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白話文》黃帝內經譯文-- 皮部論篇第五十六:黃帝問道:我聽說人的皮膚有十二經分屬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黃帝內經白話文》黃帝內經譯文-- 皮部論篇第五十六

黃帝內經白話文

黃帝內經譯文-- 皮部論篇第五十六

黃帝內經白話版--皮部論篇第五十六

黃帝問道:我聽說人的皮膚有十二經分屬部位,脈絡的分佈縱橫有序,筋有結聚連絡,骨有長短大小,其所發生的疾病的開始和預後,我想聽聽其中的道理。

岐伯回答說:要知道皮膚的所屬部位,他是以經脈循行部位為綱紀的,各經都是如此。

陽明經的陽名叫害蜚,手、足陽明經脈的診法是一樣的,診它上下分屬部位所浮現的絡脈,都是屬於陽明的絡,它的絡脈之色多青的,則病痛;多黑的則病痺;色黃赤的病屬熱;色白的病屬寒;若五色兼見,則是寒熱錯雜的病;若絡脈的邪氣盛,就會向內傳入於經。

因為絡脈在外屬陽,經脈在內屬陰,凡外邪的侵入,一般是由絡傳經,由表傳裡的。

少陽經的陽,名叫「樞持」,手、足少陽經的診法是一樣的,診察它上下分屬部位所浮現的絡脈,都是屬於少陽的絡。

絡脈的邪氣盛,就會向內傳於經,所以邪在陽分主內傳入經,邪在陰分主外出或湧一入於內,各經的內外出入都是如此。

太陽經的陽名叫「關樞」,手、足太陽經的診法是一樣的,診察它上下分屬部位所浮現的絡脈,都是屬於太陽的絡,在絡脈的邪氣盛,就會向內傳入於經。

少陰經的陰,名叫「樞儒」,手、足少陰經的診法是一樣的,診察它上下分屬部位所浮現的絡脈,都是屬於少陰的絡。

絡脈的邪氣盛,就會向內傳入於經,邪氣傳入於經,是先從屬陽的絡脈注入於經,然後從屬陰的經脈出而向內注入於骨部。

厥陰經的陰絡,名叫:「害肩」,手、組厥陰經的診法是一樣的,診察它上下分屬部位所浮現的絡,都是屬於厥陰的絡。

絡脈的邪氣盛,就會向內傳入於經脈。

太陰經的陰,名叫「關蟄」,手,足太陰經的診法是一樣的,診察它上下分屬部位所浮現的絡,都是屬太陰的絡。

絡脈的邪氣盛,就會向內傳入於本經。

以上所述這十二經之絡脈的各個分部,也就是分屬於皮膚的各個分部。

因此,百病的發生,必先從皮一毛一開始,病邪中於皮一毛一;則腠理開,腠理開則病邪侵入絡脈;留而不去,就向內傳入於經脈;若再留而不去,就傳入於腑,聚積於腸胃。

病邪開始侵犯皮一毛一時,使人惡寒而毫一毛一直起,腠理開洩;病邪侵入絡脈,則絡脈盛滿,其色變異常;病邪侵入經脈,是由於經氣虛而病邪乃得陷入;病邪留連於筋骨之間,若寒邪盛時則筋攣急骨節疼痛,熱邪盛時則筋弛緩,故軟無力,皮肉敗壞,一毛一發枯槁。

黃帝說,您說的皮之十二部,發生的病都是怎樣呢?岐伯說:皮膚是絡脈分屬的部位。

邪氣侵入於皮膚則腠理開洩,腠理開洩則病邪侵入於絡脈;絡脈的邪氣盛,則內注於經脈;經脈的邪氣滿盛則入捨於腑臟。

所以說皮膚有十二經脈分屬的部位,若見到病變而不預為治療,洩氣將內傳於腑臟而生大病。

黃帝說:好。

附原文:

黃帝問曰:余聞皮有分部,脈有經紀,筋有結絡,骨有度量,其所生病各異,別其分部,左右上下,陰陽所在,病之始終,願聞其道。

岐伯對曰:欲知皮部,以經脈為紀者,諸經皆然。

陽明之陽,名曰害蜚,上下同法,視其部中有浮絡者,皆陽明之絡也。

其色多青則痛,多黑則痺,黃赤則熱,多白則寒,五色皆見,則寒熱也。

絡盛則入客於經,陽主外,陰主內。

少陽之陽,名曰樞持,上下同法,視其部中有浮絡者,皆少陽之絡也。

絡盛則入客於經,故在陽者主內,在陰者主出以滲於內,諸經皆然。

太陽之陽,名曰關樞,上下同法,視其部中有浮絡者,皆太陽之絡也。

絡盛則入客於經。

少陰之陰,名曰樞儒,上下同法,視其部中有浮絡者,皆少陰之絡也。

絡盛則入客於經,其入經也,從陽部注於經;其出者,從陰內注於骨。

心主之陰,名曰害肩,上下同法,視其部中有浮絡者,皆心主之絡也。

絡盛則入客於經。

太陰之陰,名曰害肩,上下同法,視其部中有浮絡者,皆心主之絡也。

絡盛則入客於經。

太陰之陰,名曰關蟄,上下同法,視其部中有浮絡者,皆心主之絡也。

絡盛則入客於經。

凡十二經絡脈者,皮之部也。

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於皮一毛一;邪中之則腠理開,開則入客於絡脈;留而不去,傳入於經;留而不去,傳入於府,廩於腸胃。

邪之始入於皮也,溯然起毫一毛一,開腠理;其入於絡也,則絡脈盛色變;其入客於經也,則感虛乃陷下;其留於筋骨之間,寒多則筋攣骨痛,熱多則筋馳骨消,肉爍囷破,一毛一直而敗。

嚕嚕網www.luluw.com

帝曰:夫子言皮之十二部,其生病皆何如?岐伯曰:皮者,脈之部也。

邪客於皮,則腠理開,開則邪入客於絡脈;絡脈滿則注於經脈;經脈滿則入捨於腑臟也。

故皮者有分部,不與,而生大病也。

帝曰:善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黃帝內經白話文
第一篇 上古天真論篇第二篇 四氣調神大論篇第三篇 生氣通天論篇第四篇 金匱真言論篇第五篇 陰陽應像大論第六篇 陰陽離合論篇第七篇 陰陽別論篇第八篇 靈蘭秘典論篇第九篇 六節髒象論篇第十篇 五臟生成篇第十一篇 五臟別論篇第十二篇 異法方宜論篇第十三篇 移精變氣論第十四篇 湯液醪醴論第十五篇 玉版論要第十六篇 診要經終論第十七篇 脈要精微論第十八篇 平人氣象論第十九篇 玉機真髒論三部九侯論篇二十皇帝內經之素問(經脈別論篇第二十一)脹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皇帝內經之素問(宣明五氣篇第二十三)皇帝內經之素問(血氣形志篇第二十四)皇帝內經之素問(寶命全形論篇第二十五)八正神明論篇第二十六皇帝內經之素問(離合真邪論篇第二十七)皇帝內經之素問(通評虛實論篇第二十八)皇帝內經之素問 太陰陽明論篇第二十九皇帝內經之素問(陽明脈解篇第三十)皇帝內經之素問(熱論篇第三十一)皇帝內經之素問 全文+譯文(刺熱篇第三十二)皇帝內經之素問 原文+譯文(評熱病論篇第三十三)皇帝內經之素問 原文+白話文 (逆調論篇第三十四)皇帝內經之素問 白話文+原文(瘧論篇第三十五)皇帝內經之素問 白話文+原文(刺瘧篇第三十六)皇帝內經之素問(氣厥論篇第三十七)皇帝內經之素問(咳論篇第三十八)皇帝內經之素問(舉痛論篇第三十九)皇帝內經之素問(腹中論篇第四十)皇帝內經之素問(刺腰痛篇第四十一)皇帝內經之素問(風論篇第四十二)皇帝內經之素問(痺論篇第四十三)皇帝內經之素問(痿論篇第四十四)皇帝內經之素問(厥論篇第四十五)黃帝內經原文+譯文-- 病能論篇第四十六黃帝內經白話版-- 病能論篇第四十七大奇論篇第四十八黃帝內經原文+翻譯-- 脈解篇第四十九黃帝內經白話文-- 刺要論篇第五十黃帝內經白話版-- 刺齊論篇第五十一皇帝內經之素問(刺禁論篇第五十二)皇帝內經之素問(刺志論篇第五十三)皇帝內經之素問(針解篇第五十四)皇帝內經之素問(長刺節論篇第五十五)黃帝內經譯文-- 皮部論篇第五十六黃帝內經翻譯-- 經絡論篇第五十七黃黃帝內經白話版-- 氣穴論篇第五十八黃帝內經白話版--氣府論篇59黃帝內經白話版-- 骨空論篇第六十水熱穴論篇第六十一調經論篇第六十二黃帝內經白話版-- 繆刺論篇第六十三四時刺逆從論篇第六十四標本病傳論篇第六十五天元紀大論篇第六十六五運行大論篇第六十七六微旨大論篇第六十八氣交變大論篇第六十九五常政大論篇第七十黃帝內經白話版--六元正經大論篇第七十一刺法論篇第七十二本病論篇第七十三黃帝內經白話版-- 至真要大論篇第七十四著至教論篇第七十五示從容論篇第七十六疏五過論篇第七十七徵四失論篇第七十八黃帝內經白話版-- 陰陽類論篇第七十九黃帝內經白話版-- 方盛衰論篇第八十黃帝內經白話版 解精微論篇第八十一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