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書治要》陸、明辨__一、邪正:33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卷九·論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群書治要》陸、明辨__一、邪正

群書治要

陸、明辨__一、邪正

一、邪正

33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卷九·論語)

【白話】孔子說:「君子與人相處,和平忍讓,而其見解卓越,與眾不同;小人所見平庸,與眾相同,而其爭利之心特別強,不能與人和諧辦事,只能擾亂他人而已。」

334.子曰:「君子成一人 之美,不成一人 之惡。

小人反是。」

(卷九·論語)

【白話】孔子說:「君子成全別人的善舉,不促成別人的惡事。

小人相反,見人做善事就嫉妒、做惡事便贊成,這是天理所不容的。」

335.君子揜人之過以長善,小人毀人之善以為功。

(卷四十八·體論)

【白話】君子遮掩別人的過錯來長養自己的厚道美德,小人則詆毀他人的善心善行來標榜自己。

336.子貢曰:「君子亦有惡乎?」

子曰:「有惡。

惡稱人惡者,惡居下流而訕上者,惡勇而無禮者,惡果敢而窒者。」

(卷九·論語)

【白話】子貢說:「君子也有憎惡嗎?」

孔子說:「有憎惡。

君子憎惡宣揚別人過失的人,因為做人應該包容掩藏他人的過失,宣揚他人的善行;憎惡居於下位而譭謗上位的人,因為上級有過時應該規勸而非背後譭謗,若不聽從則可離開,若背後譭謗,則有失忠厚;憎惡有勇卻不遵守禮法的人,因為容易以下犯上;憎惡果斷而不通事理的人,因為那樣往往容易敗事,而又損人。」

337.君子心有所定,計有所守;智不務多,務行其所知;行不務多,務審其所由;安之若性,行之如不及。

小人則不然,心不在乎道義之經,口不吐乎訓誥之言,不擇賢以托身,不力行以自定,隨轉如流,不知所執。

(卷四十八·體論)

【白話】君子心中有堅定的使命和信念,每次考慮、謀劃都能堅守原則。

道理、智慧不貪求多,只要知道了就一定付諸實行;行動不求其多,但行動前一定審思行動的理由。

心安住在美好的信念中,像天性一樣自然不勉強;實行時,則唯恐來不及而一精一進努力。

小人則不是這樣,心思不在道義的原則上,嘴裡說不出告誡勸勉的話,不選擇賢者親近求教來寄托身心,不努力落實道德來使自己心靈安定,而是隨波逐流,不知道自己該做些什麼。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群書治要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