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白話文》皇帝內經之素問(宣明五氣篇第二十三):這是五臟之氣失調而發生的病變。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黃帝內經白話文》皇帝內經之素問(宣明五氣篇第二十三)

黃帝內經白話文

皇帝內經之素問(宣明五氣篇第二十三)

五臟之氣失調後所發生的病變:心氣失調則噯氣;肺氣失調則咳嗽;肝氣失調則多言;脾氣失調則吞酸;腎氣失調則為呵欠、噴嚏;胃氣失調則為氣逆為噦,或有恐懼感;大腸、小腸病則不能泌別清濁,傳送糟粕,而為洩瀉;下焦不能通調水道,則水液泛溢與皮膚而為水腫;膀一胱之氣化不利,則為癃一閉,不能約制,則為遺尿;膽氣失調則易發怒。

這是五臟之氣失調而發生的病變。

五臟之一精一氣相並所發生的疾病:一精一氣並與心則喜,一精一氣並於肺則悲,一精一氣並於肝則憂,一精一氣並於脾則畏,一精一氣並於腎則恐。

這就是所說的五並,都是由於五臟乘虛相並所致。

五臟化生的液體:心之液化為汗,肺之液化為涕,肝之液化為淚,脾之液化為涎,腎之液化為唾。

這是五臟化生的五液。

五味所禁:辛味走氣,氣病不可多食辛味;鹹味走血,血病不可多食鹹味;苦味走骨,骨病不可多食苦味;甜味走肉,肉病不可多食甜味;酸味走筋,筋病不可多食酸味。

這就是五味的禁忌,不可使之多食。

五種病的發生:陰病發生於骨,陽病發生於血,陰病發生於肉,養病發生於冬,陰病發生於夏。

這是五病所發。

五邪所亂:邪入於陽分,則陽偏盛,而發為痺病;邪搏於陽則陽氣受傷,而發為癲疾;邪搏於陰側則陰氣受傷,而發為音啞之疾;邪由陽而入於陰,則從陰而為靜;邪由陰而出於陽,則從陽而為怒。

這就是所謂五亂。

五臟克賊之邪所表現的脈象:春天見到秋天的一毛一脈,是金克木;夏天見到冬天的石脈,是水克火;長夏見到春天的弦脈,是木克土;秋天見到夏天的洪脈,是火克金;冬天見到長夏的濡緩脈,是土克水。

這就是所謂的五邪脈。

其預後相同,都屬於不治的死證。

五種過度的疲勞可以傷耗五臟的一精一氣:如久視則勞於一精一氣而傷血,久臥則陽氣不伸而傷氣,久坐則血脈灌輸不暢而傷肉,久立則勞於腎及腰、膝、脛等而傷骨,久行則勞於筋脈而傷筋。

這就是五勞所傷。

五臟應四時的脈象:肝臟應春,端直而長,其脈象弦;心脈應夏,來盛去衰,其脈象鉤;脾旺於長夏,其脈弱,隨長夏而更代;肺脈應秋,輕虛而浮,其脈象一毛一;腎脈應冬,其脈沉堅象石。

這就是所謂的應於四時的五臟平脈。

附原文:

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鹹入腎,甘入脾,是謂五入。

五氣所病:心為噫,肺為咳,肝為語,脾為吞,腎為欠、為嚏,胃為氣逆、為噦、為恐,大腸、小腸為洩,下焦溢為水,膀一胱不利為癃,不約為遺溺,膽為怒,是謂五病。

五一精一所並:一精一氣並於心則喜,並於肺則悲,並於肝則憂,並於脾則畏,並於腎則恐,是謂五並,虛而相並者也。

五臟所惡:心惡熱,肺惡寒,肝惡風,脾惡濕,腎惡燥,是為謂惡。

五臟化液:心為汗,肺為涕,肝為淚,脾為涎,腎為唾,是為五液。

五味所禁:辛走氣,氣病無多食辛;鹹走血,血病無多食鹹;苦走骨,骨病無多食苦;甘走肉,肉病無多食甘;酸走筋,筋病無多食酸,是謂五禁,無令多食。

五病所發:陰病發於骨,陽病發於血,陰病發於肉,陽病發於冬,陰病發於夏,是謂五發。

五邪所亂:邪入於陽則狂,邪入於陰則痺,搏陽則為巔疾,搏陰則為,陽入陰則靜,陰出之陽則怒,是謂五亂。

五邪所見:春得秋脈,夏得冬脈,長夏得春脈,秋得夏脈,冬得長夏脈,名曰陰出之陽,病善怒,不治。

是謂五邪,皆同命,死不治。

五臟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魄,脾藏意,腎藏志,是謂五臟所藏。

五臟所主:心主脈,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腎主骨,是謂五主。

五帶所傷:久視傷血,久臥蓖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是謂五帶所傷。

五脈應像:肝脈弦,心脈鉤,脾脈代,肺脈一毛一,腎脈石,是謂五臟之脈。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黃帝內經白話文
第一篇 上古天真論篇第二篇 四氣調神大論篇第三篇 生氣通天論篇第四篇 金匱真言論篇第五篇 陰陽應像大論第六篇 陰陽離合論篇第七篇 陰陽別論篇第八篇 靈蘭秘典論篇第九篇 六節髒象論篇第十篇 五臟生成篇第十一篇 五臟別論篇第十二篇 異法方宜論篇第十三篇 移精變氣論第十四篇 湯液醪醴論第十五篇 玉版論要第十六篇 診要經終論第十七篇 脈要精微論第十八篇 平人氣象論第十九篇 玉機真髒論三部九侯論篇二十皇帝內經之素問(經脈別論篇第二十一)脹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皇帝內經之素問(宣明五氣篇第二十三)皇帝內經之素問(血氣形志篇第二十四)皇帝內經之素問(寶命全形論篇第二十五)八正神明論篇第二十六皇帝內經之素問(離合真邪論篇第二十七)皇帝內經之素問(通評虛實論篇第二十八)皇帝內經之素問 太陰陽明論篇第二十九皇帝內經之素問(陽明脈解篇第三十)皇帝內經之素問(熱論篇第三十一)皇帝內經之素問 全文+譯文(刺熱篇第三十二)皇帝內經之素問 原文+譯文(評熱病論篇第三十三)皇帝內經之素問 原文+白話文 (逆調論篇第三十四)皇帝內經之素問 白話文+原文(瘧論篇第三十五)皇帝內經之素問 白話文+原文(刺瘧篇第三十六)皇帝內經之素問(氣厥論篇第三十七)皇帝內經之素問(咳論篇第三十八)皇帝內經之素問(舉痛論篇第三十九)皇帝內經之素問(腹中論篇第四十)皇帝內經之素問(刺腰痛篇第四十一)皇帝內經之素問(風論篇第四十二)皇帝內經之素問(痺論篇第四十三)皇帝內經之素問(痿論篇第四十四)皇帝內經之素問(厥論篇第四十五)黃帝內經原文+譯文-- 病能論篇第四十六黃帝內經白話版-- 病能論篇第四十七大奇論篇第四十八黃帝內經原文+翻譯-- 脈解篇第四十九黃帝內經白話文-- 刺要論篇第五十黃帝內經白話版-- 刺齊論篇第五十一皇帝內經之素問(刺禁論篇第五十二)皇帝內經之素問(刺志論篇第五十三)皇帝內經之素問(針解篇第五十四)皇帝內經之素問(長刺節論篇第五十五)黃帝內經譯文-- 皮部論篇第五十六黃帝內經翻譯-- 經絡論篇第五十七黃黃帝內經白話版-- 氣穴論篇第五十八黃帝內經白話版--氣府論篇59黃帝內經白話版-- 骨空論篇第六十水熱穴論篇第六十一調經論篇第六十二黃帝內經白話版-- 繆刺論篇第六十三四時刺逆從論篇第六十四標本病傳論篇第六十五天元紀大論篇第六十六五運行大論篇第六十七六微旨大論篇第六十八氣交變大論篇第六十九五常政大論篇第七十黃帝內經白話版--六元正經大論篇第七十一刺法論篇第七十二本病論篇第七十三黃帝內經白話版-- 至真要大論篇第七十四著至教論篇第七十五示從容論篇第七十六疏五過論篇第七十七徵四失論篇第七十八黃帝內經白話版-- 陰陽類論篇第七十九黃帝內經白話版-- 方盛衰論篇第八十黃帝內經白話版 解精微論篇第八十一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