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基礎理論
二 中醫學的哲學基礎 4 氣一元論、陰陽學說、五行學說的關係
一、氣、十陰十陽十、五行的關係
氣、十陰十陽十、五行都是中國傳統哲學的重要範疇。
氣在與十陰十陽十、五行的縱橫聯結中,構成廠氣——十陰十陽十——五行的邏輯結構系統,形成了中國傳統哲學自身的特點。
(一)氣與十陰十陽十
氣是物質實體,是構成宇宙天體以及天地萬物的最基本元素,是世界的本原。
氣範疇肯定了物質世界的統一十性十。
十陰十陽十是氣的兩種固有屬十性十。
按十陰十陽十分,則世界上的氣可分為十陰十氣和十陽十氣兩類。
十陰十陽十又是氣本身內在的矛盾要素。
十陰十氣和十陽十氣又各具十陰十陽十對立要素,相互滲透,相互作用,構成了氣的矛盾統一體。
一氣分為十陰十陽十,十陰十陽十統一於氣。
「氣有十陰十陽十」(《正蒙·神化》),「一物兩體,氣也」(《正蒙·參兩》),「氣有十陰十陽十,屈伸相感之無窮,故神之應也無窮」(《正蒙·乾稱》)。
氣是一,萬物本原為一氣,但一氣分十陰十陽十,氣有十陰十陽十為兩,兩存在於一之中,表現為對立的兩個方面,「一」指對立雙方的統一。
作為宇宙本原的氣是十陰十陽十對立的統一物,物質世界在十陰十陽十二氣的相互作用下,不斷地運動變化。
「兩不立則一不可見,一不可見則兩之用息。
兩體者,虛實也,動靜也,聚散也,清濁也,其究一而已」(《橫渠易說·說卦》)。
虛實、動靜、聚散、清濁等是對立兩方面的具體表現,也是一氣之十陰十陽十的具體內涵。
這種十陰十陽十對立的雙方,共同組成氣的統一體,它們是一切運動變化的根源,從而建立起對立統一的氣一元的物質概念。
(二)氣與五行
氣是世界的本原,「天地間一氣耳。
氣之清而強者為火,清而弱者為水;濁而沉者為土,濁而浮者為木,濁而實者為金,皆一氣之清濁而流派為五也。
一氣分五行,而五行又各有五行』』,「五可還一,一可攝五,譬之一樹……各不同形,實總一根菱」(《百子全書·叔苴子內篇·卷一》)。
五行同一氣,一氣合五行。
《雲笈七箋》吸收了十陰十陽十五行思想,根據「元氣本一,化生有萬」的理論,闡述了氣與五行的關係,謂:「一含五氣,為水、為火、為木、為金、為土」,「元氣分而為五行,五行歸於一氣」。
《白虎通·卷二》曰:「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
言行者,欲言為天行氣之義也」,意即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元素是由氣的運動變化而成的。
如是,將五行多元物質結構概念統一於氣一元論的單一的物質概念之中。
(三)十陰十陽十與五行
中國古代哲學認為:「天降十陽十,地出十陰十,十陰十陽十合而生五行」(《李覯《刪定易圖序論一》》。
即五行本原於十陰十陽十之氣,十陰十陽十二氣相互作用而產生五行。
「十陰十變十陽十合而生水、火、木、金、土。
五氣順布,四時行焉」,「五行一十陰十陽十也,十陰十陽十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
五行之生也,各一其十性十」(《御纂十性十理十精十義·卷一》)。
「十陰十陽十之為五行,有分而言之者,如木火十陽十而金水十陰十也;有合而言之者,如木之甲,火之丙,土之戊,金之庚,水之壬皆十陽十,而乙丁己辛癸皆十陰十也。
以此推之健順,五常之理可見」(《御纂情理十精十義·卷十》)。
即太極生十陰十陽十,十陰十陽十化五行。
就五行之十陰十陽十言,木火屬十陽十而金水土屬十陰十,而五行之中又各具十陰十陽十,木之甲、火之丙、土之戊、金之庚、水之壬為十陽十,而木之乙、火之丁、土之己、金之辛、水之癸為十陰十。
世界本原一氣,氣之動靜而為十陰十陽十,氣為十陰十陽十之體,十陰十陽十為氣之用。
十陰十陽十合和化生五行。
所謂「有太極則一動一靜而兩儀分,有十陰十陽十則一變一合而五行具」(《御纂十性十理十精十義·卷一》)。
總之,「本是一氣,分而言之曰十陰十陽十,又就十陰十陽十中細分之則為五行。
五氣即二氣,二氣即一氣」(吳澄《吳文正公集·答人問十性十理》)。
一氣分十陰十陽十,十陰十陽十生五行,十陰十陽十五行均為氣之消息變化。
二、氣一元論、十陰十陽十學說、五行學說的關係
氣、十陰十陽十和五行,均為中國古代唯物主義哲學關於世界的物質構成的哲學範疇,屬於世界本原的物質概念。
氣一元論、十陰十陽十學說和五行學說,是中國樸素的唯物論和辯證法,是中國傳統文化認識世界的根本觀點和方法,體現了中華民族特有的智慧和才能。
氣一元論、十陰十陽十五行學說滲透到醫學領域後,促進了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並貫徹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各個方面。
其中,氣一元論作為一種自然觀,奠定了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基石,如果說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全部學說都是建立在氣一元論基礎之上的,也並不為過。
而十陰十陽十學說和五行學說作為方法論,則構築了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基本框架。
氣一元論、十陰十陽十學說和五行學說,既各有所指和特點,又相互關聯。
(一)氣一元論
氣一元論認為,氣是不斷地運動著的物質實體,是世界萬事萬物的本原(或本體),為宇宙天體和天地萬物統一的物質基礎。
運動是氣的根本特十性十,十陰十陽十是氣的固有屬十性十,氣是十陰十陽十的矛盾統一體,氣的勝復作用即十陰十陽十的矛盾運動是物質世界運動變化的根源,氣聚而成形,散而為氣,形(有形)與氣(無形)及其相互轉化是物質世界存在和運動的基本形式。
物質世界是一個不斷地發生著氣的升降出入的氣化運動的世界。
氣分而為十陰十陽十,十陰十陽十合而生五行,而五行之中復有十陰十陽十。
就世界的本原而言,作為一種自然觀,氣一元論是十陰十陽十學說和五行學說的基礎。
「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人是天地自然之氣合乎規律的產物。
人十體就是一個不斷地發生著升降出入的氣化運動的機體。
人十體的氣可分為十陰十氣和十陽十氣兩類。
十陰十陽十勻平,命日平人。
生命過程就是十陰十陽十二氣對立統一運動的結果。
人十體的臟腑形體官竅等各個部分,又可按五行分為心、肺、脾、肝、腎等五個系統。
五行之中復有十陰十陽十和五行。
機體就是這樣聯繫密切、錯綜複雜的巨系統。
(二)十陰十陽十學說
十陰十陽十是在氣一元論的物質概念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具有深刻辯證十性十質的氣本體論的概念。
十陰十陽十學說對世界本原的認識從屬於氣一元論,不僅具有自然觀的特徵,而且更具有方法論的十性十質。
氣一元論注重分析世界萬物產生的本原,認為氣是天地萬物的無限多樣十性十的統一的物質基礎,以氣之聚散來說明有形與無形之間的內在聯繫,強調事物的產生和消滅只是氣的存在形式的轉化,堅持了宇宙萬物的形態多樣十性十和物質統一十性十,著重回答哲學「本體論」的問題。
而十陰十陽十學說則注重研究氣自身運動的根源和規律,認為氣,一物兩體,是十陰十陽十矛盾的統一體。
十陰十陽十二氣的相互作用是氣自身運動的根源和一切事物運動變化的根本原因。
用「一分為二」的辯證觀點闡述相關事物或事物內部兩個方面存在著的相互對立互根、消長轉化和協調平衡。
在氣一元論基礎上,體現了樸素的對立統一觀念。
認為整個宇宙是一個十陰十陽十相反相成的對立統一體,十陰十陽十的對立統一是天地萬物運動變化的總規律。
人十體內部以及人與自然也是一個十陰十陽十對立統一體。
十陰十陽十對立理論用來分析人十體健康和疾病的矛盾,闡明生命運動的根本規律。
十陰十陽十學說在本體論上雖根於氣一元論,但在方法論上更具辯證法思想,進一步發展了中國傳統哲學。
氣的觀念和十陰十陽十矛盾的觀念有機地結合,從而建立起對立統一的氣一元論物質概念。
(三)五行學說
五行學說對世界本原的認識也從屬於氣一元論,不僅具有自然觀的特徵,更具有樸素的普遍系統論十性十質。
五行學說對宇宙本原的認識側重於世界的物質構成,認為木、火、土、金、水是構成世界萬物的物質元素,與氣一元論主要說明世界的物質本原不同。
五行學說用五行的生剋制化、乘侮勝復規律,來說明自然界萬事萬物整體動十態平衡十性十,視五行為宇宙的普遍規律,以五行為基礎闡述事物之間生剋制化、乘侮勝復的相互關係。
由氣而生成的天地萬物,是由木、火、土、金、水五行結構系統所組成的整體,賴五行結構系統之間的生剋制化、乘侮勝復機制,維持自然界的整體動十態平衡。
人十體是一個以五臟為中心的五行結構系統所組成的有機整體。
人與環境也是一個有機整體。
中醫學應用五行學說,從系統結構觀點分析了人十體局部與局部、局部與整體之間的有機聯繫,以及人十體與外界的統一,論證了人十體是一個統一整體的整體觀念。
五行生剋乘侮勝復的調節機制,是人十體臟腑經絡結構系統保持相對穩定和動十態平衡的原因。
故曰:「造化之機,不可無生,亦不可無制。
無生則發育無由,無制則亢而為害」(《類經圖翼·運氣》),必須生中有制,制中有生,才能運行不息,相反相成。
「氣有餘,則制己所勝而侮所不勝。
其不及,則己所不勝,侮而乘之;己所勝,輕而侮之」(《素問·五運行大論》)。
「有勝之氣,其必來復也」(《素問·至真要大論》)。
「微者復微,甚者復甚,氣之常也」(《素問·五常政大論》)。
氣有十陰十陽十,十陰十陽十合而生五行,五行和十陰十陽十結合而化生萬物。
五行系統結構的矛盾運動是宇宙的普遍規律,也是生命運動的普遍規律。
十陰十陽十五行的矛盾運動是人十體之氣運動的具體表現,是人十體臟腑經絡的運動規律,是生命運動的普遍規律。
總之,氣一元論與十陰十陽十五行學說相比較,更具「本體論」十性十質,旨在說明天地萬物的物質統一十性十,人之生死,全在乎氣。
十陰十陽十五行學說更具方法論特徵。
十陰十陽十學說和五行學說相比較,十陰十陽十學說旨在說明一切生命現象都包含十著十陰十陽十兩個矛盾方面。
就人十體而言,「人生有形,不離十陰十陽十」(《素問·寶命全形論》),「生之本,本於十陰十陽十」(《素問·生氣通天論》),「十陰十陽十者,一分為二也」(《類經·十陰十陽十類》),從而揭示了生命運動的動因、源泉和最一般最普遍的聯繫和形式。
而五行學說則具體地說明了人十體臟腑經絡的結構關係及其調節方式,即人十體整體動十態平衡的特殊規律。
所以,中醫學言臟腑必及十陰十陽十而寓五行,論臟腑的生剋制化又必賅十陰十陽十。
健康的本質是機體內部,以及機體與外界環境的動十態平衡,而平衡的破壞則導致疾病。
調節十陰十陽十,以求得機體整體平衡是中醫治療疾病的根本原則,所謂「治病必求其本」,「本者,本於十陰十陽十也」。
而五行相生相勝的多路調節則是調節十陰十陽十的具體化。
十陰十陽十言氣的矛盾對立,五行說明氣有生剋,兩者相互滲透,相互包涵,「舉十陰十陽十則賅五行,十陰十陽十各具五行也;舉五行即賅十陰十陽十,五行各具十陰十陽十也」(戴震《孟子字義疏證·天道》)。
「五行,即十陰十陽十之質;十陰十陽十,即五行之氣。
氣非質不立,質非氣不行。
行也者,所以引十陰十陽十之氣也」(《類經圖翼·運氣》)。
氣化流行,生生不息。
氣化是一個自然過程,氣運動變化的根本原因,在於其自身內部的十陰十陽十五行的矛盾運動。
十陰十陽十有動靜,五行有生剋,於是形成了氣的運動變化。
總之,中醫學按著氣——十陰十陽十——五行的邏輯結構,從氣——十陰十陽十——五行的矛盾運動,闡述了生命運動的基本規律,構築了中醫學的理論體系。
氣一元論、十陰十陽十學說和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樸素的自然觀和方法論。
中醫學在哲學與自然科學尚未徹底分開的古代,把當時先進的氣一元論、十陰十陽十學說和五行學說與醫學理論熔鑄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用哲學概念說明醫學中的問題,同時又在醫學理論的基礎上,豐富和發展了哲學思想。
哲學幫助了醫學,,醫學豐富了哲學,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但是,在氣一元論、十陰十陽十學說和五行學說基礎上的中醫學理論也不可能從根本上超出樸素直觀的水平。
因此,我們應當站在現代最先進的認識水平,從現代科學和哲學的最新成就中去尋找與中醫學有聯繫的東西,從中發現可以使中醫學迅速走向現代化的最適合的方法與工具,讓中醫學在現代開出更鮮艷的花朵,結出更豐碩的果實。
分類:古代醫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