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書治要》三、貴德__四、誠信:97.天地有紀矣,不誠則不能化育;君臣有義矣,不誠則不能相臨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群書治要》三、貴德__四、誠信

群書治要

三、貴德__四、誠信

四、誠信

97.天地有紀矣,不誠則不能化育;君臣有義矣,不誠則不能相臨;父子有禮矣,不誠則疏;夫婦有恩矣,不誠則離;一交一 接有分矣,不誠則絕。

以義應當,曲得其情,其唯誠乎。

(卷四十八·體論)

【白話】天地是有綱紀的,不真誠就不能化育萬物;君臣之間是有道義的,不真誠就不能相處共事;父子之間是有禮節的,不真誠就會無禮而疏遠;夫婦之間是有恩義的,不真誠就會忘恩而離異;結一交一 朋友是有情分的,不真誠就會無情而斷絕來往。

以道義來處事、待人、接物都能應對恰當,微細的體察到對方的心意、需要或是事物的真相,這唯有用真誠心才能做到啊!

98.君子養心,莫善於誠。

致誠無他,唯仁之守,唯義之行。

誠心守仁則能化;誠心行義則能變。

變化代興,謂之天德。

(卷三十八·孫卿子)

【白話】君子修養心性,沒有比真誠更好的了。

要做到至誠,沒有其他方法,唯有信守仁德,實棧道義。

以至誠心來守住仁德,就能教化百姓;以至誠心行使道義,就能改變風俗使民心向善。

善良風俗代而興起,如此可說是與天同德。

99.唯君子為能信,一不信則終身之行廢矣,故君子重之。

(卷五十·袁子正書)

【白話】只有君子能堅守信義,因為一不守信義,那麼一生的作為都將被世人否定唾棄,所以君子非常看重信義。

100.孔子曰:「欲人之信己,則微言而篤行之。

篤行之;則用日久;用日久,則事著明;事著明,則有目者莫不見也,有耳者莫不聞也,其可誣乎?」

(卷四十六·中論)

【白話】孔子說:「想讓別人信任自己,就應當少說而切實履行;真正落實去做,效果就能持久;成效日益長久,事理更能彰顯;理事都明白,那麼大家有目共睹,有耳皆聞,誰還能歪曲事實真相呢?」

101.子夏曰:「君子信而後勞其民;未信則以為厲己也。

信而後諫;未信則以為謗己也。」

(卷九·論語)

【白話】子夏說:「君子在位時,先要取得民眾的信賴,然後才能勞役民眾;如果未取得信賴,民眾會以為這是在虐待他們。

君子若處於臣位時,應先取得君主的信任,然後才能規諫;如果未取得信任,君主會以為這是在譭謗他。」

也就是說,君子使民、事君,都要以信任為基礎。

102.君以信訓其臣,則臣以信忠其君;父以信誨其子,則子以信孝其父;夫以信先其婦,則婦以信順其夫。

上秉常以化下,下服常而應上,其不化者,百未有一也。

(卷四十九·傅子)

【白話】君主以誠信來訓勉臣子,臣子就會以誠信忠於君主;父親用誠信來教誨子女,子女就會用誠信孝順父親;丈夫用誠信來對待妻子,妻子就會用誠信順承丈夫。

在上位者如果能依循倫常大道來教化下位者,下位者自然會服從常道而順應上位者,如此上行下效,還有不被教化的人,一百個裡面也找不到一個。

103.色取仁而實違之者,謂之虛;不以誠待其臣,而望其臣以誠事己,謂之愚。

虛愚之君,未有能得人之死力者也。

故書稱君為元首,臣為股肱,期其一體相須而成也。

(卷四十八·體論)

【白話】表面上做出仁義而實際是違背的,叫做虛偽;不用真誠來對待自己的臣屬,卻希望臣屬真誠地事奉自己,叫做愚昧。

虛偽愚昧的君主,不可能得到肯效死出力的臣屬。

所以《尚書》說君主就像是人的頭部,臣屬就像是人的胳臂和大腿,這是希望君臣能成為一個整體,相互配合使國家大治。

104.巧詐不如拙誠。

(卷四十·韓子)

【白話】奸巧詭詐不如樸拙誠實。

105.作德,心逸日休;作偽,心勞日拙。

(卷二·尚書)

【白話】積德行善的人,心定神閒而一天比一天更喜悅快樂;作假造惡的人,心思費盡卻一天比一天更窘迫困苦。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群書治要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