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書治要》肆、為政__十二、法律:269.先仁而後法,先教而後刑,是治之先後者也。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群書治要》肆、為政__十二、法律

群書治要

肆、為政__十二、法律

十二、法律

269.先仁而後法,先教而後刑,是治之先後者也。

(卷五十·袁子正書)

【白話】先實行仁義然後才用法令,先進行教化然後才用刑法,這是治理國家的重要先後次序。

270.法非從天下,非從地出,發於人間,反己自正也。

誠達其本,不亂於末;知其要,不惑於疑;有諸己,不非諸人;無諸己,不責於下;所禁於民者,不行於身。

故人主之製法也,先以自為檢戒(戒作式),故禁勝於身,即令行於民矣。

(卷三十五·文子)

【白話】法令制度不是從天上掉下來,也不是從地下生出來,而是人們制定出來的,又反過來約束人們端正自己。

果真通達了根本,就不會在枝末細節上犯錯誤;掌握了綱要,就不會被疑難所困惑;人君自己能做到,也不會去指責別人沒做到;自己做不到,更不會要求臣民要做到;所禁止百姓不能做的事,自己首先不做。

因此人君制定法令,自己先要作出守法的模範,而法律、禁令都能在領導者本身率先實踐,那麼,政令必然能在民間暢行無阻。

271.凡我有官君子,欽乃攸司,慎乃出令,令出惟行,弗惟反。

以公滅私,民其允懷。

(卷二·尚書)

【白話】周成王說,凡我的各級官長,要認真對待你們所管理的工作,慎重對待你們發佈的命令。

命令發出了就要實行,不能朝令夕改。

要用公正的心,去掉個人的私情或恩怨,人民就會信任歸服。

272.《書》曰:「與殺不辜,寧失不經。」

(卷十七·漢書五)

【白話】《尚書》說:「與其妄殺無辜,寧可犯不依常法的過錯。」

也就是說,處理案件要體現仁政,司法的官吏要以仁德存心,避免冤獄。

273.子曰:「聽訟吾猶人。

必也使無訟乎!」(卷九·論語)

【白話】孔子說:「審理訴訟案件,我跟別人的方式差不多。

但我一定盡力使訴訟案件不發生才好。」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群書治要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