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書治要》三、貴德__五、正己:106.曾子曰:「敢問何謂七教?」孔子曰:「上敬老,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群書治要》三、貴德__五、正己

群書治要

三、貴德__五、正己

五、正己

106.曾子曰:「敢問何謂七教?」

孔子曰:「上敬老,則下益孝;上尊齒,則下益悌;上樂施,則下益寬;上親賢,則下擇友;上好德,則下無隱;上惡貪,則下恥爭;上廉讓,則下知節。

此之謂七教也。

七教者,治民之本也。

政教定,則本正矣。

凡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則何物不正!」(卷十·孔子家語)

【白話】曾子說:「敢問什麼是七教?」

孔子說:「君上尊敬老人,臣民就更加孝親;君上尊敬年長者,臣民就更加友愛兄長;君上樂善好施,臣民就更加寬厚;君上親近賢士,臣民就重視擇友;君上注重道德修養,臣民就不會做不可告人的事;君上厭惡貪婪,臣民就恥於相爭;君上清廉謙讓,臣民就知道堅守節操。

這就是七教。

七教是治理人民的根本。

政治教化的原則確定了,那麼根本就端正了。

凡是在上位者,皆是人民的表率,表率端正,還有什麼事物不端正!」

107.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卷九·論語)

【白話】孔子說:「當政者本身言行端正,能做出表率模範,不用發號施令,人民自然起身傚法,那麼政令將會暢行無阻;如果當政者本身言行不正,雖下命令,人民也不會服從遵守。」

108.故君子為政,以正己為先,教禁為次。

(卷四十七·政要論)

【白話】君子治理政務,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言行,其次才是推行教育和禁令。

109.子曰:「下之事上也,不從其所令,而從其所行。

上好是物,下必有甚矣。

故上之所好惡,不可不慎也,是民之表也。」

(卷七·禮記)

【白話】孔子說:「下級為上級辦事,並非只是機械地服從他的命令,而是看著上級的行為而傚法他。

上級愛好某一事物,下級一定有比他更加愛好的。

所以上位者所喜好、厭惡的態度,不能不謹慎,因為這都是民眾的表率。」

110.我有公心焉,則士民不敢念其私矣;我有平心焉,則士民不敢行其險矣;我有儉心焉,則士民不敢放其奢矣。

此躬行之所征者也。

(卷四十五·昌言)

【白話】上位者有公正之心,下屬百姓就不敢有謀私的念頭;在上位者能有平等之心,下屬百姓就不敢行險,心存僥倖;上位者有節儉之心,下屬百姓就不敢放縱享受、奢侈浪費。

這是在上位者以身作則所起的作用。

111.太公曰:「將有三禮。

冬日不服裘,夏日不操扇,天雨不張蓋幕,名曰三禮也。」

(卷三十一·六韜)

【白話】太公說:「將帥有「三禮」必須親身力行來做表率。

冬天不穿皮衣,夏天不執扇子,下雨天不張傘蓋,這才能與士卒同甘共苦,以上稱為遵守三種禮法。」

因為將帥不行禮法,就無法體會到士卒的冷暖。

112.子曰:「君子有三恕。

有君不能事,有臣而求其使,非恕也;有親弗能孝,有子而求其報,非恕也;有兄弗能敬,有弟而求其順,非恕也。

士能明於三恕之本,則可謂端身矣。」

(卷十·孔子家語)

【白話】孔子說:「君子有三個方面要心存推己及人的恕道。

有君主不能忠心奉事,卻要求部屬供他使喚,這就不是恕道;對父母不能力盡孝道,卻要求孩子回報恩德,這就不是恕道;有兄長不能夠尊敬,卻要求弟弟順從自己,這也不是恕道。

讀書人能明白忠於君、孝於親、悌於兄,這些是恕道的根本,那就可以說是端正自己了。」

113.是故君子有諸己,而後求諸人;無諸己,而後非諸人。

(卷七·禮記)

【白話】君子一定是自己先有了善行,然後再帶動別人行善;一定是先要求自己沒有惡行,然後再禁止別人作惡。

114.君子能為可貴,不能使人必貴己;能為可信,不能使人必信己;能為可用,不能使人必用己。

故君子恥不修,不恥見污;恥不信,不恥不見信;恥不能,不恥不見用。

是以不誘於譽,不恐於誹,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不為物傾側,夫是之謂誠君子。

(卷三十八·孫卿子)

【白話】君子能做到值得人尊重,但不能讓別人必定尊重自己;能夠做到值得人信任,但不能讓別人必定信任自己;能夠做到值得任用,但不能讓別人必定任用自己。

所以君子以不修養品德為恥,不以被污辱為恥;以不守信用為恥,不以不被信任為恥;以沒有才能為恥,不以不被任用為恥。

因此不被虛有美譽所引誘,不被誹謗而恐懼,遵循正道而行,端正自身,不被外物所動搖,這才稱得上是真正的君子。

115.榮辱之責,在乎己,而不在乎人。

(卷四十·韓子)

【白話】招致光榮或侮辱的原因,全在自己,不在別人。

116.家人。

《象》曰:……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恆。

(卷一·周易)

【白話】家人卦。

《象傳》說:……君子要時時保持言語真實誠懇,而且力行要有始有終。

117.衣冠中,故朝無奇僻之服;所言義,故下無偽上之報;身行順,治事公,故國無阿一黨一 之義。

三者,君子常行也。

(卷三十三·晏子)

【白話】國君的衣冠中規中矩,因此朝廷內就不會出現奇裝異服;所說的話符合道義,因此臣下就不會謊報下情;自身行為遵循道義,處事公正,那麼國家就不會有阿諛奉承、結一黨一 營私的現象。

以上這三點,乃國君日常的行為規範。

118.故聲無小而不聞,行無隱而不形。

玉在山而木草潤,淵生珠而崖不枯。

為善積也,安有不聞者乎? (卷三十八·孫卿子)

【白話】聲音不因為小,而沒有人聽到;德行不因為隱藏,而不被發現。

寶玉蘊藏在山中,山上的草木都得到滋潤;深潭裡有了珍珠,連潭岸都不會幹枯。

由此可知,積善累德只怕不能堅持,若能堅持,哪有不為人知的道理呢?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群書治要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