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書治要
肆、為政__十、綱紀
十、綱紀
253.天下之達道有五,其所以行之者三。
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一交一 也,五者,天下之達道也;智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
所以行之者一也。
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強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卷十·孔子家語)
【白話】天下所共同遵循的倫常大道有五種,而用以實踐的功夫則有三種。
所謂君臣、父子、夫婦、兄弟姐妹、朋友之間的關係,這五種就是天下人所共同遵循的倫常大道;而智慧、仁愛、勇敢,這三種是天下人須具備的德行。
踐行這些大道和美德,都要靠一個「誠」字貫徹始終。
以上這些道理,有的人生下來就知道,有的人經過學習 才知道,有的人要下苦功才能知道,等到明白以後,其中的道理都是一樣。
有些人心安理得地去實行,有些人為了得到利益去實行,有些人則需要勉強才會去做,等到做成功後,結果都是一樣的。
【註釋】1天下之達道:天下古今人與人相處的常道,即君臣有義、父子有親、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254.仁義禮樂、名法刑賞,凡此八者,五帝三王,治世之術也。
故仁以導之,義以宜之,禮以行之,樂以和之,名以正之,法以齊之,刑以威之,賞以勸之。
(卷三十七·尹文子)
【白話】仁、義、禮、樂、名、法、刑、賞,這八項措施是五帝三王用來治理天下的方法。
用仁愛思想來教導人民要忠恕待人,用道義來判斷合於名分的事理,用禮儀來規範人民的行為,用音樂來調劑人情並且和睦相處,用名分來端正各階層的身份地位,用法律來統一人民的行為,用刑罰建立威信讓人民不敢作惡,用獎賞來勸勉人民行善。
【註釋】1五帝三王:指遠古時代的五位聖王,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
三王則是夏禹、商湯、周文王。
255.仁者莫大於愛人,智者莫大於知賢,政者莫大於官能。
有土之君,能修此三者,則四海之內供命而已矣。
(卷十·孔子家語)
【白話】真正仁慈的人莫過於愛護眾人,明智的人莫過於辨識賢才,為政的人最重要在於任用賢能之士。
擁有疆土在上位的國君,能做到這三點,那天下人都會恭敬聽命。
256.天子聽男教,後聽女順;天子理一陽一道,後治一陰一德;天子聽外治,後聽內治。
教順成俗,外內和順,國家理治,此之謂盛德也。
(卷七·禮記)
【白話】天子掌管男子的教化,皇后掌管教化婦女柔順的美德;天子負責一陽一剛之事,皇后負責一陰一柔之事;天子治理對外的一切政事,皇后處理後宮的內務。
男主外、女主內的教育,形成了男女各司其職的風俗,內外都能做到和諧恭順,國事與家事都能治理得井井有條,這就是偉大的德行。
257.治天下有四術:一曰忠愛,二曰無私,三曰用賢,四曰度量。
度量通,則財用足矣;用賢,則多功矣;無私,百智之宗也;忠愛,父母一之 行也。
(卷三十六·一屍一子)
【白話】治理天下須遵循四項法則:一是誠心愛民,二是大公無私,三是任用賢才,四是規劃財政收支。
財政收支規劃得當,則財用充足;任用賢才,治理國家就能成就諸多功績;大公無私,是智慧的根本;誠心愛民,就體現了愛民如子的行為。
258.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上服度則六親固,四維張則君令行。
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國有四維,一維絕則傾,二維絕則危,三維絕則覆,四維絕則滅。
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滅不可復錯也。
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
(卷三十二·管子)
【白話】糧倉充實,人民有了積蓄才會知道守禮節;衣食充足,人民吃穿不愁才會注意到榮辱;在上位的人能遵守禮製法度,六親眷屬就會一團一 結和睦;而立國的四大綱維能夠發揚,融入民間,國家的政令才能通行無阻。
四大綱維不能發揚,國家必會滅亡。
因此,立國有四大綱維,一維斷絕,國家就會傾斜不安;二維斷絕,國家就會危險;三維斷絕,國家就會顛覆;四維都斷絕,國家要滅亡。
傾斜還可以扶正,危險尚可以平定,顛覆尚可興起,可是滅亡了就沒有辦法了!什麼是四大綱維?一是禮,二是義,三是廉,四是恥。
259.是故古之聖王未有不尊師也,尊師則不論貴賤貧富矣。
(卷三十九·呂氏春秋)
【白話】古代的聖王沒有不尊重老師的,尊重老師就不會計較老師的貴賤貧富。
260.湯曰:「何謂臣而不臣?」
對曰:「君之所不名臣者四:諸父臣而不名;諸兄臣而不名;先王之臣,臣而不名;盛德之士,臣而不名;是謂大順也。」
(卷四十三·說苑)
【白話】商湯問:「什麼是用為輔佐的大臣卻又不把他們當臣子看待?」
伊尹回答說:「國君不稱臣子為臣子的有四種人:自己的伯父、叔父為大臣,不稱他們為臣;眾兄長是大臣,不稱他們為臣;父王的老臣為大臣,不稱他們為臣;德高望重的人為大臣,不稱他們為臣。
這是順應倫常大道。」
261.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卷九·論語)
【白話】孔子說:「君子不擔任這個職位,就不去參與計劃這個職務範圍內的事情。」
262.是以人君自任而躬事,則臣不事事矣。
是君臣易位也,謂之倒逆,倒逆則亂矣。
人君任臣而勿自躬,則臣事事矣。
是君臣之順,治亂之分,不可不察。
(卷三十七·慎子)
【白話】君主凡事都要自己親自去做,那麼臣子就不主動治理好事務了。
這是君臣互換位置,稱作顛倒錯位,顛倒錯位必然會造成混亂。
所以,君主任用臣子而不用事必躬親,那麼臣子就會各司其職,盡職盡責完成任務。
這是君臣倫理的正常關係,治世和亂世的區別所在,不能不審慎明察。
263.政不可多門,多門則民擾。
(卷二十九·晉書上)
【白話】政令不可由許多部門發出,因為這樣會困擾民眾,使他們無所適從。
分類:未分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