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基礎理論》五 經絡 3 奇經八脈:奇經八脈是指十二經脈之外的八條經脈,包括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中醫基礎理論》五 經絡 3 奇經八脈

中醫基礎理論

五 經絡 3 奇經八脈

(一)奇經八脈的概念

奇經八脈是指十二經脈之外的八條經脈,包括任脈、督脈、衝脈、帶脈、十陰十蹺脈、十陽十驕脈、十陰十維脈、十陽十維脈。

奇者,異也。

因其異於十二正經,故稱「奇經」。

它們既不直屬臟腑,又無表裡配合。

其生理功能,主要是對十二經脈的氣血運行起著溢蓄、調節作用。

(二)奇經八脈的生理特點

奇經八脈的生理特點有三:1奇經八脈與臟腑無直接絡屬關係。

2奇經八脈之間無表裡配合關係。

3奇經八脈的分佈不像十二經脈分佈遍及全身,人十體的上肢無奇經八脈的分佈。

其走向也與十二經脈不同,除帶脈外,餘者皆由下而上地循行。

奇經八脈的共同生理功能為:

1.進一步加強十二經脈之間的聯繫:如督脈能總督一身之十陽十經;任脈聯繫總任一身之十陰十經;帶脈約束縱行諸脈。

二驕脈主宰一身左右的十陰十陽十;二維脈維絡一身表裡的十陰十陽十。

即奇經八脈進一步加強了機體各部分的聯繫。

2.調節十二經脈的氣血:十二經脈氣有餘時,則蓄藏於奇經八脈;十二經脈氣血不足時,則由奇經「溢出」及時給予補充。

3.奇經八脈與肝、腎等髒及女子胞、腦、髓等奇恆之府有十分密切的關係,相互之間在生理、病理上均有一定的聯繫。

(一)督脈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

1.循行部位:督脈起於小腹內,下出會十陰十,向後至尾骶部的長強十穴十,沿脊柱上行,經項部至風府十穴十,進入腦內,屬腦,沿頭部正中線,上至巔頂的百會十穴十,經前額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寥十穴十,過人中,至上齒正中的齦十十交十十十穴十。

2.分支:第一支,與沖、任二脈同起於胞中,出於會十陰十部,在尾骨端與足少十陰十腎經、足太十陽十膀十胱經的脈氣會合,貫脊,屬腎。

第二支,從小腹直上貫臍,向上貫心,至咽喉與沖、任二脈相會合,到下頜部,環繞口十唇,至兩目下中央。

第三支,與足太十陽十膀十胱經同起子眼內角,上行至前額,於巔頂十十交十十會,人絡於腦,再別出下項,沿肩胛骨內,脊柱兩旁,到達腰中,進入脊柱兩側的肌肉,與腎臟相聯絡。

3.生理功能

(1)調節十陽十經氣血,為「十陽十脈之海」:督脈循身之背,背為十陽十,說明督脈對全身十陽十經脈氣具有統率、督促的作用。

另外,六條十陽十經都與督脈十十交十十會於大椎十穴十,督脈對十陽十經有調節作用,故有「總督一身十陽十經」之說。

(2)反映腦、腎及脊髓的功能:督脈屬腦,絡腎。

腎生髓,腦為髓海。

督脈與腦、腎、脊髓的關係十分密切。

(3)主生十殖功能:督脈絡腎,與腎氣相通,腎主生十殖,故督脈與生十殖功能有關。

(二)任脈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

1.循行部位:任脈起於胞中,下出於會十陰十,經十陰十阜,沿腹部正中線上行,經咽喉部(天突十穴十),到達下唇內,左右分行,環繞口十唇,十十交十十會於督脈之齦十十交十十十穴十,再分別通過鼻翼兩旁,上至眼眶下(承泣十穴十),十十交十十於足十陽十明經。

2.分支:由胞中貫脊,向上循行於背部。

3.生理功能

(1)調節十陰十經氣血,為「十陰十脈之海」:任脈循行於腹部正中,腹為十陰十,說明任脈對一身十陰十經脈氣具有總攬、總任的作用。

另外,足三十陰十經在小腹與任脈相十十交十十,手三十陰十經借足三十陰十經與任脈相通,因此任脈對十陰十經氣血有調節作用,故有「總任諸十陰十」之說。

(2)調節月十經,妊養胎兒:任脈起於胞中,具有調節月十經,促進女子生十殖功能的作用,故有「任主胞胎」之說。

(三)衝脈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

1.循行部位:起於胞宮,下出於會十陰十,並在此分為二支。

上行支:其前行者(衝脈循行的主幹部分)沿腹前壁挾臍(臍旁五分)上行,與足少十陰十經相並,散佈於胸中,再向上行,經咽喉,環繞口十唇;其後行者沿腹腔後壁,上行於脊柱內。

下行支:出會十陰十下行,沿股內側下行到大趾間。

2.生理功能

(1)調節十二經氣血:衝脈上至於頭,下至於足,貫串全身,為總領諸經氣血的要衝。

當經絡臟腑氣血有餘時,衝脈能加以涵蓄和貯存;經絡臟腑氣血不足時,衝脈能給予灌注和補充,以維持人十體各組織器官正常生理活動的需要。

故有「十二經脈之海」、「五臟六腑之海」和「血海」之稱。

(2)主生十殖功能:衝脈起於胞宮,又稱「血室」、「血海」。

衝脈有調節月十經的作用。

衝脈與生十殖功能關係密切,女十性十「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

「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

這裡所說的「太衝脈」,即指衝脈而言。

另外,男子或先天衝脈未充,或後天衝脈受傷,均可導致生十殖功能衰退。

(3)調節氣機升降:衝脈在循行中並於足少十陰十,隸屬於十陽十明,又通於厥十陰十,及於太十陽十。

衝脈有調節某些臟腑(主要是肝、腎和胃)氣機升降的功能。

(四)帶脈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

1.循行部位:帶脈起於季脅,斜向下行,十十交十十會於足少十陽十膽經的帶脈十穴十,繞身一周,並於帶脈十穴十處再向前下方沿髖骨上緣斜行到少腹。

2.生理功能:約束縱行的各條經脈,司婦女的帶下。

(五)十陰十蹺脈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

1.循行部位:十陰十蹺脈起於足跟內側足少十陰十經的照海十穴十,通過內踝上行,沿大十腿的內側進入前十陰十部,沿軀幹腹面上行,至胸部人於缺盆,上行於喉結旁足十陽十明經的人迎十穴十之前,到達鼻旁,連屬眼內角,與足太十陽十、十陽十矯脈會合而上行。

2.生理功能:控制眼睛的開合和肌肉的運動。

(六)十陽十蹺脈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

1.循行部位:十陽十蹺脈起於足跟外側足太十陽十經的申脈十穴十,沿外踝後上行,經下肢外側後緣上行至腹部。

沿胸部後外側,經肩部、頸外側,上挾口角,到達眼內角。

與足太十陽十經和十陰十驕脈會合,再沿足太十陽十經上行與足少十陽十經會合於項後的風池十穴十。

2.生理功能:控制眼睛的開合和肌肉運動。

(七)十陰十維脈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

1.循行部位:十陰十維脈起於足內踝上五寸足少十陰十經的築賓十穴十,沿下肢內側後緣上行,至腹部,與足太十陰十脾經同行到脅部,與足厥十陰十肝經相合,再上行十十交十十於任脈的天突十穴十,止於咽喉部的廉泉十穴十。

2.生理功能:維脈的「維」字,有維繫、維絡的意思。

十陰十維具有維繫十陰十經的作用。

(八)十陽十維脈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

1.循行部位:十陽十維脈起於足太十陽十的金門十穴十,過外踝,向上與足少十陽十經並行,沿下肢外側後緣上行,經軀幹部後外側,從腋後上肩,經頸部、耳後,前行到額部,分佈於頭側及項後,與督脈會合。

2.生理功能:維繫十陽十經。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中醫基礎理論
一 中醫學理論體系概述一 中醫學理論體系概述 1 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一 中醫學理論體系概述 2 中醫學理論體系的組成二 中醫學的哲學基礎二 中醫學的哲學基礎 1 氣一元論二 中醫學的哲學基礎 2 陰陽學說二 中醫學的哲學基礎 3 五行學說二 中醫學的哲學基礎 4 氣一元論、陰陽學說、五行學說的關係三 髒象三 髒象 1 五臟三 髒象 2 六腑三 髒象 3 奇恆之府三 髒象 4 形體官竅三 髒象 5 臟腑之間的關係三 髒象 6 人體的生命活動與五臟調節四 精、氣、血、津液四 精、氣、血、津液·1 精四 精、氣、血、津液·2 氣四 精、氣、血、津液·3 血四 精、氣、血、津液·4 津液四 精、氣、血、津液·5 氣血精津液的關係五 經絡 1 經絡的概念和經絡系統五 經絡 2 十二經脈五 經絡 3 奇經八脈五 經絡 4 經別、絡脈、經筋、皮部五 經絡 5 經絡的生理功能五 經絡 6 經絡學說的應用六 體質六 體質·1 體質的基本概念六 體質·2 體質的形成六 體質·3 體質的分類六 體質·4 體質學說的應用七 病因七 病因·2 外感病因七 病因·2 內傷病因七 病因·3 病理性因素七 病因·4 其他病因第八章 病機八 病機·1 發病機理八 病機·2 基本病機八 病機·3 內生五氣病機八 病機·4 臟腑病機八 病機·5 經絡病機八 病機·5 經絡病機·1、十二經脈病機八 病機·5 經絡病機·2、奇經八脈病機八 病機·6 疾病的傳變八 病機·6 疾病的傳變·1、疾病傳變的概念八 病機·6 疾病的傳變·2、病位傳變八 病機·6 疾病的傳變·3、病性轉化八 病機·6 疾病的傳變·4 影響疾病傳變的因素八 病機·7 疾病的轉歸九 養生與防治九 養生與防治·1 養生九 養生與防治·2 預防九 養生與防治·3 治則[附]五運六氣1、運氣的概念2、干支甲子3、五運4、六氣5、運氣相合二 標本中氣三 運氣學說在醫學上的應用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