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書治要》三、貴德__七、謙虛:121.《彖》曰: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群書治要》三、貴德__七、謙虛

群書治要

三、貴德__七、謙虛

七、謙虛

121.《彖》曰:謙亨。

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

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

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終也。

(卷一·周易)

【白話】《彖傳》說:謙卑,則亨通。

天道的法則是一陽一氣降下以滋潤萬物,使大地光明普照,地道的法則是低窪一陰一氣上升與一陽一氣一交一 感,使大自然循環演化、生生不息。

天道運行的法則,舉凡驕傲自滿的就容易損德,而謙虛的人容易受益處;地道的法則,改變驕傲自滿的人得以收斂,而謙卑的人必使他得到潤育,就像流水從高處填入低窪一樣;鬼神的道理,只要是驕傲自滿的人就會讓他受害,而謙讓的人就讓他受福;人的原則,都是厭惡驕傲自滿而喜好謙恭的人。

君子的謙德是內在謙虛而外在流露尊貴的光明,謙卑而道德無可超越,這是君子德行修養的結果。

122.惟德動天,無遠弗屆。

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

(卷二·尚書)

【白話】只有德行能感通天地,無論多遠的人都會來歸順。

自滿會招來損害,謙虛會得到益處,這是自然的規律。

123.《象》曰:勞謙君子,萬民服也。

(卷一·周易)

【白話】《象傳》說:有功勞還能夠謙虛的君子,必然會得到萬民的景仰和歸服。

124.德日新,萬邦惟懷;志自滿,九族乃離。

(卷二·尚書)

【白話】德行天天進步,世界各國都會受到感化而遠來歸順;心志驕傲自大,連身邊最親近的家人也會離散。

125.故《易》曰:「有一道,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國家,小足以守其身,謙之謂也。」

(卷四十三·說苑)

【白話】《易經》上說:「有一個道理,能按著去做,大能保住天下,中能保住國家,小能保全自身,這道理就是謙虛。」

126.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邇。

(卷二·尚書)

【白話】如果要登高,一定要從低處開始;如果要行遠,一定要從近處起步。

因此無論做學問或處事,應從淺近處下手,然後循序漸進,慢慢深入,不可好高騖遠。

127.一江一 海所以能為百谷王,以其善下之。

(卷三十四·老子)

【白話】一江一 海所以能成為山谷河川彙集的地方,是因為它善於處在低下的地位。

由此可知,君子應虛懷若谷,謙沖自下,德行才能日益增長。

128.君子常虛其心志,恭其容貌,不以逸群之才加乎眾人之上;視彼猶賢,自視猶不肖也。

故人願告之而不厭,誨之而不倦。

(卷四十六·中論)

【白話】真正的君子,常保心態謙虛,舉止恭敬有禮,不以出眾的才能而高於眾人之上;他把別人都看作是賢能之士,而把自己看成是不賢之人。

因此別人願意告誡他而不覺得厭煩,教誨他而不覺得疲倦。

129.汝惟弗矜,天下莫與汝爭能。

汝惟弗伐,天下莫與汝爭功。

(卷二·尚書)

【白話】你能不自以為賢能,天下才沒有人和你爭賢能。

你能不自我誇耀,天下才沒有人和你爭功勞。

換句話說,國君能時時保持謙恭謹慎的態度,天下才能永保穩固,不被推翻。

130.夫人有善鮮不自伐,有能者寡不自矜。

伐則掩人,矜則陵人。

掩人者人亦掩之,陵人者人亦陵之。

(卷二十六·魏志下)

【白話】人有善行,很少有不自誇的;有能力,也很少有不自傲的。

自誇就會掩蓋別人的優點,自傲就會凌駕於別人之上。

掩蓋別人的人,別人也會掩蓋他;凌駕別人的人,別人同樣也會凌駕於他之上。

131.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

(卷九·論語)

【白話】孔子說:「如果一個人有周公那樣的才華和辦事能力,但是驕傲而且吝嗇,不肯分享,其餘雖有小善,也就不值得一觀了。」

132.「亢龍有悔」,何謂也?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

其唯聖人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聖人乎!(卷一·周易)

【白話】「處於極尊之位,應當以高傲為戒,否則會有敗亡悔恨之禍。」

為何這麼說呢?夫子說:「地位極其顯貴,沒有比這再高的位置;身份極其崇高,沒有人能親善接近。

賢人都處在下位,而無法在旁輔佐協助,因此一舉一動不謹慎就會引禍上身。」

……「亢」字的意義,只知進取卻不知退守,只知存在卻不知會衰亡,只知獲得卻不知會喪失。

這只有聖人的智慧,能知道如何進、退、存、亡,而不失正道,只有聖人才能如此吧!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群書治要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