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基礎理論》5、運氣相合:每年的年號,都是由一個天干和一個地支組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中醫基礎理論》5、運氣相合

中醫基礎理論

5、運氣相合

五運和六氣在運用時是相互結合的:「天干取運,地支取氣」,故天干與地支的配合,實際上是代表著運和氣的結合。

每年的年號,都是由一個天干和一個地支組成的,要推測某年的運氣情況,必須把兩者結合起來,進行全面的綜合分析。

(一)運氣相臨的盛衰

運和氣的盛衰,要根據運和氣的五行生剋關係來測定。

1.運盛氣衰

運生氣或者運克氣叫做運盛氣衰。

如,辛亥年的年干是辛,丙辛化水,故辛亥年的大運是水運。

辛亥年的年支是亥,巳亥厥十陰十風木,故辛亥年的值年司天之氣便是風木。

因水能生木,運是水運,司天之氣是風木,故為運生氣。

因此,辛亥年這一年便是運盛氣衰。

2.氣盛運衰

氣生運或者氣克運謂之氣盛運衰。

如,己亥年的年於是己,甲己化土,所以己亥年的大運是土運。

年支是亥。

巳亥厥十陰十風木,故己亥年值年司天之氣便是風木。

木克土,在這裡就是氣克運。

因此,己亥年這一年便是氣盛運衰。

分析各年運和氣的盛衰,其目的是:一、根據運氣的盛衰可以推算出各年運氣變化的主次,運盛氣衰的年份,在分析當年變化時,便以運為主,以氣為次。

反之,氣盛運衰的年份,在分析當年變化時,便以氣為主,以運為次,二、根據運氣盛衰可以進一步推算各年氣候的複雜變化。

根據五運六氣、五行屬十性十的生剋關係,在六十年中可以分為五種不同類型的年份:即:氣生運為「順化」,氣克運為「天刑」,運生氣為「小逆」,運克氣為「不和」,運氣相同則為「天符」。

順化之年,變化較為和平;小逆及不和之年,變化較大;天刑之年,變化特別劇烈;天符之年,變化較一般年份為甚。

順化和天刑之年,屬氣盛運衰,故推算該年的氣候變化時,以六氣為主,五運作為參考。

而小逆和不和之年,屬運盛氣衰,故以五運為主,六氣作為參考。

如逢天符年,是屬運氣相同,則兩者結合使用。

(二)天符歲會

主運和客運,主氣和客氣,在六十年變化中,除互為生剋,互有消長外,還有同化關係。

運氣同化,就是運與氣屬於同類而化合之意。

如木同風化,火同暑化,土同濕化,金同燥化,水同寒化。

由於運有太過不及,氣有司天在泉的不同,因而便有天符、歲會、同天符、同歲會、太乙天符的分別。

茲分述如下:

1.天符

凡是每年值年大運之氣與同年司天之氣在五行屬十性十上相同者,便稱作天符。

如,以己丑年為例,己丑年的年干是己,甲己化土,己為土運,故己丑年的大運是土運。

己丑年的年支為丑,丑未值太十陰十濕土司天,所以己丑年司天之氣是太十陰十濕土。

大運是土,值年司天之氣也是土,土濕同化,大運與司天之氣的五行屬十性十相同,所以已丑年便是天符之年。

在甲子一周的六十年中逢天符者,計有己丑、己未、戊寅、戊申、戊子、戊午、乙卯、乙酉、丁巳、丁亥、丙辰、丙戌十二年。

故曰:「土運之歲,上見太十陰十;火運之歲,上見少十陽十、少十陰十;金運之歲,上見十陽十明;木運之歲,上見厥十陰十;水運之歲,上見太十陽十……天之與會也。

故天元冊曰天符」(《素問·六微旨大論》)。

2.歲會

凡是每年值年大運與同年年支之氣的五行屬十性十相同,便叫歲會。

如,以丁卯年為例,丁卯年的年於是丁,丁壬化木,故丁卯年的大運是木運。

其年支是卯,卯在五行屬木。

大運是木,年支五行屬十性十也是木,所以丁卯年便是歲會之年。

在甲子一週六十年中,逢歲會者,計有甲辰、甲戌、己丑、己未、乙丁卯、戊午、丙子八年。

其中,己丑、已未、乙酉、戊午四年既屬歲會,又屬天符,所以單純歲會的年份,實際上只有四年。

故曰:「木運臨卯,火運臨午,土運臨四季,金運臨酉,水運臨子,所謂歲會,氣之平也」(《素問·六微旨大論》)。

3.太乙天符

既逢天符,又為歲會,便叫太乙天符。

所以說:「天符歲會何如?曰:太乙天符之會也, (《素問·六微旨大論》)。

如,以己丑年為例,己為土運,丑為太十陰十濕土司天,此為天符,同時年支醜的五行屬十性十亦為土,與運的屬十性十相同。

因其三者(大運、司天之氣、年支)同屬土,即「三合而治」(《素問·天元紀大論》),故稱太乙天符年。

在六十年甲子中,逢太乙天符者,計有己丑、己未、乙酉、戊午四年:這四年,天符十二年中有之,歲、會八年中亦有之,都是大運、年支、司天之氣三者相同,所以叫太乙天符。

4.同天符

凡年干與年支均屬十陽十(十陽十年),同時值年大運又與同年在泉之氣的五行屬十性十相同,便叫做同天符。

如,以庚子年為例,庚子年的年干是庚,庚屬十陽十干,其年支是子;子為十陽十支,年支年干皆屬十陽十,所以庚子年為十陽十年。

庚子年的年干是庚,乙庚化金,故庚子年的大運是金運。

其年支是子,子午少十陰十君火司天,十陽十明燥金在泉,所以庚子年的在泉之氣是十陽十明燥金。

年干和年支均屬十陽十,大運屬金,在泉之氣也屬金,故庚子年便是同天符之年。

在六十年甲子中,逢同天符者,計有甲辰、甲戌、庚子、庚午、壬寅、壬申六年。

其中甲辰、甲戌兩年,既屬同天符,又屬歲會。

因此,單屬同天符者,實際上只有四年。

所以說:「太過而地化者三……加者何謂?岐伯曰:太過而晝·加,同天符」(《素問·六元正紀大論》)。

5.同歲會

凡是年干與年支都屬十陰十(十陰十年),同時值年大運又與同年在泉之氣的五行屬十性十相同,稱為同歲會。

如,以辛丑年為例,辛丑年的年干是辛,辛為十陰十干,年支是醜,丑為十陰十支,年干年支皆屬十陰十,所以辛丑年屬十陰十年。

辛丑年的年干是辛,丙辛化水,所以辛丑年的大運是水運。

其年支是醜,丑未太十陰十濕土司天,太十陽十寒水在泉,所以卒丑年的在泉之氣為太十陽十寒水。

年干和年支均屬十陰十,大運和在泉之氣同屬水,所以辛丑年便是同歲會之年。

在六十年甲子中,逢同歲會者,計有辛未、辛丑、癸卯、癸酉、』癸巳、癸亥六年。

故曰:「不及而同地化者亦三……不及而加,同歲會也」(《素問·六元正紀大淪》),

(三)太過不及與平氣

太過不及。

太過,即運氣盛而有餘;不及,即運氣衰而不足。

甲、丙、戊、庚、壬為五十陽十干。

凡十陽十干之年,均屬運氣有餘,為太過;乙、丁、己、辛、癸為五十陰十干。

凡十陰十干之年,均屬運氣不足,為不及。

如,甲己同為土運,凡逢六甲年,即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均為土運太過;凡逢六己年,即己巳、己卯、己丑、己亥、己酉、己未,均為土運不及,其他四運亦依此類推。

太過為本運氣勝,則本氣流行;不及為本運氣衰,則克氣大行。

故閂:「歲木太過,風氣流行」,「歲木不及,燥乃大行」,「歲火太過,炎暑流行」,「歲火不及,寒乃大行」,「歲土太過,雨濕流行」,「歲土不及,風巧大行」,「歲金太過,燥氣流行」,「歲金不及,炎火乃行」,「歲水太過,寒氣流行」,「歲水不及,濕乃大行」(《素問·氣十十交十十變人淪》)。

五行的太過和不及,除了表現在氣候的變化外,還表現在十十交十十運日期的早晚。

凡屬太過之運,約從大寒節前13日十十交十十接;不及之運,約在大寒節後十三日十十交十十接。

故日:「運有餘,其平。

如丁亥年初十十交十十之月日時得壬者,則王與丁合之類是也,非初十十交十十之時日則不相濟。

所謂合者,甲與己合,乙與庚合,丙與辛合,丁與王合,戊與癸合也」(《類經圖翼·運氣》)。

其他甲與己合、乙與庚合、丙與辛合、戊與癸合,與丁與壬合同理,均屬平氣,無庸贅述。

平氣之年,年候平和,疫癘較少。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中醫基礎理論
一 中醫學理論體系概述一 中醫學理論體系概述 1 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一 中醫學理論體系概述 2 中醫學理論體系的組成二 中醫學的哲學基礎二 中醫學的哲學基礎 1 氣一元論二 中醫學的哲學基礎 2 陰陽學說二 中醫學的哲學基礎 3 五行學說二 中醫學的哲學基礎 4 氣一元論、陰陽學說、五行學說的關係三 髒象三 髒象 1 五臟三 髒象 2 六腑三 髒象 3 奇恆之府三 髒象 4 形體官竅三 髒象 5 臟腑之間的關係三 髒象 6 人體的生命活動與五臟調節四 精、氣、血、津液四 精、氣、血、津液·1 精四 精、氣、血、津液·2 氣四 精、氣、血、津液·3 血四 精、氣、血、津液·4 津液四 精、氣、血、津液·5 氣血精津液的關係五 經絡 1 經絡的概念和經絡系統五 經絡 2 十二經脈五 經絡 3 奇經八脈五 經絡 4 經別、絡脈、經筋、皮部五 經絡 5 經絡的生理功能五 經絡 6 經絡學說的應用六 體質六 體質·1 體質的基本概念六 體質·2 體質的形成六 體質·3 體質的分類六 體質·4 體質學說的應用七 病因七 病因·2 外感病因七 病因·2 內傷病因七 病因·3 病理性因素七 病因·4 其他病因第八章 病機八 病機·1 發病機理八 病機·2 基本病機八 病機·3 內生五氣病機八 病機·4 臟腑病機八 病機·5 經絡病機八 病機·5 經絡病機·1、十二經脈病機八 病機·5 經絡病機·2、奇經八脈病機八 病機·6 疾病的傳變八 病機·6 疾病的傳變·1、疾病傳變的概念八 病機·6 疾病的傳變·2、病位傳變八 病機·6 疾病的傳變·3、病性轉化八 病機·6 疾病的傳變·4 影響疾病傳變的因素八 病機·7 疾病的轉歸九 養生與防治九 養生與防治·1 養生九 養生與防治·2 預防九 養生與防治·3 治則[附]五運六氣1、運氣的概念2、干支甲子3、五運4、六氣5、運氣相合二 標本中氣三 運氣學說在醫學上的應用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