,你又何必說出來呢?你若開口就向他說這銀子是慶老伯拿來的,他一定倒要對你發脾氣,說你不聽他的話。
你等他來時,只這們說就得了:師傅吩咐辦五百兩銀子,已遵命辦好在這裡了,請帶去使用罷。」
慶瑞說到這裡,忽停了不說。
即聽得外面腳步聲響,方振藻已喝了個八成醉意,一路歪斜的走進房來。
進門就要問話的神氣,一見慶瑞坐在一床一邊,便不說甚麼了。
後成遵照著慶瑞的話,對方振藻說了一遍,方振藻果然不問銀子來歷,歡天喜地的將銀封揣入懷中,邊揣邊笑著說道:「正等著要這銀子使用。
我也不坐了,回頭再見。」
一掣身又往外走了。
慶瑞見方振藻去得遠了,才說道:「學道的人,每夜獨自在深山之中修煉,大蟲自然是可怕,就是旁的野獸,猛然間遇見也討厭。
我於今借給你—件防身的好東西,不要給你師傅看見,不問甚麼猛獸,禁當不起一兩下。」
旋從袖中一抽一出—件黑黝黝的東西,約有四五寸長,遞給後成手中,說道:「這是從外國買來的手槍,這東西厲害得很,一連打得六下,幾十丈遠近打去,人畜立時倒地。
你帶了這東西在身邊,便三五隻大蟲來,也可一一的打死。」
後成連忙雙手接著。
慶瑞詳細告知了打法,教後成好好的藏在身邊。
後成收藏起來。
從此每夜帶著入山修煉,膽氣粗一壯了許多。
如此每夜勤修苦煉,又整整的過了一年。
只因沒有機會給後成試驗,雖苦煉將近兩年,然究竟不知道自己的道法煉到了甚麼程度?但是後成也不著急,方振藻傳授他甚麼,他便修煉甚麼,不過夜間因修煉的時間太多,上午須睡一會兒,下午方能讀書。
朱秀才不知道後成拜方振藻為師的事,總怪後成偷懶,屢屢責備後成道:「你母親臨終的遺囑,你都忘了麼?
此時不發奮讀書,將來有你報仇雪忿的分兒嗎?」後成每聽朱秀才提到他母親遺囑的話,觸一動了傷痛之心,只是嗚咽的哭泣。
因方振藻曾吩咐不許告人,也就不敢把夜間修煉道法的話,對朱秀才表明自己不是偷懶。
這日下午,後成將讀書的功課做完了。
朱秀才對後成說道:「時常來這裡纏著軍門要錢的那個痞棍似的人,你知道他於今撞下了大禍麼?」後成知道所說的便是自己師傅,不由得吃驚問道:「撞下了甚麼大禍呢?」朱秀才道:「就在離這衙門不遠,有一家姓屈的,夫妻兩個,和一個七十六歲的老一娘一,一個五歲的小孩,全家四口人,昨夜都死在這痞棍方振藻手裡。
你看慘也不慘,是不是一樁大禍?」後成連忙問道:「那一家四個人,為甚麼都會死在他一個人手裡咧?又怎麼知道是他咧?」
朱秀才道:「說起來連我都恨不得要吃他的肉,但是他於今已不知逃到那裡去了。
滿城的人動了公忿,要捉拿他。
沒把他拿住。
原來這姓屈的妻子,雖有三十多歲的年紀,聽說風度卻還不惡。
在我們沒到這裡以前,不知方振藻用甚麼法子,將姓屈的妻子強一姦一了。
強一姦一之後,便霸佔起來。
那妻子不待說不是一個有貞一操一的女子,然姓屈的,不是個全無廉恥的人,見自己妻子被全城都知道的第一個窮凶極惡的痞棍佔住了,而自顧力量,又奈何方振藻不得,只好忍氣吞聲的走開了。
走到了甚麼地方,並沒人知道。
「方振藻巴不得姓屈的走開,公然毫不避忌的將屈家當他的外室。
左鄰右舍的人看了這種事,都早已替姓屈的不平。
而屈家婆媳因家計艱難,貪圖方振藻的手頭散漫,倒不計較,竟相安無事的過了一年。
近來方振藻不知又強佔了一個甚麼女子,將屈家的生活不顧了。
前幾天,姓屈的忽然回來了。
左右鄰居以為方振藻已多日不到屈家來了,姓屈的便回家,也不至有亂子鬧出來。
誰知姓屈的這天才回家,第二日鄰居就聽得方振藻在屈家大聲罵人。
「昨夜有人見方振藻喝得大醉,走路一偏一倒的走進屈家去了,一一夜並沒人聽得屈家有甚麼聲息!今日上午,大家都差不多要吃午飯了,還不見屈家有人開大門。
鄰居疑惑起來,就約了好幾個人,去敲屈家的門。
敲了一會,不見裡面答應。
只得撬開門進去,一看全家老幼四口,都死在一床一上,但是四人身上,經仵作驗了,全沒一點兒傷痕,也不像是中毒死的。」
後成聽到這裡,問道:「既沒有傷痕,又不像中毒,卻何以知道是死在姓方的手裡呢?」
朱秀才道:「就為的死得這們奇怪,大家才能斷定是方振藻害死的。
因為南京城裡有多少人知道方振藻會邪法,要殺死幾個人,不算一回事。
聽說曾有人和他同賭,三言兩語不合,吵起嘴來,方振藻只指著那人罵一句:『我若不教你明天不能吃早飯,你也不知道我方振藻的厲害。
』那人回家,次日早,果然沒一點病就死了。」
後成口裡不說甚麼,心裡很不以為自己師傅的行為為然。
不過又著急自己的道法不曾煉成,師傅卻犯了人命案件逃了,以後修煉,不得指教的人。
悶悶的回到上房,看慶瑞的神情,好像並不知道有這回事似的,後成也不敢提起。
這夜等到平時入山修煉的時候,方振藻仍照常來引後成入山,後成見師傅並不曾逃走,也就不把屈家的事放在心上了。
又修煉了三個月。
這日方振藻神色驚慌的跑到參將衙門裡來。
一見慶瑞的面,即對慶瑞雙膝一跪,說道;「你今日得救我一救。」
後成在旁看了這情形,很覺得詫異。
暗想:我從來沒見過師傅有這種驚慌的樣子,不知方振藻畢竟為甚麼事,求慶瑞救他?且待第三十二回再說。
——————————————
1恇(kuāng)怯,懦弱,膽小。
2符菉(lù),道家的秘密文書。
屈曲作篆籀及星雷之文為符,記諸天曹官屬佐吏之名為菉。
《隋書·經籍志》著錄符菉共17部,103卷。
後世道士用以招神驅鬼、治病延年的符,也稱符菉。
3裊,擺一動,搖晃不定。
--------------------------------------------------
修竹軒掃瞄OCR, 獨家連載
分類:古典俠義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