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白話文
第六篇 陰陽離合論篇
黃帝問道:我聽說天屬陽,地屬陰,日屬陽,月屬陰,大月和小月合起來三百六十天而成為一年,人一體也與此相應。
如今聽說人一體的三陰三陽,和天地陰陽之數不相符合,這是什麼道理?歧伯回答說:天地陰陽的範圍,及其廣泛,在具體運用時,經過進一步推演,則可以由十到百,由百到千,由千到萬,再演繹下去,甚至是數不盡的,然而其總的原則仍不外乎對立統一的陰陽道理。
天地之間,萬物初生,未長出地面的時候,叫做居於陰處,稱之為陰中之陰;若已長出地面的,就叫做陰中之陽。
有陽氣,萬物才能生長,有陰氣,萬物才能成形。
所以萬物的發生,因於春氣的溫暖,萬物的盛長,因於夏氣的炎熱,萬物的收成,因於秋氣的清涼,萬物的閉藏,因於冬氣的寒冷。
如果四時陰陽失序,氣候無常,天地間的生長收藏的變化就要失去正常。
這種陰陽變化的道理,在人來說,也是有一定的規律,並且可以推測而知的。
黃帝說:我願意聽你講講三陰三陽的離合情況。
歧伯說:聖人面向南方站立,前方名叫廣明,後方名叫太沖,行於太沖部位的經脈,叫做少陰。
在少陰經上面的經脈,名叫太陽,太陽經的下端起於足小趾外側的至陰一穴一,其上端結於情明一穴一,因太陽為少陰之表,故稱為陰中之陽。
再以人身上下而言,上半身屬於陽,稱為廣明,廣明之下稱為太陰,太陰前面的經脈,名叫陽明,陽明經的下端起於族大指側次指之端的歷兌一穴一,因陰陽是太陰之表,故稱為陰中之陽。
厥陰為裡,少陽為表,故厥陰一精一之表,為少陽經,少陽經下端起於竅陰一穴一,因少陽居厥陰之表,故稱為陰中之少陽。
因此,三陽經的離合,分開來說,太陽主表為開,陰明主裡為闔,少陽介於表裡之間為樞。
但三者之間,不是各自為政,而是相互緊密聯繫著的,所以合起來稱為一陽。
黃帝說:願意再聽你講講三陰的離合情況。
歧伯說:在外的為陽,在內的為陰,所以在裡的經脈稱為陰經,行於少陰前面的稱為太陰,太陰經的根起於足大指之端的隱白一穴一,稱為陰中之陰。
太陰的後面,稱為少陰,少陰經的根起於足心的湧一泉一穴一,稱為陰中之少陰。
少陰的前面,稱為厥陰,厥隱經的根起於足大指之端的大敦一穴一,由於兩陰相合而無陽,厥陰又位於最裡,所以稱之為陰之絕陰。
因此,三陰經之離合,分開來說,太陰為三陰之表為開,厥陰為主陰之裡為闔,少陰位於太、厥表裡之間為樞。
但三者之間,不能各自為政,而是相互協調緊密聯繫著的,所以合起來稱為一陰。
陰陽之氣,運行不息,遞相傳注於全身,氣運於裡,形立於表,這就是陰陽離合、表裡相成的緣故。
分類:古代醫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