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白話文》第二 反應 2:人言者1,動也;己默者,靜也。因其言,聽其辭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鬼谷子白話文》第二 反應 2

鬼谷子白話文

第二 反應 2

【原文】

人言者1,動也;己默者,靜也。

因其言,聽其辭。

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應必出。

言有象2,事有比3。

其有象比,以觀其次。

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辭也。

以無形求有聲。

其釣語4合事,得人實也。

若張罝網而取獸也,多張其會5而司之。

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釣人之網也。

【註釋】

1人言者:對方發言。

陶弘景註:「以靜觀動,則所見審;因言觀辭,則所得明。」

2象:凡形於外者皆曰象。

3比:比照類推。

4釣語:猶如釣魚投餌,誘而取之。

一一交一一談時給對方以誘餌,以引出對方話題。

這裡的「釣言」術,是鬼谷子謀略之一。

陶弘景註:「理在玄微,故無形也。

無言則不彰,故以無形求有聲,聲即言也。

比謂比類也。

得魚在於投餌,得語在於發端;發端則語應,投餌則魚來。

故曰釣語,語則事合;故曰合事;明試在於敷言,故曰得人實也。」

5會:聚集。

陶弘景註:「張網而司之,彼獸自得,道合其事,彼理自出,理既彰,聖賢斯辨,雖欲自隱,其道無由,故曰釣人之網也。」

【譯文】

對方說話,表現為動;自己沉默,表現為靜。

從動靜的哲學看待一一交一一往雙方的言談。

根據對方的話語揣測他的真實意思。

如果對方言語有不合情理處,隨即加以責問,對方一定會作出回應。

話語可以表現在外,稱之為象;事物之間可以類比,稱之為比。

對方說話有象,所說之事也有則例,就要觀察其後要說的話。

所謂象,就是模仿事物。

所謂比,就是類比言辭。

運用象比手法可以在無形中獲得對方回應。

用象比之詞引一誘對方說話,如果和現實相符,可以獲知對方實情。

就像張網捕獸一樣,在野獸出沒處多設一些網,等待野獸落網。

如果把這個方法用到人事上,對方就會自動說出實情,這就是釣人實情的網。

分類:諸子百家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鬼谷子白話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