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書治要》伍、敬慎__二、風俗:295.眾賢和於朝,則萬物和於野。故四海之內,靡不和寧。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群書治要》伍、敬慎__二、風俗

群書治要

伍、敬慎__二、風俗

二、風俗

295.眾賢和於朝,則萬物和於野。

故四海之內,靡不和寧。

(卷十五·漢書三)

【白話】眾賢臣在朝廷內能和睦相處,那麼朝廷外的萬事萬物也能和諧共榮。

所以四海之內沒有不和平安寧的。

296.故肅恭其心,慎修其行。

有罪惡者無徼幸,無罪過者不憂懼,請謁無所行,貨賂無所用,則民志平矣,是謂正俗。

(卷四十六·申鑒)

【白話】內心肅然恭敬,謹慎地修養德行。

有罪惡的人不會心存僥倖逃避懲罰,沒有罪過的人不會擔憂恐懼,想靠關係走後門的人無處可行,想送禮賄賂的也沒有作用,這樣民心也就平和無怨了,這就是「正俗」。

297.君臣親而有禮,百僚和而不同,讓而不爭,勤而不怨,無事唯職是司,此治國之風也。

(卷四十六·申鑒)

【白話】君主和群臣親近並且遵守禮法,百官和睦而不隨便附和,互相謙讓而不爭名邀功,勤勞於國事而沒有怨言,沒有變故時,堅守自己的職事,這就是國家安定太平的氣象。

298.古之進者有德有命,今之進者唯財與力。

(卷二十三·後漢書三)

【白話】古時候出仕做官,靠的是修養德行和改造命運;現在做官,靠的是賄賂和勢力來取得功名富貴。

299.上慢下暴,盜思伐之矣。

慢藏誨盜,冶容誨一婬一。

(卷一·周易)

【白話】處上位的人輕慢疏忽,在下位的人暴虐凶殘,盜寇就計劃要攻打了。

財物不妥當收藏,就會引人偷盜;容貌打扮太過妖艷,就會引人一婬一亂。

300.民之過在於哀死而不愛生,悔往而不慎來。

善(善作喜)語乎已然,好爭乎遂事,墮(墮下有於字)今日而懈於後旬,如斯以及於老。

(卷四十六·中論)

【白話】人的過失在於為死亡悲傷卻不珍惜有限的生命,常對過去的事情後悔卻不慎重考慮將來。

總是常說「既然已經如此」,又喜歡爭辯過去的往事,荒廢於今日,更懈怠於將來的時光,就這樣一直到老。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群書治要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