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書治要》三、貴德__一、尚道:71.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群書治要》三、貴德__一、尚道

群書治要

三、貴德__一、尚道

一、尚道

71.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

(卷七·禮記)

【白話】人人本具的純淨純善,稱為「自性」,隨順自性皆能學為聖賢,稱之為「道」,修養道德自然能夠感化別人,這稱為「教」。

因此「道」無所不在,片刻都不能離,能夠離開的,那就不是道。

72.保合大和,乃利貞。

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卷一·周易)

【白話】宇宙的運行,保持著和諧自然的關係,才能使萬物祥和有益,永遠純正。

它創造了世間萬物,使天下都得到安寧,而君王受到百姓的推崇,能傚法天德長養萬物,天下就能得到安寧。

7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卷三十四·老子)

【白話】人應當傚法大地,安靜柔和、無私無怨地承載養育萬物而不居功;大地傚法上天,包容萬物,普施而不求回報;上天傚法道的精神,清靜無為,萬物自成;道性自然而然。

74.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

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卷三十四·老子)

【白話】聖人無私而不積藏,有德則教愚,有財則濟人,盡其所有來幫助別人,自己反而更充足。

因此,天道是全然利益而不侵害萬物;聖人之道是遵循自然法則,幫助世人而毫不爭奪。

75.好學近於智,力行近於仁,知恥近於勇。

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則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則能成天下國家矣。

(卷十·孔子家語)

【白話】喜愛學習 聖賢教誨就接近於智,將學到的教誨好好落實就能接近仁,在學習 或落實的過程中,知道自己的錯誤而發羞恥心去改正,這就接近勇。

瞭解智、仁、勇三種品德,就知道如何修正自己錯誤的想法、看法、說法、做法;知道如何修正自己,就知道如何管理人民;知道如何管理人民,就能辦好天下國家的事了。

76.發政施令,為天下福者,謂之道;上下相親,謂之和;民不求而得所欲,謂之信;除天下之害,謂之仁。

仁與信,和與道,帝王之器也。

(卷三十一·鬻子)

【白話】發佈施行政令,是為天下人謀福利的,稱為道義;君民上下相親相愛,稱為和睦;人民不需開口懇求而君王就能體察施予,稱為誠信;能消除天下人的禍患,稱為仁愛。

仁愛與誠信,和睦與道義,都是帝王的法寶。

77.文王曰:「何如而可以為天下?」

太公對曰:「大蓋天下,然後能容天下;信蓋天下,然後可約天下;仁蓋天下,然後可以求天下;恩蓋天下,然後王天下;權蓋天下,然後可以不失天下;事而不疑,然後天下恃。

此六者備,然後可以為天下政。」

(卷三十一·六韜)

【白話】文王問太公:「怎樣才能治理天下?」

太公說:「度量之大足以涵蓋天下,然後才能包容天下;誠信足以遍及天下,然後才能約束天下;仁德足以遍及天下,然後才能懷服天下;恩惠足以遍覆天下,然後才能統領天下;權威足以遍及天下,然後才能不失去天下;遇事當機立斷而不猶豫,然後能為天下之依靠。

這六項條件都具備了,才可以治理好天下。」

78.故君子不恤年之將衰,而憂志之有倦。

不寑道焉,不宿義焉。

言而不行,斯寑道矣;行而不時,斯宿義矣。

(卷四十六·中論)

【白話】君子不憂慮自己年老力衰,而是擔憂心志倦怠。

不讓道業荒廢停止,不讓義理棄置不為。

光說而不去做,這樣道業就被荒廢了;光做而不考慮符合時宜,這樣義理就被棄置了。

79.乾……《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卷一·周易)

【白話】乾卦。

……《象傳》說:乾卦象征天道運行的剛健而永恆,君子應當傚法天道,自我奮發圖強,永不止息。

80.坤。

《象》曰:地勢坤。

君子以厚德載物。

(卷一·周易)

【白話】坤卦。

《象傳》說:坤卦象征大地的氣勢寬厚和順。

君子應當取法大地,以深厚的德行,容載萬物。

81.不修善事,即為惡人;無事於大,則為小人。

紂為無道,見稱獨夫;仲尼陪臣,謂為素王。

即君子不在乎富貴矣。

(卷五十·抱朴子)

【白話】不行善事的,就是惡人;不奉事尊長的,就是小人。

商紂王為君無道,所以被稱為「獨夫」;孔子身為諸侯的大夫,卻被推許為「素王」。

這說明君子並不在於是否有權勢和財富。

【註釋】1獨夫:暴虐無道的君主。

2素王:有王者之德而未居王者之位者。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群書治要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