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白話文
第三 內揵 3
【原文】
故聖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揵萬物,由夫道德、仁義、禮樂、忠信、計謀。
先取《詩》《書》,混說損益1,議論去就。
欲合者用內,欲去者用外2。
外內者,必明道數3,揣策來事,見疑決之,策無失計,立功建德。
治民入產業,曰揵而內合4。
【註釋】
1先取詩書,混說損益:引用《詩經》《尚書》驗證自己的觀點,權衡利弊,加以褒貶。
陶弘景註:「混,同也。
謂先考詩書之言,以同己說;然後損益時事,議論去就也。」
2欲合者用內,欲去者用外:君臣關係的疏密,全在於情。
得情則就,失情則去。
謀者應審時度勢,權衡利弊。
若欲去之,則不必動之以情。
3外內者必明道數:決定內外大事,必須明確道理和方法。
外內,指情外和情內,即有情和無情。
道數,方法謀略。
陶弘景註:「言善知內外者,必明諸道術之數,預揣來事,見疑能決也。」
4治民入產業,曰揵而內合:使人民能夠安居樂業,君臣之間才算真正實現了感情相投。
陶弘景註:「理君臣之名,使上下有序;入賦稅之業,使遠近無差。
上下有序,則職分明;遠近無差,則徭役簡。
如此則為國之基,故曰揵而內合也。」
【譯文】
所以,聖人建立功業就是使用這個方法,由此把握實情控制事物。
君臣之間有了情意,才能施展政治理想,推行道德仁、義、禮、樂、忠、信計謀以教化民眾,進獻治理國家的謀略。
向君主進言,引用《詩經》和《尚書》來驗證觀點,根據實情言辭增減,權衡利弊決定去留。
想接近君主就要打動其內心,想要離去就不必講究情誼了。
懂得了有情和無情的分別,揣測將來要採用的方法,及時發現可疑之處並作出決斷。
制定謀略保證沒有失誤,就可以取得成功。
管理百姓,使他們從事生產,叫作內部安定,一一團一一結一致。
分類:諸子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