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白話文》第十四篇 湯液醪醴論:岐伯回答說:必須要用稻米作原料,以稻稈作燃料,因為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黃帝內經白話文》第十四篇 湯液醪醴論

黃帝內經白話文

第十四篇 湯液醪醴論

黃帝問道:用五穀來做成湯液及醪醴,應該怎樣?

岐伯回答說:必須要用稻米作原料,以稻稈作燃料,因為稻米之氣完備,稻稈又很堅勁。

黃帝問道:何以見得?岐伯說:稻稟天地之和氣,生長於高下適宜的地方,所以得氣最完;收割在秋時,故其桿堅實。

黃帝道:上古時代有學問的醫生,製成湯液和醪醴,但雖然制好,卻備在那裡不用,這是什麼道理?

岐伯說:古代有學問的醫生,他做好的湯液和醪醴,是以備萬一的,因為上古太和之世,人們身心康泰,很少疾病,所以雖製成了湯液,還是放在那裡不用的。

到了中古代,養生之道稍衰,人們的身心比較虛弱,因此外界邪氣時常能夠乘虛傷人,但只要服些湯液醪醴,病就可以好了。

黃帝道:現在的人,雖然服了湯液醪醴,而病不一定好,這是什麼緣故呢?岐伯說:現在的人和中古時代又不同了,一有疾病,必定要用一藥物內服,砭石、針灸外治,其病才能痊癒。

黃帝道:一個病情發展到了形體弊壞、氣血竭盡的地步,治療就沒有辦法見效,這裡有什麼道理?岐伯說:這是因為病人的神氣,已經不能發揮他的應有作用的關係。

黃帝道:什麼叫做神氣不能發生他的應有作用?

岐伯說:針石治病,這不過是一種方法而已。

現在病人的神氣已經散越,志意已經散亂,縱然有好的方法,神氣不起應有作用,而病不能好。

況且病人的嚴重情況,是已經達到一精一神敗壞,神氣離去,容衛不可以再恢復的地步了。

為什麼病情會發展到這樣的地步的呢?由於不懂得養生之道,嗜好欲一望沒有窮盡,憂愁患難又沒有止境,以致於一個人的經氣敗壞,容血枯澀,衛氣作用消失,所以神氣失去應有的作用,對治療上的方法以失卻反應,當然他的病就不會好。

黃帝道:凡病初起,固然是一精一微難測,但大致情況,是避先侵襲於皮膚,所謂表證。

現在經過醫生一看,都說是病已經成,而且發展和預後很不好,用針石不能治癒,吃湯藥亦不能達到病所了。

現在醫生都能懂得法度,一操一守術數,與病人像親戚兄弟一樣親近,聲音的變化每日都能聽到,五色的變化每日都能看到,然而病卻醫不好,這是不是治療的不早呢?

岐伯說:這是因為病人為本,醫生為標,病人與醫生不能很好合作,病邪就不能制一服,道理就在這裡。

黃帝道:有的病不是從外表毫一毛一而生的,是由於五臟的陽氣衰竭,以致水氣充滿於皮膚,而陰氣獨盛,陰氣獨居於內,則陽氣更耗於外,形體浮腫,不能穿原來的衣服,四肢腫急而影響到內臟,這是陰氣格拒與於內,而水氣弛張於外,對這種病的治療方法怎樣呢?岐伯說:要平復水氣,當根據病情,衡量輕重,驅除體內的積水,並叫病人四肢做些輕微運動,令陽氣漸次宣行,穿衣服帶溫暖一些,助其肌表之陽,而陰凝易散。

用繆刺方法,針刺腫處,去水以恢復原來的形態。

用發汗和利小一便的方法,開汗孔,瀉膀一胱,使陰一精一歸於平復,五臟陽氣輸布,以疏通五臟的鬱積。

這樣,經氣自會生成,形體也強盛,骨骼與肌肉保持著常態,正氣也就恢復正常了。

黃帝道:講得很好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黃帝內經白話文
第一篇 上古天真論篇第二篇 四氣調神大論篇第三篇 生氣通天論篇第四篇 金匱真言論篇第五篇 陰陽應像大論第六篇 陰陽離合論篇第七篇 陰陽別論篇第八篇 靈蘭秘典論篇第九篇 六節髒象論篇第十篇 五臟生成篇第十一篇 五臟別論篇第十二篇 異法方宜論篇第十三篇 移精變氣論第十四篇 湯液醪醴論第十五篇 玉版論要第十六篇 診要經終論第十七篇 脈要精微論第十八篇 平人氣象論第十九篇 玉機真髒論三部九侯論篇二十皇帝內經之素問(經脈別論篇第二十一)脹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皇帝內經之素問(宣明五氣篇第二十三)皇帝內經之素問(血氣形志篇第二十四)皇帝內經之素問(寶命全形論篇第二十五)八正神明論篇第二十六皇帝內經之素問(離合真邪論篇第二十七)皇帝內經之素問(通評虛實論篇第二十八)皇帝內經之素問 太陰陽明論篇第二十九皇帝內經之素問(陽明脈解篇第三十)皇帝內經之素問(熱論篇第三十一)皇帝內經之素問 全文+譯文(刺熱篇第三十二)皇帝內經之素問 原文+譯文(評熱病論篇第三十三)皇帝內經之素問 原文+白話文 (逆調論篇第三十四)皇帝內經之素問 白話文+原文(瘧論篇第三十五)皇帝內經之素問 白話文+原文(刺瘧篇第三十六)皇帝內經之素問(氣厥論篇第三十七)皇帝內經之素問(咳論篇第三十八)皇帝內經之素問(舉痛論篇第三十九)皇帝內經之素問(腹中論篇第四十)皇帝內經之素問(刺腰痛篇第四十一)皇帝內經之素問(風論篇第四十二)皇帝內經之素問(痺論篇第四十三)皇帝內經之素問(痿論篇第四十四)皇帝內經之素問(厥論篇第四十五)黃帝內經原文+譯文-- 病能論篇第四十六黃帝內經白話版-- 病能論篇第四十七大奇論篇第四十八黃帝內經原文+翻譯-- 脈解篇第四十九黃帝內經白話文-- 刺要論篇第五十黃帝內經白話版-- 刺齊論篇第五十一皇帝內經之素問(刺禁論篇第五十二)皇帝內經之素問(刺志論篇第五十三)皇帝內經之素問(針解篇第五十四)皇帝內經之素問(長刺節論篇第五十五)黃帝內經譯文-- 皮部論篇第五十六黃帝內經翻譯-- 經絡論篇第五十七黃黃帝內經白話版-- 氣穴論篇第五十八黃帝內經白話版--氣府論篇59黃帝內經白話版-- 骨空論篇第六十水熱穴論篇第六十一調經論篇第六十二黃帝內經白話版-- 繆刺論篇第六十三四時刺逆從論篇第六十四標本病傳論篇第六十五天元紀大論篇第六十六五運行大論篇第六十七六微旨大論篇第六十八氣交變大論篇第六十九五常政大論篇第七十黃帝內經白話版--六元正經大論篇第七十一刺法論篇第七十二本病論篇第七十三黃帝內經白話版-- 至真要大論篇第七十四著至教論篇第七十五示從容論篇第七十六疏五過論篇第七十七徵四失論篇第七十八黃帝內經白話版-- 陰陽類論篇第七十九黃帝內經白話版-- 方盛衰論篇第八十黃帝內經白話版 解精微論篇第八十一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