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書治要》肆、為政__三、任使:192.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群書治要》肆、為政__三、任使

群書治要

肆、為政__三、任使

三、任使

192.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

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卷九·論語)

【白話】哀公問孔子說:「如何才能使百姓服從政府?」

孔子回答說:「舉用正直的人,把他的職位安排在邪惡不正的人上面,百姓對政府有信心,自然會服從;若是舉用邪惡不正的人,職位又放得比正直的人高,百姓心中就不會服從。」

193.天下樞要,在於尚書,尚書之選,豈可不重?而間者多從郎官,超升此位,雖曉一習一 文法,長於應對,然察察小惠,類無大能。

宜簡嘗歷州宰素有名者,雖進退舒遲,時有不逮,然端心向公,奉職周密。

(卷二十二·後漢書二)

【白話】天下最重要的職位在於尚書,尚書的選拔豈能不重視?然而現任尚書大多是從郎官提升上來的,儘管他們通曉文法,善於應對,但這只是小聰明,大多沒有辦大事的能力。

因此應當選拔那些做過州官且素有名聲的人任職,他們應對雖然遲緩,有時比不上別人,但他們一心向著國家,忠於職守且辦事周密。

【註釋】1樞要:指中央政權中機要的部門或官職。

2尚書:相當於現在的部長。

3郎官:相當於現在的副部長。

194.以言取人,人飾其言;以行取人,人竭其行。

飾言無庸,竭行有成。

(卷八·周書)

【白話】根據一個人的言論來判斷人品,人們就會用技巧來修飾言語;如果是依行為來判斷人品,人們就會盡力充實內在的德行。

巧飾言語毫無用處,盡力完善德行必將會有成就。

195.故明王之任人,諂諛不邇乎左右,阿一黨一 不治乎本朝;任人之長,不強其短;任人之工,不強其拙。

此任人之大略也。

(卷三十三·晏子)

【白話】賢明的君主任用人選時,諂媚阿諛的人不放在身邊,結一黨一 營私的人不得治理政事;用人要發揮他的優點,不強求他的不足;任用他的專長,不強求他的短處。

這就是用人的基本原則。

196.故選不可以不一精一,任之不可以不信,進不可以不禮,退之不可以權辱。

(卷四十八·典語)

【白話】選拔大臣,不能不一精一確恰當;任命大臣,不能不信任;進用為官,不能不以禮相待;辭退官職,也不能使他們受到屈辱。

197.故知清而不知所以重其祿者,則欺而濁;知重其祿,而不知所以少其吏者,則竭而不足;知少其吏,而不知所以盡其力者,則事繁而職闕。

(卷四十七·劉廙政論)

【白話】君主知道提倡清廉而不懂得增加官員的俸祿,官員就會形成欺詐和貪一污腐敗的風氣;懂得增加俸祿,而不知道怎樣減少官吏,財力就會空虛不足;知道減少官吏,而不懂得如何使他們發揮能力,事情就會繁多而顯得職位短缺。

198.夫除無事之位,損不急之祿,止浮食之費,並從容之官。

使官必有職,職任其事,事必受祿,祿代其耕,乃往古之常式,當今之所宜也。

(卷二十五·魏志上)

【白話】撤除無事可幹的職位,減省不急需的俸祿,停發不做事、白領俸祿之人的費用,撤並無事可做的官員。

讓每位官員一定有職責,有職責均需承擔事務,承擔事務一定要接受俸祿,用俸祿代替耕作,這是古代的常規,也是當今社會應該採取的原則。

199.故德厚而位卑者,謂之過;德薄而位尊者,謂之失。

寧過於君子,而無失於小人。

過於君子,其為怨淺矣;失於小人,其為禍深矣。

(卷三十二·管子)

【白話】德行厚實的人反而屈居下位,這是君主的過錯;德行淺薄的人反而地位尊貴,這是君主的失誤。

寧可委屈了君子,而不能誤用了小人。

委屈了君子,他的抱怨不深;誤用了小人,他引發的禍患卻是最深遠的。

200.使賢者為之,則與不肖者規之;使智者慮之,則與愚者論之;使修士行之,則與奸邪之人疑之。

雖欲成功,得乎哉!(卷三十八·孫卿子)

【白話】讓賢能的人為政,卻和不賢的人去限制他;讓有智慧的人謀慮政事,卻和愚昧的人去評論他;讓品德良好的人施行政令,卻和奸邪的人懷疑他。

雖然想成功,怎麼可能辦得到呢!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群書治要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