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書治要》伍、敬慎__三、治亂:301.《黃石公記》曰:「柔能制剛,弱能制強。」柔者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群書治要》伍、敬慎__三、治亂

群書治要

伍、敬慎__三、治亂

三、治亂

301.《黃石公記》曰:「柔能制剛,弱能制強。」

柔者德也,剛者賊也。

弱者仁之助也,強者怨之歸也。

捨近謀遠者,勞而無功;捨遠謀近者,逸而有終。

逸政多忠臣,勞政多亂民。

故曰,務廣地者荒,務廣德者強。

有其有者安,貪人有者殘。

殘滅之政,雖成必敗。

(卷二十一·後漢書一)

【白話】《黃石公記》說:「柔能克剛,弱能勝強。」

柔和是德行,剛強是賊害。

柔弱者能感召仁義志士的幫助,剛強者容易遭受怨恨。

捨近求遠的人,花費一精一力卻毫無收穫;捨遠求近的人,安逸而有好結果。

安樂舒適的政治下多出忠臣,勞役繁重的政治下多出亂民。

所以說,一心擴大領土的君王,朝政會荒廢;力求實行仁政的君王,國家就會強盛。

保住自己所擁有的則心安理得;貪圖別人所擁有的則殘暴敗亡。

殘暴敗亡的政治,雖然一時成功,最終也必然失敗。

302.子曰:「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

要君者無上,非聖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

此大亂之道也。」

(卷九·孝經)

【白話】孔子說:「古代五刑所屬的犯罪條列,有三千條之多,其中沒有比不孝的罪行更大的。

脅迫君王的人,是眼中沒有君王的存在;詆毀聖人的人,是心中沒有禮法的存在;誹謗行孝的人,是心中沒有父母的存在。

這三種人都是造成天下大亂的根源。」

303.上下一交一 征利而國危矣。

(卷三十七·孟子)

【白話】上至國君,下到百姓,大家互相爭奪利益,必導致弒君篡位,國家就危險了。

由此可知,不講道義、只重功利,天災人禍就避免不了。

304.哀公問於孔子曰:「寡人聞之,東益不祥,信有之乎?」

孔子曰:「不祥有五,而東益不與焉。

夫損人而自益,身之不祥也;棄老而取幼,家之不祥也;釋賢而用不肖,國之不祥也;老者不教,幼者不學,俗之不祥也;聖人伏匿,愚者擅權,天下不祥也。

故不祥有五,而東益不與焉。」

(卷十·孔子家語)

【白話】魯哀公問孔子說:「我聽說,向東邊擴建住宅是不吉祥的,真是這樣嗎?」

孔子說:「有五種不吉祥的事,而向東邊擴建住宅不在其中。

損人利己,是自身的不祥;遺棄老人只顧孩子,是家庭的不祥;捨棄賢明之人卻任用不肖之徒,是一國的不祥;老人不教育後代,年幼的人不肯學習 ,是社會風俗的不祥;聖人隱退不出仕,愚人專權獨一裁 ,是天下的不祥。

總之,不吉祥的事有以上五種,向東邊擴建住宅並不包括在內。」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群書治要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