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白話文》皇帝內經之素問(刺禁論篇第五十二):岐伯回答說:內臟各有要害之處,不能不細看詳審!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黃帝內經白話文》皇帝內經之素問(刺禁論篇第五十二)

黃帝內經白話文

皇帝內經之素問(刺禁論篇第五十二)

黃帝問道:我想瞭解人一體禁刺的部位。

岐伯回答說:內臟各有要害之處,不能不細看詳審!肝氣生發於左,肺氣肅降於右,心臟調節在表的陽氣,腎臟管理在裡的陰氣,脾主運化,水谷一精一微賴以轉輸,胃主受納,飲食水谷匯聚於此。

膈肓的上面,有維持生命活動的心、肺兩髒,第七椎旁的裡面有心包絡。

上述部位都應該禁刺,遵循這個刺禁,就有利於治療,違背了,則會給人一體造成禍害。

刺中心臟的,約一日即死,其病變症狀為噯氣。

刺中肝臟,約五日即死,其病變症狀為多言多語。

刺中腎臟,約六日即死,其病變症狀為打噴嚏。

刺中肺臟,約三日即死,其病變症狀為咳嗆。

刺中脾臟,約十日即死,其病變症狀為頻頻吞嚥。

誤刺中膽,約一日半死,其病變症狀為嘔吐。

針刺足背,誤傷了大血管,若出一血不止,便會死亡。

針刺面部的腦戶一穴一,若刺至腦髓,就會立即死亡。

針刺廉泉一穴一,誤傷了血管,若出一血不止,可使喉啞失音。

針刺足下布散的絡脈,誤傷了血管,若淤血留著不去可致局部腫脹。

針刺委中一穴一太深,誤傷了大經脈,可令人跌仆,面色蒼白。

針刺氣銜一穴一,誤傷了血管,若淤血留著不去,鼠蹊部就會腫脹。

針刺脊椎間隙,誤傷了脊髓,會使人背曲不伸。

針刺一乳一中一穴一,傷及一乳一防房,可使一乳一防房腫脹,內部腐蝕潰膿。

針刺缺盆中央太深,造成肺氣外洩,可令人喘咳氣逆。

針刺手魚際一穴一太深,可使局部發生腫脹。

不要針刺飲酒大醉的人,否則會使氣血紊亂。

不要針刺正值勃然大怒的人,否則會使氣機上逆。

此外,對過度疲勞,剛剛飽食,過分飢餓,極度口渴,方受極大驚嚇的人,皆不可以針刺。

刺大一腿內側的一穴一位,誤傷了大血管,若出一血不止,便會死亡。

刺上官一穴一太深,誤傷了經脈,可使耳內化膿或致耳聾。

刺膝臏部,若誤傷以致流一出液體,會使人發生跛足。

刺手太陰脈,若誤傷出一血過多,則立即死亡。

刺足少陰經脈,誤傷出一血,可使腎氣更虛,以致舌體失養轉動不利而語言困難。

針刺胸膺部太深,傷及肺臟,就會發生氣喘上逆、仰面呼吸的症狀。

針刺肘彎處太深,氣便結聚於局部而不行,以致手臂不能屈伸。

針刺大一腿內側下三寸處太深,使人遺尿。

針刺腋下脅肋間太深,使人咳嗽。

針刺少腹太深,誤傷膀一胱,使小一便漏出流入腹腔,以致少腹脹滿。

針刺小腿肚太深,會使局部腫脹。

針刺眼眶而深陷骨間,傷及脈絡,就會造成流淚不止,甚至失明。

針刺關節,誤傷以致液體外一流,則關節不能屈伸。

附原文:

黃帝問曰:願聞禁數。

岐伯對曰:髒有要害,不可不察。

肝生於左,肺藏於右,心部於表,腎治於裡,脾為之使,胃為之市,鬲盲之上,中有父母,七節之傍,中有小心。

從之有福,逆之有咎。

刺中心,一日死,其動為噫。

刺中肝,五日死,其動為語。

刺中腎,六日死,其動為嚏。

刺中肺,三日死,其動為咳。

刺中脾,十日死,其動為吞。

刺中膽,一日半死,其動為嘔。

刺跗上,中大脈,血出不止,死。

刺面,中溜脈,不幸為盲。

刺頭,中腦戶,入腦立死。

刺舌下,中脈太過,血出不止為喑。

刺足下布絡,中脈,血不出為腫。

刺卻中大脈,令人僕脫色。

刺氣街中脈,血不出,為腫鼠僕。

刺脊間,中髓為傴。

刺一乳一上,中一乳一防房,為腫根蝕。

刺缺盆中內陷,氣洩,令人喘咳逆。

刺手魚腹內陷,為腫。

無刺大醉,令人氣亂。

無刺大怒,令人氣逆。

無刺大勞人,無刺新飽人,無刺大饑人,無刺大渴人,無刺在驚人。

刺陰股,中大脈,血出不止,死。

刺客主人內陷,中脈,為內漏、為聾。

刺膝臏,出液為跛。

刺臂太陰脈,出一血多,立死。

刺足少陰脈,重虛出一血,為舌難以言。

刺膺中陷,中肺,為喘逆仰息。

刺肘中內陷,氣歸之,為不屈伸。

刺陰股下三寸內陷,令人遺溺。

刺腋下脅間內陷,令人咳。

刺少腹,中膀一胱,溺出,令人少腹滿。

刺脛腸內陷,為腫。

刺匡上陷骨中脈,為漏為盲。

刺關節中液出,不得屈伸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黃帝內經白話文
第一篇 上古天真論篇第二篇 四氣調神大論篇第三篇 生氣通天論篇第四篇 金匱真言論篇第五篇 陰陽應像大論第六篇 陰陽離合論篇第七篇 陰陽別論篇第八篇 靈蘭秘典論篇第九篇 六節髒象論篇第十篇 五臟生成篇第十一篇 五臟別論篇第十二篇 異法方宜論篇第十三篇 移精變氣論第十四篇 湯液醪醴論第十五篇 玉版論要第十六篇 診要經終論第十七篇 脈要精微論第十八篇 平人氣象論第十九篇 玉機真髒論三部九侯論篇二十皇帝內經之素問(經脈別論篇第二十一)脹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皇帝內經之素問(宣明五氣篇第二十三)皇帝內經之素問(血氣形志篇第二十四)皇帝內經之素問(寶命全形論篇第二十五)八正神明論篇第二十六皇帝內經之素問(離合真邪論篇第二十七)皇帝內經之素問(通評虛實論篇第二十八)皇帝內經之素問 太陰陽明論篇第二十九皇帝內經之素問(陽明脈解篇第三十)皇帝內經之素問(熱論篇第三十一)皇帝內經之素問 全文+譯文(刺熱篇第三十二)皇帝內經之素問 原文+譯文(評熱病論篇第三十三)皇帝內經之素問 原文+白話文 (逆調論篇第三十四)皇帝內經之素問 白話文+原文(瘧論篇第三十五)皇帝內經之素問 白話文+原文(刺瘧篇第三十六)皇帝內經之素問(氣厥論篇第三十七)皇帝內經之素問(咳論篇第三十八)皇帝內經之素問(舉痛論篇第三十九)皇帝內經之素問(腹中論篇第四十)皇帝內經之素問(刺腰痛篇第四十一)皇帝內經之素問(風論篇第四十二)皇帝內經之素問(痺論篇第四十三)皇帝內經之素問(痿論篇第四十四)皇帝內經之素問(厥論篇第四十五)黃帝內經原文+譯文-- 病能論篇第四十六黃帝內經白話版-- 病能論篇第四十七大奇論篇第四十八黃帝內經原文+翻譯-- 脈解篇第四十九黃帝內經白話文-- 刺要論篇第五十黃帝內經白話版-- 刺齊論篇第五十一皇帝內經之素問(刺禁論篇第五十二)皇帝內經之素問(刺志論篇第五十三)皇帝內經之素問(針解篇第五十四)皇帝內經之素問(長刺節論篇第五十五)黃帝內經譯文-- 皮部論篇第五十六黃帝內經翻譯-- 經絡論篇第五十七黃黃帝內經白話版-- 氣穴論篇第五十八黃帝內經白話版--氣府論篇59黃帝內經白話版-- 骨空論篇第六十水熱穴論篇第六十一調經論篇第六十二黃帝內經白話版-- 繆刺論篇第六十三四時刺逆從論篇第六十四標本病傳論篇第六十五天元紀大論篇第六十六五運行大論篇第六十七六微旨大論篇第六十八氣交變大論篇第六十九五常政大論篇第七十黃帝內經白話版--六元正經大論篇第七十一刺法論篇第七十二本病論篇第七十三黃帝內經白話版-- 至真要大論篇第七十四著至教論篇第七十五示從容論篇第七十六疏五過論篇第七十七徵四失論篇第七十八黃帝內經白話版-- 陰陽類論篇第七十九黃帝內經白話版-- 方盛衰論篇第八十黃帝內經白話版 解精微論篇第八十一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