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書治要》肆、為政__四、至公:201.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群書治要》肆、為政__四、至公

群書治要

肆、為政__四、至公

四、至公

201.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選賢與能。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

是謂大同。

(卷七·禮記)

【白話】大道實現的時代,是天下為大家所共有共享的。

選拔賢德之人,為天下人民服務。

因此,人們不僅親愛自己的雙親,不僅慈愛自己的子女,而使所有老人都能安度晚年,使所有小孩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健康的成長,並使所有鰥夫、寡一婦 、孤兒、無後嗣的老人以及身殘和有病的人,都得到照顧和贍養。

所以,人人都能真誠相處,就不會有勾心鬥角、損人利己的一陰一謀出現,盜竊作亂的事也不會發生。

這才是真正的大同世界。

202.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人之天下也。

與天下同利者,則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失天下。

(卷三十一·六韜)

【白話】天下不是一個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

能和天下人共享利益的人,可以得到天下;獨佔天下利益的人,最後會失去天下。

203.夫能通天下之志者,莫大乎至公。

能行至公者,莫要乎無忌心。

(卷四十九·傅子)

【白話】能通達天下人心意的,最重要在於大公無私。

能做到大公無私的人,最重要的是沒有嫉妒心。

204.故君人者,愛民而安,好士而榮,兩者無一焉而亡也。

明分職,序事業,拔材官能,莫不治理,則公道達而私門塞矣,公義明而私事息矣。

如是,則德厚者進,而佞悅者止;貪利者退,而廉節者起。

(卷三十八·孫卿子)

【白話】為人君者,愛護人民就可以使人心安定,喜好親近賢士就能使國家興盛,這兩者有一項沒有就會敗亡。

明辨職務上應盡的本分,依據事情的輕重緩急來安排工作,選拔賢才,任用有能力的人為官,一切都治理得井井有條,那麼為公家效忠的道路就暢通了,而行私請托的門徑就被杜絕了;為公義的風氣能彰顯,而個人謀私的事能止息。

這樣一來,品德淳厚的人得到任用,奸佞諂媚的人受到遏止;貪圖利益的人被辭退,廉潔奉公的人受到重用。

205.臣聞堯受命,以天下為憂,而未聞以位為樂也。

(卷十七·漢書五)

【白話】臣(董仲舒)聽說堯帝接受天命成為天子,把天下的憂患當作自己的憂患,卻沒有聽說是因為坐上了天子的位置而高興。

206.賈曰:「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將。

將相和,則士豫附;士豫附,天下雖有變,則權不分。」

(卷十六·漢書四)

【白話】陸賈說:「天下安定時,要注意行政首長的能力;動亂時,就要注意軍事將領的忠誠。

將相能和睦相處,賢士就樂于歸附;賢士歸附,天下即使有變化,權力也不會分散。」

207.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

今兩虎鬥,其勢不俱生。

吾所以為此,先公家之急,而後私讎也。

(卷十二·史記下)

【白話】在我(藺相如)看來,強大的秦國之所以不敢發兵攻打趙國,那是因為有廉頗將軍與我在。

如今我們兩虎相鬥,勢必不可能共存。

我處處退避的原因,是以考慮國家的安危在先,而個人的私怨在後。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群書治要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