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家書
二 勸學篇 稟父母·勸兩弟學業宜精
【原文】
男國藩跪稟
父母親大人萬福金安。
六月廿八日,接到家書,系三月廿四日所發,知十九日四弟得生子,男等合室相慶,四妹生產雖難,然血暈亦是常事;且此次既能保全,則下次較為容易。
男未得信時,常以為慮,既得此信,如釋重負。
六月底,我縣有人來京捐官,言四月縣考時,渠在城內,並在彭興歧丁信風兩處,面晤四弟六弟,知案首是吳定五。
男十三年前,在陳氏宗祠讀書,定五才發蒙人起講,在楊畏齋處受業,來年聞吳春崗說定五甚為發奮,今果得志,可渭成就甚速。
其餘前十名,及每場題目,渠已忘記,後有信來,乞四弟寫出。
四弟六弟考運不好,不必掛懷;俗語云:「不怕進得遲,只要中得快。」
從前邵丹畦前輩,四十二歲入學,五十二歲作學政。
現任廣西藩台汪朗,渠於道光十二年入學,十三年點狀元。
阮姜台前輩,於乾隆五十三年,縣府試頭場皆未取,即於是年入學中舉,五十四年點翰林,五十五年留館,五十六年大考第一,比放浙一江一 學政,五十九年升浙之出撫。
些小得失不足患,特患業之不一精一耳。
兩弟場中文若得意1,可將原卷領出寄京,若不得意,不寄可也。
男輩在京平安,紀澤兄妹二人,體甚結實,皮色亦黑,逆夷在一江一 蘇滋擾,於六月十一日攻陷鎮一江一 ,有大船數十隻,在大一江一 游大;一江一 寧楊州二府,頗可危慮。
然而天不降災,聖人在上,故京師人心鎮定。
同鄉王翰城告假出京,男與陳岱雲亦擬送家眷南旋,與鄭葦田王翰城四家同隊出京,男與陳家,本於六月底定計,後於七月初一請人扶乩,似可不必輕舉妄動,是以中止。
現在男與陳家,仍不送家眷回南也。
正月間,俞岱青先生出京,男寄有鹿脯一方,托找彭山屺轉寄,俞後托謝吉人轉寄,不知到否?又四月托李丙岡寄銀寄筆,托曹西垣寄參並一交一 陳季牧處,不知到否,前父親教男養須之法,男僅留上唇須,不能用水浸透,色黃者多,黑者少,下唇擬待三十六歲始留,男屢接家信,嫌其不詳,嗣後更願詳示,男謹稟。
(道光二十二年六用初十日)
【註釋】
1得意:滿意。
此處指中文考試成績若盡人意的意思。
【譯文】
兒子國藩跪著稟告
父母親大人萬福金安。
六月二十八日,接到家信,是三月二十四日所發,知道十九日四弟生了兒子,兒子等全家表示慶賀!四妹生產雖難,但血暈也是常事,並且這次能保無事,下次便容易些了。
兒子沒有收到來信時,常以憂慮,既得了這封信,如釋重負。
六月底,我縣有人來京城捐官,說四月縣考時,他在城裡,並且在彭興岐、丁信風兩處,見了四弟六弟,知道案首是吳定五。
兒子十三年前,在陳氏宗祠讀書,定五才發蒙作起講,在楊畏齋那裡授業。
來年聽吳春崗說定五很發奮,今天果然得志,可說成就很快。
其餘前十名,及每場題目,他已忘記,以後來信,請四弟寫出。
四弟六弟考運不好,不必放在心上。
俗話說:「不怕進得遲,只要中得快。」
從前邵丹畦前輩。
四十三歲入學,五十二歲作學政。
現任廣西播台汪朗,他在道光十二年入學,十三年點狀元,阮妄台前輩,在乾隆五十三年,縣府試頭場都沒有錄取,就在當年入學中舉。
五十四年點翰林,五十五年留館,五十六年大考第一,放任浙一江一 學政,五十九年升浙一江一 巡撫。
小小得失不足為怕,只怕學業不一精一。
兩弟考場裡如果文章得意,可把原卷領出來寄侄京城。
如果不滿意,就不寄了。
兒子等在京平安,紀澤兄妹二人,身體結實,膚色稍黑。
洋人在一江一 蘇滋擾,於六月十一日攻陷鎮一江一 ,有大船幾十隻,在大一江一 游弋。
一江一 寧、楊州兩府,很是危急。
然而,天不降災,聖人在上,所以人心安定。
同鄉王翰城告假出京,兒子和陳岱雲也準備送家眷回南方,與鄭莘田、王翰城四家同隊出京。
兒子與陳家,本在六月底計劃好了,後在七月初一請人扶虯,似可不必輕舉妄動,因此中止了。
現在兒子與陳家,仍然不送家眷回南方了。
正月間,俞岱青先生出京,兒子寄有鹿脯一塊,托彭山屺轉寄,逾後托謝吉人轉寄,不知收到沒有?前父親教兒子養須的方法,兒子只留上唇須,不能用水浸透,黃色的多,黑色的少。
下唇準備等三十六歲開始留。
兒子多次接到家信,都嫌寫得不詳細,以後希望詳細訓示,兒子謹稟。
(道光二十二年六月日)
分類:未分類項